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eisuretime3 (自性自度)
看板Buddhism
标题[佛教]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
时间Fri Sep 8 23:19:17 2006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
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一千人菩萨十千人俱。
复有欲界诸天子色界诸天子及净居天子。并其眷属无量百千周匝围绕。
供养恭敬听佛说法。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童子。汝有辩才。善能开演。汝今应为菩萨大众宣扬妙法。
」
时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佛今令我说何等法?」
佛言:「童子。汝今应说诸佛境界。」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佛境界者。非眼境界。非色境界。非耳境界。非声境界。
非鼻境界。非香境界。非舌境界。非味境界。非身境界。非触境界。非意境界。
非法境界。无如是等差别境界。是乃名为诸佛境界。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有欲入於佛境界者。以无所入而为方便乃能悟入。」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於何等境界而得菩提?」
佛言:「童子。我於空境界得菩提。诸见平等故。无相境界得菩提。诸相平等故。
无愿境界得菩提 。三界平等故。无作境界得菩提。诸行平等故。
童子。我於无生无起无为境界得菩提。一切有为平等故。」
时文殊师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无为者是何境界?」
佛言:「童子。无为者非思量境界。」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非思量境界者是佛境界。何以故。非思量境界中无有文字。
无文字故。无所辩说。无所辩说故。绝诸言论。绝诸言论者。是佛境界也。」
尔时世尊问文殊师利菩萨言:「童子。诸佛境界当於何求?」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诸佛境界。当於一切众生烦恼中求。所以者何。
若正了知众生烦恼。即是诸佛境界故。此正了知众生烦恼。是佛境界。
非是一切声闻辟支佛所行之处。」
尔时世尊复语文殊师利菩萨言:
「童子。若佛境界即於一切众生烦恼中求者。诸佛境界有去来乎?」
文殊师利菩萨言:「不也。世尊。诸佛境界无来无去。」
佛言:「童子。若诸佛境界无来无去者。云何而言若正了知众生烦恼。即是诸佛境界耶?」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如诸佛境界无来无去。诸烦恼自性亦复如是无来无去。」
佛言:「童子。何者是诸烦恼自性?」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佛境界自性。即是诸烦恼自性。世尊。若佛境界自性。
异诸烦恼自性者。如来则非平等正觉。以不异故。於一切法平等正觉说名如来。
」
尔时世尊复语文殊师利菩萨言:「童子。汝能了知如来所住平等法不?」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我已了知。」
佛言:「童子。何者是如来所住平等法?」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一切凡夫。起贪瞋痴处。是如来所住平等法。」
佛言:「童子。云何一切凡夫起贪瞋痴处。是如来所住平等法?」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一切凡夫於空无相无愿法中起贪瞋痴。
是故一切凡夫起贪瞋痴处。即是如来所住平等法。」
佛言:「童子。岂是有法而言於中有贪瞋痴?」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空是有。是故贪瞋痴亦是有。」
佛言:「童子。空云何有?贪瞋痴复云何有?」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空以言说故有。贪瞋痴。亦以言说故有。
如佛说比丘。有无生无起无作无为。非诸行法。
此无生无起无作无为。非诸行法。非不有。
若不有者。则於生起作为诸行之法。应无出离。以有故言出离耳。此亦如是。
若无有空。则於贪瞋痴无有出离。以有空故说离贪等诸烦恼耳。」
佛言童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贪瞋痴等一切烦恼。莫不皆住於空之中。
文殊师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修行者。离贪瞋等而求於空。
当知是人未善修行不得名为修行之者。何以故。贪瞋痴等一切烦恼即空故。
尔时世尊复语文殊师利菩萨言。童子汝於贪瞋痴。为已出离为未离乎。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贪瞋痴性即是平等。我常住於如是平等。是故我於贪瞋痴。
非已出离亦非未离。世尊。若有沙门婆罗门。自见离贪瞋痴。见他有贪瞋痴。
即是二见。何谓二见。谓断见常见。所以者何。
若见自身离贪瞋痴即是断见。若见他身有贪瞋痴即是常见。
世尊。如是之人非为正住。夫正住者。不应於己见胜谓他为劣故。
尔时世尊复语文殊师利菩萨言。童子。若如是者。住於何所名为正住。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夫正住者无有所住。住无所住。是乃名为正住之耳。
佛言童子。岂不以住於正道为正住耶。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若住正道则住有为。若住有为则不住於平等法性。
何以故。有为法有生灭故。
尔时世尊复语文殊师利菩萨言。童子。无为是数法不。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无为者非是数法。
世尊。若无为法堕於数者。则是有为非无为也。
佛言童子。一切圣人得无为法不有数耶。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非诸圣人证於数法。已得出离诸数法故。
尔时世尊复语文殊师利菩萨言。童子。汝为成就圣法。为成就非圣法。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我不成就圣法。亦不成就非圣法。
世尊,如有化人,为成就圣法?为成就非圣法?
佛言童子:「化人不可言成就圣法。亦不可言成就非圣法。」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佛岂不说一切诸法皆如幻化。」
佛言如是。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一切诸法如幻化相。我亦如是。
云何可言成就圣法成就非圣法。」
尔时世尊复语文殊师利菩萨言:「童子。若如是者。汝何所得。」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我得如来平等无自性境界。」
佛言童子。汝得佛境界耶。
文殊师利菩萨言。若世尊於佛境界有所得者。我亦得於诸佛境界。
时长老须菩提。问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士。如来不得佛境界耶?」
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汝为得声闻境界不?」
须菩提言:「大士。圣心解脱无有境界。是故我今无境界可得。」
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佛亦如是。其心解脱无有境界。云何而谓有所得乎。」
须菩提言:「大士。汝今说法。可不将护初学心耶?」
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我今问汝。随汝意答。如有良医欲治人病。为将护病人心故。
不与辛酸咸苦应病之药。能令其人病得除差至安乐不。
答言:「不也。」
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此亦如是。若说法师。为将护初学心故。隐甚深法而不为说。
随其意欲演粗浅义。能令学者出生死苦至涅盘乐。无有是处。」
说是法时。众中有五百比丘僧。诸漏永尽心得解脱。八百诸天子。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复有七百诸天子。闻其辩才深生信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须菩提复白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士。汝颇亦於声闻乘。而生信解。
又以此乘法度众生不?」
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我於一切乘皆生信解。大德。我信解声闻乘。
亦信解辟支佛乘。亦信解三藐三佛陀乘。」
须菩提言:「大士。汝为是声闻?为是辟支佛?为是三藐三佛陀耶?」
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我虽是声闻。然不从他闻。
虽是辟支佛。而不舍大悲及无所畏。
虽已成正等觉。而於一切所应作事未尝休息。」
须菩提又问言:「大士。汝云何是声闻?」
答曰:「我恒为一切众生说未闻法。是故我为声闻。」
又问言:「汝云何是辟支佛?」
答曰:「我能了知一切诸法皆从缘起。是故我为辟支佛。」
又问言:「汝云何是三藐三佛陀?」
答曰:「我常恒觉一切诸法体相平等。是故我为三藐三佛陀。」
尔时须菩提又问言:「大士。汝决定住於何地。为住声闻地。为住辟支佛地为住佛地耶。
」
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汝应知我决定住於一切诸地。」
须菩提言:「大士。汝可亦决定住凡夫地耶。」
答曰:「如是。何以故。一切诸法及以众生。其性即是决定正位。我常住此正位。
是故我言决定住於凡夫地也。」
须菩提。又问言:「若一切法及以众生。即是决定正位者。云何建立诸地差别。
而言此是凡夫地?此是声闻地?此是辟支佛地?此是佛地耶?」
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譬如世间以言说故。於虚空中建立十方。所谓此是东方。
此是南方。乃至此是上方。此是下方。虽虚空无差别。而诸方有如是。
如是种种差别。此亦如是。如来於一切决定正位中。以善方便立於诸地。
所谓此是凡夫地。此是声闻地。此是辟支佛地。此是菩萨地。此是佛地。
虽正位无差别。而诸地有别耳。」
尔时须菩提。复白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士。汝已入正位耶。」
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我虽已入亦复非入。」
须菩提言:「大士。云何已入而非入乎?」
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应知。此是菩萨智慧善巧。我今为汝说一譬喻。
诸有智人以譬喻得解。大德。如有射师其艺超绝。惟有一子特锺心爱。
其人复有极重怨仇。耳不欲闻眼不欲睹。
或时其子出外游行。在於远处路侧而立。父遥见之。
谓是其怨执弓持箭控弦而射。箭既发已方知是子。其人巧捷疾走追箭。
箭未至间还复收得。言射师者喻菩萨也。一子者喻众生也。怨家者喻烦恼也。
言箭者。此则喻於圣智慧也。大德当知。菩萨摩诃萨。以般若波罗蜜观一切法。
无生正位大悲善巧故。故不於实际作证。而住声闻辟支佛地。
誓将化度一切众生至佛地矣。」
尔时须菩提。又问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士。何等菩萨能行此行。」
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
若菩萨。示行於世而不为世法所染。现同世间不於诸法起见。
虽为断一切众生烦恼。勤行精进而入於法界不见尽相。
虽不住有为亦不得无为。
虽处生死如游园观。本愿未满故。不求速证无上涅盘。
虽深知无我而恒化众生。
虽观诸法自性。犹如虚空。而勤修功德净佛国土。
虽入於法界见法平等。而为庄严佛身口意业故不舍精进。
若诸菩萨。具如是行乃能行耳。」
尔时须菩提复白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士。汝今说此菩萨所行。非诸世间所能信受。」
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我今为欲令诸众生永出世间。说诸菩萨了达世法出离之行。」
须菩提言:「大士。何者是世法?云何名出离?」
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
世间法者。所谓五蕴。其五者何。谓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如是诸蕴。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阳焰。行如芭蕉。识如幻化。
是故此中无有世间亦无诸蕴及以如是言说名字。
若得是解心则不散。心若不散则不染世法。
若不染世法即是出离世间法也。
复次大德。五蕴诸法。其性本空。性空则无二。无二则无我我所。
无我我所则无所取着。无所取着者即是出离世间法也。
复次大德。五蕴法者。以因缘有。因缘有故则无有力。无力则无主。
无主则无我我所。无我我所则无受取。无受取则无执竞。无执竞则无诤论。
无诤论者是沙门法。沙门法者知一切法。如空中响。
若能了知一切诸法如空中响。即是出离世间法也。
复次大德。此五蕴法同於法界。法界者则是非界。非界中。
无眼界无色界无眼识界。无耳界无声界无耳识界。无鼻界无香界无鼻识界。
无舌界无味界无舌识界。无身界无触界无身识界。无意界无法界无意识界。
此中亦无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虚空界识界。亦无欲界色界无色界。
亦无有为界无为界。我人众生寿者等。如是一切皆无所有。定不可得。
若能入是平等深义。与无所入而共相应。即是出离世间法也。」
说是法时会中比丘二百人。永尽诸漏心得解脱。各各脱身所着上衣。以奉文殊师利菩萨。
而作是言:「若有众生得闻於此甚深妙法应生信受。若不生信,欲求证悟终不可得。」
尔时长老须菩提语诸比丘言:「汝何所得以何为证。」
诸比丘言:「大德。无得无证是沙门法。所以者何。
若有所得心则动乱。若有所证则自矜负。动乱矜负堕於魔业。
若有自言我得我证。当知则是增上慢人。」
佛言:「诸比丘。汝等审知增上慢义不?」
诸比丘答言:「世尊。如我意者。
若有人言我能知苦。是不知苦相而言我知。
我能断集证灭修道。是不知集灭道相。乃至而言我能修道。应知此是增上慢人。
所以者何。苦相者即无生相。集灭道相。即无生相。无生相者即是非相。
平等相是诸圣人。於一切法得解脱相。是中无有知苦断集。证灭修道。
如是等相而可得者。
若有众生得闻如是一切诸法平等之义。而生惊怖。应知是为增上慢者。」
尔时世尊即告之言:「善哉善哉。诸比丘。如汝所说。如是如是。
须菩提。汝等当知此诸比丘。已於过去迦叶佛所。从文殊师利童子。
得闻如是甚深之法。以闻法故疾得神通。今复得闻随顺不逆。
须菩提。若复有人於我法中。得闻斯义生信解者。皆於来世见弥勒佛。
若未发大乘意。於三会中悉得解脱若已发大乘意者。皆得住於堪忍之地。」
尔时善胜天子白文殊师利菩萨言:
「大士。汝常於此阎浮提中。为众说法。
今兜率天上有诸天子。曾於过去值无量佛。供养恭敬种诸善根。
然生在天中耽着境界。不能来此法会而有听受。昔种善根今将退失。
若蒙诱诲必更增长。惟愿大士。暂往天宫。为彼诸天弘宣法要。」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以神通力即於其处。忽然化作兜率天宫。如其所有悉皆备足。
令善胜天子及此会中一切人天。皆谓在於彼天之上。具见於彼种种严饰。
园林池沼果树行列殿堂楼阁。栋宇交临绣柱承梁雕塑坚户。攒栌叠栱磊砢分布。
称宝为台庄严绮错。其台极小犹有七层。或八层九层。乃至高于二十层者。
一一台上处处层级。皆有众天女。盛年好色手足柔软。额广眉长面目清净。
如金罗网常有光明。亦如莲华离诸尘垢。发言含笑进止回旋。
动必合仪丽而有则。譬如满月人所乐见。笙篌琴瑟箫笛钟鼓。或歌或啸音节相和。
妙妓成行。分庭共舞。如是等事宛然备瞩。
时善胜天子。见自宫殿及其眷属欢娱事已。心生疑怪。白文殊师利菩萨言:
「奇哉大士。云何令我及以大众瞬息之间而来至此?」
尔时长老须菩提。语善胜天子言:
「天子。我初亦谓与诸大众皆共至於兜率陀天。而今乃知本来不动。
曾不共往彼天之上。如是所见皆是文殊师利菩萨三昧神通之所现耳。」
时善胜天子即白佛言:「世尊。文殊师利菩萨。甚为希有。乃能以三昧神通不思议力。
令此众会不动本处而言至此兜率陀天。」
佛言天子:「汝但知文殊师利童子神通变化少分之力。我之所知无有量也。
天子。以文殊师利神通之力。
假使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种种严好各各不同。能於一佛土中普令明见。
又以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集在一处状如缯束。举掷上方不以为难。
又以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所有大海置一毛孔而令其中众生。不觉不知无所触娆。
又以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所有须弥山王以彼众山内於一山。复以此山内於芥子。
而令住彼山上一切诸天。不觉不知亦无所娆。
又以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其中所有五道众生置右掌中。复取是诸国土一切乐具。
一一众生尽以与之等无差别。
又以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劫尽烧时。所有大火集在一处。令其大小如一灯炷。
所有火事如本无别。
又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所有日月若於一毛孔。舒光映之普令其明隐蔽不现。
天子。我於一劫若一劫余。说文殊师利童子三昧神通变化之力。不可穷尽。」
尔时魔波旬自变其身作比丘形。在於会中却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我今闻说文殊师利童子神通之力。不能信受。
唯愿世尊。令於我前现其神力使我得见。」
尔时世尊知是恶魔变为比丘。欲令众生善根增长。故告文殊师利菩萨言:
「汝应自现神通之力。令此会中无量众生咸得善利。」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03.66.45.170
※ 编辑: Leisuretime3 来自: 125.224.62.147 (08/13 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