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magewind (秋水连天)
看板Buddhism
标题[转录] 阿含经典之文学体裁(2)
时间Wed Oct 25 17:12:33 2006
二
於是,我再度重读阿含部诸经中的恶魔故事。其中有许多恶魔出现的经,尤以前述
「恶魔相应」的经集,所集录的二十五经,全部都是描述恶魔出现与释尊面对谈话的经典
。例如,其中第一经,题为「苦业」(汉译杂阿含经卷三十九.第十四经「苦行」,佛光
卷三十九.第一○八二经),其内容大致如下:
那是释尊在成就正觉後不久,仍然坐在尼连禅河畔尼俱律陀树下时之事。当时释尊
想起以前放弃苦行的那段生活,而认为:幸好脱离那亳无益处的苦行。於是,恶魔知道释
尊心中所想,随即现形以偈唱说:
「不离苦的行业,
才能使青年人获得清净。
你脱离清净之道,
以不净为清净。」
当时,释尊洞悉恶魔欲作娆乱,即说偈答言:
「祈求不死的任何苦行,
应知那是得不到利益的;
犹如拖上陆地的船舵,
不带来一切利益。
我只凭戒、定与慧,
修习这菩提道,
终於到达无上的清净。
破坏者!你已失败!」
於是,恶魔说:「世尊看穿了我!」便心怀忧苦,当下即萎靡而消逝踪影。
究竟这经的作者为什麽在这个地方这样的描写呢?想来放弃苦行的这种事,对那个
时代的修行者而言,应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理,世人把它看作是堕落,亦是亳不足奇
的。所以,释尊在证得正觉之後,内心仍然对终止苦行之事感到不安,这绝非不可思议之
事。
总之,阿含部经典中的恶魔故事,是一种描写心理的文学体裁。任何不安、疑虑或
犹豫在心中现起时,用恶魔故事来描写它,都被视为初期经典中文学体裁上的法则。反之
,在释尊的心灵深处产生任何优越的思想时,或确立信心时,为了描写这种心理状态,於
是便采用梵天故事的文学体裁。这种描写方式在初期经典中,也是屡见不鲜的。
有关梵天故事的实例,兹举「梵天劝请」经(南传相应部经典第六相应.第一经「
劝请」,汉译增一阿含经第十九品.第一经,佛光卷十.第一五一经)作说明,概述如下
:
这也是释尊成正觉後不久的事。释尊坐在尼连禅河畔的尼俱律陀树下思惟,当时释
尊思考的是有关说法的事。
「我所证得的这个法,是极其微妙的,只有智者才能理解它的内容。然而,世人只
耽乐於慾望,沉迷於慾望,热中於慾望,以致无从理解此法。假如,我现在就讲说此法,
他们不能理解,我徒然招致疲劳与因惫之回报而已!」
然後,此经又将释尊所思惟之内容,再一次以偈颂重复,这就是所谓的「只夜」。
「历经辛苦才证得的,
为何不得不向人说?
被贪欲、瞋恚所燃烧的人们,
要悟得此法并非容易!此乃逆世之常流,
甚深、微妙、精细而难知!
受慾望激情所染着的人,
为黑暗所覆蔽的人,
难以彻悟!」
这显示面对说法的新课题,释尊正在为此而费神,而且面对此新课题,现在释尊有
宁可不说法的倾向。经文中也叙述说:「当时,世尊内心倾向沈默,而未倾心於说法。」
此时,梵天(Brahma)突然露面。所谓梵天,是印度古代的最高神只,据说住在梵天
界。在高处的梵天,了知释尊心中所想的一切,认为果真如此,则「世间将趋於毁灭」。
因此,梵天使用神通力,自梵天界现身於地,礼拜释尊,并劝请释尊为众生说法:
「世尊!请说法罢!善逝!请说法罢!在此世间,还有眼睛少被尘埃蒙蔽的人啊!
如果他们听不到世尊说法,将会堕落下去。在此世间,毕竟也有理解佛法的人啊!」
因此,释尊再度观世人的一切,当时,映入眼帘的人间相,经中以池中怒放的莲华
作譬喻,优美地叙说出来。随之,释尊知道世间的众生也有像莲华出污泥而不染的人,於
是释尊决心宣说教法:
「已为他们启开了甘露门,
以耳听闻,解除邪信,
梵天!我有困惑不解的事──
於众生不讲微妙之法。」
在此所说的「甘露」,是amata的译语,含有「诸神之酒」或「不死之水」之意,
是用来形容人类鸿福的用词。因此,世尊之说此法终究不外乎是为了打开通达人类鸿福之
门而已。
无论如何,这是叙述释尊决意说法的信息之经文。因此,梵天自天界降临,礼拜释
尊,进一步劝请说法,这对古代的人们而言,固属合情入理之事。然而归根究柢,应该是
释尊藉以发抒胸中心事的写境,这一点我们是可以充分了解的。只是,古人在描述那伟大
决心的成就时,喜欢采用这种神话式的表达。这个梵天故事也是将释尊胸中殊胜决心的成
就,用文学体裁来表达罢了。而了知这种文学体裁的表达,也是深入理解这类经典的途径
。
--
守口摄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02.39.20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