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 板


LINE

如梦如幻的烦恼 http://bauswj.org/modules/tadbook2/view.php?book_sn=15&bdsn=556&fullscreen= 杨云唐 记得在七年前我参加个禅修,颇得法味,当时感觉超越了许多尘缚。在最後一天 独自在外面经行时,看着熙来攘往的车子,一阵明天还要去上班的压迫感,袭上 心头,刹时觉知生活的尘缚还是很难了脱。王昌龄的《闺怨》诗也跟?浮上:『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虽然 也知「智者除心不除事」,然而现实问题对人总是如此地切身,学佛人要在这里 脱落,确实不是容易的事。 现实的问题 娑婆世界的堪忍,交织着种种顺逆的境界,本是提供人磨练心性、开发智慧的机 会,但大部分的人开展的是生存的本领。人在没事时,总是觉得挺解脱的,但事 到临头时,才看得出法有没有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学佛人常会有些喟叹,就是修 行累年,遇到生死关头,还是用不上力。由於周遭很少见到谁真的出离了三界烦 恼,若非那些前人解脱的实例,很多人会怀疑学佛真能解脱吗?与其辛苦修行, 是不是不如走信仰的路就够了? 一般人追求享乐与幸福,这是公认的「正常」生活模式,所谓「成功的人生」, 一般就是依所获得的福禄寿喜来分判。人最不能安住的是面对「不确知」的命运 ,生命若是朝生暮死,也就认了,但岁月长长短短的不定性,反而难以让人认命 。所以有人想以算命来缩短未知的等待,或是提前「储备资粮」以防未然。但人 能储备的不外是物质与「养儿防老」式的依赖,或平常多照顾与锻练身体,以资 延寿。然而在储备的过程中得到满足的经验,却逐渐让人养成「黏着」的习惯, 从基本需要进而成为寻乐的追逐,因而在得到滋味後,即使是个负担,人也不肯 失去。 我们都知道「爱情不能当面包」,爱情与面包,最後还是面包才能解决生活的问 题。所以没有现实的安稳,就无法修身、治国、平天下,也难谈心灵的提昇。於 是我们都选择先谈现实的生计,再谈学佛修行。只是一般人即使到了退休,也仍 未玩够,因此修行一直被某些人当成是玩够後的业余消遣。其实取乐之所以是人 之常情,是因「业力与习性」使然,每个人生命的背後,还是有想解脱烦恼的诉 求。不过这需要靠修行成就的事,比起随兴求乐而言,实在是太辛苦了。现实告 诉我们,解脱是高难度的事,可能要好几生才见到「回报」,几生後的解脱谁能 等得及?一般人是活在目的的追求中,都不想苦苦地等待,当然怪不得愿修行的 人就很稀少了。 从某方面言,的确,人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又当在现实中尝到甜头後,要他转向 修行,这真的是强人所难。人毕竟是活在业力与习性中,若他未准备好,勉强拉 他来修行,多半得不到好处。除非你能向他保证,这辈子就能解脱,否则可能连 我们自己都不敢自信,会在修行路上一直「忠贞不疑」。 苦厄的出路 自古来人们都在叹「人心不古」,从生命的品质越来越低落来说,人类的未来似 乎是渐趋暗淡,这也是一般宗教用来警惕人的论点,说人类未来结局不是上天堂 就下地狱。但从佛教说,事实是可以有很多层面的,人再如何地沉溺,只要良知 未泯,都有触到亘古以来不变的真实,有与千圣把手同步的机会。这真实就是「 本来无一物」下的一切「平等如梦如幻」。亦即,虽然佛法不能保证人这辈子就 能解脱,但却说不论你是谁、信不信宗教、或你的境遇是怎麽样,这「空幻」的 真相,从不因人而异,从未离谁而去。在一念翻转间,这始终不变的「绝待」, 有如月亮的本自圆满,是可以当下就显现的。 这里先举个禅宗的公案。唐朝临济,三度?问师父?檗「什麽是佛法大意」,三度 遭?檗打回,一时不能领悟,就到江西向大愚禅师请教,说:『我三次问师父什 麽是佛法大意,三次遭打,不知有?有过错?』大愚禅师说『?檗为你如此老婆心 切,都快被你累死了,你还在这里问有什麽过错。』临济言下大悟,回到?檗处? 说此事。?檗说:『这大愚太饶舌多事,待明日见了,非打他一顿不可。』临济 说:『说什麽明天,现在就揍他一顿。』一边说?,一边向?檗肋下打了三拳。? 檗大笑,给予印可。 这例子说的就是「本来无一物」,无一法可得,但临济不能契入。大愚禅师却点 出「无一物中,正可无住地大用。菩萨不畏疲累,於三界行大慈大悲,那个不是 空的展现!」临济於是契入佛法的实际。但?檗禅师还是勘正说「此中无真假, 何来戏言大慈大悲?应揍大愚一顿。」於是临济就来个「既是无真假,那打谁不 都是一样,又时间也是假,全是儿戏。」师徒二人便在当下「如幻三昧」中哈哈 大笑。 再举另个例子。有位修行人,对他自己好说谎的习惯很苦恼,请问师父怎麽办? 师父说:「这世界里,那个不是假的?」弟子听了,释然放下心中块垒。这位师 父若依一般戒律角度,喝斥弟子,最多只是让他感受佛法的威德,愿「以戒为师 」,但未能放掉「此是彼非」的压迫感,进入佛法的无量核心。高超的佛法是能 教众生超越念头或意识的执着,一旦谁完全领会真相、就能看破现实,不再活在 意识里,也超出了五蕴世间,这世界的种种将动不了他,於是佛教称这样的人为 「出世间」的解脱者。 完全了悟佛法「空」的人,心是如虚空的活泼,而一般未成就的人,总是卡在某 些问题上,时上时下地奋斗着,心像云遮的天空,离不开烦恼。而有些卡的太久 的人,则渐麻木,甚至迷失灵性,心像无边的黑夜,成为一阐提。学佛不外是为 断烦恼,断烦恼是把心中的「卡」疏通,让此心完全活得自在。「卡」的原因就 是有所「不空」,或还视某些为「非幻」,不论是被好的或坏的卡住,打了结就 是不解脱。 「看破现实」是看到一切皆空的事实,这是勇者的智慧。但另一方面言,「空幻 」也潜藏着极大危机,一旦误解,小则丧志失心、沉郁不前,大则误入歧途、拨 无因果。可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想解脱,这是必经的路,解脱者都是 悟到「诸法如幻」,才能无所挂碍。所以学空必须学到家,不然丧身虎穴者也比 比皆是,而学了半调子的话,也一直在与实际真相捉迷藏,顾得东却失了西,我 们多半是这类出不尽烦恼苦的人。 梦幻的人生 在佛经里常常可见到「众生如幻、三界如影」之类的叙述,若真明白了这道理, 一切烦恼执着与人生问题都化为云烟。心经:「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表示若还有苦,就是有「不空」的部分。但学了佛的人都知道,这「空」并不是 「没有」,也不是「有」,所以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与空」是不二 的。这道理都清楚,但在现实上却还是会对立,原因是我们都习惯活在「有」中 ,没能看到这「有」其实是「假有」。「假有」简单言就是没有谁能真的拥有。 从「假有」言,大家都是平等,而从平等来看「拥有」,不过是「如梦如幻」的 ,所以才说「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 」。「曾经的活过」到底意谓着什麽?从平等如幻来看,这答案就在临济的拳头 中。 维摩诘经观众生品说:『菩萨观众生如热时焰、如呼声响、如空中云、如水聚沫 。如盲者见色、如空中鸟迹、如化人烦恼、如灭度者受身。』这叙述若是事实, 则生命无异只是如梦如幻。心经的色空不二,至少还没否定「有」,但这里的维 摩诘经所言,此「有」似乎是彻底被否定了。依心经言,虽是假有,还有「有」 的一面,但若连「假有」也是「假」,有人会认为那太极端了。这可分两方面讲 ,例如心经的後半部也说「空中无色、无十八界、无十二因缘、无老死」,从空 性而言,一切都是空性,空性外是没有「有」的。另一方面言,若我们还在「空 有不二」中看到「有」,则会忽略同时的「空」,所以虽知「不二」,却还是习 惯偏执在「有」这一边,因而即使学佛多年,遇到事情,仍旧卡住。若我们没能 进一步看到「假有」也是「假」,或进入彻底的「假」,则身见(我见)是无法 绝迹,烦恼苦也会死灰复燃。解脱者与我们一样有身体,一样活在地球上,一样 要吃饭睡觉,但他们没有烦恼苦,差别就在他们看到「假」。 六祖说『一切无有真,不以见於真,若见於真者,是见尽非真。若能自有真,离 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这解脱者的真言。「一切无有真」即是 一切「假」,甚至连「假也是假」。离假即是离一切法、一切见,连「假」也要 离。於是「得无所离,即除诸碍」,所有的碍或境界,都是假,而假也是假,於 是彻底无所见、无所住,故不为一切所动,而且一切都事事无碍,也不必离了, 如此才是真的达到「中道」的解脱。此後再说「空有不二」,就不会偏於一边, 而是即空、即假、即中的「说而无说」。这种境地,所见所触,当然只能勉强以 「如梦如幻」来形容,而且是无关乎消极或积极,也没有真假可言。 从凡夫的立场言,非得要勤苦修行,才能放下执着而达到这种境地。但从实相的 立场言,这是本来如此,始终未曾改变。真相不会要蒙蔽谁,只要人相信真相, 别总是相信自己的认为,则一切只是如梦如幻,梦幻中,人都是无碍,根本没有 解脱不解脱的问题。这就是佛经说的「不以修得,不以不修得」。放下自己的执 着,就是修行,而即使放不下,大家依然是如幻人一样,没有什麽变成真的。一 切生死烦恼,不过是自己演戏自己入戏,没谁绑住你。 谁行慈悲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後空空无大千」,觉者看世间,有如水中月。但问题是为 何他们还会鞠躬尽瘁地行大慈大悲?这就像禅宗原本主张是「不立文字」,但却 又着述特别多一样。这是因「自然流出,沛然莫御」的结果,由於是「自然」, 所以对作者言,他是「说而无说」。一个完全入於法流的人,他就是法的化身。 然而由於世间文字是有限碍的,有为的言语,流布於世间必有所遗漏,也因如此 故,他要提出「说而无说」的提醒,说「佛法如标月指」、「依经解义,三世佛 冤」。虽然是梦,而离开梦也没有另外的真实,所以「知道是梦」就勉强称为「 真」了,所以维摩诘经说『让众生明觉这梦幻的事实,就是行大慈大悲。』这是 真的「慈悲」本义。慈悲的原义本不是为满足众生的利求。 然而,因为众生还是无法明觉,他们就只好也跟?众生一起作梦,『应依何身得 度,则现何身度之』,演起「家家酒」的戏,这就是众生一般认识的「慈悲」。 这慈悲是有分阶次渐进的,因不是一步就将众生烦恼苦连根拔掉,所以这种慈悲 其实应称为「方便﹙慈悲的手段﹚」。在「如梦如幻」的真相中,佛菩萨因知都 是假的,所以设计了各种的善巧方便,有时用正的,有时用反的,依众生根器与 需要的不同,从世俗的满足到逆向的刺激、高捧上天或推到谷底,用尽手段让人 看到梦幻的假,以提昇出世的智慧,最後导引众生进入「空无所得」的觉醒,这 在法华经就以「羊车牛车」等玩具来比喻。 所以对一个走修行的佛弟子言,要能看得懂佛菩萨「非爱见悲」的对待,别只想 求佛菩萨的加持,自己更应正信「一切如梦如幻」的事实,契入「空无所得」的 正见,才能体会人生的真相,达到生死不动,圆成生命的真义。因此,修行人面 对得失烦恼,他只是反省、尽分、随顺,任何可能的结果都愿安住,不妄想也不 埋怨。於是任何的烦恼,就在如此地随缘尽分、不妄挣扎中,得到智慧的出路, 变成他的般若波罗密。而得到这智慧後,他还是知道都是「无所得」的,如此他 便处於「心等虚空,人同法身」的境地。 阿耨菩提 佛於金刚经说:『若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得,则燃灯佛不予我受记。』不 但菩提无所得,连受记也不可得。所以维摩诘对弥勒说:『过去生得受记乎?现 在生得受记乎?未来生得受记乎?』在三心不可得之下,众生平等,若一人能有 所得,大家都应同样有所得,但事实上都是梦幻意识边的事,都无所得。因此佛 才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弥勒也不能自认得到受记,所以连成佛如此的 大事都不可得,何况世间的烦恼?前面「曾经的活过」的问题,到这里也变成「 此心同也,此理同也」,不需要你亲尝,事实都是一样,即使你没有活过,都是 「一假一切假」。 问题就在人总是活在意识中,算计着自己梦幻的遭遇。这时佛法就谈「虚妄意识 」了,要人依修行,去体会『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不但外在的事情 是如此,连内在的五蕴也是如此,都是虚幻,所谓『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 离见,见不能及。』除了「自心取自心」外,没有一法是真实的。 可是人一定是被心所主宰的,虽然知道『诸识法如幻』,但能知的这个也是「心 」,所以进一步,佛法要人能「无心」。问题是要将心无心,到头来还是有个心 ,所以要先能「无念」。而无念的基础在先有正念,正念的基础在先有正信,正 信的基础在先有正见,正见的基础在听闻正法,听闻正法得先亲近善知识。若缺 少善知识,就得多阅读经典,而经典必须依了义经,然而了义经常是超越意识思 议,所以又回到「信」。信为道源功德母,能入佛法大海。然而这「信」须是信 了义菩提、信自性功德、信不增不减、信如梦如幻、信本来无事、信毕竟空。 无住生心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今』,真的信是全心的信,心就是信 ,所以不会生妄念,无妄念即是无念。这时不必再论心是有是无,只是「随缘地 大用」,用後还是无有真,所以不住。从如梦如幻言,所有的「有」都是暂时的 施设,包括心也是如此,德山吃不到老婆子的点心,就是还落於有心。 自性功德的信、毕竟空的信,不是宗教的信。亦即这不是交给上帝、交给佛菩萨 ,而是「心即是法」、「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自性皈依』,或说是「究竟 真理」。而在真理中是绝待的、是无个人成分的,是无「我相、人相、众生相、 寿者相」的自性涅盘。究竟真理即名「大现实」,无论谁在这大现实中,都讨不 到便宜,也没被亏待,佛法给它一个名词就是「因果不爽」。 只要人对「因果」不落於机械性、宗教性、注定性,仍知道它的「空性」,则他 在信因果的同时,心是活的,没有一定要依怎样的方式行事才对。他在因果中却 不被因果的观念所束,因为他自己就是因果的化身,没有谁要改变或操控谁,而 且因果不是定型的,本来就在不断地变。这里「因果是空性」、「人也是空性」 、「变化也是空性」,都是同在涅盘法界中。在梦幻里,其实大家都没有命运可 言,只是随缘示现的不同。「好」有它的教化,「坏」也有它的教化,就像白天 与黑夜都有其道理,但虚空却不变。 於是佛经才说「六尘如水中月、众生如幻、三界如影」,如梦的人生里,人就是 法界,只要随顺不二就安然无事,而随顺不二的生活就是「无住生心」。这点可 从菩萨的世间行来看:「修习空花梵行,宴坐水月道场,降伏镜里魔军,大作梦 中佛事。」人人心中都有菩萨,只因取相分别,三界就跟?「心生则法生」,於 是梦里就有苦泣的声音。 既然梦外无另有真,而且假亦是假,每人本是可像菩萨示现人间般,心无所住地 随缘大用,度一切苦厄。暂时的施设就是用,用而不执为实有,就是无所住。在 用中即使有何成败是非,也还是正念如梦如幻、如水中月,得而不喜、失而无忧 ,该生则生、该灭则灭,没有挣扎。我们只要依良知与愿心,不断地随缘尽分, 同时欣赏人生的变化之事实,就能看到解脱者的智慧,迷梦的人生,便得离迷而 自在。怕的是虽然我们「夜夜抱佛眠﹙佛在自心﹚」,想的却是「同床异梦﹙妄 想颠倒﹚」,一直要修行出三界,却不知三界本空,还作茧自缚,空负草鞋钱。 人生的选择 今天我们很多人都是有眷属亲情的负担,令我们不能心无所住,这是在家人的最 大关卡。其实就是因为自己不能自在,所以亲属们会对我们不放心,这是互成因 果的循环,总要有人先敢放,其他人才能跟?放。 现实里有最美的温柔,也有最残忍的逼迫,千古来,人们都选择「相濡以沫」地 过活,只有如佛陀般的人,率先选择放下亲情的依赖。我们学了佛,本该比亲属 更早地面对人生的遭遇,表现出智者的自在,但我们常认为有更好的选择,可以 有逃避的可能,结果却逃避了「不生不灭」的真谛,仍以世俗谛与眷属们相对待 ,还邀请他们共处在彼此不空的三界里,这是因为我们就是如此成长的,是彼此 熟悉的共处环境。我们的「不忍」,让大家多流了海水般的眼泪,即使在深尝了 刺骨的痛後,还是不能学到佛陀的勇敢。 学佛人不敢期望此生就能解脱,既然如此,那就检现成便宜的吧!佛陀留下解脱 的智慧,虽然我们学了还未解脱,但至少要肯定地认同「如梦如幻」的事实,把 生命里的遭遇,当成是看「大长今」般的电影,越悲惨越有看头,即使泪流满面 ,也还知道那是戏,正是练习挥洒智慧处。有空的正见为背景,才能在苦难中还 保持活泼欣赏的心,与苦共处。今天不论你选择哪个片子,一切起伏、成败得失 ,在投入欣赏之余,别忘了都是空的转化。在太过忘情投入时、烦恼炽盛时,离 境静坐一番,把佛经的法义思维一遍,让正念的阳光,照亮阴暗死角,将能让你 看到「空的事实」,得到真理的肯定,所学的正见终将成熟为金刚的智慧,烦恼 的出路就在这「不出不入」的真理中,在无心处随遇地安住。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8.163.141.63
1F:推 penetrating:嗯 好像懂了一点 02/07 17:09
2F:推 Uchiha:佩服一楼把整篇看完了 orz 02/07 17:26
3F:推 penetrating:还好不会很长 02/07 18:00
4F:推 busa:大推这篇....! 02/07 19:25







like.gif 您可能会有兴趣的文章
icon.png[问题/行为] 猫晚上进房间会不会有憋尿问题
icon.pngRe: [闲聊] 选了错误的女孩成为魔法少女 XDDDDDDDDDD
icon.png[正妹] 瑞典 一张
icon.png[心得] EMS高领长版毛衣.墨小楼MC1002
icon.png[分享] 丹龙隔热纸GE55+33+22
icon.png[问题] 清洗洗衣机
icon.png[寻物] 窗台下的空间
icon.png[闲聊] 双极の女神1 木魔爵
icon.png[售车] 新竹 1997 march 1297cc 白色 四门
icon.png[讨论] 能从照片感受到摄影者心情吗
icon.png[狂贺] 贺贺贺贺 贺!岛村卯月!总选举NO.1
icon.png[难过] 羡慕白皮肤的女生
icon.png阅读文章
icon.png[黑特]
icon.png[问题] SBK S1安装於安全帽位置
icon.png[分享] 旧woo100绝版开箱!!
icon.pngRe: [无言] 关於小包卫生纸
icon.png[开箱] E5-2683V3 RX480Strix 快睿C1 简单测试
icon.png[心得] 苍の海贼龙 地狱 执行者16PT
icon.png[售车] 1999年Virage iO 1.8EXi
icon.png[心得] 挑战33 LV10 狮子座pt solo
icon.png[闲聊] 手把手教你不被桶之新手主购教学
icon.png[分享] Civic Type R 量产版官方照无预警流出
icon.png[售车] Golf 4 2.0 银色 自排
icon.png[出售] Graco提篮汽座(有底座)2000元诚可议
icon.png[问题] 请问补牙材质掉了还能再补吗?(台中半年内
icon.png[问题] 44th 单曲 生写竟然都给重复的啊啊!
icon.png[心得] 华南红卡/icash 核卡
icon.png[问题] 拔牙矫正这样正常吗
icon.png[赠送] 老莫高业 初业 102年版
icon.png[情报] 三大行动支付 本季掀战火
icon.png[宝宝] 博客来Amos水蜡笔5/1特价五折
icon.pngRe: [心得] 新鲜人一些面试分享
icon.png[心得] 苍の海贼龙 地狱 麒麟25PT
icon.pngRe: [闲聊] (君の名は。雷慎入) 君名二创漫画翻译
icon.pngRe: [闲聊] OGN中场影片:失踪人口局 (英文字幕)
icon.png[问题] 台湾大哥大4G讯号差
icon.png[出售] [全国]全新千寻侘草LED灯, 水草

请输入看板名称,例如:Gossiping站内搜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