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vilviolet (梦中人)
看板CFAiafeFSA
标题Re: [闲聊] buy side跟sell side分析师差异
时间Sat Apr 16 19:16:21 2022
刚好换日线帮我把podcast的内容整理成文字,想说可以提供比较喜欢阅读的朋友参考
(不过文章蛮长的,请包涵)
网址好读版
https://bit.ly/3KDL31R
大家好,我们今天先来跟大家聊聊「投资分析师」这个工作。
最近可能因为投资市场蛮热的,不论在台湾或欧洲这边,都有不少人向往投资分析师这个
工作,尤其有人会觉得「外资投资分析师」好像喊水会结冻、很厉害一样。但另一方面,
也有人会批评外资常常「说一套做一套割韭菜」,例如:「OO券商的分析师不是看好O
O股票,怎麽这家券商反而大卖?」
好比说最近这则新闻:〈护神山!金管会向外资宣战,点名 9 家外资限期书面说明〉,
看了实在让人摇头苦笑。
事实上,前面这些问题有非常多面向可以探讨,但最基本的一点,是先搞清楚「投资分析
师」到底是什麽、在干嘛,尤其投资分析师其实「有两种」──这是多数金融从业者的常
识,但似乎仍有很多人会「傻傻分不清楚」──话说这点一般散户搞不清楚也就罢了,但
如果连金管会也分不清楚的话,就实在有点......。
言归正传,我们今天就来好好讲讲这「两种分析师」之间有什麽不同:
(分享前我先打个预防针,以下内容我主要是以欧美金融市场看到的为主,台湾本地的状
况可能会有所不同。也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Sell side 分析师与 buy side 分析师差异大
关於投资分析师,最简单的分法就是「sell side 分析师」和「buy side 分析师」,很
多人会以为都一样,但其实差蛮多的:
第一种 sell side,通常就是我们所谓的「券商分析师」,他们是依附在券商之下的,比
如说大摩(Morgan Stanley)、巴克莱资本(Barclay Capital)等等。通常大家会在财
经媒体新闻上看到的「外资分析师」,绝大多数都是这些 sell side 的分析师出来说话
(比如「台积电目标价多少多少」等)。他们也会出所谓的研究报告、投资建议或市场分
析等等,通常都包含在券商服务里面,也经常被媒体引用。
而这些投资报告对很多投资人来说,通常是不需以现金支付购买的──只要你的交易量够
大,不论是机构或个人,都能免费获得这些资讯。也有人会因为喜欢你的研究报告跟分析
,所以愿意下更多的单给某家券商。
简单来说,sell side 分析师给予的是「组织外部」(如券商客户)的投资建议。
这边要特别强调一点:多数券商都有所谓的自营部门,但服务於券商自营部门的分析师,
就属於 buy side 分析师的范畴了。同时,即使属於「同一家券商/金融机构」,法规上
自营部门和经纪业务(客户委托下单)的研究部门之间也必须要有「防火墙」,例如在券
商 sell side 公布研究报告前,不能提前泄露给 buy side 自营部门;反之亦然。(但
券商千万种,各别券商遵守程度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另一种大家可能比较不熟悉的,就是 buy side 的分析师了:
这些 buy side 的投资分析师,多半隶属於投信投顾或保险公司的「自营部门」(即为这
些机构本身进行投资的单位)。例如联博、富达、安联,或台湾本土的国泰人寿自营部门
等等。
换句话说,这些 buy side 分析师给予的是「组织内部」的投资建议。对象可能是投信基
金经理人、保险公司投资团队等等。那我们也可以理解,若要养这些 buy side 的投资分
析师,通常机构本身要有一定的规模才「划算」;一些比较小型的机构投资人,仍大多仰
赖前面提到的sell side 分析师,作为他们投资决策的参考。
在我所工作的荷兰,蛮多人会说「我想当投资分析师」,不过要注意的是,这里其实是很
少有 sell side 分析师职缺的。这是因为欧洲大部分会大量聘任 sell side 分析师的机
构,多半仍集中在伦敦;反观荷兰这边因为金融产业发展的关系,则是 buy side 分析师
的需求相对大很多,当然进入门槛也不低(後面会提到)。
接着,我们进一步谈谈 buy side 和 sell side 分析师的五大差异:
一、cover(负责研究)公司的数量不同
大部分的投资分析师都是用产业做分别的,比如说我自己就是看消费品产业的,其他有的
人是看能源、化学品......等等。而 sell side 的分析师因为组织编制与业务需求的关
系
,cover 的公司会比较少、但看得会比较细一点,通常一位分析师负责十几家公司,就差
不多了。反观 buy side 的分析师通常要 cover 非常多家的公司,动辄 50-60 家都是常
态、甚至有的分析师要看上百家公司,都是非常可能出现的事。
二、研究方法和重点不同
那因为 cover 公司数量有很大的差异,也造成 buy side 和 sell side 分析师在研究市
场上的方法和重点都不同。
比如说 sell side 分析师通常会用很多时间,钻研特定产业内的几家公司(投资对象)
,包括花很多时间针对这家公司找数字(crunching numbers)、建立财务模型、甚至实
际走访这家公司,亲身了解各项业务的发展状况等等。
反观如果你是 buy side 分析师的话,我们通常会用比较宏观的角度看事情──这是因为
要看的公司太多,很难照顾到每家公司的细节层面。实务上,前述的相关资讯,我们多半
会从信任的 sell side 报告中取得。
Sell side 分析师因为工作量大、通常团队也会很大,例如因为要建公司的财务模型、甚
至每季更新,一个资深的 sell side 分析师底下常还会聘任一到两个研究助理。这个工
作看重的是对细节资讯的掌握、与对公司动态的即时与深入了解。也因为需求量高,sell
side 分析师工作的「入门」门槛会比较低一点(但之後是否发展得好就要看个人),只
是要耐得住较为繁琐的工作内容。
那 buy side 分析师具体来说到底要干嘛呢?
我认为需要的是「有经验的即战力」。你需要可以马上上手、根据对市场资讯的判读,很
快对投资决策产出自己的观点,因此这个工作不太可能聘用新鲜人。
三、跟客户的关系不同
大部分分析师的「客户」都是机构投资人──不论是基金经理人或保险公司自营部门皆然
。但他们的客户关系却是截然不同的,怎麽说呢?
因为 sell side 的主要重点还是「卖研究报告」,也就是藉由一份份优秀的研究报告,
取得客户信任,从而透过分析师服务的机构(如券商)下更多的单(赚更多手续费)。
但是 sell side 可能会有非常多不同的法人客户(即透过其服务券商下单的机构),所
以一个 sell side 分析师跟这众多客户的关系不会特别紧密、也很难兼顾每个客户的不
同需要。
反观对 buy side 分析师来说,因为是「内建」在投资机构中的职缺,因此他工作的主要
目的,或者说唯一目的,就是帮助自己公司内的基金经理人/投资操盘团队增加投资绩效
,所以「客户」通常会少很多,关系也自然比较紧密。
以我自己为例,我目前的工作大概只会对到 8、9 个基金经理人,我因此比较能够了解个
别「客户」的投资需求与想法。
四、「给出的投资建议不同」
也因为跟客户关系的不同,两种分析师还会出现一个很重要、也很容易引起争议的差异:
给出的投资建议经常截然不同。
怎麽说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sell side分析报告中经常对个股或投资标的,给出所谓的「持
有」(hold)建议。
对我个人来说,所谓的「持有」就等於是给出一个「中立」(neutral)的建议(如果真
的看好就应该建议「增持」、看坏就应该「减持」不是吗?XD),对客户在投资决策上的
附加价值恐怕十分有限。
但为什麽会这样呢?其实也很可以理解:因为 sell side 的众多客户间彼此差异性实在
太大了,你没有办法理解各个客户的投资需求(比如说是追求高风险高获利、或是较保守
的中长期投资等等),自然只能给出相对中庸(general)的投资建议。
那像我自己在 buy side 的经验是,客户(公司内的基金经理人、投资操盘手)会非常要
求你有自己的观点(view)。毕竟讲难听一点就是:「我(公司)花钱养你,不是要你给
我出『持有』意见的!」如果 buy side 分析师只能给出模棱两可的投资建议,那对机构
而言其实用各大 sell side 的研究报告就绰绰有余,换言之这个分析师根本没有价值可
言。
同时如前面所说,因为客户少,buy side 分析师比较能针对基金经理人不同的投资风格
提供客制化的建议,投资建议也明显地会更主动。
要简单区分 buy side、sell side 的分析师,因为我以前念会计系的关系,经常跟朋友
这样举例:假设投资者是一间公司老板,那 buy side 分析师会比较像他的 CFO,需要对
这家公司的财务发展有很高的了解和积极作为;而 sell side 分析师则比较像「会计师
事务所」,可以很专业地提供审计、财签、税务规划等等服务,但相对来说就比较制式一
点。
五、跟「被投资标的公司」的关系不同
最後,尽管 sell side 通常不会是有权决定最终投资策略的人,但还是有一些知名的sel
l side 大牌分析师「喊水会结冻」,那是因为很多投资机构如同最前面所说,并没有养
自家的 buy side 分析师,仍很高程度地仰赖 sell side 分析师给的建议。
但这也衍生出另外一个问题:通常一个 sell side 分析师要做得好,某种程度上如前面
所说,往往需要和他所研究的公司有良好的关系,才能够获得比其他分析师更多或更快的
资讯──但如果这些资讯是不利於公司的呢?这时候 sell side 分析师常会面临「要不
要得罪人」的两难。如果出的研究报告失准,自然不利於自己的信用;但如果因「实话实
说」造成对方股价下跌、则以後可能会失去对方给的一些产业资讯。
这也是为什麽我们有时候会笑一些 sell side 分析师:「出『卖出』建议得罪公司,说
『买进』对不起自己良心,那乾脆建议『持有』好了。」
那 buy side 分析师相对来说就比较没有这个问题。因为第一负责的对象是自己服务机构
的投资团队,看的企业也多到不可能去一一「交关」;第二是我们的研究报告不对外公开
,因此影响市场(股价)的层面通常仅止於自家公司对对方的投资。相对之下也比较没有
什麽「得罪对方(被投资公司)」的问题,可以更无顾虑地提出自己的专业判断。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因为 buy side 机构的量体大,通常不投资则已,一投资就有可能
成为对方的大股东,因此公司方对 buy side 分析师,往往反而比较礼遇。
「研究报告乱写,损害投资人权益」?欧洲推监管解方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个在台湾还没发生,但在欧洲已经发生的事:来自一个叫《MiFIDII
》的法规:
如同我们前面提到的,sell side的投资报告通常是「不用付钱」的,而是看你(向这家
券商)下单的量;但是这个法规出炉後,券商不得再免费提供研究报告,且需要明列研究
报告这个「产品」的收入。(编按:MiFID II 中译为《欧盟金融工具市场指令第二版》
,当中规定:资产管理公司需付费取得研究报告,外部研究费用与下单费用应拆分。即Re
search Unbundling)。
这会有什麽影响呢?本来因为大家不用付钱,所以一些比较不入流的券商 sell side 分
析师,出一些滥芋充数的报告也无所谓(反正客户也不一定会看XD);但等到消费者(机
构法人)要付钱的时候,这些研究报告的高下好坏就很难遁形。
毕竟投资机构法人也不是吃素的,算盘打得比谁都精,如果研究报告品质不佳,自然没有
人要花真金白银去购买。这也会造成聘用 sell side 分析师的券商等机构,会更加要求
研究报告的水准和品质。换言之,实力不足的 sell side 分析师,未来在欧洲的金融市
场上将越来越难生存。
如果未来台湾也采用这样的制度,对台湾目前「外资报告」、「券商分析研究」充斥的环
境,或许也会带来不小的影响。
今天就先讲到这边,希望大家在听完这集内容之後,能够对 buy side/sell side 分析
师的区分有更清楚的了解。如果你也是金融同业,在台湾或世界其他地方有不同观察的话
,也欢迎随时留言交流,分享你的观点。
引述《evilviolet (梦中人)》之铭言:
: ※ [本文转录自 Finance 看板 #1YEnTp0t ]
: 作者: evilviolet (梦中人) 看板: Finance
: 标题: [闲聊] buy side跟sell side分析师差异
: 时间: Wed Mar 23 20:49:52 2022
: 之前看过一些朋友在询问有关sell side跟buy side投资分析师的问题,想说就简单的
录
: 一集podcast来分享一下我这几年在buy side看到的情况
: Podcast连结
: https://apple.co/3JEpqOk
: 听前打一下预防针
: 我以自己在欧洲实际看到的情况做分享,台湾情况可能有所差异;另外由於我是公司债
而
: 非股票分析师,所以可能还会有债券跟股票两者的差异
: 下面是我提出的五大差异
: - Cover公司数量的不同
: - 研究方法跟重点的不同
: - 跟客户的关系不同
: - 投资建议的不同
: - 跟公司关系的不同
: 另外最後想提出一个对欧洲sell side生态影响很大的法规Mifid 2,给在台湾的朋友参
考
: 一下
: 如果有同业或是前辈有不同面向的观察的话,也欢迎提出来分享讨论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86.94.183.57 (荷兰)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CFAiafeFSA/M.1650107783.A.3EC.html
1F:推 gambleholic: 推好文 05/05 12:10
2F:推 liker: 推 05/05 16:29
3F:→ dave666666: 推推 05/13 15:31
4F:推 nick01520: 推 详细解析 05/14 14:06
5F:推 nicepoint: 推 05/18 00:14
6F:推 zxc50802: 感谢分享! 06/28 21:13
7F:推 duya: 请问我只有IT硕士,有CFA一级知识点可以自由职业? 11/12 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