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CompBook
标 题【翻译与着作 孰重】
发信站清华资讯(枫桥驿站) (Sun Jun 25 02:57:35 2000)
转信站Ptt!bbs.ee.ntu!freebsd.ntu!news.cs.nthu!maple
【翻译与着作 孰重】
侯捷
[email protected]
http://www.jjhou.com
2000.06.24 第一次发表於
清大.枫桥驿站(140.114.87.5).电脑书讯版(Computer/CompBook)
本文将於日後整理於 侯捷网站/散文 2000
----------------------------------------------------------------
读者 edward 写了一封信给我,部份内容如下:
> 老师:
>
> 一些您常提的好书,比如说 Design Patterns、Large Scale C++
> Software Design,听您说过之後会去找这些书的人,我想不多,
> 找到的人,能好好看完,我想更少了。实在感叹国内对原文
> 书籍的中文化太少,而事实上我想您做的也够多了。和您言谈中,
> 您常说花时间去做更重要的事,比如说制作 index,您就不会
> 为了中文版另做一份,对,我想没错,这是小事,花时间去多译
> 一点东西才更重要。但是我总觉得书籍的制作您还是常常一手包办,
> 比如说排版,不晓得这样会不会占据您太多的时间呢?不过我想
> 别人排出来的,您可能不太能接受。我提这些的原因,无非是
> 希望您能在您能负荷的限度内,再翻出更多好书!
>
> 不晓得您觉得译作和着作的影响哪个比较深远?但我想着作是
> 比较不容易的事情,以国内的环境来说,所得的资料都不是第
> 一手,第一手往往都是参予者或是设计者。在这样的情况下,
> 同等级的作品等到完成再出版,以时间上来说,可能已经延迟
> 好长一段时间了。所以我的感觉是,好的着作难能可贵,好的
> 译作更为重要。
>
> 翻译能使看的人更多,因为即使原文本在那,还是懒得去碰。
> 比如说 Effective C++,已经出来很久一段时间,但是到您翻译
> 出版,我想才真正让中文世界的人毫不犹豫地接受。
>
> 您肩挑「着、译、评」三担,实在辛苦了。
我很感动,谢谢。
首先我要说明我的几个态度,然後才来谈翻译和着作孰重的问题。
edward wrote:
> 您常说花时间去做更重要的事,比如说制作 index,您就不会
> 为了中文版另做一份,对,我想没错,这是小事,花时间去多译
> 一点东西才更重要。...
index 不是小事,我非常重视它。
1999 以前,我的书(不论着译)都没有 index。这是我的不好。
主要因素是心有剩余而力不足。并非拿此做为搪塞的藉口,而是
事实如此。在我个人排版技术无法掌握 index 的制作时,我真的
无法想像把时间花在人工制作 index 上。
慢慢地我对排版渐能掌控。但是以软体制作 index 的技巧仍然
不足(事实上诸君试看英文书的 index,便可发现,那绝不是
软体可以自动做出来的,一定有人力辅助之功)。後来我想到
中英页页对译的作法,可以完全保留英文版的 index,又能
大量节省时间(移做更有价值的事),又能和我秉持的「保留
某些原文术语」态度相呼应。这个作法(中英页页对译)在各方面
综合取得了最高价值,所以我欣然地决定从此以後都这麽做(注1)。
※注1:不过,目前进行中的《Exceptional C++ 中文版》就不采
这种作法,因为原书排版水准不够,空幅太小,字也太小,影响
阅读。我正在想另外的作法。
中英页页对译,当然是针对译作而言。至於自己的着作,我也早已
承诺要制作 index。这一点我念兹在兹,绝不食言,肯定於 2000 新书
《多型与虚拟 2/e》与《泛型技术》中提供 index。期望能够做到
像英文书那麽高水准的 index,但经验不足,只能说全力以赴。
edward wrote:
> ...但是我总觉得书籍的制作您还是常常一手包办,
> 比如说排版,不晓得这样会不会占据您太多的时间呢?不过我想
> 别人排出来的,您可能不太能接受。我提这些的原因,无非是
> 希望您能在您能负荷的限度内,再翻出更多好书!
我曾在过去的文章中说过,我认为,将来,真正专业的作家
应该要有排版的能力。这其实是在经历很多痛苦之後发出的
慨叹。
技术书籍的排版和一般书籍不同。技术书籍里头的各种术语
也许需要采用各种不同的字形呈现,才能增加阅读的效果,
避免误解或阅读上的停滞。某些图文间的连系关系,可能需要
用反白、拉线、旁白、文包图…的方式,来增加阅读的效果。
细节如此之多,不自己来的话,旁人做不到要求,来回沟通
反而浪费时间,又折损生命。这其实不能怪排版人员,他怎麽
能够知道你的一大堆奇特要求呢?
再者,以我个人而言,我其实满能享受排版的乐趣。看着
最後成品在手中成形,确实是非常愉快。我是那种很容易
满足的人,学到一个排版小技巧,我会高兴老半天,不亚
於学到一个软体技术。做为生活的调剂,排版对我而言
满好的,也不占太多时间(绝对比交给别人排版有效率)。
edward wrote :
> 不晓得您觉得译作和着作的影响哪个比较深远?但我想着作是
> 比较不容易的事情,以国内的环境来说,所得的资料都不是第
> 一手,第一手往往都是参予者或是设计者。在这样的情况下,
> 同等级的作品等到完成再出版,以时间上来说,可能已经延迟
> 好常一段时间了。所以我的感觉是,好的着作难能可贵,好的
> 译作更为重要。
不要认为拥有第一手资料才能写作。是的,「第一手往往都是参予
者或是设计者才拥有」,那麽,相对论的书只有爱因斯坦能写?
C++ 的书只有 Bjarne 能写?MFC 的书只有 Microsoft AFX team
能写?Pascal 的书只有 Niklaus Worth 能写?C 的书只有 K&R
能写?COM 呢?CORBA 呢?VCL 呢?Linux 呢?Windows 呢?
是则书市中就不会出现满坑满谷的各色书籍了。
不,不是这样的。
书籍是一种教育性的东西。书籍是作者自认为对某事某物有
独到见解,希望帮助别人,或让别人认识自己,而写。以技术
题材而言,不必原创者,任何人都可以有独到见解。或是学习
动线的美妙安排,或是讲叙技巧的深入浅出,或是工程经验的
累积与整理。这些或许没有学术上的价值,但是有教育上的价值;
或许没有学术上的原创,但是有教育上的原创。
再有一点,你要知道,技术的原创者并不一定是好作家。
学问好或技术好的人不一定表达能力好。这种例子在生活
周遭俯拾皆是,无需多言。
edward wrote :
> 不晓得您觉得译作和着作的影响哪个比较深远?
这可从许多层面来讨论。
翻译(好的翻译)对国内资讯界带来的协助与影响,又快又大,
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我个人擅长的 C++/OOP, Windows programming,
Windows OS 领域而言,许多经典外文书籍出版多年,一直未曾以中文版
引进国内,非常可惜。高校学生或工程师当然能够接受英文书籍,
但是一本好的中文版可以节省许多人的许多时间。
然而从个人生涯的角度,或是从整个技术教育的长远角度,我
鼓励在技术翻译领域中努力的朋友,试着规划自己的着作。再怎麽说,
以台湾现况而言,光是翻译,要获得某种程度的尊敬与地位,
是十分困难的。着作和翻译,有点像「创作歌手」和「翻唱歌手」。
希望这样的比拟不要引起误会或笔战。这样的比拟不真切吗?
两种类型的歌手对於我们的生活娱乐,都有贡献;歌曲创作人
甚至不见得唱得比翻唱者好。但是在流行乐坛,谁的地位高?
我曾经十分热心地以这种想法,鼓励我欣赏的几位做技术翻译的
年轻朋友,要有自己的着作。但或许各人想法不同,而且毕竟
着作比翻译困难多了(注2),翻译比着作容易安排多了,是以
总是看到失望的结局。
※注2:我曾经在过去文章中谈过着作和翻译的困难度。我记得
当时是说两者难度旗鼓相当。这实在是因为希望对翻译工作者
多一点肯定而做的一种缓和说法。就专业技术层次以及写作层次
而言,着作当然比翻译困难多了:着作里的每一字,作者都必须
有 100% 的掌握,如果是翻译,译者对技术掌握个七、八成,
就可以译出不错的东西了;翻译可以按表操课,非常容易安排进度,
间或还可以数本同时进行,做点调剂,着作则与文思(或所谓灵感)
有相当关系,而且一大堆东西占据脑袋瓜子数月之久,褪也不能褪。
认为着作和翻译两相齐鼓,或甚至翻译比较困难的朋友,
可能是把语文能力考虑在其中。但我现在谈的是专业技术能力
以及写作上的困难度。
翻译和着作孰重?从更长远或更广泛的角度看,如果出了几位
知名的本土技术作家,他们所带来的影响,不只是技术层面而已。
也许读者可以抬头挺胸扬眉吐气,也许学子在某些态度上可以有所
依归,也许整个业界在受惠之外也有相同的情绪感受(注3)。
某些微妙的影响,不单只是「他的作品带来什麽技术上或教育上
的贡献」可以表过。
※注3:看看 C++ Report 的编辑 Jesse Liberty 怎麽称赞
《Effective C++》和《More Effective C++》的作者 Scott Meyers:
『这本绝妙好书提供了…,在提昇 C++ 程式设计的整体品质上,
Scott Meyers 这份珍贵的礼物或许比业内任何人士的贡献都大。』
好像是余秋雨先生说过:有几个文化偶像不是件坏事。我想,有
几个技术偶像也不是件坏事。
或许有人会说,以上多是从作/译者本身的角度来讲这件事。
若只论对读者的贡献度呢?呃,真要这麽分的话,一年内翻译出
三本好书,当然比三年内着作出一本好书,贡献大。但是作/译者
和他的作品是分不开的,就像光和影一样不可切割,我们希望看到
工作者的贡献,我们讨论着工作者的贡献,我们就要想想有什麽动机
让他们做出这样的贡献,我们就要为他们想想他们个人的前景在哪里。
你问我译作和着作的影响哪个比较深远?我跳一个角度先说,纯粹
只做技术翻译,是「有贡献,没地位」。如果这种情况一直不变,
纵使技术翻译的贡献「又快又大,立竿见影」,我们又能期望谁愿意
一直做着「有贡献,没地位」的事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下是另一位读者的来信,刚好和 "翻译与着作" 这个主题有点关联,
我便一并回覆於此。
Samuel wrote (2000/5/30) :
标题:我的建议是否能变成您的计划(责任)之一
> 侯大哥(老师):
> 您好,第一次 mail 给您,表达我深深的期待。自从《深入浅出 MFC 2/e》
> 之後到现在已数年了,期间您译着了许多好书,当然我也获益良多,一
> 半是电脑方面的学识,另一半则是看好书所获得的愉快心情,後者我给
> 更多的分数。
>
> 在您的大作中我较喜爱的是《深入浅出 MFC》,倒不是因为个人领域
> 范畴的关系,而是在那本书里我能发掘到较多的作者的个人特质,让我
> 能多了解作者本身,所以我不太爱看翻译书,虽然有太多理由我必须看,
> 那里面无法看出太多作者的用心之处及一时心情,因此价值就远不如直接
> 看原着,当然也可看出作者用不用心。
>
> 闲扯太远了,很遗憾在您的新书计划里没有看见任何有关 Dissecting Series
> 计划,例如 Dissecting COM、Dissecting ATL... and so on。我的希望
> 已在标题上写明还望侯大哥成全,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嗯...
> 敬祝 时祺
嗯…嗯…感君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写一本 Dissecting,需要多大的呕心沥血啊!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需要多少滴水穿石的功夫呀!
自 1998 始,我为自己定下一系列的 C++/OOP 写译计划。如今这个系列
已粲然大备:
C++ Primer --> Polymorphism in C++ --> Effective C++ -->
More Effective C++ --> Exceptional C++ --> Inside the C++ Object Model
--> Essential COM.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囊中只缺 Design Patterns 了 :)
2001 年吧。我会慎重地在拟定 2001 计划的时候,想到 Samuel 这封信。
顺带一提,关於 ATL,有一本书可能是你需要或喜欢的:
ATL Internals, by Brent Rector and Chris Sells, AW 1999, 0-201-69589-8
此书在台湾「当然」不会有译本。
我的朋友潘爱民先生(北京),是 COM/ATL/OLE 方面的专家,着译了许多
这方面的书籍。他有一篇对於 "ATL Internals" 的深度评介给我。我本想
转贴到版上,但简繁转译後的效果并不好(这篇评介是 Word DOC 格式),
我会在徵得潘先生的同意後,将原档直接放在侯捷网站上供各位阅读或下载
(Word 可以直接显示简体。但各位阅读简体的效果如何,就难说了 :))
-- the end
--
※ Origin: 枫桥驿站<bbs.cs.nthu.edu.tw> ◆ 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