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sr813 (南无阿弥陀佛)
看板Buddhism
标题《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笺要 节录
时间Mon Mar 12 20:45:12 2007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笺要 节录
来源:戒邪淫网主站 蕅益大师 着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尔时净饭王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合掌恭敬。而白佛
言。欲所请求。以自济度。惟愿世尊。哀酬我志。佛言。可得之愿。随王所求。王白佛言
。世尊已为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制戒轻重。唯愿如来。亦为我等优婆塞。分别
五戒可悔不可悔者。令识戒相。使无疑惑。
迦维罗卫。中天竺国之名。即世尊生处也。净饭王。即世尊之父。以父王为当机而请
五戒法相。正表此五戒法。乃是三世诸佛之父。依於五戒出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讵可忽
哉。
佛言。善哉。善哉。憍昙。我本心念。久欲与优婆塞分别五戒。若有善男子受持不犯
者。以是因缘。当成佛道。若有犯而不悔。常在三涂故。
上契佛意。下契群机。故再叹善哉也。憍昙。即瞿昙。是王之姓。西国以称姓为敬故
。受持不犯。则当成佛。犯而不悔。则堕三涂。五戒为法界。十法界皆趣五戒。皆趣不过
也。
问。受持不犯。当成佛道。受而犯者。亦当成佛否。犯而不悔。常在三涂。犯而悔者
。亦堕三涂否。答。受而犯者亦当成佛。惟不受戒。则永无成佛因缘。犯而悔者。不堕三
涂。但犯分上中下三种差别。悔亦有作法。取相。无生三种不同。理须各就当戒委明。未
可一言尽也。
尔时佛为净饭王种种说已。王闻法竟。前礼佛足。遶佛而去。
佛以是因缘。告诸比丘。我今欲为诸优婆塞。说犯戒轻重。可悔不可悔者。诸比丘佥曰。
唯然。愿乐欲闻。
问。比丘律仪是大僧法。所以不许俗闻。今五戒相是优婆塞所学。何故不向王说。乃
待王去之後。以是因缘告比丘耶。答。七众戒法。如来皆於比丘僧中结者。正以比丘为七
众中尊。佛法藉僧宝而立。故云。佛灭度後。诸尼应从大僧而学戒法。夫尼戒尚属比丘。
况五戒而不属比丘耶。故今向比丘僧说此五戒。正欲令优婆塞转从比丘学也。
---------------------------------------
(中二段略)
---------------------------------------
淫戒第三
佛告诸比丘。优婆塞不应生欲想欲觉。尚不应生心。何况起欲恚痴结缚根本不净恶业
。
於欲境界安立名言。名为欲想。於欲境界忽起寻求。名为欲觉。由欲不遂。而起於恚
。欲之与恚。同依於痴。三毒既具。则为一切结缚根本。违清净行。能招此世他世苦报。
故名不净恶业也。
是中犯邪淫有四处。男。女。黄门。二根。女者。人女。非人女。畜生女。男者。人
男。非人男。畜生男。黄门。二根。亦同於上类。
若优婆塞与人女非人女畜生女三处行邪淫。犯不可悔。△若人男非人男畜生男黄门二
根。二处行淫。犯不可悔。
若发心欲行淫未和合者。犯下可悔。(远方便也。)若二身和合。止不淫。犯中可悔
。(近方便也)。
淫戒以三缘成不可悔。一淫心。谓如饥得食如渴得饮。不同热铁入身。臭屍系颈等。
二是道。谓下文所明三处。三事遂。谓入如胡麻许。即失戒也。
若优婆塞。婢使已配嫁有主於中行邪淫者。犯不可悔。余轻犯。如上说。三处者。口
处。大便。小便处。除是三处。余处行欲。皆可悔。△若优婆塞。婢使未配嫁。於中非道
行淫者。犯可悔罪。後生受报罪重。
婢使未配嫁。则未有他主。若欲摄受。便应如法以礼定名。为妾为妻。皆无不可。若
非道行淫。坏其节操。致使此女丧德失贞。故虽不失戒体而後报罪重。所谓损阴德者幽冥
所深恶也。
若优婆塞。有男子僮使人等。共彼行淫二处。犯不可悔罪。余轻犯罪。同上说。
若优婆塞。共淫女行淫。不与直者。犯邪淫不可悔。与直无犯。
若人死乃至畜生死者。身根未坏。共彼行邪淫。女者三处。犯不可悔。轻犯同上说。
若优婆塞。自受八支。(谓一日一夜八关戒斋。)行淫者。犯不可悔。八支无复邪正
。一切皆犯。
若优婆塞虽都不受戒。犯佛弟子净戒人者。虽无犯戒之罪。然後永不得受五戒乃至出
家受具足。
佛弟子净戒人谓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也。乃至
己妻受八支戒日。亦不得犯。犯者同名破他梵行。
问。犯他净行。固名重难。设有反被受戒人所诱者。是遮难否。或不知误犯。後乃悔
恨。诚心发露。许受五戒及出家否。答。若知彼已受戒。便不应妄从其诱。然既被诱。罪
必稍减。不知误犯理亦应然。但忏悔之方决非轻易。应须请问威德重望。深明律学者乃能
灭此罪耳。
佛告诸比丘。吾有二身。生身。戒身。若善男子。为吾生身起七宝塔。至於梵天。若
人亏之。其罪尚有可悔。亏吾戒身。其罪无量。受罪如伊罗龙王。
此结示净戒不可亏犯也。戒身。即法身。佛以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为法身故。以此戒
法。师师相授。即是如来法身常住不灭。若或自破梵行。或复破他梵行。则是破坏如来法
身。故较破坏生身舍利塔罪为尤重也。伊罗龙王。具云伊罗跋罗。亦云伊罗钵。伊罗。树
名。此云臭气。跋罗。此云极。谓此龙王昔为迦叶佛时比丘。不过以瞋恚心。故犯折草木
戒。不知忏悔。遂致头上生此臭树。苦毒无量。况杀盗淫妄根本重戒。而可犯乎。然杀盗
二戒。稍有慈心废退者。犹未肯犯。独此淫戒。人最易犯。故偏於此而结示也。然犯戒之
罪既有重於坏塔。则持戒之福。不尤重於起塔耶。幸佛弟子思之。
------------------------------------------------
弘一大师 补释
第二十叶第十行。文云。不应生欲想欲觉。律论释云。欲想者。身口不动。但心想女人。
欲觉者。心既瞢醉。身体((梦-夕)/登)瞢。
第二十一叶第十七行。文云。共淫女行淫。
与直。无犯应是不犯上品不可悔罪。然戕身败
德宁谓无过。思之。
若己之妻妾有娠时。乳儿时。及非淫根处而交遘者。亦名邪淫。如智论广说。(准义应是
可悔罪)。
律论云。若长老闻此不净行。慎勿惊怪。何以故。如来怜愍我辈。为结戒故。说此恶
言。若不说者。云何得知罪之重轻。若法师为人讲。听者慎勿露齿笑。若有笑者。驱出。
何以故。
佛怜愍众生金口所说。汝等应生惭愧心而听。何以笑。
http://big5.jiexieyin.org/show.aspx?id=2897&cid=10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40.112.89.179
※ 编辑: jsr813 来自: 140.112.89.179 (03/12 20:47)
※ 编辑: jsr813 来自: 140.112.89.179 (03/12 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