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Chinese
标 题“神”辨──古代美学理论学习札记
发信站BBS 水木清华站 (Tue May 4 11:20:36 2004)
转信站ptt!news.bylinux.net!maily.cic.tsinghua.edu.cn!SMTH
作者:王英志
近几年来﹐论述艺术作品形与神的辩证关系﹐推崇古代“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的重要美学思想的论文比比皆是。这本是无可非议的。但值得指出的是﹕某些论者在涉
及到“神”这个古代美学术语时﹐不加分析地把不同含义的“神”一律与艺术形象的神
似等同起来﹐忽视了“神”的多义性﹐因此在讨论中出现了某些混乱。本文拟对“神”
略作辨析。
诚然﹐“神”的一个重要含义是指艺术形象体现出的内在精神特点即所谓神似﹐顾
恺之首先提出“以形写神”(《历代名画记》卷五)的艺术命题﹐就重在艺术形象的“
传神”。谢赫《古画品录》亦根据这个美学标准评晋明帝的作品为“虽略於形色﹐颇得
神气。”後来的画论、诗论对“传神”的美学思想发挥颇多﹐兹不赘述。不过﹐我们应
该注意到“传神”之“神”并非一概可视为神似﹐有时它指的是形象本身﹐在画论中特
指人物肖像。如苏轼《传神记》中的“传神”即是。此文在谈到画家程怀立时说﹕“众
称其能﹐於传吾神大得其全”﹐“传吾神”应释为“描写我的肖像”﹐其本身并无写出
其精神特点的意思。又﹐《赵氏家法笔记‧传神心法》说﹕“传神之法﹐与画家不同。
……将写一神﹐以纸折作十字﹐为睛则竖折之﹐则可以取眉心、印堂、山根、鼻准、人
中、地阁之得其正。横折之则可以取两眼之得其平。”所谓“传神之法”宜理解为以折
纸法取人肖像﹔“写一神”之“神”亦指肖像﹐“写一神”不可理解为“写一神似”﹐
否则殊不通。
上述之“神”皆在艺术形象上作文章。“神”的另一重要含义是指创作主体的精神活
动而言﹐不可混淆。有人却说﹕“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写诗作赋要‘神居胸臆
’”与“清王士祯强调‘兴会神到’”是“中国的古代文论家们﹐对形神的关系以及‘
出神’的论述”。(《文学与“出神”》﹐刊《芒种》81年第1期)这是很大的误解
。“神居胸臆”见於《神思》。《神思》旨在论述创作主体精神思维的特点和规律﹕“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神与物游﹐神居胸臆﹐志气统其关键。”这其中的“神”都是指作者的形象思维的主观
精神活动﹐刘勰强调的是构思想象的广阔深远﹐主客观的结合﹐以及心中的精神活动受
人之气质制约等“神思”特点﹐皆指创作主体之“神”而非谈艺术形象之“神”﹐所谓
“对形神的关系及‘出神’的论述”的说法是建筑在沙滩上的楼阁。又﹐王士祯“兴会
神到”一语出於《池北偶谈》﹕“世谓王右丞画雪中芭蕉﹐其诗亦然。……大抵古人诗
画﹐只取兴会神到﹐若刻舟缘木求之﹐失其指矣。”“神到”之“神”也指作诗画的“
古人”的创作构思活动﹐与诗画形象之“神”大相径庭﹐不可混为一谈。它不同於刘勰
所谓的“神与物游”﹐是在於强调诗人、画家的大胆想象虚构可以不必囿於眼前的实景
实物﹐如“雪中芭蕉”即是画家“神到”的产物﹐借以表现作者超诣非凡的思想情趣﹐
如沈括所评﹕“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蜗□侍浮罚╣匀唬□靶嘶嵘竦健币?
不可作为阐述“形神的关系及‘出神’”的美学思想的论据。
“神”的这种含义可追溯到《庄子》﹐如“用心不分﹐乃凝於神”﹐“以神遇而不以
目遇﹐官知止而神欲行”﹐此“神”即为人的精神活动。此外﹐传为王昌龄的《诗格》
曰﹕“搜求於象﹐心入於境﹐神会於物﹐用心而得。”贾岛曰﹕“神游象外”(《诗话
总龟》引)﹐苏轼曰﹕“神与万物交”(《书李伯时〈山庄图〉後》)﹐王骥德曰﹕“
神往境来﹐巧凑妙合”(《曲律》)﹐袁枚曰﹕“鸟啼花落﹐皆与神通。”(《续诗品
‧神悟》)都是揭示创作主体主观思维的特点。
严羽曾提出“入神”﹕“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
矣。”(《沧浪诗话》)何谓“入神”之“神”﹖有的同志诠释说﹕“所说的‘入神’
﹐主要是要求把诗歌写活﹐而不要太具体﹐太坐实。这和司空图的‘象外’说有某些近
似之处﹐把形象写得过细过死﹐确是难得传神之趣的。”(《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形神
问题》﹐刊《文学评论》80年第1期。)此说把“入神”与“传神之趣”挂钩是不确
的。《易‧系辞》﹕“精义入神﹐以至用也。”“阴阳不测之谓神。”韩康伯注云﹕“
神也者﹐变化之妙极万物而为言。”严羽的“入神”说正是因袭了“神”的此类含义。
视“入神”为“诗之极致”﹐这是严氏对诗歌创作所达到的神妙境界的最高评价﹐其内
涵远非“把诗歌写活”与“得传神之趣”可相比。前者当然包括後者﹐但“传神”者却
未必皆可臻“入神”之妙。严氏认为“入神”者“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
就是因为“入神”乃诗歌创作成就的最高峰﹐倘若仅指诗歌形象有“传神之趣”﹐那麽
唐代佳作盈千累万﹐何必非李、杜莫属﹖後来诗论家对此曾作阐发。叶燮《原诗》推崇
杜甫说﹕“夫作诗者﹐至能成一家之言足矣﹐此犹清、任、和三子之圣﹐各极其至﹔而
集大成﹐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惟夫子。杜甫﹐诗之神者也﹐夫惟神乃能变化。”可见
“神”高於“圣”﹐是优於“成一家之言”的“集大成”﹐又能极“变化”之能事而达
到的更高的艺术境界。
画作亦有“入神”之誉《古画品录》评蘧道愍、章继伯云﹕“两人善寺壁﹐兼长画
扇。人马分数﹐毫厘不失。别体之妙﹐亦为入神。”称许的是画作妙而“入神”的艺术
造诣。音乐艺术之美妙境界亦可称“入神”﹕“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古诗
十九首‧今日良宴会》)书法艺术“体有六篆﹐要妙入神”(蔡邕《篆势》)﹐其义与
上同。
杜甫有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翁方
纲释曰﹕“此‘神’字即神韵也。”(《神韵论》)而其“神韵”又旨在说明“传神”
。有的论者赞同此说并作发挥﹕“杜甫还讲过﹕‘篇什若有神’﹐‘文章有神交有道’
﹐‘诗成若有神’等等﹐这些‘神’字和杜甫讲的‘韩干画马﹐毫端有神’固然相同﹐
和画家的所谓‘下笔有神’的‘神’也是一致的……准确地表达出事物的精微之处﹐就
可能‘有神’。这正是‘神韵之正旨’。”(《中国古代文学的形神问题》)其实﹐上
引诸“神”字大多并非“形神”之神﹐否则与杜甫原意相悖。翁氏本考据家﹐标举“学
人之诗”﹐对於此“神”自难领会。“有神”是指诗人创作构思时仿佛有“神助”﹐故
杜甫又明确表述﹕“诗应有神助”(《游修觉寺》)﹐杜甫笔下的“有神”往往是“有
神助”的省略。此“神”似乎玄虚﹐实质是道出了诗人创作构思时具有灵感﹐可借诗人
尚不能作出科学说明﹐只能形容仿佛“有神助”。杜甫的“篇什若有神”(《八哀》)
﹐“诗成觉有神”(《独酌成诗》)﹐“文章有神交有道”(《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诗兴无不神”(《寄张十二山人彪》)等诗句的“神”皆应作如是观。
画论中之“神”有时也含有灵感的意思。布颜图在谈到作画的过程时说﹕“有片刻
而得者﹐有一日而得者﹐有数日而不得者﹐盖神使然也﹐非人力所能也。”(《画学心
法问答》)“神使然也”即灵感起作用。当然灵感的降临并非真有冥冥之神指使﹐它实
际上需要客观外物的触发﹐也不排除人工苦思。此外﹐沈宗赛《芥舟学画编》论画家“
当夫运思落笔﹐时觉心手间有勃勃欲发之势﹐便是机神初到之候……”﹐此“机神”同
样为灵感之意﹔有“机神”方能“心花怒放﹐笔态横生”﹐这是符合灵感降临时创作主
体思维活跃、充满创作激情的实际的。
综上简述﹐可见我国古代美学理论中“神”这一术语的含义是多方面的。它有时指艺
术形象的内在精神特点﹐有时则指创作主体的精神活动﹐有时指艺术创作达到的神妙境
界﹐有时指创作构思的灵感﹐有时就指形象本身等﹐皆需要我们具体辨析﹐只有搞清术
语本身的内涵﹐才可深入把握有关美学理论的真谛。举一反三﹐岂止“神”而已﹗
--
Carfield,我们的生活完全失去了光彩﹗﹗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210.7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