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magewind (秋水连天)
看板Buddhism
标题[转录] 有诗的经集(1)
时间Wed Oct 18 11:14:13 2006
有诗的经集 / 增谷文雄
一
在此所谓「有诗的经集」,是指「相应部经典」中的「有偈品」(Sag?tha-vagga)
,以及它的相对经集汉译「杂阿含经」中的「颂偈诵」。因此拟在本章,专就此经集加以
论述。
首先,必须注意的是,此经集与「相应部经典」及「杂阿含经」中其他四个经集(
就「相应部经典」而言,即是因缘品、蕴品、六处品、大品等四个经集),在各方面都是
迥然相异的。那麽,这四个经集又如何异於这个「有诗的经集」呢?
其一,在两者之间,经的形式是各异其趣的。古人在论述经典的形式时,曾采用「
九分教」(navavga-buddhas?sana)或「十二部经」(dv?da??nga-buddhavacana)等的分类
。亦即就经典的体裁分类,树立了九个形式,或十二种形式。关於这方面的详细情形,现
在不打算深入探讨,然而无论何种形式的分类,都经常举出下列四种重要的体裁:
1. 契经(sutta)
2. 只夜(geyya)
3. 伽陀(g?th?)
4. 自说(udana)
其一,所谓「契经」,就是一般所说的经。若把它套用汉译经的语句来表达,首先
是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开始,讲述当时世尊在何处说法。继而以「尔时世尊告
诸比丘……」,也就是世尊当时开始对诸比丘说法。接下来是用长行(亦即散文)来记述全
部的教旨。末了则以「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作结尾,就是当时的比丘大众
听了佛的说法,欣然接受,而依教奉行。这就是一般称为「经」的体裁。
其二,所谓「只夜」,是梵语geya的音译,又译作「应颂」或「重颂」。就是把先
前用散文记述的法语,再用韵文加以复述的意思;巴利语称之为geyya,但佛音
(Buddhaghosa)论师将它注解为「应知一切含有偈颂的经即是geyya」,并且附言谓:「特
别是在相应部中包含偈颂的全部即是」。以下列举南传相应部经典第三相应.第一经「幼
少」及汉译杂阿含经卷四六.第五经「三菩提」(佛光卷四一.第一一一三经)为例:
事情是在释尊进入只园精舍後不久,恰巧拘萨罗王波斯匿来访,问世尊说:
「世尊!您能够宣布已领悟最高正等正觉吗?」
「大王!假如这个世界中,有人能说已经领悟了最高正等正觉,那就是我。大王!
我确是领悟了最高正等正觉的人。」
依据其他经典之记载,佛陀与波斯匿王是同庚。可见当时这二人应该都是三十多岁
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一股壮盛的朝气洋溢在这问答中,於是大王又说:
「可是,瞿昙!在这世界上,拥有僧伽,拥有群众,成为群众之师,具有名望与声
誉,不但是救济者,又被大众视为善人的沙门和婆罗门,实在不乏其人,例如……。」
於是,大王列举了当时以「六师」之名闻名於世的六位极负盛名的思想家,然後望
一下佛陀说:
「然而,如果他们被问道:『你已经领悟到最高的正等正觉了麽?』时,他们尚且
不会宣布说:『我已经领悟了最高的正等正觉。』何况,瞿昙!你正当年轻,出家的日期
不是还很浅麽?」听了大王如此诘问,释尊答道:
「大王!千万不要因为年轻,就予以轻视,在这世间上,有四种虽然年轻但不可轻
侮的情况。是那四种呢?大王!刹帝利虽然年轻,但不可轻视。大王!蛇虽小,但不可轻
视。大王!火虽小,但不可轻视。大王!比丘虽年轻,但不可轻视。」
听了这番话,大王似乎立刻被说服了,因为大王本身与释尊同样都属年轻的刹帝利
种。随後,经中的意思又重复出现在下列释尊所说冗长的偈子中:
「其出身良好,声誉弥隆
高贵种姓的刹帝利
人们!纵然他尚年轻
亦勿轻视!勿侮辱!」
而且,偈中更就蛇、火、比丘,一一详述其所以「虽年轻亦不可轻视」的道理。因
此所谓「只夜」的经典,大概就是由这种长行(散文)与偈颂(韵文)组合而成的体裁。
其三,所谓「伽陀」,是 g?th? 也有将它音译为「偈」而意译为「颂」的,或把
音译的「偈」与意译的「颂」连起来称作「偈颂」,也普遍采行。总之,这是指经文中的
韵文(即指诗)而言。
然而,如把「伽陀」作为一个经典体裁的名相使用时,则其意义应该略加限制。前
述之佛音曾将「伽陀」注释为:
「法句经、长老偈经、长老尼偈经等,虽在经集中,但不能命名为sutta(经),而
是纯粹的偈颂,应知那就是偈(g?th?)。」
「法句经」(Dhammapada)、「长老偈经」(Thera-g?th?) 和「长老尼偈经」
(Ther?-g?th?),是仅集录偈──韵文而编成的,其经题中,本来就没有相当於sutta(经)
的字眼。如按照原语直译,则应是「法句」、是「长老偈」,或「长老尼偈」。因此佛音
列的注释说那不是经的一部分,而把「纯粹的偈颂」称为g?th?偈)。只是以「经集」
(Sutta-nip?ta)来说,一如其经题所示,乃是杂多经的集成。其中除有偈之外亦包含长行
(散文)的经,其经首也以「如是我闻」开始。因而可以说是具备了般经典形式的经,但仍
是以偈为中心,所以佛音也视之为g?th?(偈)而加以论述。
基於这种意义,中国的译经师们,将 g?th? (即纯粹的偈颂)意译为「孤起偈」或
「不重颂」等,而相对於前述的「契经」(sutta)以及「只夜」(geyya)。其用意乃在强调
,这种偈颂并非经中之一部分,亦非前面长行(散文)之重颂,而是纯粹而独立之偈颂。
那麽究竟为何会有这种孤起的偈颂呢?也就是说为何会有这种纯粹而独立的偈颂呢
?释尊是否也是一位诗人呢?或是其众多的弟子们也是适合传诵如此多的偈颂的人呢?关
於这一点,「法句经」的编集者丝亳未曾谈及。但是「长老偈经」的编集者,却在其序品
中如是叙述:
「听啊!
如在山谷的洞窟中,
张牙吼叫的狮子般,
锻链自己的长老们,
亲自歌咏的这首偈。」
但是,那些编集者只不过是从各种经中蒐集很多的偈颂,把它们按照类别编成,或
由长老们加以分类编集而已,并且全部都是後代所编集成的。
不过,如今称为「有偈品」的诸经中,关於上述的论点,仍然存有各种不同的启示
。
--
守口摄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02.39.20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