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elvinTsai (纯白里的缤纷)
看板Diary
标题《上海第四天》豫园巡礼,关於文明的感受
时间Thu Jul 7 19:35:18 2011
《上海第四天》豫园巡礼,关於文明的感受
原文於
http://www.wretch.cc/blog/No1Kelvin/7818094
来到上海堂堂迈入第四天。
今天我们的行程是老城厢东北的「豫园」,上海唯一保存完好的江南古典园
林,离黄浦江只一条中山南路的距离,北边就是外滩,故走在庭园里不时可以看
屋脊上露出一小截的金茂大厦100楼平顶。
昨晚,我站在那儿居高临下地看着外滩与其後的一切,而此时此刻,轮到我
缩成粉尘,被上面游客们兴奋的视线所覆盖。我们看不到彼此,却又确确实实在
看着彼此。我凝视着那高楼的雄伟,他们远望着黄浦区的繁华,相互赞叹。
我突然想到当外星人在遥远的星空端详地球,而我们在地球欣赏璀璨流转的
银河时,双方是不是也有类似这种感受?
《商业化海浪包围下的豫园》
这是我走在豫园里的一个小小私密发想,在中外游客川流围绕的绦红色凉亭
中,看着远方高空的金茂大厦,发呆出神时想的事情,觉得很好玩,便记录下来。
其实说真的,我对豫园并没有多大的感觉,整天下来几乎都是边走边拍照,
边坐边发呆。即使写着游记的现在,我看着照片用力回想,也挤不出什麽深刻的
印象。算了,该记得的就不会忘,不该记得的回想也没用。
不过我还是很尽责地去查了资料。原来这地方本为明朝时一座私人豪华庭园
,是布政使潘允端为了侍奉他父亲潘恩所兴建的,「豫园」这名字即取自「豫悦
老亲」之意。清朝末年,豫园被民间秘密组织「小刀会」占据(台湾也有分会喔)
,园中的点春堂即是城北的指挥部。
但很抱歉,我对这些历史实在没什麽共鸣,即使查了资料还是如此。
潘允端的父亲潘恩是何方神圣和我有什麽关系呢?况且,潘先生建这座庭园
真为了行孝,还是财富炫耀,抑或是树立地方威信?我觉得这也是很有讨论空间
的阿。
除了对这地方所乘载的历史记忆不感兴趣外,我对豫园冷感的原因还有二。
第一,在中国这些日子来,看这些古典庭园建筑看到都麻痹了。我知道亭台
楼阁、水池荷花、斜檐飞角等等都是中国园林的特色,然而这世界上终究没有什
麽东西是看不腻的吧。
而且很不幸地,豫园刚好在我麻痹的临界点出现。如果在中国的日子我先逛
的园林是豫园,或许我会觉得很棒也说不定。但很遗憾,事实并非如此。
第二,豫园周边的土地利用,实在太…商业化了。我知道位於黄埔区精华地
段的豫园,是很难抗拒商业化的,尤其它又座落上海这个大城市。但当我看到这
座古典园林被一圈圈喧嚣嘈杂的商业文化所包围,心头竟然袭上一股悲哀。
一家家小吃店、速食餐厅、旅馆、酒家、服饰店、童玩店、咖啡厅、百货公
司等店家,如万重浪般地以豫园为中心簇拥而来,并层层叠叠往远方延伸而去,
豫园彷佛快被灭顶似的,真是可怜。
然而换个角度想,在这样高度商业化的上海市区里,豫园的存在也显得更加
珍贵了,在商圈环绕、人潮汹涌、游客络绎的黄埔,豫园就像战争中的一
小块和平,替上海人守住最後一份传统的古意与宁静,在无数古厝民宅由於都市
计画被强制拆迁的今日,它是通往过去最完整的时光隧道。从喧闹烦躁的商圈走
进去,还真的有得救了的感觉。
只是我还是希望,上海政府能够多一点从人文的角度去规划它,少一点从经
济的眼光去衡量算计它。豫园周边可以有商家,但不要什麽商家都有,豫园可以
定期举办文化主题活动,而不是只有来者不拒的经济操作。
不要让豫园这麽孤单嘛。
《好伦哥与大霸尖山》
我们这天的行程只有豫园,5点多离开之後,我们绕出去到外滩逛逛,昨天
是以步行的方式,今日则是骑单车。我们把单车牵上外滩广场,替我们的爱车跟
东方明珠拍了张合照。来,笑一个,?嚓。
并且在「外滩历史陈列馆」花RMB$160买了世博会的单日票(明天又要去世博
啦),这陈列馆的前身是建於1902年的气象信号台。笔直的白色高塔,深紫与纯
白横纹相间的外墙,小小的独栋建筑,看起来非常精巧可爱,与其说是陈列馆或
气象台,我觉得它还比较像是卖巧克力的创意店铺咧。
我们後来骑到上海最热闹的逛街去处「南京东路」吃晚餐,挑了家「好伦哥
」自助餐厅,49元吃到饱,过了30分钟後,挺着大霸尖山的肚子走出来,结束一
天的行程。
《关於文明的感受》
来到中国也差不多两个礼拜了。体会最深的不是万里长城与故宫的壮阔雄伟
,也不是鸟巢或水立方的大国风范,更非上海浦东高楼大厦群的华丽阵势,而是
文明的不足。
我们都知道,「文明社会,和谐中国」是近年来大陆官方积极推广的口号。
在很多地方的天桥或围墙,也都可以看到这八个字的字样或布条。但另一方面大
家其实也都明白,之所以要鼓吹文明,正因为文明不够,之所以要宣传和谐,正
由於害怕不和谐。
就像蒋介石当初推广新生活运动,打出「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
确实」的口号,正是因为国人普遍缺乏这些美德,正因为不足所以才要推广。
这也让我想到近年来可怕的「爱台湾」口号。是不是大家都不爱,所以才要
强调爱呢?每次想到这里总觉得既吊诡又毛骨悚然。爱台湾不是很自然就像呼吸
一样的事情吗?就像我们不会拿着大声公说「大家要呼吸喔」一样吧。
所以话说回来,中国「文明社会」的口号其实是建立在目前「尚不文明」的
社会现状之上的,而我跟俊翰,则是活生生的见证方与体验者。
首先,我觉得文明这东西并不是说非得要多优雅高贵不可,例如吃饭完全不
能发出声音啦,吃牛排时刀叉的排列与使用顺序要很讲究啦,或是变成「谢谢你
对不起不客气」回答机啦。
文明不等於这些支微末节的规矩,文明主要是谈对「人」的尊重。
能不能多尊重一下「人」,尤其是「行人」。其实从这个细节就可以大概掌
握一个国家的文明度了。
我在中国这段期间,走在马路上,骑车在大街小巷里,总是听到汽车、电动
车、公交车、出租车、摩托车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此起彼落,不绝於耳。不
管前方有堵住还是没堵住,通通都要按就对了。反正按不用钱,多按几下又何妨。
好几次我跟俊翰骑单车在慢车道上,明明非常靠边,左边也让出两台摩托车
可以过的空间了,但後面的车辆还是一直对我们按喇叭,而且还是「叭叭叭叭叭
叭叭」这种拖很长的疯狂按法。害我们无形中越骑越快,好几回差点摔倒。
「这是怎样阿?把人当猪看吗?还是狗?」俊翰生气地说道。
我们後来归纳的结论是,这些驾驶并不是要我们让路,而是在提醒我们後面
有来车。这是善意的揣测,也是自我安慰的说法啦。因为就完全没有挡到路阿,
那他们是在按个什麽劲儿呢?真的有那麽不重视别人吗?
当然不是说台湾人民就不会随意按喇叭或吐痰便溺之类的,只是说,在中国
,这种脱序的比例太巨大了,巨大到好像这样才是常态似的。
举例来说,当走到十字路口,遇到前方红灯亮了起来,我跟俊翰往往是唯二
还站在原地的行人,因为大部份的人几乎都视若无睹、争先恐後地与车争道穿越
马路,这画面常常让我们都看傻了眼。
在这里,红绿灯不是参考用,而是街头的装饰灯泡吧。而我渐渐也了解到,
中国的车辆不尊重行人的原因,正是因为行人也不尊重车辆。该车子过时你抢着
过,也难怪该你过时换车子抢着过,这是有没有互相的道理而已嘛。
「哼,既然你抢我的阳关道,那我也占你的独木桥!」,到最後搞到一团混
乱,争吵、口角、擦撞、打架,通通出现,各种怪事也屡见不鲜地冒出头来。唉
,这样的结果到底有谁是赢家呢?
然而我还是要再强调一次,这些事情台湾也有,其实每个地方多多少少都会
有,只是在中国发生的频率实在是鹤立鸡群阿。不夸张,一天见个三、四起是很
稀松平常之事。
我很不愿意用中国人劣根性来形容,因为这样讲好像没救了一样,不过我真
的希望国家经济起飞的过程中,中国百姓的文明素质也能跟着提升,当然有什麽
样的政府就有什麽百姓,若讲到提升,各层级领导们的素质得先全面提升才对。
总而言之,身为台湾人,对中国这个国家的情结是很复杂的,我只是希望,
作为一个巨大的邻居,中国如果可以既繁荣进步又开放文明的话(至少朝着这方
向努力),对台湾来说,应该也算是件好事吧。
或许对世界来说,都会是件好事。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58.114.109.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