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 板


LINE

圆觉经上卷略述 http://www.baus.org/baus/newsletter/2004/ nl89_complete_enlightenment_sutra_1.html 杨云唐 前 言   圆觉经为真常系经典,虽不像楞严经如此受到重视,但其了义性绝对可以与 其他大乘经典相提并论,可以说学大乘者若没修习此经,的确是遗珠之憾。尤其 此经层次架构非常明确,所标举的大乘正见可谓深广兼具,其修行法门次第完备 ,其境界二谛融通三昧具足,难怪可与华严同列「大方广」之名,佛陀称之为「 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亦摄渐修一切群品。」是一部有志於明心见性者 必当熟习的经典。   个人读诵此经多年,从初见的雀跃欢喜至今的钻之弥深,常常是法喜充满, 也一直想介绍更多行者也来参学体悟,但由於个人自忖仍未真正通达,所以也不 敢野人献曝地大谈其义。然而这部经实在太好了,既然闲赋在家,趁此长月无事 ,何妨聊表护法之意,只希望有更多人也能於此经产生兴趣,进而自己去体悟, 欢喜信受。   本经分为上下二卷,首先由文殊菩萨问什麽是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佛陀 说:「圆满清净觉」就是因地,道出「果地觉为因地心」,本自圆成,无欠无余 ,但因众生妄想执着而自生差别。共由十二菩萨相续问佛如何修学大乘而不堕邪 见,而开演出由 TOP(顶)而DOWN (下)的圆觉经。   本经是大乘经典,融摄十二因缘的法义,所不同的是佛陀指出每一阶段皆通 於解脱涅盘之道,并趣入空无所得的了义海中。让行者体会到「以方便入究竟」 的智慧,见识「从自性不二海中流出一切清净真如」的教授。其中强调正知见, 又总是不忘回归真如中不立一法的"绝妙"法义,渐渐把行者导入无缺无短的大方 广萨般若海,滴滴海水同味,不让学人顾此失彼、挂一漏万,不得不令人欢喜赞 叹佛菩萨们美妙的悲智双运。   佛在菩提树下因悟得十二因缘而成正觉,第八地菩萨彻悟十二因缘得无生忍 ,入无功用行。圆觉十二菩萨似乎暗示十二因缘的修行,本经若依十二因缘为纲 领去体会则更易明了: 无明-见相而不见性   我们先从十二因缘角度来体解上卷的大意。「无明」一词解释不一,在四谛 言是不明「苦集」,在十二因缘是不明「缘起」,在楞严经是「知见立知」,在 本经是指「空中华(花)」,总而言之即是「迷妄」。第一节佛答文殊菩萨就把 「无明」的实相说明是「本性无故,如空中华及第二月」,但由於众生「无生中 妄见生灭,故妄有轮转生死」,说明众生妄想执着成妄见,轮回本空。若知本空 的实相,如梦之醒寤,一切无事。   人的妄见就是无明,此妄的根本在於「见相而不见性」,而被相所迷惑。这 「相」包括生灭、有无等差别,然而在法性上却本自寂然平等。若能见性,即知 凡有所说、所见皆是相上的事,而真正的相是无相的,所以「若见诸相非相,即 见如来。」这「相」不只指境界,还包括生命、权利、地位、道德、念头等都是 。在本经下卷会就修行人的「我、人、众生、寿者相」个别深入说明。   有了「差别见」,自然就会如水往下流、气往上升般的「动转」,如此即离 於「平等不动」而起念,所起之念又回过头来认同前面的「差别见」是实,所以 虽然是「空华」,人却不知其「空」的本质,甚至空华又生空果,於是十二因缘 便流转不息了。因此 解脱之道在「不二觉性,有无俱遣,无起灭、无知见」, 入於平等不动, 如此就是不落邪见的修行 。 行-动念即乖   「行」本指造作,即身口意的妄动,在某些经论是指「一念无明」,即从无 始无明状态中动了一念妄想。在本经中是指在无明为妄、身心亦妄的本然下所产 生的「疑」。普贤菩萨追问「若能平等不动,那需修行?又若 一切有无皆幻, 则众生怎样也离不了幻,如此则怎麽也无法解脱。」当是因听到法本不二是这世 间的实相,可以认同诸幻本空,却对眼前历历差别的存在,难以消化,必起的疑 惑,这也是大部份学佛人听到出世间法後,却不能把世间也一并等观,而认为世 间与出世间仍有距离,怎麽说也不是「不二」,所以似乎在闻法心开意解後,一 遇事相又用不上力。佛回答说:「说幻,说觉,犹未离幻。种种幻化本从圆觉妙 心所起。」这就是一念妄动所造成的自我困惑,问题还在自己不在法上。而解脱 之道仍在於「不动」,亦即「远离诸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 幻。」其重点在坚信本具圆觉妙心,凡一动念,即使分别有无平等,皆是空华, 既已动念,当反观此念亦幻,如此地「以幻修幻」如钻木取火,火出木尽,灰飞 烟灭,余烬已熄,狂心亦歇。这就是禅的「无立锥之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 尘埃。妙觉是不动的,动念即乖本然,既说「不二」就没得商量,再说就挨香板 。离开「说与不说、迷与觉、有与无 」之外,那是什麽呢?参吧!没人可以跟 你说的,这就是佛说「火出木尽,灰飞烟灭」的解脱法门。 识缘名色-心生种种法生   由一念妄动起了分别意识,执识为实,於是就有内外名色的对待,及立足点 的我与境界的分野。在此经用「垢相与对垢」解释。第三节普眼菩萨追问「不动 之下怎麽下手呢?众生妄想执着已深,要他们不妄动是要有下手处的。」佛陀乃 指出戒定为基础,「反观此身心乃四大而有缘气,积聚成心,四大分解,心识尘 皆幻灭。今所见身心尘相实是圆觉净珠之未明而相互感应,现诸垢相。若垢尽明 现、影像幻灭,则一切清净,现不二净土十方圆明,所有众生本来成佛,所有生 灭取舍本来无缚无脱。」因为法性平等不坏,任用现前,如室内千灯互不成碍, 同归圆觉。动的根源在此识的相对立,起了根识尘识的我相。所以解脱之道即从 破解身心我相下手,一旦破解,天下本无事,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在无相 中法性本自清净平等,虽众相宛然,却如昨梦之乱起乱灭,只要不取相成心而生 种种法,则本皆涅盘,所有众生皆是不动如来。 六入缘触-积习成牢   由於识的心生种种法生,积聚成过去的经验,潜藏诸根中,一遇到缘,就成 为杂讯干扰,又再念念相续,积非成是,就把假名当真、把梦影看实。在实在感 所惑之下,人遂追求成就乃至成佛等。此节金刚藏菩萨听到前面讲一切皆幻,又 众生本来成佛,知道众生困惑於轮回及成佛的实在感,就追问此中矛盾,「为何 众生总是被身心迷惑,看不到本自解脱的本然?」佛回答:「众生认取假名为实 ,是因先将心视为实体,成为空华之实在先,今有此见是空华已结空果。」辗转 累积,所以妄想坚固、梦中做梦,有如演戏的人忘记自己是在演戏,只因在根本 上已先出问题,再如何解释,总未能摆脱戏论,仍在文字与感受上分辨执取不休 。众生的边见不是取有即是取无,不知所有出入法皆是思维感受中的事。若知「 翳华二法非相待」,不於空华上认为华在虚空中有出入、成坏之相,也不认为虚 空是暂有或暂无,才不会「以思维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离诸世间惯性,停止我 们在本源上的错误,所以解脱之道即打破境界的出入、成坏等相,止息成佛未成 佛的世间假名,於这些成见断其相续习惯,才不会落於世智辩聪巧见,而相续心 皆在根尘相触时不正念所积习。若悟知「虚妄浮心多诸巧见分别」则不会追求名 相与境界的知见以为成就,或甚至用个人知见与他人做意气之争,沾沾自喜於世 间成就,大啗空果皆未离梦。 受缘爱取-生命的推动   我相坚固是识心执取身心的结果,初执取本只是由不正见分别,再由受的不 正念积习、扩大我所的范围成为染着。一旦变为生命的一部份,则人的情爱生起 ,各种情绪也跟着浮现,渐渐占据生命的全部,人生於是会为之而活、为之而死 ,更别谈什麽圣言道义或菩提觉悟了。一般人即使有善根者也难脱轮回系缚。   此节弥勒菩萨提到生命根本问题-轮回如何断。佛陀说当断理事二障才是大涅 盘,即使声闻已断事障,犹有变易生死,未登如来大圆觉海。理障就是前面几节 所说的有舍有证有觉有生灭,这是碍大乘正见的。事障就是爱欲,「爱欲为因, 爱命为果」,生命为着欲爱而活而认为有价值、有意义。所以佛说:「一切众生 皆因淫欲而正生命」,由贪欲而使无明发挥,在不正见及不正念共推之下,轮回 不止。解脱之道当先舍贪欲,依止有正见善知识,则根无大小皆成佛果,得证无 生,证大圆觉。在生死的众生可发菩萨大愿,以大悲心作意处於世间,随顺圆觉 之道当能渐断诸障。 有-凡圣差别   由於爱欲便着境界而有三界,由业的染垢,此时已是满天空果。凡夫於世间 ,无事却惹得事障缠缚,修行人不知法如标月指,即未能离法执,从无心却自取 有心,自心作碍而不自在。   本节是前面五节作个总说,提出「圆觉自性,非性性有」,一切本性非空非 有亦无分别,但随缘起假相而现差别,而其性仍本自平等;可是「众生迷倒,未 能灭除一切幻化,於灭未灭而执於妄功用」,取着有为而不得寂灭。随着个人念 念生灭及觉照度不同而有不同的贤圣随顺觉性。本节提出五种随顺觉性说明十二 因缘逆转还灭的层次,并解说悟入圆觉之道,指出行者存有差别必见到「行」的 生起与造作而不自在,很是深入,值得探究一番。   第一、凡夫觉性悟得在生灭中,没有谁真正得到什麽,不想追随生灭而想断 了劳虑,如此之下是没法安住在没事中或又怕攀缘事物,故不自在。   第二、未入地菩萨随顺觉性已得清净,但仍有对垢(法执)与人生意义之取 证,有分别垢净之心及欲度众生的情怀。但世间与众生的杂染常会超出个人能耐 ,能所对待未消泯而不自在。   第三、已入地菩萨随顺觉性知一切如幻中无智亦无得,本无一法可当情,身 心与法皆本幻,以幻灭幻,契入能所双泯。了知一切分别都是方便施设,用後即 舍,有如常人说「所有的真理都是相对的,包括我刚讲的这句话在内。」这就是 以幻灭幻的方便 ,所以於一切境都能安忍无碍,入无功用行。   第四、为如来随顺觉性,视一切皆自己性中之事,无菩萨众生,诸幻影相寂 灭,真正入於寂灭大海,「照了诸相,犹如虚空」,如眼不见眼,於诸相非相皆 入平等不二法性,无住无相。如此则无心不动而随顺真如,无修无证而不起空华 ,地狱天宫皆成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   第五、为平常心随顺觉性,总说解脱之道在「居一切时不起妄念,於诸妄心 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无了知不辨真实,如是信解受持不生惊畏」。 这种随顺觉性即是平常心是道的修行,有如维摩诘的语默如雷,是入不二法门最 直接了当的方法,但却也最令人不解,甚或怀疑经典印错了,怎麽会「不息妄心 ,不了知妄想境」呢?面对妄心与妄境若不处理,那一定随它流转了,除非经过 如「道士驱魔」方式,经一番施为後而降服,这样人才觉得放心。这也是世间法 一向的处理方式,总认为「水来土掩」才是对的,所以对大乘经典所说的无生无 相不得其旨,更谈不上无为法的无作及顿悟了。 顿  悟   顿悟有如光之照暗,全体无别。渐悟如木之燃烧,依次而烬。大乘圆教讲的 是顿悟,因为无明如虚空,是没本体,也没渐渐消失的事;若认为无明是有实体 ,是渐渐形成,或谈如何作事前准备以照破无明,这即名有为方便,才有次第的 安立。   因为法身是无相无体,故没次第,是本自圆满未曾缺失的,这不增不减的本 来面目皆是众生本具,如银行里有钱,只是忘记了密码一时领不出来。这「忘记 」就是人心存妄念,所以在清净慧菩萨一节,佛总说顿悟之道:「居一切时不起 妄念」(若说有觉犹未离妄),坚信自性光明智慧是佛,余皆是空华梦幻,故此 时若生任何妄念,「於诸妄心亦不息灭」全当空华看待,都不要管它;同样,若 在妄想境中,比如顺逆、迷悟之分别对错时,也当作空果,「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不要随之起舞取舍不已,只管回到「法本无生,今亦无灭」、「凡所有相皆是 虚妄」的正信念上,觉心不动,亦不生惊畏,做随缘该做的,做後无智亦无得, 这就是随顺觉性,法性无生的顿悟法门。当然,不是说世间修行或做人就可不管 ,而是知道不是修行让人增加什麽,修行是在修正世间法上的知见与体悟出世智 慧,以为他向本具光明作开展,直至对本自不增不减的法身信念毫不疑虑时,则 於世出世间圆觉不动,有如想起银行密码,顺利通达帐户即是顿悟。行者若於圆 觉经信解受持,则无论根大小,顿悟觉性本是正常,不应惊畏或怀疑。若我们总 被妄念支配着,一直梦想追求开悟,或又认为开悟或自在是一种超现实高不可及 的境界,那就与顿悟无缘了。本来顿悟不是禅宗专有,即使小乘或其他宗派都有 这个,只是禅宗行者有大气魄、大信念,所谓「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 真」、「大道无难,唯嫌拣择」,这些话是真实之语,绝不是拿来说爽的。 正修行路   佛告弥勒菩萨﹕「逢善知识,依彼所作因地法行,尔时修习便有顿渐﹔若遇 如来无上菩提正修行路,根无大小,皆成佛果。若诸众生虽求善友,遇邪见者未 得证悟,是则名为外道种性,邪师过谬,非众生咎,是名五性差别。」紧接着又 说﹕「众生当发清静大愿,愿我住佛圆觉,求善知识,莫值外道及与二乘,依愿 修行。」这些话明示了我们学佛修行当须有择法觉支,才能得大解脱。即使根器 不佳者,若不妄自菲薄,敢向如来无上正觉承担,皆可成佛果。   今日佛门中五花八门法门,以及教界内的广告弥漫,要学得正法真是要凭个 人福报了。「歧路可以亡羊」,学佛人在四依止上应该好自抉择﹐万不可人云亦 云、崇拜异端,耽误了佛道还四处颂扬。佛门中充斥着「异方便」缘故,又加上 一开始时的知见就有问题,致使修行者多,成就者稀少,所以在此经特别强调正 知见的重要,明示「以如来果地觉为因地心」,顿悟圆觉绝对可能。「正直舍方 便,直说无上道」可说是解救末法的第一良剂。 悟得圆觉法身   大乘佛法的佛主要是指法身如来,是常住常寂光净土的,认为报、化二佛是 为让众生开示悟入而方便示现的,因为包括悉达多太子本身也不离生死,在「无 常、无我」中,没有谁真正得到或失去什麽,甚至连这个「人」也是缘起如幻, 是故「当以无坚之身悟得佛身,佛身者即法身也。」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的真观下,我们当以此速朽之身,体悟不生不灭、不来不去的本然,这本然是 众生本来面目,又称为如来或法身。因此,我们不该认为是这个肉体修道成佛, 也不说这个心从无明转变成真如,而是善用这身心悟入本自不生不灭的法性。当 这身心悟入法性後,就是「两木相因,灰飞烟灭」,所有幻化不待追问那里去了 或变成什麽。悟得法身,不是从有变无或无变有,也不能说:「这是我的法身」 ,因为法身是无二无别,众生与佛皆同一法身,皆遍满法界,如百千灯光照一室 ,无坏无杂,在十方三世皆平等无二。在清净遍满法界中,所有生灭、得失、修 证等有为皆是昨梦,本无增减、来去等个人差别或相应性的问题,因此如何修行 与次第的问题,在法身角度而言只是有为方便法,不可把标月指错当目标追求。 不二净土   解脱成佛後,并非凡夫想像的人生变成灰色无趣了(这也是他们不学佛的一 大原因);相反的,由於自性功德的打开,更能随愿自在的开展清净殊妙的世界 ,本经一开始便说:「於不二境现诸净土」,亦即净土与清净自性不二,所以娑 婆就是释迦佛的净土,我们也可说是往生来此的凡夫菩萨;在此也是可体悟无生 法忍,回归不生不灭的实相。实相无相无不相,故我们当下此身就是法性的化身 ,是依缘示现的,如土长苗,是梦幻空身,没有自性。其实就像偶而会听闻的: 「某人被某魂附身,不能自己」一般,我们也是被「我」附身,而此身本非我的 ,只是我先入为主,一旦缘灭,还归四大,方知此身本非我。所以每人都是化身 ,而与大菩萨不同的是我们不自在,这不自在只因我们多了妄想,此妄想就是无 明,就是业,也是「空华」,觉悟是空华就入无生。这有如往生极乐世界的人, 最後「花开见佛」悟无生,才知一切花(法)本自不生今亦无灭,所有生灭都是 虚幻不实,如此即是当下不二。所以无量寿经亦言:「不着六尘,行寂静行,远 离虚妄,依真谛门,植众德本…观法如幻,三昧常寂…皆得六根清彻,获三种忍 :音响忍、柔顺忍,无生法忍…觉了一切法如梦幻想,知土如影像,一切空无我 。演说正法无缚无脱,无诸分别。」十方诸佛皆同如是,如此方名不二 。 结  语   以上乃上卷之概说,其重点在确立正知见,证大圆觉之不二真如,入於如来 大寂灭海,以此正知见为因地法行,则所有根性皆能顿悟无上菩提。学了上卷若 还疑惑说:「既然如此,那要如何才能与不二相应?」或说:「那我不必学佛了 」,这就表示未悟入以上所说的圆觉正见,只好再开演下卷解释了。下卷将解说 修行方便及修行人禅病为重点,留待下期再谈。 --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 是故须常念,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 於苦恼死厄,能为做依怙,具一切功德, 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8.163.128.30







like.gif 您可能会有兴趣的文章
icon.png[问题/行为] 猫晚上进房间会不会有憋尿问题
icon.pngRe: [闲聊] 选了错误的女孩成为魔法少女 XDDDDDDDDDD
icon.png[正妹] 瑞典 一张
icon.png[心得] EMS高领长版毛衣.墨小楼MC1002
icon.png[分享] 丹龙隔热纸GE55+33+22
icon.png[问题] 清洗洗衣机
icon.png[寻物] 窗台下的空间
icon.png[闲聊] 双极の女神1 木魔爵
icon.png[售车] 新竹 1997 march 1297cc 白色 四门
icon.png[讨论] 能从照片感受到摄影者心情吗
icon.png[狂贺] 贺贺贺贺 贺!岛村卯月!总选举NO.1
icon.png[难过] 羡慕白皮肤的女生
icon.png阅读文章
icon.png[黑特]
icon.png[问题] SBK S1安装於安全帽位置
icon.png[分享] 旧woo100绝版开箱!!
icon.pngRe: [无言] 关於小包卫生纸
icon.png[开箱] E5-2683V3 RX480Strix 快睿C1 简单测试
icon.png[心得] 苍の海贼龙 地狱 执行者16PT
icon.png[售车] 1999年Virage iO 1.8EXi
icon.png[心得] 挑战33 LV10 狮子座pt solo
icon.png[闲聊] 手把手教你不被桶之新手主购教学
icon.png[分享] Civic Type R 量产版官方照无预警流出
icon.png[售车] Golf 4 2.0 银色 自排
icon.png[出售] Graco提篮汽座(有底座)2000元诚可议
icon.png[问题] 请问补牙材质掉了还能再补吗?(台中半年内
icon.png[问题] 44th 单曲 生写竟然都给重复的啊啊!
icon.png[心得] 华南红卡/icash 核卡
icon.png[问题] 拔牙矫正这样正常吗
icon.png[赠送] 老莫高业 初业 102年版
icon.png[情报] 三大行动支付 本季掀战火
icon.png[宝宝] 博客来Amos水蜡笔5/1特价五折
icon.pngRe: [心得] 新鲜人一些面试分享
icon.png[心得] 苍の海贼龙 地狱 麒麟25PT
icon.pngRe: [闲聊] (君の名は。雷慎入) 君名二创漫画翻译
icon.pngRe: [闲聊] OGN中场影片:失踪人口局 (英文字幕)
icon.png[问题] 台湾大哥大4G讯号差
icon.png[出售] [全国]全新千寻侘草LED灯, 水草

请输入看板名称,例如:e-shopping站内搜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