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shray (当愿众生离苦得乐)
看板Buddhism
标题佛法大海,惟信能入
时间Wed Nov 15 10:44:48 2006
慧明法师
佛法大海,惟信能入,所以首先就重一个「信」字。但信有真妄之分,其间更要
经历许多过程。如果不明了这种过程,难免真妄混淆,中途退悔,或发生其他差
别。「信」字过程,简单说,有下列几种:
一、不信。众生本具佛性,与佛无二,但为多劫以来的业力障蔽,故上来对於佛
法,是不信的;以後渐经亲友劝导,或因环境关系,一时为外力促动,乃存一姑
且试之之念。此时表面虽学佛,而心中实未起信。
二、疑信。何谓疑信?疑者,惑而不定也。初学者,一面生信,一面又在怀疑。
今天觉得学佛是好,明天又觉得学佛是不好。今天遇一善因缘之人来赞叹,便增
加信心;明天遇一恶因缘之人笑为迷信,便又生疑惑。自己与自己矛盾;此种信
,名为疑信。然则此疑,究竟从何处生出来的?当知还是从自心上出来的。试问
自心既已生信,何又生疑?盖信为真心所动,疑乃业力所生。众生业力太重,故
一念真心将起,而无边业力即来遮障,不许学人起信修侍,此乃佛魔交战关头,
何等危险,所以必须断疑,方能生信。
三、浅信。初学人经过熏习,对佛法稍有认识,疑减信生,但发心不真,其信也
浅;或为世法上之一切希望,或求知识上之渊博多闻,如此是普通之信,不能发
生愿与行的力量。何以故?因其信浅,等到利益不见,或环境变迁,便置信心於
九霄云外。这种信,譬如空中毛,遇到一阵风,就不知吹到何处去了。
四、深信。学佛人经过相当修持,已得受用,觉得佛法是有真理,从事修持,立
志不变,此时还算不得真正认识,只可说是墙上草,虽说有根,一旦遇风吹来,
远足二面倒;即信佛之根基虽立,而恬帅、信法之心未固,今天皈依这个法师学
禅,明天又皈依那个法师学密,若境生心,见异思迁,此乃不明白心佛,不知一
门深入的道理。
五、定信。定信即是坚定之信,学人修到此时,熏习已久,业障渐消,信心才算
坚定。如树大根深,风不能摇,信师信法,独一无二,猛勇精进,不生厌怠。但
风大时,大树还可动摇,如修行人根本业障翻动,加以外境压迫,信心还是不免
差别,所以定信仍非究竟。
六、真信。真信即是契合真如之信。真如是如如不动,清净无相。信心到了如此
地步,故曰真信。真信不动,也就同虚空一般,无可动摇。此时自心与佛、法、
师,心心相应,息息相关,无纤毫痕迹,亦无丝毫分别。故,《金刚经》云:「
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信心到了这个境界,才是真信,真信才是究竟。
照上述「信」字过程看来,分析似乎嫌多。其实非将此等差别分析清楚,不能发
生真信。如何能真?
去妄即真,所以去妄是最要紧、最直截的工夫。然去妄又谈
何容易?若要容易,最好先从语言上下手;「信」字从人从言,即示人以下手方
法。大家必以为此「信」字是世法上信实之信,与佛法上信仰之信,有何相干?
须知佛法不离世法,言从心生,人以信立,慧明以前要大家守心口如一的戒,其
用意即在此。大家不要把「心口如一」四字看轻了,此戒即是去妄立信的实际工
夫。佛要比丘自陈过失,即徵信故;儒家亦说「言而有信」、言忠信等,亦是教
人从言语上建立「信」字的基础。即以商场论,有数百年的老商店,他们的货物
,比别家都贵,而生意鼎盛,历久不衰。别家的货比较便宜,人反不相信,此何
以故?因为一则是真「一言堂」,货真价实;一则喊价齐天,还价齐地,有欺妄
故。即此一点,已可证明言行不二,才能立信;更可见「信」字的好处。世法上
说:「民无信不立。」佛法上说:「信为功德母。」足见「信」字是世出世法上
的根本。希望诸同学,时时审查自己,是否心口如一、言而有信,切勿信口开河
,轻诺寡信,信用一失,做人的立场,尚且不够,何能谈得上学佛?
http://book.bfnn.org/books/0144.htm#a01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59.117.9.118
※ 编辑: ashray 来自: 59.117.9.118 (11/15 10:46)
1F:推 Uchiha:推 好文 11/15 11:31
2F:推 Tokumoto:推~好文 11/15 11:55
3F:推 rabbitmimi:推好文 11/15 19:11
4F:推 Leisuretime3:佛法如此, 余世、出世间法亦何尝不是如此?古人云: 11/16 08:22
5F:→ Leisuretime3:「腾蛇无足而腾,鼫鼠五伎而穷。」诚信然耶。 11/16 08:24
6F:推 ouke:没错!!!要对佛法有信心~~~所以不必争什麽大乘非佛说的~~ 11/17 01:50
7F:→ ouke:别人我是不晓得~~~但我一定非常坚信佛法~~~ 11/17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