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re (艾瑞夫)
看板Detective
标题[心得] 绑架游戏&大诱拐
时间Mon Jul 12 01:01:03 2004
在推理小说范畴之下 绑架的题材并不好写
尝试的人自然也少
绑票的犯罪手法设计 并不像工具性或叙述性诡计
作者得以用创意妥协环境 创造一个合乎自己期望的案件
绑架在联络和收取赎金这两个点上
就非常难以做到天衣无缝 或者至少做到让警方头疼
因为尽管犯人在暗 警力在明
警力仍旧有压倒性的人力优势 追踪器材的优势
要联络家属 要证明肉票目前平安 要藏匿肉票
同时兼顾这些面向使得犯案变得既复杂且困难
而收取赎金必须告知被害人方法 也间接等於警方马上就可以因应
歹徒要如何出奇制胜的拿到赎金 更是难上加难
在台湾以"放学後" "秘密"打开知名度
名列日本作家去年度缴税金额第十名的东野圭吾
近年的作品洛阳纸贵
2002於日本出版的"绑架游戏" 也在日前 由商周出版了中译本
尽管对於内容口碑完全不了解
但东野先生的中译作品 又哪容错过呢?
东野圭吾是个多元的推理作家
推理小说的体裁多变 每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绑架游戏"当然是以绑票案为主轴
进行一场故事中角色与角色间 作者与读者间的斗智
因为委托老板葛城先生的强势意见
佐久间从负责的广告企划案中被撤换
愤愤不平的他 遇到逃家的葛城家千金树理小姐
两人一拍即可 策划并执行了一场绑票游戏
佐久间打算在这场游戏中 和葛城一较高下
葛城树理则希望勒索自己的父亲一大笔金额
一场三亿元的绑票案 就此展开
但 谁是最後的赢家 ?
各怀鬼胎的背後 真相又是如何呢 ?
缜密的绑票手法设计 这本书当然也尽量尝试去做了
不过单纯的警匪斗智并不是本书的重点
绑匪和人质的合作关系 对上老奸巨猾的商场巨人
这才是书中最特殊的地方
警方的介入在本书已经轻薄到感觉不出它的存在
表面之下的尔虞我诈
取代了以往绑票案对警方行为的沙盘推演
东野的故事 在发展上 往往过程便出人意表高潮不断
在这种斗智斗力的情节中
看作者慢慢解开一个接一个伏笔 是种很特别的享受
而一场游戏 最後亦发展成真实的撕票案
究竟谁是犯罪的黑手 谁又是被害人
东野一贯风格的意外性结局 在本书还是看得到
也还是得看到最後一行
而且主角的胜败 真的是放在本书最後一行才揭晓 不仅是个形容词而已
东野并非埋下一个大谜题让读者思考 在书末揭晓而已
每件故事中的叙述都是有意义的
将之前陈述的点滴 成为故事最後的关键
一并在结尾收拢 这亦是一种高明的手法
东野对於对话和内心纠葛的描述 一向颇有其个人魅力
不仅平实 同时还兼具不少巧思
另外本书采取倒叙的手法 从犯人的角度来说故事
较之第三人称相同体裁的小说 分述犯人和警方双方的行动
悬疑性是强的多 因为根本不知道对方如何出招 是否会成功
当然内心的自白和转折 也使得小说的情节厚度增加不少
不过在绑票手法上 或许是因为现今的办案技术已经大幅提昇
仍觉得其有失风的风险
案件中网路布告栏的单向利用和留言手法 固然有新意
但犯人在E-MAIL的发送和家用电话与手机使用
似乎还有不少破绽 包括单纯的隐藏号码和拨打纪录
这样离完全犯罪 还有一小段距离
但就如之前讲过的
东野用"游戏" 替代了"犯罪"
更合理设立了警方无法介入的理由(攸关结局 无法泄漏)
弥补了犯罪手法的不足之处
兼顾写实和故事性
让全书仍旧一气而成 没有生硬的转折
至於绑票过程精不精采
只能说务实中力求突破 尚称出色
本书的意外性究竟强不强
可能见仁见智
东野的故事就是一波三折 一转再转
不过最後真相的揭露
因为之前的铺陈 读者应该早已心里有数
至此 意外性难免被缩减
但本书最後一行祭出意想不到的胜败关键
又是一计强而有力的句点
让全书大大增加了可看性
而不只是东野风格展示的一个犯罪事件
总之 本书好不好看呢? 是的 无庸置疑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8.166.216.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