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magewind (秋水连天)
看板Buddhism
标题[转载] 佛在人间(7)
时间Thu Feb 8 08:43:26 2007
四 出家更接近了人间
4-1出家为不忍众生苦
释尊出家的主要动机,是不忍众生苦---人世残酷的惨杀、贫农的胼手胝足而不得温饱;
不是消极厌离。这在《佛本行集经》(39)太子观耕的故事中,可以明白看出。
佛教所说的苦,不单是「老死」,苦痛的解决,在勘破自我的爱取,在改变我们身心的行
为。相对的改善,就是世间的救济;根本的解决,就是出世。世间与出世间,并非敌对相
反(不善世间是相反的)。世间的改善与净化,决不障碍出世的解脱,反而是接近。
4-1-1太子观耕
一时,其净饭王共多释种诸童子辈,并将太子,出外野游,观看田种。时彼地内所有作人
,赤体辛勤而事耕垦,以牛縻系。彼犁轹端,牛若行迟,时时摇掣。日长天热,喘吓汗流
,人牛并皆困乏饥渴。又复身体羸瘦连骸,而彼犁伤土?之下,皆有虫出。人犁过後,时
诸鸟雀竞飞下来食此虫豸。太子?兹犁牛疲顿,兼被鞭挞,犁轹研领,鞅绳勒咽,血出下
流,伤破皮肉。复见犁人被日炙背,裸露赤体,尘土坌身;乌鸟飞来,争拾虫食。太子见
已起大忧愁。譬如有人见家亲族被系缚时,生大忧愁。太子怜愍彼诸众等,亦复如是。见
是事已起大慈悲,即从马王揵陟上下,下已安庠经行。思念诸众生等有如是事,即复唱言
:呜呼呜呼!世间众生极受诸苦,所谓生老及以病死,兼复受於种种苦恼,展转其中,不
能得离。云何不求舍是诸苦?云何不求厌苦寂智?云何不念免脱生老病死苦因?我今於何
得空闲处,思惟如是诸苦恼事?《佛本行集经》卷12(T03,705c20~706a10)
4-2出家才真正的走入人间
引言:释尊是迦毘罗的王子,陷在五欲享受的重围中,他离开王宫,才真正的走入人间。
4-2-1从释尊的行谊说
在释尊教化弟子的时代,虽受着弟子的推尊敬礼,但释尊却这样说:「我不摄受众」。不
愿以统摄者自居,是佛陀正觉缘起正法完满的实践。他服事病比丘洗涤(40);给盲比丘
衽针(41);向小比丘忏摩(42)(意思说请你容恕我)。他不再单是王公宰官与政客学者的
朋友,他是一切人的安慰者,诚挚的劝诫教诲者。释尊的弟子,有王公、大臣、后妃,
也有屠户、妓女、土匪与奴隶;有读遍四韦陀(43)与十八大经(44)的名学者,也有三个月
读不熟一偈的獃子(45);有威仪庠序的耆年大德,也有嬉笑跳跃的童子。他的足迹踏遍了
恒河两岸,你说他出家是消极,弃离人间吗?
4-2-2从释尊的舍己为人说
释尊为了真理与自由,忍受一切衣食上的淡泊,但他以法悦心,怡然自得。他受着教敌的
毁谤、毒害,但他还是那样慈悲无畏,到底在恬静中胜过了一切。在入灭的时候,他还在
教化须跋陀罗,谆谆的教诲他的弟子。他为着什麽?抛弃了人间吗?比那些称孤道寡的统
治者,更消极吗?一切属於一切,唯有为众生,特别是人类的痛苦,为人类的真理与自由
,为使人类向上;此外更不为自己,没有自己。在这人类所知的历史中,有比释尊更在人
间的吗!
---------------------------------------------------------------------------
39.原文作「佛本行经」,然《佛本行经》为偈颂,并无观耕详情,应是《佛本行集经》
,或参见《普曜经》卷3(T3,499a26-b6)
40.参见《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20,(T22,139c~140a)
41.参见《大智度论》卷10,(T25,129a6~15)
42.《增壹阿含经》卷24(T2,677a6-9):「世尊…?诸比丘:我今欲受岁,我无过咎於众人
乎?又不犯身口意?」
43.即:梨俱、沙摩、夜柔、阿闼婆四吠陀。
44.六皮陀分、四韦陀、八论,合称十八大经。参见《百论疏》卷1,(T42,251a~b),《中华
佛教百科全书》p318。
45.指周利盘陀伽。参见《增一阿含经》卷11,(T2, p601b)。
--
守口摄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02.39.20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