作者meijoy (Incurable)
看板Easy
标题[转录]6/1 & 6/8公视即将播映关晓荣《国际边陲》
时间Wed Jun 13 13:24:27 2007
※ [本文转录自 documentary 看板]
作者: Swallow1982 (她适合意志。) 看板: documentary
标题: 6/1 & 6/8公视即将播映关晓荣《国际边陲》
时间: Thu May 31 17:27:33 2007
这篇文章是我於2007年4月14日参加《国际边陲》首映会暨座谈会的纪要。
适逢公视将於6/1(五)晚间十点播出《国际边陲》(上集)、
6/8(五)晚间十点播出《国际边陲》(下集),故将文章po上来。
有空的人不妨锁定公视!!
《国际边陲》不只是一部兰屿的影像断代史
http://www.wretch.cc/blog/meanders&article_id=16812606
(本文内有延伸阅读和纪录片片段赏析)
========================================================================
「这是一部很悲伤的纪录片」,兰屿反核废运动发起人郭建平道出其深沈的观感。
2007年甫公开映演的纪录片《国际边陲:1997岛屿上的人类》是关晓荣十年前的旧
作。1997年3月至6月这段期间,关晓荣深入兰屿,为该地留下丰厚的影像纪录。
《国际边陲》全片荡漾着旧时代的气息,素朴、缓慢且沈着。可贵的是,片中触及
的议题并未过时,反而随着现代潮流的拍打而更形迫切。兰屿反核废料运动堂堂迈
入第二十周年、造舟文化逐日丧失、青壮人口外移等等课题,无不提示着全球化浪
潮底下,兰屿该如何在边缘化的处境中重新巩固其文化命脉之重要性。
《国际边陲》揭示的兰屿命题
开场镜头中,关晓荣的旁白引领观者进入兰屿,旁白的运用凸显关晓荣作为一名外
来者,始逐步建构他以及观者对於兰屿的认知地图。後来,关晓荣转为一位聆听者
,倾听岛上族人的见解,也倾听达悟族长者浅唱低吟,绵延无尽的声浪一波一波袭
来,感性地诉说着发生在岛屿上的故事。
关晓荣作为一名拍摄者,并未选择隐藏在摄影机後头,而是不断镶嵌入被摄者的社
会关系网络中。他援用真实电影(Cinema verite)的拍摄手法,透过当面访问或
参与讨论,与被摄者直接交流意见,促使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两者之间互为主体。
提及从事原住民运动之动机,关晓荣遥想起他早年至屏东县雾台乡拍照的经历。有
一回,关晓荣在路上碰见一群返乡的山地青年,他们已有几分醉意,彼此相谈甚欢
,这群山地青年随即热络地邀请关晓荣至他们家中,一同畅饮高歌。翌日,酒醒,
关晓荣外出散步,恰与前夜同欢的某族人擦身而过,他热情地同对方打招呼,未料
对方竟视若无睹,漠然离去。关晓荣百思不得其解,颇为神伤。及至後来,他才幡
然了悟,那一夜,在酒精的煽动下,山地青年得以跨越汉人和山地人之间平时积累
的不信赖感;然而,一旦酒精效力退却,原住民作为被殖民者的心理创伤与防卫心
便又复返。理解了这一层隔膜及芥蒂之後,关晓荣便觉自己身为汉人的一份子,对
於原住民的挫败难辞其咎。怀抱着这股愧对之情,关晓荣遂选择走进他们的生活。
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员丘延亮於此亦感同身受。他悠缓地道出:「已经不记得第几
次看这部电影了,每次都想很多,每次都想得不一样。」丘延亮忆及他十六岁时曾
至山地生活一个半月,亲眼见证「山地平地化」政策如何促成台湾原住民的生活模
式、文化命脉和族群信仰一一崩解,他意识到自己是统治的汉民族,是压迫者的一
员,倘若不采取行动、推动变革,自己就要沦为帮凶。於是,觉醒之後的丘延亮便
仓皇地逃下山,在原住民的启蒙下对人生有了另一番思考。
丘延亮戏称关晓荣的片子是「出土文物」,实属难能可贵。《国际边陲》可谓「老
掉牙的人道主义的芬芳」,使得兰屿岛上所有的症结在同一个斗争点上重新汇集,
企图吸引世人的目光。
针对原住民所遭逢的困境,东海大学社会系教授赵刚也指出,过去对少数族群的歧
视往往明目张胆,战斗者容易找到一个标的,进行反击;反观当代的歧视,却经常
诡谲难辨,不易识破。赵刚以他幼女的教科书为例,书上列出台湾各个原住民族群
以及相应的特色产物,要求学生进行配对。如此一来,各族群遂简化成为某种物质
的表徵,如百步蛇、琉璃珠、飞鱼等消费性符码,忽视其深厚的社会文化意涵。再
者,透过「区隔」的手段固然有助於大众记忆,但也容易流於专断,且有进而形塑
族群刻板印象之可能。
尽管长期投身兰屿草根运动的达悟青年郭建平认为《国际边陲》是一部悲伤的电影
,但悲伤并不能框限人们对未来的展望。郭建平表示,反核废料运动只是其中一个
环节,他意图将兰屿当成一个基地,藉此串连全台湾的原住民族,在原住民先後历
经「外部殖民」与「内部殖民」之後,得以重新建构其主体性。同样成长於兰屿的
原住民文学作家夏曼‧蓝波安在纪录片中亦侃侃而谈他离乡至台湾求学、谋生,复
又在父亲的召唤下回返兰屿的心路历程。他不断自我反思,指出倘若只会以中文高
谈阔论,表述其意识形态,却仅能用母语进行基本的日常会话,无法深入了解祖先
的生活方式及其精神信仰,自我便要飘零、丧失。
用纪录片拼出社会样貌
关晓荣执导的纪录片《国际边陲》是由侯孝贤电影社出资,完成10年後终於获得问
世的机会,於日前正式发行DVD。侯孝贤表示,他早年初抵兰屿,亲见达悟族人同
心协力捕捞飞鱼的情景,并讶於他们竟体现着渔获均分的共产社会形态,宛如乌托
邦。此外,达悟族传统地下屋的建筑形式也让侯孝贤印象深刻。
侯孝贤坦言他受陈映真早期的小说影响很大,如〈山路〉、〈将军族〉,并体认到
愈介入社会角落,愈发现弱势族群遭受的剥削和欺压。侯孝贤将纪录片视为「拼图」
的工作,藉由影像的再现,得以还原社会各阶层的真实面貌,目前他构思中的纪录
片素材尚包括日据时代的人物、乐生疗养院等。
●注:本文为2007年4月14日《国际边陲》首映会暨座谈会纪要。
※ 编辑: Swallow1982 来自: 123.193.73.23 (05/31 17:31)
1F:推 milonga:很棒的资讯 谢谢分享! 05/31 20:48
※ 编辑: Swallow1982 来自: 123.193.73.23 (06/01 07:33)
2F:推 silenus00:感动 不知如何购买 想给更多人看 学校教育 应回到族群的 06/03 20:58
3F:推 meijoy:借转,谢谢 06/13 13:24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61.228.9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