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singpen (丹心何惧鬼森森)
看板ChineseOpera
标题[文摘] 杨汗如:音乐为骨,永续崑剧之美
时间Tue May 31 13:43:09 2005
◎杨汗如(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剧场艺术研究所硕士)
音乐为骨,永续崑剧之美
── 从上海崑剧团来台演出的传统折子戏谈起
如果随意看过一段崑剧,观众的印象大概会是「很像京剧」,
因为人物扮相、服装都像;而最不像京剧的部分,也是崑剧最重要的「
本质」──唱腔,太文静了,似乎不容易让人产生印象。其实,崑剧拥
有数千支来源不同的曲子,目前留存在舞台上的仅几百支,尽管它们全
部经过「崑化」而同「属於」崑剧,应该说,这几百支曲子都是很有个
性的;曲牌体的崑剧虽不像板腔体剧种,一切由板式(节奏)变不像板
腔体剧种,一切由板式(节奏)变化而生,但它也有极细致的板则,足
以提供剧中情境、心境要求的「绝对节奏」及「相对节奏」。从上海崑
剧团即将来台演出的五台戏、逾廿个传统折子可以看出,这些听似温吞
的崑剧的曲牌,能建构出多得令人吃惊的、不同「样式」的戏来:
听似温吞的曲牌建构出不同样式的戏
《千忠戮.惨睹》(注1)是崑剧最有名的唱功戏之一。乍看之下,它的
曲牌结构,一致於「情节」结构,工整到近乎无趣:全出八曲,是这样
「建文君→解官→建文君→犯妇→建文君→犯官→建文君」回旋地唱,
交替着「感怀→慨叹→伤痛→凄惨→恼恨→冤屈→怨怒、郁怏」;节奏
「很慢→中速→中速→稍快→中速→稍快→中速→尾」(注2), 虽则有
变化,又因间置了念白,唱段打散後,节奏的力量并不突显;然後,唱的
是人间浩劫,用的却是无法太「激昂」的南曲...... 这样的安排,好像
有点矛盾、「搔不到痒处」,却恰恰是崑剧不图「快感」,求其深刻的典型
;而它所选用的套曲,不同於一般,是个「集曲套」(注3), 因此特别美听。
《铁冠图.刺虎》及《艳云亭.痴诉》则是北曲的唱功戏。(注4)由於北
曲相较於南曲,高亢而节奏明快,虽然「一人主唱」的规则不免影响「戏
剧性」,但以唱功戏而言,一人主唱也正好能让主人翁发挥到酣唱淋漓。这
两出北曲折子同样是旦行主唱,由於人物迥然不同:一个是伺机为主复仇的
宫人,一个是装疯避祸的少女,套曲的选择上,也就有慷慨激昂及精细灵巧
的巨大差别。紧接〈痴诉〉後面的〈点香〉,音乐更加丰富:少女认准瞎眼
相士就是将能指引她明途的人,急欲说明自己的身世及惨痛的遭遇,唱的是
激越的北曲;瞎眼相士从不耐、无奈到明了原委、同意帮助少女,唱的是婉
转的南曲。南北曲穿插,明显不同的节奏与旋律型交错,造出缤纷绮丽的色彩。
《西楼记.拆书》的音乐结构比较特别。若以崑剧折子一般「散 → 慢 → 快
→ 散」,相当於「起承转合」的架构来说,〈拆书〉是个例外:小生遭严父
禁锢书斋,懒洋洋地唱了支慢曲之後,收到意中人设法递来的书信。欲拆情怯
,小生开唱另一曲:【红纳袄】。【红纳袄】是南曲中较少见的散板曲,(注5)
它的词句与乐句十分密合,一高一低,好似一问一答,用在独脚戏就像是「自问
自答」了。小生又嗅又捏,揣摩了半天,唱完第一支的时候才终於打开信封,
却赫然发现里面竟只有一缕青丝和一张白纸!第二支【红纳袄】的唱词变成全是
问句,每句间以白口回答,「口语化」的感觉更明显,把热恋中的贵公子胡思乱
想、自说自话的情态写得颇为细腻。这折戏的「重点」就在儿女情态的描摹,因此
曲牌结束於此(感觉上只有起与承,没有转和合),情节上的收尾(与拆散鸳鸯
的歹人吵架)转以白口进行。
《浣纱记.寄子》(注6)的音乐结构分为两段。前段唱两支【胜如花】,流
丽的旋律中透出浓浓的伤感:用舒缓的赠板((4+4)/4拍子),一人一句,
唱出清秋路上,一对满怀离愁的父子,踏着遍地黄叶交谈着……最後半支曲
子转成一眼板(2/4拍子),节奏倏地变得「畅快」,却反而造出更为苍劲、
悲凉的气氛。折子後半段真正别离的时刻到临,换了一套曲牌,换了一个调门
、一个节奏,儿子大哭了起来,企图挽回父亲将他托继给齐大夫的决定;父亲
急了,一世的英雄此刻简直老泪纵横,勉力维持住坚毅果决的风度,用衬了打
击乐、一字一音的快曲,一面安抚儿子,一面请托兄弟;(注7)儿子知道无
可转圜之後,酸楚,却懂事地唱了另一支曲子,依命拜过义父,然後反过来劝
慰、祝愿身生父母。这支曲子,连衬垫的锣鼓都像是血泪交迸…….
曲子的安置应是剧本布局的一部分
对崑剧而言,情节交代并非不重要,但只以最简洁的方式点出原委,人物当下
的感受、内心转折才是着墨的所在;对白精练,曲子才是剧的主体,情境变换
与人物的思绪,多半都在唱段中(而不在念白中)呈现。又因曲子有套式的「
限制」,(注8)剧作者须在动笔之前,就将贯串全折的各支曲牌布局妥当
,而不是先写念白交代完情节,然後才在需要的地方,任意抽用一两个曲牌,
填入与念白内容几近重复的唱段。可以说,崑剧拥有最经深思熟虑的音乐结构。
此际,崑剧面对「适应现代人生活步调」的课题,唱段常常被视为「累赘」。
为了在一定时间限度内完整交代一个故事,便完全忽略音乐结构的重要,任意
将唱腔旋律改变、节奏加快(原本迂回婉转的旋律,很可能因此变得明亮华丽
,韵味完全不同),或大删、尽少安置曲子,以致套式失去意义,曲子几乎等
於单独被抽用;曲子的安置再也不是剧本创作之初需要布局的一部分,而变成
像板腔体剧种,可以写到哪安到哪。
在不破坏取牌套式的前提下增益戏剧性
事实上,崑剧这样独特的音乐结构,与「现代人喜欢的戏剧性、节奏感」
并不必然有所冲突。从上海崑剧团近年整理的《占花魁‧湖楼》,(注9)便可以
证明:卖油郎因偶然瞥见一位不知名的绝色美人,第二天来到西湖边,痴心盼望能
再见芳踪,在旧版〈湖楼〉里,花魁女果真在人群簇拥之下出现,但只晃一圈,唱
完一曲就下场;这本是「传统」、比较「平铺直叙」的戏剧布局,虽有「热闹」的
优点,戏却显得分散。上崑把花魁这个过场直接删除,因为这样一个过场里,花魁
这个「人物」是无从有任何真正表现的;虽然割舍了花魁及卖油郎赞叹的两支轻快
曲子,并未破坏曲牌套式,却能把戏集中到有表现力的主角卖油郎身上来。更重要
的是:删除花魁的出场,造成了「戏剧性」大幅提昇:只有当观众的胃口给吊足了
之後,末了在喧天鼓乐声中,热心的按摩师冲上楼说「花魁出现了」,他们才会情
不自禁地跟着卖油郎,为了那从头到尾不曾出现的花魁女摒气凝神!
崑剧极为成熟、精致,各个环节紧密相扣,而音乐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
环;不论新编戏还是重新整理传统折目,唯有在尊重音乐的前提下,巧妙地剪裁或
建构,才能演绎出既有新意,又维持住崑剧的「本质」的作品。
注:
1.明初建文君被叔父举兵逼迫让位,剃度为僧,在忠臣程济的陪同下,避走山林;途
中目睹所牵连的群臣及他们的亲属囚解惨状,悲愤不已。
2.板则「(4+4)/4 → (2+2)/4 → 4/4 → 2/4 → 4/4 → 2/4 → 4/4 → 尾」。崑
剧南曲的「板则」有所谓的「赠板」,若是原本一小节四拍的曲子,加「赠板」就
变一小节八拍,用简谱可记为 (4+4)/4 或 8/4 拍子;由於平均每个字要放成两倍
慢,旋律就加上更多细致的转折、装饰。赠板通常用在一折戏的主曲。
3.原先甚至不属同一宫调的数支曲子,在接上相同的後半曲之後,有了旋律上的联系
,便可集结成套。《千忠戮.惨睹》采用的集曲套,七支集曲後半皆为【玉芙蓉】
,前半冠以【倾杯序】便成【倾杯玉芙蓉】,等等类推。集曲套并非只是文人玩文
字游戏,或求套式新鲜而已。诸集曲的前半可慎选好听又恰当的曲子,而「相同」
的後半,则因唱词及板则的不同,旋律不会完全相同而显单调。
4.崑剧的曲牌分南北曲,南曲集自「南戏」时的南曲,北曲源自元杂剧的北曲,都经
过「崑化」(要在唱法上有所加工,统一成「崑曲的味道」)。南曲为五声音阶,
北曲为七声音阶;大体而言,南曲婉转而北曲激昂。北曲依元杂剧体制「一人主唱
」除──了主角,其它人物都只有念白没有唱段。
5.崑剧的南曲,除引子之外,较少整支散唱。散板虽不一定慢,多半也快不到哪里去
,节奏松紧、乐句的掌握全靠演员。
6.伍子胥全家为楚平王所害,只身逃出,投奔吴国;辅吴强盛,并得以报了自家的深
仇;王夫差逐渐宠信佞臣伯嚭,竟放越王句践归国;伍子胥决心死谏,借出使之便
,携幼子寄托予齐国结义兄弟,以存伍氏一脉。
7.伍子唱的第一支【泣颜回】是一眼加赠板,即 (2+2)/4 或 4/4 拍子;伍子胥唱第
二支则为一眼板,即 2/4 拍子。後者演出时衬入打击乐营造气氛。
8.同一个宫调或笛调,有许许多多的曲子;并不是只要属於同一个调的曲子,就可以
组合成一套,必须是具有部分相同旋律的曲子,才能组套。这是因为各曲若听起来
风格迥异、毫不相干,会使人有零零落落之感。
9.卖油郎秦锺偶在西湖边见到一位美人,当夜辗转反侧,第二天决心不做生意,去湖
畔等待,盼能再得一面。美人果然在人群簇拥下又出现了;当她消失在视线外以後
,秦锺登上湖边酒楼,企图打听她的身世。到酒楼上做生意的按摩师与秦锺搭讪起
来;他告诉秦锺:美人是西湖第一名妓,一夜身价高达纹银十两!惊愕之余,秦锺
决心日攒三分,盼一年之後得以一亲芳泽
※原文刊於《表演艺术》2003年11月(131期)13-15页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40.109.23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