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magewind (秋水连天)
看板Buddhism
标题[转录] 论师的佛陀观 4-2
时间Fri Oct 6 08:34:42 2006
伍、佛寿
一、舍寿、留寿
关於佛陀的寿量,大众部主张:「诸佛寿量亦无边际」(大正49.15中)。而有部则认为
:佛的寿命有限量,然世尊「在等引位必不命终」(16中)。
大众部认为:世尊八十岁,在拘尸那入灭,是佛化身入灭。化身出现世间,化缘毕,即入
灭,而佛寿应是无量无边的。理由是:一、因佛身是功德智慧所成就的,功德智慧应不断
增长。二、「佛化有情令生净信,无厌足心」(大正49.15下),众生无尽,为度无量无
尽众生,寿命亦应无量,所以说「诸佛寿量亦无边际」。
有部认为:佛陀八十岁入灭,是历史的事实。佛陀与常人一样有生有死,唯一与众不同的
是舍寿、留寿行。如《游行经》云:佛陀入灭的前三月,在毘舍离游行,於遮婆罗塔休憩
,告阿难曰:
诸有修四神足〔注48〕,多修习行,常念不忘,在意所欲,可得不死一劫有余。阿难!佛
四神足已多修习行,专念不忘,在意所欲,如来可止一劫有余,为世除冥,多所饶益,天
人获安。……吾已老矣,年且八十。譬如故车,方便修治,得有所至;吾身亦然,以方便
力,得少留寿。(《游行经》,大1.15中)。
世尊善修四神足成就,寿应过一劫,然佛陀只「以方便力,得少留寿」,三个月後,在拘
尸那入涅盘。这是说:世尊寿命只有八十岁,唯一与众不同的是:佛有自由意志下的舍寿
、留寿行。
关於世尊舍寿、留寿的问题,《大毘婆沙论》曾加以论列,说明舍寿、留寿的意义,以及
世尊八十入灭的原因〔注49〕。此中,比较特殊的是:《施设论》说有四种死〔注50〕,
其中,第四种死是:有一类人,有长寿业,及多财业,不幸遇恶因缘而横死。那麽,世尊
亦有长寿业及多财业,八十岁时,财、寿未尽,岂不是横死?论中解说为:
佛虽财、寿未尽故而般涅盘,然非横死。边际定力所成办故,功德威势未穷尽故。诸余有
情於命终位,威势穷尽,佛不如是。(大正27.103中)
在有部的看法,世尊八十入灭,是舍(二十或四十)寿、留(三月)寿,虽然财、寿未尽
,但不是横死,是自由意志下的舍寿行。
接下来的问题是:既然世尊自由舍寿,那他入灭时,是在什麽状况下?是定位?抑或散位
?心是善、染、还是无记?这些问题,论师间有诤议〔注51〕。
二、无记心入灭
有部认为「在等引位必不命终」(大正49.16中),世尊是依「不动寂静定」而般涅盘的
(大正27.955中)。西方健驮罗国诸师主张:佛最後入第四静虑,出定後,才入涅盘〔注
52〕,然依据论者的解说,有部和西方健驮罗国诸师,并无有显着不同〔注53〕,都认为
世尊是出定後才入灭的。
然有部说:世尊「依不动寂静定」入涅盘,又说阿罗汉住「无记心」入灭(大正27.953中
),如此,似乎世尊、阿罗汉有所不同。事实上,「不动寂静定」,即是「欲界无覆无记
心相应定」,因相似「第四静虑」(大正27.955中)故名之。以无记心入灭,世尊、阿罗
汉并无不同。如妙音尊者说:
佛将入涅盘时,第四静虑无间,欲界善心现在前;欲界善心无间,欲界无覆无记心现在前
,则住此心而涅盘。(大正27.955中)
又如《俱舍论》说:
死、生,唯许舍受相应,舍相应心不明利故,余受明利,不顺死生。又此二时,唯散非定
,要有心位,必非无心,非在定心有死、生义。界、地别故,加行生故,能摄益故。亦非
无心有死、生义,以无心位,命必无损。若所依身将欲变坏,必定还起属所依心,然後命
终,更无余理。又无心者不能受生,以无因故,离起烦恼无受生故。虽说死有通三性心,
然入涅盘,唯二无记。(大正29.56上-中)
何故唯无记得入涅盘?无记势力微,顺心断故。(大正29.56中)
《俱舍论》说明:死和生是唯有舍受相应的;涅盘唯在出定之散心位,因定中或无心位无
有死、生二事。
从以上《婆沙论》及《俱舍论》的解释,可知佛陀依「不动寂静定」入灭,其心即是「无
覆无记心」。如此,又留下一个待解的问题。有部说:「有诸异生住善心死」(大正
49.16中),何以世尊、阿罗汉却住「无记心」入灭?为什麽不住「善心」入灭呢?
《婆沙论》者的解释是:
唯无记心顺心断故。谓善心强盛,坚住难坏,能令余心长时续起,於心断不顺。无记心羸
劣,如朽败种,不坚住,易坏,不能令余心长时续起,故於心断最为随顺。……尊者妙音
说曰:「一切善心,皆是作功用起。将命终时,不能复作功用,是故〔阿罗汉〕唯住无记
心而般涅盘。(大正27.953下—954上)
既然「善心强盛,坚住难坏」,何以又说「有诸异生住善心死」?有部认为:异生,由欲
界死,若还生欲界时,有住善、住恶,或住无记死的。若欲界命终,上生色、无色界,则
有住善或住无记死的。若「在三界善心死时,信〔进、念、定、慧〕等五根,必皆具有」
(大正29.17上)。异生之所以住「善心」死,是因为:
有情将命终时,为当生故,极作意力,令善心起,勿我当堕诸非爱趣。
有情求趣当来异熟果器,故将命终时,以极加行,令善心起。(大正27.953下)
在《婆沙论》者的意念中,世尊、阿罗汉,是生死已尽,所作已办,不受後有,所以是住
「无记心」入灭;而异生因为生死未了,在三界中,有住善、恶、无记心死的,然也有异
生临死时,为求趣当来善趣,由加行、作意力,令善心生起,所以说:「有诸异生住善心
死」。~未完待续~
---------------------------------------------------------------------------
注49:1.经说世尊留多命行,舍多寿行,其义云何?有作是说:诸佛世尊舍第三分寿。有
作是说:诸佛世尊舍第五分寿。若说诸佛舍第三分寿者,彼说世尊释迦牟尼佛寿量应住百
二十岁,舍後四十,但受八十。问:佛出世时,此洲人寿不过百岁,何故世尊释迦牟尼寿
百二十?答:如佛色力、种性、富贵、徒众、智见,胜余有情,寿量亦应过众人故。若说
诸佛舍第五分寿者,彼说世尊释迦牟尼所感寿量应住百岁,舍後二十,但受八十。问:诸
佛色力、种姓、富贵、徒众、智见,胜余有情,何故寿量与众人等?答:生在尔所寿量时
故。由此经言舍寿行者,谓舍四十或二十岁;留命行者,谓留三月。(大正27.657中)
2.问:何故世尊留尔所命行寿行,不增减?答:诸佛事业善究竟故。齐尔所时,诸佛事业
得究竟,故不增减。有说:法尔诸佛世尊唯舍唯留尔所寿命。有说:欲显诸佛世尊不贪寿
命,能早弃舍;诸余有情贪寿命,故不能弃舍,勤求圆寂。勿有生疑,佛亦如是,故舍寿
行,显异有情;化事未终,复留三月。有说:欲显诸佛世尊善住圣种,故舍寿行。谓如世
尊於有情具深生喜足,於寿亦然。有说:世尊避衰老位,故舍寿行,所化有情事未究竟,
复留三月。如邬陀夷一时为佛按摩支体,见异常相,而白佛言:今者世尊,支体舒缓,诸
根变异,容貌改常。今位尚然,况过八十?故避衰老,舍多寿行。有说:欲显得定自在,
故佛世尊留舍寿命。如世尊说:我善修行四神足,故欲住一劫或一劫余,如意能住。有说
:欲显诸佛世尊能伏众魔,留舍寿命。谓证无上妙菩提时,已伏二魔,谓天、烦恼。今将
证入涅盘界时,又伏二魔,谓蕴及死。伏蕴魔故,舍多寿行;伏死魔故,留多命行。(大
正27.657中--下)
注50:《施设论》说有四种死:一、寿尽故死,非财尽故。如有一类,有短寿业及多财业
,彼於後时,寿尽故死,非财尽故。二、财尽故死,非寿尽故。如有一类,有少财业及长
寿业,彼於後时,财尽故死,非寿尽故。三、寿尽故死,及财尽故。如有一类,有短寿业
及少财业,彼於後时,寿尽故死,及财尽故。四、非寿尽故死,亦非财尽故,如有一类,
有长寿业及多财业,彼於後时,虽财与寿二俱未尽,而遇恶缘非时而死。作彼论者,显有
横死,故作是说。(引自《大毘婆沙论》,大正27.103中)
注51:如说世尊依「不动寂静定」而般涅盘,此为在定?为在出定?答:出定。问:何故
作此论?答:欲令疑者得决定故。谓契经说:世尊依不动寂静地而般涅盘,世间眼灭。或
有疑佛在定而般涅盘,欲令此疑得决定,故明佛出定而般涅盘,故作斯论。此中「不动寂
静定」者,谓有欲界无覆无记心相应定;似第四静虑,故名不动寂静。佛依此而涅盘。(
大正27.955中)
注52:西方健驮罗国诸师作如是说:「如说世尊入第四静虑而般涅盘,世间眼灭。」此为
在定、为出定耶?答:出定。(大正27.955中)
注53:问:佛具入四静虑而般涅盘,何故但言入第四静虑耶?答:虽亦入前三静虑,而非
坚着,若入第四静虑,即便坚着,故偏说之。有说:为入第四静虑,故入前三静虑,是故
偏说。有说:前三静虑犹如在路,第四静虑是正所往,是故偏说。有说:佛将入涅盘时,
从第四静虑起,入第三静虑近分;从第三静虑近分起,入第二静虑近分;从第二静虑近分
起,入初静虑近分;从初静虑近分起,欲界善心现在前;欲界善心无间,欲界无覆无记心
现在前,即住此心而般涅盘。以前三静虑,但入出近分,而非根本;第四静虑入出根本,
是故偏说。尊者妙音:佛将入涅盘时,第四静虑无间,欲界善心现在前;欲界善心无间,
欲界无覆无记心现在前,则住此心而般涅盘。问:岂有能从第四静虑,无间则起欲界善心
耶?答:有。谓佛,非余有情。(大正27.955中)
转自以下网址:
http://www.awker.com/hongshi/mag/33-2.htm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守口摄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8.174.19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