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Wkobe (中华柯比)
看板Chinese
标题Re: [问题] 请问赋体 与一声韵问题
时间Thu Jan 5 01:27:40 2012
※ 引述《Majere (我怀念的)》之铭言:
: 想请问,汉代以前,楚辞左近的赋体有:
: 先赞美一事物之美德(非大赋之铺张逸乐)
: 後赞美另一事物的另一种美德(前者只是用来比对後者)
: 的做法与例子吗?
: (我个人印像中是没有...但毕竟离上文学史年代久远XD)
这个我也忘了...
: 上古韵 二字是否能假借
: 除了韵部相同外 还有什麽条件吗?
: (大学时声韵几乎整个放弃 现在需要用整个残废...)
这真是大哉问。这非我专长,还有请高手指证!
根据阁下的问题,先从解释出发。
假借
《说文》:「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他所说的假借,是文字学上的造字方法。
根据许氏的说法,这是没有本字的情况下,藉着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使用。
例如:「其」,本义是畚箕之形,後假借为发语词的其。
假借字以虚词为多,「而、焉、隹」即是。
◎整理
一、假借字是一种造字方法
二、假借字是没有本字的情况下产生的
三、假借字关注的单位是字
通假
在古籍上,古人讲学时多是口授,弟子在抄写的时候,为求效率而用一些声音相同
或相近的字来替代;或临时想不起来怎麽写,於是用一个音同音近字替代。随後不少
人相继使用,造成广泛流传的一种现象。
所以与假借不同的是,他是在有本字的情况下产生的。
那麽情况有哪些呢?
例如:《周易‧系辞传》:「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这里的信,本来应该是伸。
相同情形又可见《史记‧管晏列传》:「吾闻君子屈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
董同龢《假借字的问题》:「什麽语词用什麽字来代表,古人不如近代人严格,当某
字比较异乎寻常的只以音的关系代表某语词时,他就是假借字。」
按:有些学者把通假字称为假借字。
◎整理
一、通假字是一种现象
二、通假字是在有本字的情况下产生的
三、通假字必须推敲文意、与其他古籍对照证明
假借与通假的区别
比较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条件上都用音同或音近,但实际二者有不同。
黄季刚《说文研究条例》:「六书中最难解者,莫如假借,许氏谓本无其字,依声托
事,此假借之正例也。亦有本有其字,而互相通假者,要皆不离声韵之关系。」
那麽对照前面提到假借与通假的特点之後,再来比较:
一、在出发点上,虽然都是依声托事,然而假借字是没有本字的情况之下产生。
而通假字是有本字的情况之下诞生。
二、假借字目的为了造字,以不造新字下造字,而通假字是为了方便。
三、假借字的本字,产生时间一定早於假借字。例如前述的「其」。
而通假字很难判断谁先谁後,如前述的信与伸。
四、假借字与本字之间,有绝对的关系,在任何情况下不会改变。
而通假字没有绝对不变,必须看上下文意才能得知关系。
五、因此可以说,假借字是正例,通假是变例。也因此有些学者会把通
假视为假借。
再来继续阁下的疑问,除了上古韵部相同,还有什麽条件能够假借呢?
仔细推敲您的想法,应该是说还有什麽条件是能够通假?
据前面整理所示,至少声音是最基本的要素。
不过通假是一种现象,还必须其他要素去证明这二字是通假。
陈新雄据黄季刚〈求本字捷术〉阐释推理通假的过程:
一、切语同音(切语相同)
《切韵》中是否同音,在《切韵》中如属同一切语,则为同音。
根据此可佐证是否为通假。
二、古韵同音(声母、主要元音相同)
若《切韵》非同音,则观察上古韵部是否同音,上古同音的条件
较为宽松,声母相同、主要元音相同,介音则可以宽容。
三、异韵同声(声母相同,韵部对转或旁转)
又古音若不同,那麽继续检查是否同声?若上古声母同一声纽,
其韵部有对转、旁转关系的话,亦有可能作为通假的条件。
四、同韵同类(旁纽双声,韵部相同)
亦有情况是同韵同类的状况。这是指古韵部相同,然而声母不属
同一声纽,但却是同一发音器官的旁纽双声,也是通假条件。
五、异韵同类(旁纽双声,韵部不同)
亦有情况是异韵同类。则是上古韵部不相同,而声母为旁纽双声
,也是有通假地的可能。
六、母音所衍之字,衍为几声(无关声母,韵部相同)
这里说的母音,不是声韵学意义的母音。它是指文字学上的字根
。这里指谐声偏旁所衍之声来判断是否通假。
七、异韵异类
这是排除条件,有此情形则必须排除通假的可能。
以上是从声音上去检查通假的条件。
光是声音还不能完全证明此二字是否通假。
必须以古籍去佐证:
一、从古籍中的注解去证明
古籍中有读若、读如、读为、读曰、某音某、某与某同、某某字通
、某或为某等等注解,是当时人有根据声音的依据所注。
二、从古籍的异文去证明
同一本书中可能有相近的用法,这是书写惯性的原因。而在有关书
籍中有可能比较出来,进而证明是否通假。
这样有解决您的疑惑吗?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59.126.245.125
※ 编辑: TWkobe 来自: 59.126.245.125 (01/05 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