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magewind (秋水连天)
看板Buddhism
标题[转录]论师的中有---中阴身---观(上)
时间Sun Oct 15 00:18:00 2006
论师的 中有观(上)
释悟殷
壹、前言
从有情死後,到转世投胎前的一刹那心,这段时间,一般称为「中有」身,或说是「中阴
身」。换句话说,中有是死有和生有之间的桥梁。有情死後,由前生所作善恶业力的牵引
,化生为中有身,再藉由中有去投生母腹。如此说来,有情死後岂不是都有中有身了?不
然,有情如何转世投生呢?这个问题,在部派佛教中,是有诤议性的。
《异部宗轮论》说:大众部、化地部主张「都无中有」,化地部末宗则改口说「亦有中有
」,而有部则一向主张「唯欲、色界定有中有」(大正49.16上,16中)。
据《成实论》记载,「中有」,是部派学者对论的焦点议题之一。无怪乎部派论书中,大
都涉及这个论题〔注1〕。从论书的记载中,也透露出一个讯息:主张「三世实有」的学
派,倾向於有「中有」;而说「过未体无、现在实有」的学派,则大都否认「中有」的存
在。如《大毘婆沙论》——「三世实有」派的有部论师,主张:「唯欲、色界定有中有」
。然有部论师在此一共同看法的基础上,又有「异见」出现。面对其他学派的不同意见,
以及自宗的异师异说,论主即把「中有」纳为论题,展开了一连串立自破他的论议,用以
彰显自宗的学说。如《大毘婆沙论》说:
问:何故作此论?为止他宗,显正理故。谓或有说:「三界死生皆无中有。」为止彼宗,
显欲、色界定有中有,无色界无。或复有说:「无色界中亦有色故,亦有中有,如欲、色
界。」为止彼宗,显无色界无诸色故,亦无中有。或复有执:「欲、色界中业猛利者,即
无中有;业迟钝者,即有中有。」为止彼宗,显欲、色界皆有中有,故作斯论。(大正
27.352中)
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他宗,显己义故。谓或有说:无有中有。或复有说:虽有中有
,而生恶趣者无。或复有说:生恶趣者虽有中有,而生地狱者无。或复有说:生地狱者虽
有中有,而先造无间业者无。或复有说:先造无间业者虽有中有,而中有中不受无间异熟
。或复有说:虽住中有亦受无间异熟,而但受四蕴,不受色蕴。欲遮此等种种僻执,显有
中有,於有色界一切生处,无不皆有;於中亦受色蕴异熟。由是因缘,故作斯论。(大正
27.618上)
笔者以为:「中有」的论题之所以成为当时论师们关心而一再论辩的焦点,实因牵涉到有
情最感迫切的「业果相续、生命缘起」等问题。是以笔者特以〈论师的中有观〉为题,藉
以探讨论师们对中有身的异见,以及背後所含藏的意趣。本文分三节来说明:
第一节:中有名义的确定。中有的名称,随其彰显的特性不同,而有多种异名。或说「健
达缚」,或说「求有」,或名「意成」,或名「起」。他们各自的含义如何?这是探讨中
有论题时,应先予以确立的。
第二节:中有的诤议。中有,是有情「死有」後的刹那,至「生有」前的刹那,两有之间
的生命自体。然而有情死後,是否一定先得化生为中有身,再去托生母胎呢?学派间有不
同意见。大众部、化地部等认为「都无中有」,而有部(以及化地部末宗)则主张「唯欲
、色界定有中有」。一主有中有,一主无中有,彼此最主要的症结在那里呢?若将两派的
对论,加以抽丝剥茧,则彼此背後隐藏的意趣,及其学理上的困境,就可清晰浮现了!
第三节:中有的特质。有部主张有情死後转为中有身,而《大毘婆沙论》是有部的论着,
故论主以相当大的篇幅,罗列了诸多问题,分别了中有的种种特质,详尽地介绍中有。本
节的内容,是笔者从《大毘婆沙论》中,搜寻有关中有的特殊议题,归纳整理而成。透过
论师的抉择与思辨,对於「中有」的特质,应可得到某种程度的认识。
贰、中有名义的确定
有情一期生命结束後,至投生前的一刹那,这段期间,称为中有或中阴身。这中阴身,据
《大毘婆沙论》的说法,或名为「中有」,或名「健达缚」,或说「求有」,或称「意成
」(大正27.363上)。而《俱舍论》中,除了以上四者外,另有「起」(大正29.55中)
的名称。这些名称的内涵与定义如何?以下依次讨论之。
一、中有
有部论师将有情轮回生死的过程,分为本有、死有、中有、生有等四有。「本有」,是生
有与死有间的生命体。有情从入胎的刹那(生有)起,一直到生命结束的刹那(死有)为
止,这期间的生命体,称为本有。「死有」,是命终的刹那,可说是介於本有与中有间的
刹那存在。「生有」,是结生的刹那,也可说是中有後与本有前的刹那存在(大正27.959
上)。而「中有」则是在有情生命结束(死有)後,至投胎(生有)前的刹那。在这死有
、生有的二有中间,有情化生为欲、色界所摄的自体。所以,有部论师说:在死有与生有
的「二有中间,有自体起」,称为中有(大正27.363上)。既然如是,本有、死有、生有
等三有,也都是在二有之间,何故不称为中有呢?论师说:
若有居在二有中间,轻细、难见、难明、难了,立中有名;余有虽在二有中间,粗重、易
见、易明、易了,不名中有。复次,若有居在二有中间,是界、是生、非趣所摄,名为中
有;余有虽在二有中间,界、生、趣摄,故非中有。复次,若有居在二有中间,已舍前趣
,未至後趣,说为中有;余有虽在二有中间,而未舍前趣,或已至後趣,故非中有。(大
正27.363上)
归纳上文,中有立名的由来有二:一、中有「在二有中间,轻细、难见、难明、难了」,
所以名为中有。其余本有、生有、死有等三有,虽然也是在二有中间,但粗重、易明了,
故不名为中有。不过,《大毘婆沙论》一九二说:有情的本有,是异熟报体,是由过去世
所造的业因招感而生。这异熟报体(本有)是粗显、易觉、明了现见的;其余诸有,虽然
也是过去的业力所生,但微隐、难觉、非明了现见。所以,不名本有(大正27.959上)。
由此说来,以轻细、难明了等特质,安立中有名,尚不能适切的标显中有的特性。因为死
有、生有,也有轻细、难见、难明、难了的特质。
因此,有部论师又说:二、中有「是界、是生、非趣所摄」。界所摄者,有部说唯欲、色
界定有中有,无色界无,故中有唯是欲、色界所摄(358下)。生所摄者,胎、卵、湿、
化四生中,中有是化生所摄,因为有情死後刹那,化生为中有,「生无所托,诸根无缺,
支体圆具,依处顿生、顿起、顿出」(626中),而且一切中有在四生中,都是化生(627
中),所以,中有必是化生所摄。非趣所摄者,中有在五趣(天、人、畜生、饿鬼、地狱
)中,不隶属於那一趣〔注2〕。何故五趣都不摄中有?论师说:有情在死亡的刹那(死
有),就舍去五阴身,由业力的牵引,化生为中有,因缘和合再去投胎。中有已舍去前趣
,但又还未去投生(生有),只是存在於死有与生有间的生命体而已,所以也不隶属於後
趣。其余三有方面,本有是异熟报体,可以确定它是属於五趣中的那一趣,故定是趣所摄
;死有是命终的一刹那心,可以说还是隶属本有时的趣类所摄。生有也只是投生的一刹那
心,要说趣类,可以说随他托生的趣类,即彼趣类所摄。由此可知:安立中有名称的由来
,还以中有是「非趣所摄」,才是中有不共其余三有的特殊标志。
二、健达缚
健达缚,是鼓等乐器(大正27.357中),中有何以又名健达缚呢?有部论师说:这「健达
缚」,是欲界中有专属的名称(不包括色界中有)。因为中有身微细柔软,不堪食用粗长
食物,须藉由香气以资养生存,故名为健达缚(大正27.363上)。这是说,欲界中有(健
达缚)以香气滋养生命体,所以,健达缚有时也名为「食香」(《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
》译名,如大正23.631下,691中。但有时仍译为中有,724上)。
三、求有
何故中有名为求有?论主说:中有於六处门,求生有故。住中有时,求後有心相续猛利,
住余位则不尔,故独中有立名为求有(大正27.363上,677上)。
四、意成
何故中有复名意成?有部论师说:「中有从意生」故。诸有情类,或从意生,或从业生,
或从异熟生,或从淫欲生〔注3〕。意生者,劫初人,及诸中有,色、无色界,并变化身
。诸中有身,从意生故,乘意行故,名为意成(大正27.363上)。这意思是说:意生者,
非经父精母血等所有外缘而生,是由「意」识所化成之身。
五、起
中有的名称,除了上来四种外,据《俱舍论》说:又名为「起」,因中有是「对向当生暂
时起」故。如契经说:「有坏自体起,有坏世间生。」此有坏自体起的「起」,就是中有
(大正29.55中)。亦即中有是有情死後,在投生前,暂时化生而「起」的自体,所以称
为「起」。
以上,有部论主按照中有自体的特性,给予中有五个不同的名称。这五种名称中,中有、
健达缚、意成三者,是一般最熟知的名称。
参、中有的诤议
据《异部宗轮论》记载:大众部、化地部认为「都无中有」(大正49.16上,17上);化
地部末宗说「亦有中有」;有部则说「唯欲、色界定有中有」(无色界无,16中)。
主张无中有的大众部、化地部,以为有情一期生命结束时,就随着自己所作的善恶业,或
生在善趣,或堕落到恶趣。这是说,有情在死时的刹那,因缘和合即往生,无须假藉中有
投胎。有部则认为有情死後,由业力牵引,化生为中有身,再由中有去投胎托生,以父精
母血为温床。然唯欲、色界有中有,无色界无。其理由是:
非田器故。色法是中有田器,无色界生,无诸色故,定无中有。复次,连续处别。死有、
生有令不断故而起中有,无色界生,无方处所可须连系而起中有,故无色界定无中有。复
次,若界、地、处受二种业异熟果者,便有中有。一、顺中有受业,二、顺生有受业。…
…二种业者:一、顺细果业,二、顺粗果业。无色界中唯受一种业异熟果,故无中有。一
种业者,谓顺生有受业,乃至顺粗果业。(论中尚有多种说法,详细情形,请检阅《大毘
婆沙论》,大正27.358下---359上;518下)
何缘无色无中有耶?彼业不能引中有故。何缘彼业於此无能起?结断已方生彼故。烦恼助
业,方能引果,非离烦恼,业有引能。以阿罗汉虽有诸业,而不能引当来有故。(《顺正
理论》,大正29.478上)
无色界无中有,最主要的原因,《顺正理论》主说是:「结断已方生彼故」。这是说
,生到无色界的阿罗汉圣者,已断尽一切烦恼,不受後有了,所作业不能引当果,故无有
中有。但生无色界者倘非「结断」的阿罗汉,而是凡夫,又当如何?《大毘婆沙论》说是
:「无色界无色」(大正27.431中)。因为中有非趣所摄,它是死有至生有之间的桥梁,
而色法是中有的「田器」,欲、色界有色以为「田器」,「中有必依色处起」(353下
--354上),所以定有中有。无色界无诸色,无有方所可为「田器」,所以定无中有。若
在无色界殁生欲、色界者,中有不在无色界起,而是在欲、色界的「即当生处而现前」(
354下),以此业果也能相续。
这里有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有部主张「中有必依色处起」,「无色界无诸色」,故无色界
定无中有。然则大众部等主张「色无色界具六识身」(大正49.15下),「无色界有色」
(大正27.431中),何以却主张「三界受生,皆无中有」(《婆沙论》说分别论者执无中
有,大正27.356下)呢?以下叙述赞同中有和反对中有两学派间的精采对论。
一、正反对论
分别论者依据圣教量及「有中有论」的过难,证明没有所谓的中有身。圣教量方面,如:
一、经上说:「有一类人,造作增长五无间业,无间必定生地狱中。」既言「无间必生地
狱」,故知决定没有中有。二、伽他说:「再生汝今过盛位,至衰将近琰魔王,欲往前路
无资粮,求住中间无所止」。既说中间无所依止处,故知决定无有中有。三、过难证方面
,如影、光中,无有间隙,死有、生有间,也是无有间隔,故决无中有(大正27.356下)
。
分别论者认为有情一期生命终了的一刹那,就随各自所造的善恶业转世投生了。死有是一
刹那心,生有也是一刹那心,生有与死有之间,只是刹那的前生後灭而已(有「先得生有
,方舍死有」之说,大正27.358上),中间是没有间隔的。所以,不须要中有作为两有间
的桥梁。
然而有部论师也同样是依据圣教量及「无中有论」的过难,证明应有中有。如:一、经中
说:「入母胎者,要由三事俱现前:一者、母身适时调适,二者、父母交爱和合,三者、
健达缚正现在前。」除中有身,什麽是健达缚?前五蕴已坏,是什麽现前?故健达缚即是
中有。二、经中说:「有中般涅盘。」中有若无,此中般涅盘依何安立!三、经说:「此
身已坏,余身未生,意成有情,依止於爱而施设取。」前身已坏,次身未生,依爱立取的
意生有情,岂不就是中有?若无中有,「意成有情」之名所诠表的是什物体!四、过难证
:如从南赡部洲死,生到北俱卢等,若无中有,此南赡部洲身既灭,彼北俱卢身未生,中
间应成间断。果真如此,岂不彼身本无而有,此身则本有而无。若诸法本无而有,是无因
论;有已还无,是断灭论。此二,都是违反佛教因果缘起的大过失,故非有中有不成(大
正27.356下--357上)。
分别论者与有部论师,都依圣教量以及过难,证成自己的主张。那麽,有部论师如何会通
分别论者所引圣教及其过难,以证成中有的存在呢?
答:彼所引经,是不了义,是假施设,有别意趣。所以者何?且彼经说「若有一类造作增
长五无间业,无间必定生地狱」者,彼经意遮余趣、余业,不遮中有。遮余趣者,谓无间
业定招地狱,不招余趣。有此业者,命终定生捺落迦中,非余趣〔畜生、恶鬼、人、天〕
故。遮余业者,谓无间业顺次生〔来生〕受,非顺现法〔现生〕受,非顺後次〔次来生〕
受,由此业力,命终定堕捺落迦中受异熟故。此是彼经意趣,若如经文而取义者,彼经既
说「造作增长五无间业,无间必定生地狱中」,岂造四、三、二、一余业,不生地狱,而
但说五?又说「无间生地狱中」,岂造业已,第二刹那即堕地狱?然造业已,有经百年,
方堕地狱。是故不应如文取义,便执中有决定为无。所引伽他,亦同此释。谓遮余趣,及
遮余业。说无中间,不遮中有。(大正27.357上)
有部论师以为:分别论者所引的圣教是不了义教,不能依文解义。经说「造作增长五无间
业,无间必定生地狱」,是指造作五无间业的有情,死後必定生到无间地狱受报。因为无
间业的定义是:造此恶业的有情,死後决定於地狱受,而且决定是顺次生受报,故名「无
间」。
同一经文,有部论师和分别论者的诤议点在於:分别论者把「无间必定生地狱」的「无间
」二字,解释为是「死有」和「生有」二有间没有间隔。而有部论师则把「无间」解释作
有情死後的异熟报处(地狱)与受报时序(顺次生报)。
又,有部论师如何会通分别论者所举「影、光中无间隙」的譬喻呢?有部论师:
答:彼所设难,不必须通。所以者何?非三藏故。世俗法异,贤圣法异,不应引世俗法,
而诘难贤圣法。若必须通,应说喻过,喻既有过,为证不成。谓如影、光非有情数,无根
无心,死有、生有岂同彼耶?又如影、光俱时而起,死有、生有岂俱生耶?又此影、光无
间隙喻,乃证中有是有非无。谓如影、光无间无隙,如是死有趣中有时,无间无隙;复从
中有趣生有时,亦无间隙。是故中有定有非无。(大正27.357上--中)
有部论师以为:「譬喻」非经律论三藏,不应为证;其次,世俗法和贤圣法不同,不应以
世俗法诘难贤圣法。它把分别论者「影光中间无隙」的譬喻与有情之生有、死有的不同性
质加以对照,指出以此类彼的错失。又,「影光中间无隙」之喻,从另一角度,反而可以
证明中有的存在——「影光中间」,就如同死有趣中有、中有趣生有般的「无间无隙」。
有部论师如上会通了分别论者所引圣教,并诘难分别论者所举「光影间无隙」譬喻之不当
,於是证成了:有情死後必须要有中有身,作为转世投生的桥梁。然这里有一耐人寻味的
现象:有部论师责难分别论者:「譬喻」非三藏,不能拿来类比圣教,且斥说:「影、光
非有情数,无根无心,死有、生有岂同彼耶?又如影、光俱时而起,死有、生有岂俱生耶
?」既然「譬喻」有错失,何以自己又拿有错失之「譬喻」来反证定有中有呢?以「影光
中间无隙」来喻死有趣中有,中有趣生有,都是无间无隙,或可成立,但「影光俱时而起
」的部分,如何解释会通呢?岂不是同於分别论者,犯了「俱生」的错失!
分别论者主张定无中有,他如何会通有部论师所引圣教,以证成「无有中有」之论呢?分
别论者说:
彼所引经,是不了义,是假施设,有别意趣。所以者何?且初经说「入母胎者,要由三事
〔俱现在前,一者、母身适时调适,二者、父母交爱和合〕,广说乃至三、健达缚正现在
前」。「健达缚」言,经不应说彼无,鼓等诸乐器故。应说蕴行,彼蕴行故。(大正
27.357中)
分别论者说:有部论师所引(第一经)圣教,有别意趣,非了义说。且「健达缚」,是鼓
等乐器,并非指中有;应说是蕴的造作。有部论师反诘分别论者说:不管说是蕴的造作,
或说健达缚,都是证明必有中有。分别论者反问:你说「四生皆有中有」,胎、卵二生,
可说有三事入胎,而湿、化二生,岂有三事入胎?有部论师反驳:三事入胎,是随应而说
,谁说三事一定要遍布於四生?你这假设的言辞,岂能遮除中有!
分别论者解释有部论师所引第二经:所谓「中般涅盘」,有四:一、有中天,住彼入灭,
由此经中说中般涅盘。二、舍欲界已,未至色界而入灭者。三、受色界众同分已,未经多
时而入灭者。四、生色界,寿量未尽而入灭者。是故汝以「中般涅盘」名,不能证成定有
中有。
有部论师反诘分别论者说:一、这「中天」的名称,佛在何处说?经但说有二十八天,不
说有中天。经中也说有生般、行般,乃至上流般,难道你也允许有天名生般、行般、上流
般等天吗?既无别天名为生般等,如何可别立「中天」!二、「舍欲界,未至色界而入灭
名中般」者,既舍欲界未至色界,若无中有,依何身住般涅盘?三、「受色界众同分已,
未经多时而入灭」者,生般涅盘是依此而立的。倘以此为中般涅盘,则无色界也应说有中
般涅盘,因为也有生彼未久而尽断余结以入灭者。但若这样,岂不是无色界也有「七善士
趣」了?如此便违背圣教,因为经中唯说色界有七善士趣(生般、有行般、无行般、分速
般、非速般、经久般、上流般〔注4〕)。四、一切有情,多分寿命未尽而夭折,唯除人
趣、北俱卢洲以及住睹史多天一生所系菩萨,诸余寿命未尽夭折而入灭者,皆应名为中般
涅盘!假使这样,则「中般」之名非唯色界所有,故分别论者的解释并不合理。
分别论者又如何会通有部论师所引的第三经?它认为:意成有情,即是无色界,而非中有
。谓有出家犊子梵志,已离欲染,得天眼通。彼有同学,已离色染,命终生无色界。犊子
梵志以天眼通,遍观欲、色界中都无所见,便作是念:彼断灭耶?为决自疑,来至佛所,
请问世尊:「此身已坏,余身未生,意成有情,依止何法而施设取?」世尊言:「此身已
坏,余身未生,意成有情依止於爱,而施设取。」世尊的意思是:他的同学从此命终,生
无色界,依爱立取,非是断灭。以此证明:意成有情,即是无色界,而非中有。
有部论师反诘分别论者说:经说「意成」,可诠释多种义。如中有、化身、劫初人、上二
界等,你又何缘得知在此一定诠表无色天,不表中有?分别论者说:你又岂知此言唯表中
有不表无色呢?有部论师说:即以此契经而言,可知定是诠表中有。此经说:「此身已坏
,余身未生,意成有情,依爱立取。」此身已坏,余身未生,这不是过度阶段的「意成有
情」(中有)是甚麽?你说那是指生在无色界,但若生无色界,岂能说是未生(大正
27.357中--下)!
针对有部论师所设「从南赡部洲死,生到北俱卢等,若无中有,此南赡部洲身既灭,彼北
俱卢身未生,中间应间断」的过难:分别论者解释道:有情「从死有至生有时,要得生有
方舍死有」。如折路迦(即尺蠖虫)攀缘草木,要先安放前足,方才移动後足。是故即便
是没有中有,有情也不会产生中断的过失(358上)。
有部论师反诘分别论者:若说「从死有至生有时,要得生有方舍死有」,则有大过失。如
从人趣死而生地狱者,应先得地狱诸蕴,後方舍人趣诸蕴。倘若如是,有「趣坏、所依身
坏、一身二心俱生」(358上)之过。「趣坏」者,尔时既是地狱趣,也是人趣所摄。「
身坏」者,尔时既是地狱身,也是人身所摄。「一身二心俱生」者,死有、生有二心俱生
——一个有情身,二心并起,心既有二,身不应是一。故所论言不仅不能释难(大正
27.358上),反将成为大过失了。
分别论者如上会通了有部论师所引的三个圣教,以及所设过难。由於《婆沙论》是有部论
师所作的论书,所以在记述两派对论的过程中,每每分别论者会释之後,马上就是有部论
师的反驳意见,却不见分别论者的回应何在。若以辩论的程序而言,可说是违反公平原则
的。不过,从上来两学派对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留意到:分别论者的「有情从死有至生
有时,要得生有方舍死有」,是有部所无法接受的,因为这将会有「趣坏、所依身坏、一
身二心俱生」的大过失。就在这里,透露了两派思想的歧异——时间观不同,以及有情业
果相续的安立处不同。而这两个思想,又有连带的关系。可以说,两派之所以形成有无「
中有」的对峙,还在於时间观的不同,以及有情业果相续安立处的不同。
-----------------------------------------------------------------------
注1:1.《成实论》云:於三藏中多诸异论,但人多喜起诤论者,所谓二世有,二世无;
一切有,一切无;中阴有,中阴无;四谛次第得,一时得;有退、无退;使与心相应,心
不相应;心性本净,性本不净;已受报业或有,或无;佛在僧数,不在僧数;有人,无人
;有人言二世法有,或有言无。(《成实论》,大正32.253下)
2.有关中有的问题,很多论书都有涉及。如《俱舍论》,大正29.44中--47下。《顺正理
论》,大正29.468上--480中。《成实论》,大正32.256中--257上。
注2:一切中有为是趣所摄或非趣所摄?《婆沙论》中有二说:有说是趣所摄的,有说非
趣所摄的,有部论师说:中有非趣所摄。因为:趣谓所趣,即所至处;中有趣非所至处,
犹如道路,故非趣摄。复次,趣非扰乱,中有扰乱,是故中有非趣所摄。复次,趣多安住
,中有不住,如风、阳焰,故非趣摄。复次,诸趣是果,中有是因,因不即果,故非趣摄
。……复次,中有在彼二趣中间,故非趣摄。如田邑土,世界中间,非田等摄。复次,趣
是根本善恶业所招,彼加行业招於中有,因既有异,故不相摄。(详细情形,请检阅大正
27.358中--下)
注3:1.业生者,地狱有情。如契经说:地狱有情业所系缚,不能免离,由业而生,不由
意乐。
2.异熟生者,飞鸟及鬼神。由彼异熟势轻健故,能飞行空,或壁障无碍。
3.淫欲生者,六欲天及诸人。(大正27.363上)
注4:1.有情修七觉支,多修习可得七种福利:现法智,有余涅盘;若命终,五下分结尽
(身、戒禁取、疑、贪、瞋),得中般涅盘;若不尔,得生般涅盘;若不尔,得无行般;
若不尔,得有行般;否则得上流般涅盘。(《杂阿含》,大正2.196下)
2. 中般涅盘、生般涅盘、有行般涅盘、无行般涅盘、上流往色究竟,见《大毘婆沙论》
,大正27.874中--875中。
3. 七善士趣:不还果圣者,断尽欲界烦恼,有生般、中般、上流般等三种涅盘。生般又
分生般、有行般、无行般。中般又分速般、非速般、经久般(大正29.125上--中)。
转自以下网址:
http://www.awker.com/hongshi/mag/40-2.htm
--
守口摄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20.131.1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