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magewind (秋水连天)
看板Buddhism
标题[转录] 相应部经典与杂阿含经(3)
时间Sat Oct 7 18:17:45 2006
三
首先,在五品之中,除去称为「有偈品」或「颂偈诵」的一品,就是除去
Sag?tha-vagga的一品,其余四品均分别以四个佛教常用名相作为释尊说法的类别。此四
种名相如下:
1. 因缘或杂因(nid?na)
2. 蕴或五蕴(khandha)
3. 六处或六入处(sal?yatana)
4. 道(magga),在「相应部经典」是「大品」(Mah?-vagga),但也意味着「道品」
。
上列四种名相,如众所周知,是形成释尊全部思想与实践的骨干,以之作为释尊说
法的类别,可以说是极为妥当的编集方针。
不待赘言,释尊全部的思想与修证,是根深於菩提树下的正觉。释尊将此正觉的当
体作了种种的说示,即所谓「缘起」(paticca-samupp?da),也称作「缘生」
(paticca-samuppanna)、「因缘」(nid?na)等。此外,有时亦称为「相依性」
(idappaccyat?=causally connected)。总之,这些都是把存在的法则用关系性的概念表
达出来。
以此为出发点,释尊就其存在的法则来审察人类;又对作为人类感官对象的存在也
加以审察。在这情况下,用了「五蕴」(khandha)和「六处」(sal?yatana)的名相,并且
立於审察「蕴」、「处」之基础上,说出作为人类生活方式的实践,那就是在「道品」所
讲述的内容。
有关这些思想与实践,在所有集录的诸经中,大致都极为短小,而且其中所谈论的
也极为朴素而具体,并且又将同样的事情一再反覆地讲述。例如,有一经(南传相应部经
典第二二相应。第一五经「关於无常」;汉译杂阿含经卷一.第九经「无常」,佛光版同
)将某时在只园精舍释尊的说法作如下记述:
「诸比丘!色(肉体)是无常的,无常的就是苦的,苦的就是无我的。所谓无我的,
非我所有,此非是我,亦非我的本体;正应如是以正智慧观之。
「又,受(感觉)是无常。……
想(表象)是无常。……
行(意志)是无常。……
识(意识)是无常。……(正应如是以正智慧观之)
「诸比丘!听我演说教义的诸圣弟子能如是观者,厌离於色,……厌离於受,……
厌离於想,……厌离於行,……厌离於识,……。如是厌离,则得离贪欲;如离贪欲,即
得解脱;如得解脱,即可生解脱之智慧,从而得知:我迷妄之生已尽,清净之行已成,应
做之事已办,而且将永远不再反覆迷妄的生死。」
这是在「蕴品」中,称为「根本第五十经」经集里见到的一经。
另外,还有一经(南传相应部经典第三五相应.第二三经「一切」;汉译杂阿含经
卷一三.第一七经「生闻一切」,佛光.卷十二.第二九八经),也是将某时在只园精舍
释尊的说法作如下记载:
「诸比丘!你们以什麽当作是一切呢?那是:眼与色(物体),是耳与声,是鼻与香,是舌
与味,是身与触(感觉),是意与法(观念)。诸比丘!这些就称作「一切」。」
「诸比丘!倘若有人说:『我舍弃这一切,而说其他的一切。』那只是徒然有言辞
而已,如果遇到他人询问这点,不但不能充分说明,将更陷入於困境中。何以故?诸比丘
!因为那是在谈论不存在的事。」
这是在「六处品」中称为「根本五十经」的经集里所见的另一经。
又如另有一经(南传相应部经典第二二相应.第四九经「输屡那」。汉译阿含经卷
一.第三○经,「输屡那」,佛光版同),记述某时,释尊於王舍城郊外竹林精舍对输屡
那弟子比丘的谈话,作了如下记载:
「输屡那!你认为如何?色(肉体)是常?还是无常?」
「大德!是无常。」
「若是无常,那麽是苦?还是乐?」
「大德!是苦。」
「如果是无常、是苦,而又是迁移变易的,如是观察而认为:『这是我所有,此是
我,此为我、在我。』是否适当呢?」
「大德!并非如此。」
然後,又以相同的问答式,就受(感觉)、想(表象)、行(意志),与识(意识)反覆地询问後
,释尊对输屡那教示说:
「假若如此,输屡那!所有的色、所有的受、所有的想、所有的行,以及所有的识
,无论过去或未来,或是现在,或不论内外、精粗、优劣、远近之别,这一切均非我所有
,非是我,非自我、非在我。如是以正智慧如实见之。」
由此,我们可了解本师对弟子比丘们所采用的教导方式,并历历如耳闻目?般地领
受其教导。他的讲述方法,亳无夸张,亳无虚饰,甚至也听不到激烈的语言,只是谆谆讲
述,详细解释。有时为了考查弟子们是否能记住教诲,或是否充分理解其教法,就屡屡以
问答方式询问弟子比丘们。我想这样的教师才是真正堪称为「人类的导师」之人。如今,
可以说这部「相应部经典」与「杂阿含经」所集录的一切经集,大致保存了这位导师的教
学原貌。所以我说,我们处於当今之世,假若想要探求释尊所说教法的真相,除了先探求
这部被称为「相应部经典」及「杂阿含经」的经集之外,别无他途可循。
可是,亦如前述,巴利「相应部经典」,在五十六相应之中,收藏有七七六二经,
而汉译「杂阿含经」,在全五十卷中也包含了一三六二经。然而,若说这一切经典全部都
是本师的遗教而由弟子们合诵结集的原典,则毕竟不能令人相信,我们不认为当初已构成
这麽庞大的经集。总之,当初的原作,的确已受到不少的增大、附加,或再编等的侵害,
这无论如何是不容否认的。
那麽,那些增大、附加、再编等情形又是如何呢?在此先略加举证一二,以供大家
研究,这也是为探求本师说法之真相而必须之做法。
--
守口摄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8.174.195.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