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omic ((Nomis))
看板DummyHistory
标题Re: [假设] 如果明朝从未定都北京
时间Wed Apr 25 16:07:17 2007
※ 引述《plamc (普兰可)》之铭言:
: ※ 引述《plamc (普兰可)》之铭言:
: : 推 slcgboy:不是 他纪录8万 实际3万 能打的只有3000 应该是这样吧 04/25 10:42
: : 推 armed:2F他是说点名单上有8万,国军如明末,共军如清初,诚哉此言丫.04/25 10:47
: : 推 slcgboy:所以阿 可不是什麽3000吃八万= =(也太好吃了吧) 04/25 10:50
: : 推 slcgboy:三千兵力每人发10人份 我还倒吃五万勒... 04/25 10:52
: 我的意思是 册上八万 只有3000个是可以打仗的
: 也就是说 有27000个凑数的...大概是乡民之类的 50000个是根本空缺
: 你说3000亲信每人拿十人份 这是有可能的 27000个乡民大概连装备都不齐
: 其他的或许真的吴家父子都倒吃掉了XD 不过他们也不是吃的那麽高兴
: 就一般状况来说 可能还有一拖拉库人要打点 再说 军饷常常会欠发.......
: 嗯 以上都是猜测状况 ^^b
不是的,您要晓得明末军中有一种「家丁」传统,这些「家丁」是最最精锐待遇
也最好的部队(虽然有点夸张,但是Spartan其实是很好的形容词),因而他们通常不是
直接拿国家齐头式的薪饷当饭吃,而是由将领所豢养的。所以一个将领养到三千人是
很了不起的数字了。(这是当时一个名将可以打仗的本钱的,就是赋闲革职也要养着,
否则以後没得东山再起了)
至於那另外两万七千人虽然没那麽精锐,但也不是凑数的乡民之类;他们是明朝
一般制度下所能养得起的正规军──虽然他们可能正如版友所说,其战力评价与现在
台湾的国军不会差太远,但是一般说来他们也得受过最低程度的训练(和现在的国军一
样),而且至少他们不缺实战经验(这点大概要胜过现在的国军)。毕竟和没有受过正规
训练的老百姓是有差别的。
我要补充一下为何会有此种少数精强+多数正规的兵力结构。就某个层次而言这
是军事问题,这些精锐部队不是用来作为击破敌军的「开罐器」就是作为预备队,随
时准备抓住一闪即逝的战机投入战场,或者用於堵塞缺口与逆袭。而其他的部队大部
分只是采取守势,在不利或持平的战况下只要求能够稳住阵脚不被击破即可;如果他
们能大幅消减敌人战力,通常都要等到敌人士气崩溃、追亡逐北的阶段。而要达到这
种有利己方的阶段,一般是要靠各种手段(上述那种精锐部队是其中一种)打击敌人的
士气、扰乱敌人阵脚以後才能办到。明代(实际上可能中国历代以来都是)是有意识的
根据上面那一套对战场上交战的理解而编组其部队的。
不过另一个理由则是经济的;那麽多精锐养不起。(但是,八旗满洲可能接近这种
标准。附带一提的是,满洲人也有类似的战力结构,但此种强+普通的结构不是用钱
养起的;最精锐的摆牙剌前锋营是从护军营抽出的,护军营兵又是从骁骑营兵抽出的
。再再一点:八旗人数是非常少的,顺治年间正规的两个前锋营加起来可能不到一千
人,满蒙汉八旗不超过三万人)
关於兵力结构,详可参见拙文〈营垒阵战──对古中国史书、兵书与小说中战争
场面的诠释〉:
http://blog.pixnet.net/Cimon/post/991893;关於正规的八旗编制
,请参见Warfare版5371一文。不过该文写得很不好看就是。
--
http://blog.pixnet.net/Cimon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0.69.57.250
※ 编辑: Nomic 来自: 210.69.57.250 (04/25 16:07)
1F:推 tingan:这跟共军那种选锋的逻辑很像嘛 XD 04/25 16:08
2F:→ Nomic:洪承畴在评价八旗兵时说"我兵之强 天下无敌"虽然有点臭屁 可 04/25 16:10
3F:→ Nomic:是我觉得那在事实基础的考据上甚至是站得住脚的 04/25 16:11
4F:推 amaranth94:吴的三千精兵是特勤队,剩下的2.7万是国军陆军吗? 04/25 16:24
5F:推 mrape:不过八旗到清末好像也.... 04/25 16:55
6F:推 mrape:印象比较深的是清末的杀汉团 04/25 16:57
7F:推 lovelovelove:小弟很好奇,既然满蒙汉八旗人数人数如此之少... 04/26 01:40
8F:→ lovelovelove:是怎样席卷大江南北的呢? 还是也收编了不少数量的 04/26 01:41
9F:→ lovelovelove:原明朝军队呢? 04/26 01:41
10F:推 armed:楼上说的是低,那玩意入清後官方名称叫做绿营.XD 04/27 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