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magewind (秋水连天)
看板Buddhism
标题[转录] 阿含经典之构成及其考证(2)
时间Sat Sep 30 21:43:42 2006
二
如上所述,汉译「四阿含」及「巴利五部」之各部阿含,其成立顺序,可概述如
下:
1. 汉译「四阿含」中的「杂阿含经」,及「巴利五部」中的「相应部经典」,分别在「
四阿含」及「五部」之中,是最早成立的。
2. 其次,「四阿含」中的「中阿含经」,与「五部」中的「中部经典」,分别在「四阿
含」与「五部」之中,是继「杂阿含经」和「相应部经典」之後成立的。
3. 另外,「四阿含」中的「长阿含经」,及「五部」中的「长部经典」,想必是在前述
之「中阿含经」或「中部经典」诸经前後时期成立的。
4. 然後,「四阿含」中的「增一阿含经」,及「五部」中的「增支部经典」,则是受到
新要求与新观念之促使,而以新的编集方式编成的,所以成立时期是在「四阿含」及「五
部」中之较晚的。
5. 相对於以上诸部阿含,在「巴利五部」中被称为「小部经典」的部分,则显然具有後
期成立的集录之性质,其成立时期当然应该是巴利「五部」中的最後一部;而於汉译中虽
称之为「杂藏」,则始终未能见其实貌。然而,古来讲述有关「四阿含」或「五部」的文
献,常采用下列的顺序:
A 巴利五部(Panca-nik?ya)
a长部经典(D?gha-nik?ya)
b中部经典(Majjhima-nik?ya)
c相应部经典(Sajyutta-nik?ya)
d增支部经典(Avguttara-nik?ya)
e小部经典(Khuddaka-nik?ya)
B 汉译四阿含
a长阿含经
b中阿含经
c杂阿含经
c’ 别译杂阿含经
c" 杂阿含经
d增一阿含经
而这种顺序究竟是依据什麽理由呢?
关於这点,首先令人想到的是,各种叙述第一结集之动机、时期、经过的文献,例
如,「巴利律藏」和「一切善见律注序」,或汉译「四分律」、「五分律」等。
在这些文献中,根据「巴利律藏」之说,当时最先诵出的是「梵网经」
(Brahmaj?la-sutta),其次是「沙门果经」(S?mannaphala-sutta),而且这些经典後来被
集录作为「巴利五部」中「长部经典」的第一经与第二经。
根据汉译「四分律」之说,当时首先被诵出的是「梵动经」(与先前之「梵网经」
是同本),其次是「增一经」(南传缺),结果结集了长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杂阿含
,以及杂藏,而且这些经典後来被集录在「汉译四阿含」中的「长阿含经」。
若据『一切善见律注序』之说,第一结集「法」的合诵时,首先由首座摩诃迦叶问
:「道友阿难!『梵网经』於何处所讲?」用来催促该经的诵出;随之又说:「道友阿难
!『沙门果经』於何处所?」也是用来使该经的诵出,如此「就此五部,一一询问。所谓
五部,就是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小部是。」
总之,若将上述文献所作的叙述为依据,则不知不觉地形成了下面的顺序:
A 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小部。
B 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增一阿含、杂藏。或长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杂阿含、
杂藏。
对於上面的顺序,今日再加以考证批判,则实在有许多难以令人首肯之事。
比如,在第一次结集「法」时,「梵网经」和「沙门果经」等,是最先被合通的,
这一说法无论如何也难以令人信服。因为这些经都在讲述关於外道的事,与释尊本人所说
的教法,不一定有直接关系。而这样的经,在第一结集中,说是最初诵出的,实在令人难
以理解。
总之,将「长部经典」所收录的经,作为最初诵出的看法,是吾人最难接受的。因
为那些经大半并非称为“sutta",而是称为“suttanta",如今却同样将它译作「经」;
但是“suttanta"这字汇所包含的意义,毕竟是与sutta稍有不同的。例如像吠檀多派的文
献“Ved?nta"中包含着「吠陀(veda)的终了(anta)」的意义,而「长部经典」的诸经,既
然被称为“suttanta",当然不是指一部经的原初型态,而应该是表示已然完成的经才对
。
那麽,究竟那些文献是根据什麽而作如是的记载呢?若更具体地说,究竟是根据什
麽而认为「梵网经」(汉译为「梵动经」)与「沙门果经」等是最初被诵出的呢?这一点,
如果稍加思索,当可立即明白。例如,检阅巴利「长部经典」,其开头第一经就是「梵网
经」,接着第二经是「沙门果经」。而且,其他文献所叙述的也大都如出一辙。总之,这
些文献,说起来并不是依据第一结集当时的实际情形记载的,而是顺着现成的五部或四阿
含而谈论的。
毕竟,在古代以口诵传承的文献上,往往最初成立的典籍,并不一定排列在最先;
相反地,却经常见到在最後成立的却放在最前头的奇怪习惯,例如古时「梨俱吠陀」一○
卷中的第一卷,即有这种情形,而在「巴利五部」中的「相应部经典」第一卷「有偈品」
(Sag?tha-vagga)也可视为相同例子。关於这一方面,拟在後段详为陈述。
那麽,何以会有如此颠倒的安排呢?这种不可思议的习惯,在今天实在难以理解,
而事实上,也的确不容易说明。也许对古代的人而言,往往最关注那些最後才成立的新典
籍,而认为那是最优越的经典罢!这应说是依口诵而传承的文献之必然性,也因此产生了
上述文献所示「後成立者在先」的次序排列。
然而,在讲述第一结集「法」的合诵文献中,关於第一结集最初所诵出的经,只有
一个「律藏」的记事稍有差异,那就是前面所讲的「汉译四律」中「十诵律」所记述的,
在修?路(sutta )──经的诵出情况,是如此叙述的:
摩诃口叶问阿难:
「佛陀说法,首先在什麽地方讲的呢?」
阿难答说: 「我是这样听说的,有个时期,佛在波罗奈(B?r?nas?)的仙人住处─
─鹿林(Isipatana migad?ya)中。」
阿难说这话时,五百比丘全体就地胡跪,涕泣而说:
「我们从佛所面受、见法之事,今已得闻。」
摩诃迦叶对阿难说: 「自今天起,一切修?路(经),一切毗尼(律),一切阿毗昙(
论),其开卷的首句,均称:我是这样听说的,有个时期(如是我闻,一时)。」
阿难也说:「理当如此!」
於是,阿难将初转法轮的大概情形作极详尽的讲述,然後再由阿若憍陈如等人证明
「确实如此」,接着便由诸比丘加以诵出。我们在描写第一结集的情景时,始终是采用此
「十诵律」的记载。
总而言之,已往的文献大致是以长部经典、中部经典、相应部经典、增支部经典,
或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的顺序,作为四部或四阿含的成立顺序。
然若按照第一结集当时的情形,并把其後所增多、附加、再编等作法列入考虑,则显然其
顺序应该是相应部经典、中部经典、长部经典、增支部经典,或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
阿含经、增一阿含经。事实上,如果详细探讨这些经集形成的过程,实际上也的确如此。
所以,我们若想要寻求释尊说法的真相,除非先探讨「相应部经典」或「杂阿含经
」外,别无他途。纵使如此,而那些经集也仍是庞大无比的。「相应部经典」在五十六相
应中,收有七七六二经,「杂阿含经」在五○卷内,则包含了一三六二经。想来,本师所
说而由弟子们合诵结集的原典,绝不致於如此庞大的。果真如此,则不能不认为原本的经
典已大多经过增大、附加、再编等侵害了。因此,我们在此要把「相应部经典」及「杂阿
含经」提出来作为考证的对象。
转自以下网址:
http://tinyurl.com/h72ba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守口摄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8.174.198.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