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shray (当愿众生离苦得乐)
看板Buddhism
标题七菩提觉知
时间Sat Feb 24 19:16:41 2007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dharma_talks/volume2/volume2_36.htm
宣化上人
学佛法的人,本身先要具备正知正见,你有了正知正见,然後才知道如何修行。
有了正确的法门,才能得到正确的法脉。所以首先要懂得七菩提觉分的法门。
「觉知分」:觉知即是明白道如何去修行。
1)择法觉知:要知道那个是正,那个是邪,那个是好,那个是坏,要有择法眼,才
不致误入歧途。如果没有择法眼,便很容易掉进深涧山沟里,出不来了,所以择法
觉知是很重要的。选择佛法的正确性,首先要有智慧。否则选来选去,仍是选错了。
为何会选错?就因为没有智慧,缺乏择法智慧的能力。若是如此,便容易误入歧途。
2)精进觉知:你如果明白佛法,但却把它放到一边,不用功修行,就好像整天只会说
食数宝,而没有真正嚐食法味。你若能选择正确的法要,且向前精进修行,身心昼夜
六时勤精进,从不懈怠。身精进即是念佛、拜佛、诵经、礼忏等等。心精进是时常念
兹在兹,不起妄想。
你知道选择正法,才不会盲从、盲修瞎炼。如果没有善知识的指导,本来要往成佛的
路走,结果却下地狱。本来想行菩萨道,结果掉入魔道,为何这麽严重?都是知见不
正当,错了因果,与自己所希望的目的地相差得太远了。这即所谓的「失之毫厘,谬
之千里。」或所谓的「懵懂传懵懂,一传两不懂,师父下地狱,徒弟往里拱。」
3)欢喜觉知:有了择法眼,则要有欢喜心去精进。不要一会儿精进,一会儿又与自己
发脾气;不要整天烦恼,皱起眉头,苦口苦脸,应该不懒惰、不懈怠,很欢喜的去精
进用功。
4)除觉知:但欢喜心还不是一个究竟心,要把它平静下来,除去自己的烦恼无明,把
一切不良的习气除去。除掉之後,则法喜充满。
5)舍觉知:平静下来之後,还要舍离一切平静,一切都不执着。应要「扫一切法,离
一切相。」达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境界。
6)正定觉知:舍了之後,才能生出定力。有正定才有正受。「正定」不是糊里糊涂的
定,不要修无心定,入到无想天之定,那是不究竟的。
7)正念觉知:入正定之後,则生出很正确的念,有了正念,才不会堕落,才不会一天
到晚打妄想。才证得三不退:「念不退、位不退、行不退。」
讲到这「定」字,修行人都知道禅定,即是「禅那」。是梵语,此译为「静虑」,把
妄想停止下来,又叫「思惟修」。思惟便是参,参话头,参「念佛是谁」,或参悟「
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现在讲讲四禅之境界。
1)初禅(离生喜乐地):呼吸气停止了。外边的呼吸停止了,但内里的呼吸却活动起来。
故修行有一种妙处,不可思议的境界,非一般人所能了解。此禅离开众生的欢喜而得到法
喜充满,禅悦为食。得到一点点明心见性的境界。
2)二禅(定生喜乐地):此乐比初禅更快乐,时刻皆在欢喜中。这种喜乐是从定中生出来
的。修到此禅天,则脉搏停止不动。
3)三禅(离喜妙乐地):念住了,把欢喜的一念都断了。因为有欢喜,便有执着,现在把
欢喜也除去。
4)四禅(舍念清净地):把念全部舍去,没有了。这时无罣无碍,但仍未超出三界之外。
这只是在定中得到一点利益与进步,尚不是高境界,不要修一修,便以为自己开悟了,而
起贡高心。在这世界,一切要别人为自己证明,自己不能为自己证明。修道人亦复如是,
不能贡高我慢,打大妄语。否则将会堕地狱的。凡是学佛之人,不可作善恶夹杂之业,不
要为自己戴高帽子。
若有人自命善知识,可以用六个条件来判别出他们是不是善知识:
(1)观察他是否有贪心,是否贪名、利、财、色?
(2)善知识从不与人争辩,看看他是否有争心?
(3)看他是否有贪求?讲话是否坦白?
(4)看他是否有自私心?
(5)看他是否有自利心?
(6)看他是否不妄语?
假若他具足这六条件,必定不是善知识,而是恶知识,或者天魔外道。假若没有这六条件
,即是不贪、不争、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那麽,这人才是可信的善知识,堪
跟他学习而不误入歧途。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59.117.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