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AFEMILK (☆)
看板Chinese
标题落入人间的仙子─论汉魏诗歌中的织女
时间Fri Nov 8 16:08:46 2002
传统中国文学电子报第五十六期 2000/9/8
题目:落入人间的仙子─论汉魏诗歌中的织女
神话与传说是先民文化的窗口,也是每个民族历史与心灵之光的折射。在中国少数的
星辰神话传说中,最为一般民间大众所熟悉喜爱的,应是牛郎织女的传说。其含义之丰富
,流播之广远,在历代文学作品中出现之频繁,实为古典文学文化史上一重要现象。牵牛
和织女美丽的爱情点亮了漆黑的夜空;牵牛和织女的悲剧在人们的心灵抹染上了淡淡的哀
愁。他们一年一度在七夕相聚重逢,成为人间男女爱情的象徵;而飞渡银河搭建鹊桥的鹊
鸟则是人间传递喜讯的使者。牛郎织女跨越时空的恋情,是美丽而永恒的浪漫,鼓舞着後
世人间儿女对爱情执着无悔的付出与追求。多情儿女在七夕牛女相会的夜晚,祈祷着自己
爱情的永恒不渝,天长地久!而牛女传说的浪漫色彩在历代文人移情咏叹下,更交织出人
间凄美的诗篇。在历代文学创作中,早在汉魏时的诗歌里,就已出现对牵牛织女的咏叹,
而其间又经历了人格化、象徵化的转变。在牛女的传说中,织女尤其为诗人关注的主体。
正如织女所织造的云锦天衣般,诗人在文学作品中,也为织女谱写出多姿又凄美的生命乐
章。
一、织女星的神话~绮丽的想像
牵牛织女最早见於文字的记载,应是《诗经》中的〈小雅.大东篇〉。有下列诗句: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跋彼织女,经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
。原诗是劳苦大众藉以表达对生活怨嗟,以抒发愁绪之作。意指银河两岸的织女星、牵牛
星,尽管徒有其名,但织女不会实际治丝织布的工作;而牵牛也只是只不能拉车的牛。正
如其时的上位统治者,虽居高位,却无恤民之行,不过虚有其名而已。在这些诗句中,织
女星与牵牛星只是做为自然星辰形象所引发的隐喻式联想。尚未见任何後世牵牛织女爱情
悲剧传说的痕迹。而这两颗星之所以被赋予「牵牛」、「织女」之名,应非单纯地为古人
观察天文现象的凭空想像,而是结合了祭祀仪式与农耕信仰崇拜,男耕女织的现实生活为
背景,所形成的神话传说。
考察古书的记载,在西汉,做为星名的牵牛与织女尚未被视之为後世传说中的恋人。
《史记.天官书》载:
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婺女,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
也。
在此段记载中,牵牛仍是祭祀牺牲用的神牛,约同时代的《星经》说:「牵牛六星,主关
梁」亦无人格化的迹象。但「织女」却是「天帝女孙」,《星经》中的织女也是一位「生
果丝帛,收藏珍宝」的女神。在其後的史书如《汉书‧天文志》、《後汉书》及《晋书》
中皆有以织女为天帝之女的记载。而织女被视之为「生果丝帛」女神的信仰,应与古代农
耕社会中无数的妇女以桑蚕纺织为主要工作的实际生活有关。从汉代史书中的相关记载考
察可知,在牵牛织女传说中,织女的地位显然比牵牛重要。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应是以织
女为中心而衍生发展所形成。牵牛只是做为与织女相恋的对象。此期之牵牛和织女,已不
是纯粹自然天象中的星座名称,牵牛为祭祀的神女,织女化身为天帝孙女。牵牛星与织女
星做为一种文化符号,其所指涉的多义性,为人们驰骋的想像,开启了艺术美学诠释的广
阔空间;也为这凄美的传说生成准备了潜在生发的文学条件。
二、织女星的人格化~浪漫的爱情
一个神牛,一个女神,其人格化的转变是发展牛郎织女传说的重要关键。在东汉班固
〈西都赋〉中已有牵牛织女人格化的迹象。其词曰:
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
李善注引《汉宫阙疏》云:「昆明池有二石人,牵牛织女像。」指出昆明池畔左右有
牵牛、织女之塑像。可以想见牵牛「石人」的塑像,不再是祭祀的神牛,而是与织女相隔
一水,遥遥相对的牛郎了。二者的关系比《诗经‧大东篇》更进一层。牛女二神的隔水相
望,已为日後爱情悲剧之传说,注入了文学想像的因子。
随着长期之酝酿发展,牛郎织女的神话雏形,不断环环递进,节节衍生增殖,在神话
思维的基础上,增添了人文精神及美学的建构,开创了牛郎与织女爱情悲剧文学创作的契
机。人们进一步把牛郎与织女塑造为相恋的情人,并且在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中,添染上
永恒而具普遍意义的悲剧色彩。这样的发展大约完成於东汉末年。在现存的历史文献中,
《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应是最早且完整的记录: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经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此为秋夜即景抒情之作。藉天上牵牛、织女的隔绝,抒写人间情侣分离之悲哀。前人
评曰:「写天上无情之星,如人间好合绸缪,语语认真,语语神化。」(汉诗音注)诗歌
天上人间交融,充满浪漫气氛。
此诗的主题思想与牛郎织女传说有密切之关系,但并非单纯的复述故事。诗歌首二句从想
像出发,写思妇所见明净的碧海夜空。迢迢,远也;皎皎,明也;两句分举而文义互见。
令人想见夜空中双星为银河所隔的情景。第三句以下刻写织女的哀愁。诗中织女具有鲜明
的人物形象:「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写织女织作之熟练技巧,但诗人并不着力於织
女之善织勤劳,而是「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一双能织出云锦天衣的素手,却织不出
经纬纹理,泪如雨下的愁容,极写织女的悲伤。此四句隐约暗示织女强烈的相思之苦。末
四句以问答的修辞技法,正面刻写织女的相思之苦乃来自於清且浅的「河汉」及「盈盈一
水」的客观因素相隔。织女「不得语」的折磨痛苦,只能「脉脉」凝视相望,其情坚意浓
,苦思苦恋,点出缠绵不绝的深情。诗歌从第三句以下,皆以织女为主要摹写对象,写织
女之织艺、织女之眼泪、织女之等待、织女之处境,以及织女之深情。虽写织女处,仍见
牛郎之身影,但织女之生命困境,爱情不谐显然为诗人咏叹的重心。这种现象又与两汉以
来,牛郎织女传说以织女为重心的神话流传,隐然相合。诗人藉天上织女,写人间自身爱
情失谐的悲叹。在诗人的笔下,织女有着鲜明的人物形象:精妙的织艺、坚定的情操、艰
困的处境、不悔的深情,是现实生活中完美女性的典型化身。织女不是仙界中「生果丝帛
」的女神,而是落入真实人间才情兼备的思妇。
三、织女星的意象化~缠绵的闺怨
西方哲人谓:「人由对象而意识到自己:对於对象的意识,就是人的自我意识。你由
对象而认识人;人的本质在对象中显现出来,对象是他的公开本质,是他真正的、客观的
我。」做为神话传说中的牵牛织女,其实也是现实中主体人的对象。古人从神话传说中,
意识到自身的存在,自身的本质。部分神话在流传过程中逐渐被人格化、象徵化了,也被
赋予了与人的情感命运相关的意义。古人从这些充满着自身理想与企盼、愉悦与悲伤的对
象物上,体察到人符号化了的生命意义与生存价值。而现实生活中的诸多情绪,也有了宣
泄与发抒的机缘。在汉魏诗歌中,〈迢迢牵牛星〉艺术形象塑造之下,人格化了织女被赋
予了现实生活中的人世情愁,成为人间思妇的代言人。在曹魏时期的曹丕、曹植创作中,
结合了时代离乱之现实背景,与抒情主体内在情绪的表现,织女成为诗歌中相思闺怨主题
的重要意象。曹丕〈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此为秋夜相思之作。而曹植则有〈杂诗〉之作,其中〈西北有织妇〉一诗:
西北有织妇,绮缟何缤纷!
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
太息终长夜,悲啸入青云。
安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
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
飞鸟绕树翔,噭噭鸣索群。
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曹丕之作写秋夜思妇,仰望星河中牵牛织女星,抒发对守空闺的「妾身」的悲愁。在三国
之际,社会动荡,征夫思妇是诗歌中常见的题材,曹丕的〈燕歌行〉与曹植的〈西北有织
妇〉之作,浓化了织女传说中分离相思主题艺术的情韵。诗人的现实精神,使更多的社会
人生内容充填到「织女」的意象之中。在诗人主体市美与文化建构的陆续带入下,织女成
为後代闺怨乃至夫弃诗歌中重要的意象。而此一意象内涵,在文学的承传流变中,浓缩了
文化能量,以及彼时彼地不同抒情主体的情感哲思,在後世的文学长流中,激发出多样的
浪花。
曹魏以後,随着牛郎织女传说的日趋丰富、稳定,诗人的吟咏益发富有情趣,在诗歌
中的织女意象系统中,除了原始的距离意象「银河、河汉」外,又增添了连接意象『鹊桥
相渡与团圆意象七夕相会』等元素。而此一意象系统又与古典诗歌抒情传统中的相思主题
、闺怨主题相结合,融铸了相恋的欢愉、分离的凄楚、等待的悬念与重逢的惊喜。织女在
唐诗宋词中低吟着人间思妇的悲欢离合、空闺情怨,在历代诗人的陶链吟咏下,交织出一
幅幅动人的心灵图象;尽管岁月淘洗,时空转换,织女却永远为人间多情之女们闪耀着浪
漫的希望之光。
撰文者:高莉芬‧政大中文系副教授〈本文转载自国文天地〉
版权所有,欲转载文章,请徵求电子报的同意!
传统中国文学网站:
http://www.literature.idv.tw
免费及订阅方式:请到网站上「传统中国文学电子报区」订阅。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61.6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