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eal (何以故,须菩提)
看板Buddhism
标题[佛教] 道(七) ----- 惟觉老和尚开示
时间Fri Nov 24 10:00:48 2006
951105
除了应用神秀大师所说的法,第二个层次就要了解如何破除法执,契悟真空。如六祖
惠能大师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站在般若性
空来讲,属於破除法执的真空境界,也就是「百尺竿头上的人」。心安住在般若、真空当
中,这是第二个境界,但是五祖弘忍大师却告诉六祖这样还没有见性。「性」是我们的本
心,六祖只契悟了空,事实上我们的本性、觉性非空非有,说有也不是,说空也不是。
神秀大师所说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是告诉我
们回光返照的方法,若执着,就成了法执。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是破除法执的说法,但是五祖大师认为这并没有真正见性。所以,当五祖为
六祖讲《金刚经》,说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六祖言下大悟,明白一切万法不离自
性。开悟的境界也不是有,也不是空,是自心当中实实在在的境界──「何期自性本自清
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这才是真正见到本心,是实相境界。
《六祖坛经》中的这三个层次,都是修道过程中的境界。如果执着第二个境界,住在
空当中,并没有见到自性。所以六祖大师最後才真正体悟了本心本性──清净心、平等心
、不动心、真实心。自性是我们的清净心,自性是我们的菩提心。以天台宗所说「空、假
、中」的道理为例,神秀大师的偈子属於「假」,六祖大师所说的偈子是「空」,到最後
真正彻悟了就是「中」,中道实相,体、相、用是一体的,如此才能显出真实的受用。
佛法就是心法,时时刻刻都不能离开自心。虽然佛法讲空、假、中的道理,但都以慈
悲心为根本,而慈悲心的养成就在平时,如五戒中的「不杀生」,就是慈悲。做事情要本
着慈悲的性德,讲话要有口德,若口出恶言伤害别人,哪里还有慈悲心?所以不要目空一
切、膨胀自己,不要贬责他人。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一个团队当中,一定
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人。每个人都有长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人身上学习到很多道理。人生
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要先把自己的身心放下。儒家又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
自省也。」「见贤思齐」,看到品性好的贤者,我们一定要向他学习。他的智慧很高,我
们要向他学习;他的技能很好,我们要向他学习;他对人很厚道、修行很好,我们要向他
学习。如颜回「不迁怒,不贰过」,经常检讨反省,知道自己的过失所在,有则改之,无
则嘉勉,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40.121.1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