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ittlekang1 (Fight!)
看板Disabled
标题如何改善人行空间?台南请视障者当政府的眼睛
时间Sat Apr 30 11:35:58 2022
https://futurecity.cw.com.tw/article/2527
如何改善城市人行空间?台南请视障者当政府的眼睛|黄伟哲专栏
2022-04-28
文・黄伟哲(台南市市长)
愈来愈多朋友跟我们反映,希望城市行人空间能安全、友善、无碍;市府每天也接获好几
起检举路霸或违停案件——这表示,在城市顺畅地步行,是许多人共同企盼的理想。
如何保障行的权利、改善走的环境,除了取缔违规地「点」、奖励住家商街畅通骑楼路「
线」,亦须设法创造「面」的作为,才能串联所有策略,发挥最大综效,改变不友善的都
市用路环境。
随着科技蓬勃发展,将智慧化技术导入建构友善的用路环境,不再只是构想。
台南自2018年起透过公私协力,推动智慧有声号志。2021年,我们进一步执行「视障者当
政府的眼睛」计画,邀请视障朋友担任「无障碍交通改善大使」,将勘查结果转化为开发
「智慧友善号志系统」的动能。
这套系统不只让视障者安心过马路,将来也能扩大到更多弱势用路者身上,是一种「赋能
取向的社会创新行动方案」(empowerment-base social innovation action plan)。
为何请视障者「看见」用路障碍?
为什麽要请视障朋友担任政府的眼睛?因为视障者,往往最能发觉不友善的用路状况,最
可以「看见」明眼人所忽略的盲点。
明眼的大家若遇到阻碍,不是侧着或委身穿越,要不就绕经车道快步离开;但对视障者来
说,上述作法几乎不可能——因为不友善的用路状况,须冒更高风险、承受更多不便。
其实,看似简单的步行,就得动员触觉、听觉、嗅觉等感官,来完成环境的定向和导航行
动,包含辨识方向、避开障碍物、判断怎麽过马路、寻找行经路线等,以抵达正确地点。
所以,视障者在外步行,通常要搭配手杖或由导盲犬带领,亦须请「定向行动训练师」协
助定向训练、确认路程的定位点,才有办法慢慢建置一套属於自己的「心理地图」。但即
使有心理地图,每趟外出遭遇的路况仍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视障朋友要有办法走出来,
远比一般人更不轻松。
於此之外,他们最常遇到的不友善路况,除了人行空间被汽机车或摊贩店家占用、路面高
低差太大等,最令他们灰心受挫的,往往是旁人的责难跟忽视、将他们当成麻烦般对待,
彷佛在告诫视障者不该外出行走一样。
如无障碍交通改善大使连蕙兰所述,担任大使後,她更用心地走在陌生路线上,却让她感
到像回到刚失明时;因为,路上店家或旁人,常传出「失明为什麽还要走出来?」「没有
家人陪吗?」「为什麽不叫车?」等言语。
对此,连蕙兰的定向师高新喆就强调,没有改变行人环境、民众调整习惯,要视障者不断
接受训练,是无法有效改变,「如果没有计画,民众很难有机会看到视障者走在路上,知
道他们也有外出的权利。」
我想诚挚地感谢每一位无障碍交通改善大使和定向师。他们再次踏上陌生的道路环境,反
覆经历不友善的刺激,为我们蒐集珍贵经验,供市府做规划拟定与调整。同时,他们更促
进我们省思,如何扭转使人障碍的社会,让城市朝向友善无碍的方向前进。
新开发智慧友善号志系统
在各项障碍的人行环境中,难度最高的项目,莫过於「过马路」。
当视障朋友驻立在路口,至少会遇到以下四种情况:怎麽知道自己已经到了路口、如何判
别出该路口名称、确认步行剩余秒数和间隔、过路保持正确方向且不偏移。
因此,交通号志要怎麽将路口环境资讯传递给视障者,甚至辅助他们安全地通过马路,是
我们开发智慧有善号志的核心目的。
现在,视障者打开手机APP,便可获取路口资讯和秒数;同时也让号志感应启动鸟鸣声等
引导音,不像过去还要自己寻找按钮。新系统让过马路更便利,视障者对户外移动也有较
高的掌握度和安全感。
如我们劳工局同仁、视障者余巧薇说:「平常要靠车流声判断,确认前面的声音停了,跟
垂直的车流同方向,才可以走。有APP操作比较简单,打开之後就两个按钮,一个是路口
资讯,一个是剩余秒数,就可以比较安心地过马路。」
从2018年起,在地新创公司、视障朋友和市府合作,从局部路线投入试验。至今,台南从
无到有,已在16个路口设置智慧友善号志系统;且地点位於医院、车站、社福机构、市府
办公大楼周边,都是视障者较常行经的路线。
目前台南大概有超过5,000名视障朋友,全国也有超过五万名视障朋友,以现有台南16个
路口的服务量能,肯定还不够充足。所以未来,我们会继续依照视障团体及定向师的建议
地点,列出优先划设的路口,一个个改善。这是我身为市长,会持续努力的目标。
全国慈晖奖得主金筱真,她的女儿陈椘芸是位视障者,亦为总统教育奖得主;获悉台南增
设视障友善号志,两人也一起到台南体验、协助视障者和家属共同发声。她们也期盼,这
套智慧有声号志能进一步推广到各县市,让城市的每个路口更安全。
回顾近四年的开发试验中,最令我感动的在於,整个计画彻头彻尾地是一个「赋能取向的
社会创新」。视障者社群和家属愿意信任政府,接下改善大使的重任;定向师从过去一次
陪伴一位视障者,到协助我们开发一次服务多人的系统;还有跨局处的公务同仁不因循守
旧,愿意跳进来接受这项全新挑战。
当然,我也要感谢计画发起单位,台南在地的新创企业先进感知股份有限公司,依据使用
者经验回馈,投入软硬体技术研发。他们不厌其烦地反覆来回沟通,甚至为了视障者权益
四处奔走、整合串接各项资源。
这都因为,大家都怀有共同目标,才能搭起这次公私协力的社会创新典范。现在,这套从
台南开端、藉智慧科技辅助视障者过马路的系统,已逐渐改变府城的行人空间。
打造友善城市、建设公平永续的国家
事实上,随着社会高龄化,可预见未来大家对拥有安全、舒适、友善的人行环境的需求会
愈来愈高。所以我们继续研议,如何将智慧友善号志系统扩及到更多弱势用路人身上,让
长辈、轮椅族、身障者也能受惠适用。
我也期待,能进一步将台南的经验扩展到外县市,并提供中央制定全国无障碍号志的统一
规范,或跟国际无障碍智慧服务标准接轨。因为,视障者如你如我一样,有跨县市移动的
需求,唯有透过全国标准统一,才能让视障者从制度所致的障碍中挣脱出来。
其实,2014年我国立法院就通过《身心障碍者权利公约施行法》,正式将联合国的《身心
障碍者权利公约》(CRPD)予以国内法化。其立法宗旨阐明:「维护身心障碍者权益,保
障其平等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之机会,促进其自立及发展」。由这个角度来看
,台南的经验,无疑是符合CRPD的核心精神。
甚至,我们采取赋能取向的社会创新行动,亦可对应到联合国2015年颁定的《2030永续发
展目标》(SDGs),包含「目标10:减少国内及国家间不平等」及「目标11:促使城市与
人类居住具包容、安全、韧性及永续性」等项目。
我相信,注重无碍的行人空间,城市才会变得友善,台湾才能成为一个公平永续的国家。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1.174.199.79 (台湾)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Disabled/M.1651289764.A.5EA.html
1F:→ pttfm: 执法者本身就选择性视障,很难改善吧 05/03 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