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usterharp (布兰登)
看板DummyHistory
标题Re: [假设]如果二战时中国屈服日本,战局会变吗?
时间Mon Jan 8 01:15:28 2007
转贴
http://www.onlyred.com/discover/Print.asp?ArticleID=672
致轴心国失败的真正转折点是什麽?
东西方的学者共同的观点是:欧洲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
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 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战役
但是本文的作者的观点是
日本由北进改成南进才是轴心国失败的真正转折点!
(1)日本错失良机
从欧亚大战略角度看,当中国抗战进入1941年时,日本陷于进退两难
的困境,要迫使中国屈服就必需切断中国的外援通道,控制南中国海和滇缅
国际公路,这就势必拉长战綫,延长时间。日本终于意识到这是一场长期的
作战,中国不是三个月就可以打下来的。而要进行长期作战,不控制东南亚
的战略物资,特别是石油,是不能支撑下去的。是年七月,当美国实行对日
本石油“禁运”时,日本本土的石油储存量仅能维持战时消费一年半,而要
使中国屈服,日本陆军部最乐观的估计,还得持续三年。对日本来说,“油
尽而退”自动回到“七七事变”前的状态是根本不予考虑的,除了把战争进
行下去,日本别无选择。于是日本陷入了一连串灾难性因果关系组成的“死
亡之旅”:要使中国屈服,就必须把战争进行下去,要使战争能够进行下去,
就必须夺取东南亚的石油、橡胶和铁矿石等必需的战略物质,而东南亚是西
方国家的殖民地,要夺得这些战争物资就必然卷入同美、英的战争。
日本参谋本部原来一直存在着“北进”和“南进”两派之争,“北进”
派力主在时机成熟时进攻苏联,向西伯利亚方向扩张。“南进”派主张向东
南亚扩张。就一般正常情况而言,苏联经过“十月革命”、内战、被波兰击
败以及苏芬战争,比英、美弱得多,“北进”是个相对稳妥的扩张方案,“南
进”则要同西方列强“硬碰”,十分冒险。1941年下半年,苏联在德国
闪击下屡战屡败,大部主力被歼,首都莫斯科危在旦夕。如果日本在国家战
略方向上选择了“北进”,定然会不顾《苏日中立条约》的约束,毫不犹豫
地抓住这一千载良机,配合希特勒德国出兵苏联远东地区(像战争末期的苏
联不顾该条约的约束,加入对日本作战一样),日军陆军可穿越蒙古截断西伯
利亚铁路,空军可以简易的前进机场来实施对乌拉尔以东、西伯利亚的後方
重工业、军工生産地区的轰炸,日本强大的海军可以攻击苏联远东海岸綫上
的任意一点?实施登陆。
从历史上看,一个国家在战略上处于两个强国的两面夹击的态势下,则
必败无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就是典型的例子,一战时的俄国和法国如
果同德国“单挑”的话,根本不是对手。何况二战初期苏联远远不如一战时
候的德国,怎经得住德国和日本的两面夹击?苏联同日本鉴定“互不侵犯条
约”本身就说明它非常害怕陷于两面作战的绝境。西方研究苏德战场的权威
学者、英国人艾伯特.西顿认爲:“当然日本如果能在6月份也参加对苏战争,
而不是在年底去攻打美国和英国,德国或许能在年底赢得胜利;……”(见
《苏德战争》第244页)。
假如日本选择“北进”,一旦形成德、日夹击苏联的形势,美、英决不
会像後来那样全力支持苏联,因爲英、美的东南亚利益没有受损害,意识形
态上又是死敌,假他人之手削弱苏联,何反对之有?尤其美国,最可能的选
择是考虑同德、日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也会表面谴责对苏联的侵略,同时继
续同日本做生意,大发横财。 但是日本军部不愿意和德国形成军事配合夹击
苏联,却选择“南进”?同英、美交战,从此走向失败的深渊。同时也导致
了轴心国军事上无法协调,各行其事的糟糕局面;苏联则一举摆脱绝望的、
必败的战略态势,全力以赴对付西面的威胁,从而在战略上奠定了胜利的格
局。这里需纠正以往长期形成的错误观点:1938年夏季和1939年夏
季,日军在张鼓峰和哈拉欣河地区同苏军作战受挫,使日本放弃了“北进”,
改爲“南进”(较典型的见吴廷缪《日本史》第720页)。这是苏联史学界
爲突出本国作用,不遵循事实求是原则的夸张之词,遗憾的是被我们一直因
袭至今。
(2)苏军西伯利亚和远东部队在莫斯科会战中的作用
苏联摆脱德、日东西夹击形势後。其一面对敌的战略优势是如何在一场
具体的决定性会战中体现出来的呢?
德国军事史权威学者乔里兹?瓦特认爲:“一九四一年十二月,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意志参谋本部》第355页)。是年12月份,
从6月下旬发动闪击?势如破竹的德军在莫斯科近郊遭到惨败,其中的关键
是,德军赖以取胜的法宝——机械化坦克部队遭受自创建以来的第一次严重
失败。 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作战样式是地面机械化坦克部队爲
核心的摩托化诸兵种合成,?与战术空军的协同。德国是最先掌握这种作战
样式?加以成功运用的国家。回顾莫斯科会战前的德国坦克兵种,可谓无往
不胜。在闪击波兰的会战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德军坦克集群中由海茵兹?古德
里安指挥的第19装甲军和克莱斯特指挥的第22装甲军,两支坦克部队在
击溃波军主力後,一路摧枯拉朽,在波兰首都华沙的深远後方布格河一綫达
成合围。在法国会战中,德军主要依靠十个装甲师,其中古德里安第19装
甲军在色当的突破,决定了法国惨败的命运。20世纪伟大的军事学家利德
尔?哈特评价道:“是古德里安拖着整个德国陆军赢得了这场历史性会战的胜
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册第6章“侵吞西欧”)
在闪击苏联的初期,古德里安第2装甲兵团同霍斯第3装甲兵团合作,
采取两翼突破、深远贯串的战术,在明斯克包围战中俘虏30万苏军。紧接
着在斯摩陵斯克包围战中,再俘苏军20万人。8月下旬,古德里安奉命率
第2装甲兵团突然调头南下,直扑苏军基辅集团的後方,于北上的克莱斯特
第1装甲装甲兵团在洛赫维查达成合围,这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合围战,俘虏苏军66万5千人。10月下旬,古德里安第2装甲军团、霍
斯的第3装甲军团、霍普纳第4装甲军团、(10月6日装甲兵团升格爲集团
军级单位)和魏克斯军团分别在布良斯克、维亚济马两地同时进行包围作战,
再俘苏军66万3千人。 此时,西部对德战略方向上的苏军只剩下4个集团
军的残兵败将共9万余人,苏军最高统帅部紧急调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部
队。西伯利亚部队是作爲应付欧洲和亚洲两个方向的战略後备力量,远东部
队原是用于应付日本入侵的,由于日本战略上已决定“南进”,不可能像1
904年的“日俄战争”那样,倾举国之兵在远东同苏联作战,而包括关东
军在内的日军31个师团也已深陷中国战场不能动弹,因此日本无法在远东
策应已望见克里姆林宫尖顶的德军。正因爲如此,斯大林才下决心动用西伯
利亚和远东部队,尤其是紧急调出曾在1939年哈拉欣河战役中歼灭日军
精锐第6集团军的远东精锐部队,包括第11坦克旅、第6坦克旅、第82步
兵师、摩托装甲第9旅、摩托装甲第7旅。其中在1939年就装备150
辆坦克的第11坦克旅,在莫斯科会战时担任苏军最高统帅部的坦克预备队
(见朱可夫《回忆录》上卷569页)。另外 "准备把已经训练好的几个师从
外贝加尔和远东地区运往西綫。”(见什捷缅科《战争年代的总参谋部》上
册第56页),这些师原是准备对付日本入侵远东地区的,此时成爲苏军最高
统帅部用于西綫的战略预备队。
德军钳形进攻莫斯科的主力在北面是霍普纳第4装甲军团和莱茵哈特第
3装甲军团,以苏军远东部队爲核心新组建的弗拉索夫第20军团和库茨涅
佐夫第1突击军团不仅挡住了这两个最精锐的德军坦克集群,?发动反攻,
使之仓皇後退(见艾伯特?西顿《苏德战争》228页)。在莫斯科南面,所
向无敌的古德里安第2装甲军团向莫斯科後方实施迂回攻击,但在土拉城下
受阻。11月14日,古德里安装甲军团的坦克只剩下60辆,按正常配置
应该有600辆。从11月17日开始,从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赶来的5个
苏军军团逐次投入对第2装甲军团的攻击,?最终将这一最强悍的德军装甲
军团彻底击溃。曾经一战未败的古德里安哀叹:“我们对于莫斯科的攻击是
已经半途而废了。……我们已经遭遇到了一次惨败,(见《闪击英雄》第30
8页)”
由此可见,在莫斯科会战中,挽狂澜于即倒的主要是从苏联远东地区赶
来的增援部队,特别是有对日作战经验的远东精锐部队。苏联元帅朱可夫回
忆到:“1939—1940年在蒙古呆过的兵团于1941年调至莫斯科附近与德
军作战,博得极高的评价,这绝不是偶然的(见《回忆与思考》上卷第29
5页)。” 曾任苏军总参谋长的什捷缅科元帅也在回忆录中写到:“这时,
精心保留下来的最高统帅部预备队调到了莫斯科。突击第1集团军和第20
集团军出现在首都北面;第10、61集团军及近卫骑兵第1军出现在首都
东南。……後来我们了解到,敌人当时没有发现在莫斯科以北集中了两个新
的集团军。当然敌人因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战争年代的总参谋部》上册
第65页)。西方着名军事学家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第1262页写到:
“十二月三日的夜晚,第四军团开始撤退,……因爲他们撤退不久之後,朱
可夫元帅即发动其久经准备的的大反攻,有许多师的西伯利亚生力军都参加
了这个作战。” 乔里兹?瓦特也指出:“俄国人的抗战意志却十分坚确,号
召全体国民一致参军,?将远东方面的陆军,向西方转用。”(见《德意志
参谋本部》第352页)。
(3)日本军部制定的北进计划
虽然1925年日本被迫承认苏联?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但两国,尤其
是
日本却一直也没有放弃在远东地区与苏联的争夺。苏联政府也深感日本
及其背後的美国是其在远东地区的实际威胁,遂于1929年8月下令成立特
别远东军;1931年日军占领中国东北地区後,苏联政府又决定建立远东海
军。这是因爲,日本内阁自1927年就制定了“北进”的侵苏政策,其军部
也狂妄叫嚣从北部击败苏联。
1931年“九·一八”事变後,日本将其关东军司令部移至其傀儡满洲国
首都新京(长春)。苏联政府爲阻止日本“北进”,争取时间加强经济建设,
扩充实力,遂于1931年底向日本建议订立互不侵犯条约。结果,在时隔一
年之後被日本以时机尚未成熟而拒绝。苏联遂感问题严重,乃于第二年5月
加强了特别远东军实力及其防务。越二年,又改远东海军爲太平洋舰队,增
设外贝加尔军区。
1936年11月,日本勾结德国法西斯签订了“德日关于反共产国际协
定”,同时还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秘密附属协定”。後者是一个旨在
反苏的秘密军事协定,它规定:缔约一方受到苏联进攻或威胁时,另一方不
得采取足以减轻苏联负担的一切措施;不经对方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同苏联
签订与本协定精神相违背的一切政治条约。至此,“东京—柏林”反苏反共
轴心形成(次年意大利亦加入)。
1938年7月,日苏哈桑湖冲突爆发(即张鼓峰事件)。日军进攻被打退,
苏军进入张鼓峰地区。此间,苏军总参谋部决定将特别远东军改爲远东方面
军,接着又把该方面军分成独立第1军和独立第2军。哈桑湖军事冲突期间,
华西列夫斯基作爲总参谋部战役训练处(作战部前身)处长,直接协助国防
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元帅参与了这一战斗的指挥及善後处理,?因此得到了
苏共政治局的表彰。
1939年春夏际,蒙满边境诺门坎军事冲突爆发。实际上,这次冲突在背
後是日苏间的再次军事冲突,关东军和苏军也都投入作战。结果,苏蒙联军
大败日本关东军而宣告停战。
是年8月下旬,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第二年9月,德意日三国订立
同盟条约。鉴于日趋紧张的苏德关系和日美关系,日苏两方都在打自己的算
盘,结果于1941年4月,日本与苏联亦订立中立条约。後者规定:“如果
缔约国一方成爲第三者一国或几国的战争对象时,缔约另一方在整个冲突过
程中应保持中立。”换言之,假如发生苏德战争,日本须保持中立;如爆发
日美战争,则苏联要保持中立。该条约有效期爲5年。
然而,当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後,特别是德军势如破竹地越过苏
联西部广大地区、?于7月间发起对莫斯科的大举进攻时,日本便准备北进
攻击苏联了。7月初,日本政府拟定了《适应形势演变帝国国策纲要》。该纲
要规定,对北面的苏联“要秘密准备采取武力”。随後,7月7日和16日,
军部两次下达了“关东军特别演习”(实际不是演习,而是进攻苏联的作战)
动员令。经过这两次动员,苏联边境这侧的关东军总兵力已经达到了80余万
人,此刻的关东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日本陆军的精华。
日本军部准备了一份详细的战略部署调整方案《准备南北对阵》,制定了
如下预案:
甲、准备南北对阵--在东北、朝鲜集结16个师团的基干兵力,在北海
道集结一个师团的预备兵力(对付库页岛方向),组成对苏战綫;在华的四个
师团作爲对南进攻的机动兵力集结待机;在中国战场保持23个师团确保现有
作战面(其中的一个师团负责对香港的作战行动);在国内保留五个师团、?
新组建二个师团,作爲战略总预备队。
乙、解决北方--在东北保持25个师团的基干兵力,进攻苏联远东地
区;对南方作战的部署同方案甲;在中国战场适当收缩战綫(要抽调兵力);
从中国战綫抽调六个师团作爲总预备队。
丙、解决南方--在东北保持16个师团的警戒兵力;对南方作战的部队
规模扩大爲十个师团(包括进攻香港的一个师团);从中国战场抽调六个师团
作爲战略预备队;在中国战场采取收缩战略。
也是在“关特演”期间,关东军的实力达到了最顶峰。到关特演第二阶
段完成,关东军达到了16个师团的规模,总兵力85万,这也是关东军历史
上实力最强盛的时期。
苏联政府对此极爲紧张,驻日大使每隔10天就拜访日本外相松冈一次,
质问日方是否准备遵守《日苏中立条约》。在第三次(7月13日)会见时,
松冈乾脆冷冷地说:“我认爲,日苏中立条约不适用于目前进行的战争。”
只是由于後来日本第二次近卫内阁解散,第三次近卫内阁新任外相丰田不主
张急于攻苏,随後参谋本部也判断德军不能在年内攻下苏联首都?结束战
争,最後才决定了“在本年内不对苏联使用武力”的新方针。
(4)日本选择南进而放弃北进是一项致命的决策错误,最终导致了轴心
国的战败
在亚洲,中国自1895年甲午战争战败後,便一直被日本骑着来打,五
十年来从未有翻身的机会,辛亥革命後的四分五裂更无力抗日,革命数十年,
最後竟招致强邻日寇全面入侵,以美爲首的西方列强,直至1941年12月8
日偷袭珍珠港前,基本上?没有阻止日本的全面侵华。1931年9.18後丧失
东北及其後的塘沽协定划华北爲缓冲区,一直被日本步步进迫,1937年芦沟
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占领大片土地,及进行南京大屠杀(以平民占多数)死人几
十万,也未闻有外国制裁日本,美国之废铁、原油、重型航空炸弹等战略物
资仍源源不绝运往日本,甚至在珍珠港事变前的美日谈判中,美国还一度打
算承认满州国,即近默认整个中国是日本势力范围,英国也关闭当时中国唯
一的对外通道滇缅公路,断绝中国的所有军事物资进口,抗日部队节节败退,
中国亡国在即,此之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若不是法国本土被德军占领,法国无力顾及远东之殖民地,于是贪婪的
日军在1941年初乘机开入法属安南,威胁和危害了美英荷法在东南亚的殖
民地利益,于是美国才停运废铁、原油、锡矿、重型航空炸弹等战略物资,
英国也重新开放滇缅公路而对日本施压;日本也由于担心美国之禁运废铁、
原油等战略物资最终会导至其军舰、军机、军用车辆等无法发动,?且也会
带来经济瘫痪,因此便决定执行南进政策(前此日本仍在配合希特勒攻苏的北
进西伯利亚或南进政策中犹豫不决),发动偷袭珍珠港美太平洋舰队,及南下
抢夺东南亚的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此举惹怒了美国转而直接插手远东
战事,最後导至日本彻厎战败,要将几十年来从侵略所得的领土全部吐出,
如满州、台湾、朝鲜半岛、库页岛南部、千岛群岛、帛琉群岛,马里亚纳群
岛、马绍尔群岛等;在占领地的日人也要全数遣返日本,东亚第一强国地位
丧失,中国获得翻身的机会,大陆上从新统一及成爲核大国及联合国安全理
事会的五个永久会员国之一,小日本既不是安全理事会的永久会员国,至今
也无自己的核武,祗能躲在美帝的核保护伞下,这就是日本败得不服气的原
因。各位年青的网友也可体会到当时的海内外华人爲何在日本投降後兴奋莫
名和彻夜狂欢的原因,因爲中国检到了,若日军不开入法属安南,美国绝不
会直接插手远东战事,拖下去中国最终会被日本征服的,你们现今在学校所
学的是日文绝不会是中文。
如果日本能效法甲午战争後,在德、法、俄的压力下,乖乖退还辽东半
岛的做法,即在英美压力下退出安南,祗要日本退出安南,废铁、原油、橡
胶、锡矿、重型航空炸弹等战略物资,英美会马上恢复供应,则今天整个中
国极可能仍在日本控制之下。如果日本放弃南进及改爲北进,则苏军可能顶
不住,因苏军在战争初期也是勉强能顶住德军,若加上日军在西伯利亚进攻,
苏联极可能顶不住而瓦解分裂成今天的样子。德军攻打莫斯科时,从西伯利
亚调回来的苏军在抵达莫斯科火车站时,所有车辆包括苏联大官的自用车也
出动紧急将刚抵达的苏军送上莫斯科前綫,可知苏联西綫之吃紧程度已到达
临界点。所以日军退出安南,放弃南进及改爲北进,东亚历史进程绝对不是
今天这样,日本在廿一世纪仍是东亚第一大国,中国被分裂成最少七块,满
州(日军实际控管)、蒙古(日军实际控管)、东土耳其斯坦(新疆) (日军实际控
管)、西藏(英印军实际控管)、汪精卫辖下之华东华北(日军实际控管)、蒋介
石控制下之大西南(日军实际控管),台湾和海南岛(划入日本版图)。汉族在作
了268年清国奴後,经历廿多年的自相残杀之内战,再度成爲东洋奴一直到
今天,汉族地区不知何年何月何日才重新独立,满州、新疆、蒙古、西藏、
台湾和海南岛永远失去,这就是本来东亚历史应有的进程。
日本选择南进而放弃北进是一项致命的决策错误!!!!!也导至日本往後永
远成爲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而且也连累了德国,导致德国在欧洲的战败,
而日本最终也被盟国打败。而日本战败要将几十年来从侵略所得的资源丰富
之领土全部吐出,如满州、台湾、朝鲜半岛、库页岛南部、千岛群岛、帛琉
群岛,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等,在占领地的日人也要全数遣返日本,
东亚第一强国地位永远丧失,中国获得翻身的机会,大陆上从新统一及成爲
核大国及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个永久会员国之一,小日本既不是安全理事
会的永久会员国,至今也无自己的核武,祗能躲在美帝的核保护伞下,这就
是日本败得不服气的原因。那位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宏及他所认爲的那个适
合当日本首相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即『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对日本战时的
此项决策失误,一直握腕叹息不己,每念及此击心捶胸,一子错,全盘皆落
索!!!!(注:石原慎太郎的老爸好象就是二次大战侵华时期的日军参谋本
部作战部长石原莞尔)。英相张伯伦签定慕尼克协议的其中一个目的是好引祸
水向东流,即鼓励德国打苏联的主意,在德国攻苏初期,英、美不愿插手助
苏,故若德、日联合攻苏,美、英是会袖手旁观的,美、英也乐见布尔什维
克之毁灭。
由此可知日本选择南进而放弃北进是不按牌理出牌,1941年时德国也敦
促日本攻苏,若日本当时选择北进,德国可能会战胜苏联,再回头集中力量
在西綫对抗英、美,诺曼底登陆可能也没法成功,今天中、苏两国早已被瓦
解,德、日控制大量资源丰富之占领地和人民,可分别和美国隔着大西洋和
太平洋叫板。
有关欧、亚战场上的相互影响和互动关系可从以下爲珍珠港事变前前後
後各大事件的发展日程得知:
1937.7.7芦沟桥事变
1937.11.3布鲁塞尔「九国公约」议决,建议日本停止在中国之军事行
动,会议没有谴责日本侵略或作出任何反对侵略措施,英、美更反对经济制
裁日本及拒绝给予中国军事援助。
1937.11.9日军占领淞沪,1937.12.13南京失陷。
1938年日、苏在张鼓峰爆发战争。
1938.9月慕尼克协议捷克的斯台汀割与德国。
1938.10月底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公开投向日本做汉奸。
1938年冬英、美、日通过所谓”太平洋国际会议”以牺牲中国的利益,
以换取日本的谅解。日本和英国还缔结了”有田-克莱琪协议”,英国原则上
承认了日本在中国的侵略地位,1939年7月,英关闭当时中国唯一的对外通
道滇缅公路,断绝中国的所有军事物资进口。
1939年日、苏在诺门坎爆发战争。
1939年9月1 日德军进攻波兰
1940年3月德军占领整个捷克
1940年4月7日德军进攻挪威
1940年4月9日德军进攻丹麦
1940年5月10日德军进攻法国
1940年5月12日德军进攻比利时
1940年5月13日德军进攻荷兰
1940年日本对重庆进行大空袭轰炸。
1940年5月美把原驻本土西岸的太平洋舰队移至夏威夷,而且美国也发
出美日商约即将停止生效的通知,但石油和废铁仍源源不绝地运往日本,美
1940年对日出口比1936年反增46%。
1940年9月日本迫使法国维希政府代表签定“印度支那协议”,9月
23日日军进入安南,9月25日日军占领印支北部。
1940.9.4罗斯福警告日本不得侵略印度支那。
1940.9.25罗斯福宣布自10月15日以後禁止向日本宣出废钢。
1940.9.27日本签定针对英美的德、意、日三国轴心同盟条约。
1940年11月底”美国民间代表”、纽约天主教马利诺修会会长、主教
华尔什和副主教德劳特以视察教务爲名,跑到东京会见了一大串日本军政要
人,游说调整”美日邦交”。美教士们?通过美邮电部长沃克同罗斯福和国
务卿赫尔联系,日方的”民间代表”中央合作金库理事井川忠雄,则和日本
首相近卫文磨、陆军大将东条英机及木户幸一等重臣直接联系,另陆军省军
务局军务课长岩畔豪雄,是奉军部之命插手谈判。1941年3月17日美邮电
部长沃克拿出了第一份形成文字的草案,但此草案没有乾脆承认僞”满州
国”,而日本也不打算脱离德、意、日三国轴心同盟条约,日赴美的外务省
官员井川和岩畔进行修改,?于4月9日作成第二次试案。以这两案爲基础
4月16日,日、美两国终于拟定通过”美日谅解案”作爲两国政府谈判的基
础。
这方案中关于中国问题,美国答应迫使蒋介石承认僞”满州国”,与日
本”讲和”,同汪精卫傀儡政权合?,日本则承认在中、日成立协议的基础
上,不在中国驻兵,名义上保持中国的独立,恢复所谓”中国门户开放”。
这方案中关于东南亚问题的规定,”日本在西南太平洋方面的发展,保证不
诉诸武力而采取和平手段”,美国则答应,恢复美日通商条约所承担的义务,
供给日本所需的石油、橡胶、锡、镍等各种战略物资。但在德、意、日三国
轴心同盟条约问题上,日、美两国还留下不少尾巴。
1941.4.13日苏签定互不侵犯条约。
1941.5.6罗斯福宣布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
1941.6.22淩晨3时15分,德国代号”巴巴罗沙”军事行动全面进攻
苏联,不久之後柏林不断催促日本攻苏。
1941.7.2日本御前会议制定”帝国国策网要”,以建设”大东亚共荣
圈”爲中心,坚持独霸中国,亚洲和太平洋区,爲此日本决心”不辞对英、
美一战”,?提出对苏秘密准备武力,如德苏战争进展对帝国有利,则行使
武力解决北方问题”。
1941年7月上旬至9月,关东军从中国和朝鲜将70万兵力、14万只
马、飞机600多架集中到东北进行关东军特别演习,佯作攻苏态势。但”关
特演”也有待机而动的用意,但在苏联西綫紧张的7月也祗是从远东的30
个师调走4个师,未形成日本认爲之可轻取”熟柿”的局面。
1941.7.14日本强迫法属印度支那当局签定”共同防卫军事协议”,
7.24日军设于海南岛的进驻印度支那司令部进驻印度支那,同日日舰出现金
兰湾,7.26法、日”共同防卫印度支那军事协议”公布,7.28日军进驻西
贡,完成对印度支那南部的占领。
1941.7.24美国国务卿舒尔兹发表声明,日军占领印度支那对美太平洋
属地构成威胁。同日罗斯福接见国民防务委员会代表团,作了一次不象样的
演说,其中一段爲:「日本没有石油,假如我们要禁运石油的话,日本或许一
年前已进攻荷兰东印度群岛,我们此刻已在战争中。所以说这样把石油输给
日本是有道理的。爲了我们和英国的防务及海运的畅通无阻,希望战争不致
在南太平洋发生,两年来,这办法是一直生效的」。同日晚罗斯福对日本驻美
大使野村说:「如果日本不以武力占领印度支那,或虽已开始行动,而愿意撤
退,美国政府将向日本保证,将尽力使中、英、荷、美与日本一起宣布印度
支那中立,?将竭力使日本取得它所需要的粮食和原料」。7.26罗斯福宣布
冻结日本资金、英国废除日英、日印、日缅通商条约。美国建立菲律宾远东
美国陆军司令部,总司令爲麦克阿瑟,在这之前对中国派遣了军事顾问团,
7.28 荷兰东印度群岛政府也宣布冻结日本资金、限制对日贸易、停止执行石
油协议,8.1美国宣布对日全面禁运石油,日本计算如此一来国内石油储备不
到两年便耗尽。
1941.10.18英国宣布重开曾应日本要求而关闭的滇缅公路。
1941.10.6朱可夫被委任爲西方方面军司令负责保卫莫斯科,他祗对斯
大林有一个要求:「尽快派大部队来到这里」,但由于各条战綫的战斗都十分
紧张,不知可从那里抽调兵力加强莫斯科的莫扎伊斯克防綫,斯大林正感到
爲难时,波斯克列夫将一个橙红色活叶夹放到斯大林的办公桌上,祗简单说
了一句「佐尔格的情报」便退出去。原来1941.10月上旬苏联大间谍佐尔格
从东京德国大使馆获知”日本不会在1942年秋季以前对苏开战的情报”,
?立即驱车直奔其「拉姆扎」谍报小组的电报机秘密地点,这一条对日後二
次大战战争进程産生重大影响的情报立即从东京飞到了莫斯科:「1941.9.15
後可以认爲苏联远东区不会受到来自日本的进攻威胁,拉姆扎」,这是「拉姆
扎」谍报小组发出的最後情报,数日後该小组连同大间谍佐尔格先後被捕。
斯大林在看到此情报时还不知佐尔格已出事,斯大林马上给总参谋长沙波什
尼波夫打电话:「我刚得到一份我们在东京情报员的电报,据说”日本不会在
1942年秋季以前对苏开战”,这具有重要意义,它使我们可从远东军区抽调
一些部队以应西綫的急需,请你迅速与远东军区联系,抽调若干个师?作好
出发准备,最高统帅部安排特别军用列车负责运送,要快,一分钟也不能耽
搁,明白吗!」在战争的关键时刻往往有几个师,甚至几个营的生力军注入
就可决定胜利。後来莫扎伊斯克防綫获增援14个步兵师、16个坦克旅、40
多个炮兵团和其它部队。
日美会谈中日本提出甲、乙方案(11月5日本提出甲案)
日美会谈中美国11月26日提出赫尔备忘录
1941.12.6苏军在莫斯科发起反攻,德军伤亡五十余万。
1941.12.7 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12.11德意承诺了与日本签署的三国轴心公约和美国宣战。
1942.7.22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
从以上事件发展过程得知美国?非因爲日本全面进攻中国而停止废铁、
原油、橡胶、锡矿、重型航空炸弹等战略物资供应日本,而是由日本占领印
度支那北部开始遂部禁运的,祗要日本退出印度支那,美国立即恢复供应日
本各种战略物资。美国是希望日军能最终退出满州以南的中国地区,但可以
等待甚至可迫蒋介石屈服及承认满州国,不至因日本暂不从满州以南的中国
地区退兵而对日本施以战略物资禁运。同时也证明日本的南进使苏联可抽调
远东兵力以解其西綫之危急,日本的弃北进改南进战略是实际导至轴心国败
亡的原因,事实上祗要日本不进兵安南便不会有石油和废钢等战略物资禁
运,因而也不用偷袭珍珠港。?再多等几个月按兵不动,苏远东军不敢西调,
莫斯科可能被攻破,1942年春天,苏军最终可能也要抽调远东兵力以解其西
綫的危险,届时所谓「熟柿」的情况便可能出现,那时西伯利亚冰封已解,
关东军便可攻打西伯利亚了,库页岛北部也有大量石油。日军一路出满州里,
切断西伯利亚大铁路,吸引苏联的远东兵团,使其不能支援欧洲战场。另一
路沿西安、兰州、河西走廊、迪化,出哈斯克斯坦的,进入中亚,与德军外
高加索兵团会师于奥伦堡,前苏联可能支持不到一年。在这样的局势下,今
天中、苏两国早已被瓦解,德、日控制大量资源丰富之占领地和人民,可分
别和美国隔着大西洋和太平洋叫板。世界地图只怕是要重新绘制,历史就要
重写了。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8.173.87.55
1F:推 Lovelin:但我记得之前讨论过,远东苏军西调的数量跟欧俄战场的苏军 01/08 01:42
2F:→ Lovelin:总数相比,似乎只占了小部分,冬,泥两将军才是关键吧! 01/08 01:44
3F:推 slcgboy:突然想起次元舰队 草加就是走北近? 01/08 03:55
※ 编辑: Musterharp 来自: 218.173.87.241 (02/28 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