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magewind (秋水连天)
看板Buddhism
标题[转录] 论师的佛陀观 2-3
时间Sun Oct 1 08:32:29 2006
四、佛陀有无老化现象
探索「佛陀有无老化现象」,且从「佛陀有无白发」说起。关於佛有无白发的问题,《异
部宗轮》未有记载。而《婆沙论》者认为:「异生、圣者,皆有白发。诸圣者中,从预流
果乃至独觉,皆有白发,唯除世尊。」(大正27.202中)理由是:释迦为菩萨时,三无数
劫,修集种种难行苦行,所起善业展转增盛,信慧坚固猛利,所以没有「发希、发白、皮
缓、皮皱、音声破坏、解支节苦,亦无心乱、渐舍诸根,般涅盘时,诸根顿灭」(大正
27.202中)。
论主认为世尊由过去无数劫修行的福慧资粮,已舍离老化现象,而白发是「杂秽业」所生
,世尊是不会有的。但论主「佛无老化现象,入涅盘时,诸根顿灭」的说法,是否违反诸
行无常法则呢?这是值得留意的问题。
《婆沙论》卷三○,引契经中世尊告力士子:「我父母生身之力,若神通力,及胜解力,
今日中夜,将为无常力之灭坏。」。有人问:菩萨何时身力圆满?有说:菩萨二十五岁时
,身力圆满,至年满五十,其力无减,过此以後,身力渐渐衰退。有说:世尊身力,犹如
意力,都无衰减。论主评曰:「如来法身虽无衰退,而生身力必有退减,诸异熟果有衰退
故。是故尊者邬陀夷言:『今见世尊色力衰减,诸根变异,谓五色根。』」(大正27.156
上--中)
又《增壹阿含》记载:阿难触摩如来足,发现如来身体松缓,不如过去丰腴,而惊问世尊
原因。世尊云:「今如来身,皮肉已缓,今日之体,不如本故。所以然者,夫受形体,为
病所逼,若应病众生,为病所困,应死众生,为死所逼。今日如来,年已衰微,年过八十
。」(大正2.637上--中)现今如来之身体,就像败坏的朽车,不堪使用,因为世尊「亦
是人数」(大正2.637中)啊!
《增壹阿含》说如来「皮肉已缓」,「我今亦是人数」;是故《婆沙论》说「世尊色力衰
减,诸根变异」;但这和前面(《婆沙论》)佛无「发希、发白、皮缓、皮皱、音声破坏
、解支节苦,亦无心乱、渐舍诸根,般涅盘时,诸根顿灭」之说,显然的不同。何以论主
前後观点不同?而且以有部现实人间的佛陀观来说〔注15〕,论主主张佛无「皮皱」、「
白发」等老化现象,是蛮特殊的意见。关於这个问题,笔者试从《婆沙论》自身,以及《
阿含经》寻找答案。
据《婆沙论》卷一○四,阿难请问舍利弗:尊者常说:「若佛世尊不出世者,我等便为无
目而死。佛是世间可爱妙色,若当变坏,尊者岂能不生忧悲苦恼不?」舍利弗答云:
「若有是事,亦何忧恼?但作是念,世尊灭度,一何疾哉!世间眼灭,谁能将导?」
(大正27.541上)阿难听了舍利弗尊者的一席话,赞叹不已。尊者善修空三摩地,
已断我、我所执及我慢等,深刻体悟「世尊妙色,虽当变坏,有为法然,何所忧恼?」(
大正27.541上)故能安住身心,不被世间离散、违顺所转,阿难对此心向往之。
舍利弗深悟世间一切有为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对於阿难的设问,以「世尊灭度,一何
疾哉!世间眼灭,谁能将导」回应。不过,依据经典记载:当世尊年向八十,不久当入涅
盘,舍利弗以「不堪见世尊取般涅盘」(大正2.640上),而先佛入灭了。而阿难在世尊
临灭度时,躲到世尊床後,「悲泣涕零,不能自胜;又自考责:既未成道,为结所缚,然
今世尊舍我灭度,当何依怙」〔注16〕痛哭自责若此。显见已证圣果的舍利弗和未断尽缠
缚的阿难,都不忍於世尊之灭度。
印顺导师在《印度佛教思想史》说:上座部的立场,佛是现实人间的,与一般人相同,要
饮食、睡眠、便利,病了也要吃药。而大众部倾向於理想的佛陀,是出世间的,不会生病
吃药,说佛生病吃药,那是方便,为後世比丘作榜样:如有生病,就应服药(p.62)。又
说:
「释尊入灭了,在『佛弟子的永恒怀念中』,『世间情深』,不能满足於人间(涅盘了)
的佛陀,依自我意欲而倾向於理想的佛陀,不过理想的程度是不一致的。」(p.84)。
从以上印顺导师的说法,来审视《婆沙论》者,论主似乎亦存有对佛陀深切的情愫。以《
婆沙论》属说一切有部的论着,论中大体宗归有部现实人间的佛陀观,但亦多少搀杂了理
想的佛陀观〔注17〕,所以有前後论点相左的情形出现。另外,吾人亦不能忽略《婆沙论
》集出的时代背景,地理环境因素等〔注18〕。
--------------------------------------------------------------------
注15:说一切有部现实人间的佛陀观,见印顺导师着《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p.166。
注16:《增壹阿含经》卷三六,大正2.751上。
注17:理想的佛陀,如《大毘婆沙论》卷九○:「诸佛世尊,无断末摩,声音不坏,无渐
命终,以佛世尊诸根顿灭故。」(大正27.953中)
注18:据印顺导师《印度佛教思想史》说:《大毘婆沙论》集成的时间,距西元一五○年
不远(p.187)。时声闻部派佛教中,在北方的说一切有部,有瑜伽师,西方的持经譬喻
师,及东方的阿毘达磨师等;大众部及大陆系的分别说部,西元一世纪亦流传於北方;西
元前五○年兴起的初期大乘如《般若经》等,从东南印,经南印、西印,至西元一世纪顷
,亦弘扬於北印。所以《大毘婆沙论》集成时代,北印是非常热闹的舞台。有部毘婆沙师
,自迦旃延尼子在至那仆底造《发智论》,至迦湿弥罗师集《大毘婆沙论》,可说把有部
思想定於一尊,而发扬广大,虽然困守於山城,思想拘於保守,然面对着自部中之异师,
其他大众、分别说部之声闻部派,乃至大乘佛法如《般若经》等之学说,思想不免受到冲
击、激荡,而有所会通、修正、改变。从《大毘婆沙论》二百卷中,常有前後不同,似乎
矛盾之处,可以得到证明。
本文转自以下网址:
http://tinyurl.com/ecznc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守口摄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20.131.1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