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magewind (秋水连天)
看板Buddhism
标题[转录] 初探四无量心的修行方法与次第(7)
时间Mon Jan 1 09:38:15 2007
五、结 论
从以上的探寻可以知道说,四无量法门的修习方法与次第,是有迹可寻的,而且是层次分
明、所缘清晰的。决不像一些学人但把慈悲当作口头禅,从不知晓和关心培养慈悲心的具
体方法与次第。于是才会造成将四无量心的行持步骤,弃之不理,卒使大乘佛教的化区,
对于此法门的修持,日愈陌生。
四无量心在佛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原始思想而言,它与戒学、定学、慧学、三解
脱门及三十七菩提分,是存有密切关系的 [27]。若从大乘菩萨道而言,它与六度、四摄
,亦拥有很切要的关系 [28]。现因碍于篇幅的局限,未能详加探讨,实感遗憾,惟盼日
後因缘成熟再作深入爬梳。
四无量心的修习,确实可以调柔心性、改变我们待人处事的态度 [29],乃至若配合解脱
法或菩萨法而俱修的话 [30],更能够将此法门的特色,发挥的淋漓尽致。我们都知道佛
陀是悲智圆满的大觉者、大悲者。智慧的圆满,在于体悟缘起无我的真谛;而慈悲的无量
,即是从此四种心之扩展而来的。由斯可知,四无量心的修习,不管是在声闻法或菩萨法
,都有着不可忽怠的角色。毕竟佛法中的大悲利世精神.惟有这四种心可以完整的统摄起
来。
若回到本文主题来说的话,笔者以为:两种系统皆有其殊胜之处。综而观之,二者确实可
以合起来修,因为各别所涉猎的范围与重点,不尽相同。另,在「愿文」方面,是可以依
个人容易忆持的文句而有所更变,只要是涵义相同,是不会有任何过失的。
四无量心,是「亦世间亦出世间」的法门,依之而修习不但可获得解脱之果,而且若与六
度相结合的话,更能够趣入于成佛之道 [31]。所以,真正的慈悲心行,决不停滞於胜解
的作意而已,其应该会激发积极的利他行为,如此或许才可名之为真正的无量心解脱吧!
----------------------------------------------------------------------
[27] 四无量与戒之关系,见《杂阿含经》「916经」(大正2. 231下);与三解脱门之关
系,见《中部》三(南传10. p.10)及《杂阿含经》「567经」(大正2. 149下);与三
十七菩提分之关系,见《慈论》(南传小部经19. p.14~25)。
[28] 四无量与六度之关系,见《大品般若经》卷18(大正8. 350中);《大智度论》卷
46(大正25. 389上)。
[29] 南传四无量心的修习,前方便即是保持一颗喜悦、无恼的心情﹙最好先缘一所缘,
如安般念,当心收摄後,再开始此慈心观﹚。当要作观时,脸部还要带着微笑(指修慈时
),然後念到愿文时,依循其次第作层次的观想,且逐渐从自心中慢慢散发这慈悲的心情
出来。所缘境越大,这份心情扩散就越大。此外,还须于日常生活中时时保持这份慈悲之
心情,使瞋恨日愈消减,直到真正的断除为止。这是笔者从南传法师的教授中,得到的些
许心得。
[30] 四无量法门可通向解脱,必离不开四谛、十二因缘之观察。虽说四无量偏重在断瞋
,其实就烦恼之根源来说,瞋已是呈现出来的果相。它的因来自贪爱,何以故?因为对一
切事物有贪欲,才会生执着,当执着心一起,若遇至不满己意之事,自然会生瞋的烦恼。
贪爱的反面就是瞋,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即此义。不过,若从根本烦恼来看,贪爱会生
起也是由于无明故,所以如果知道如何断除这烦恼的因(集谛)的话,不就可以通达知苦
、断集、证灭、修道的四谛之法了吗? 于此涵义而论之可通达解脱法矣!
[31] 《大智度论》卷46(大正25. 389上)说:「但行四无量心,不名发趣大乘。六波罗
蜜相合故,名为发趣大乘,四无量心生六波罗蜜。」
转自以下网址:
http://www.fuyan.org.tw/8l/06.htm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守口摄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8.174.19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