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 板


LINE

七、僧侣、学者所知之因果论   以上故事说明我国民间因果报应之信仰,以现报及上天之施报为主轴,是佛教中国化 的一个现象,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当然它有某种程度的社会教化功能,尤其用来警惕一般 百姓,让他们知道天网恢恢,恶业之报难逃,甚至会祸延子孙,未尝没有鼓励行善,移风 易俗之效。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它容易造成世人期待速报之心理,认为善业可速招善报, 从而把注意力放在徒具形式的所谓善行上,而不去培养善心、善念,薰发大乘佛教所教的 「菩提心」。另一方面,会造成「以善养恶」之心理,用「功过格」的善恶平衡观念,藉 行假善以为真恶,产生了许多专事末节而不求其本的「功德」现象。    当然这并不是完全否定民间因果报应之教化功能,尤其相信行善植福,可以报及子 孙,虽然误解佛教的本意,扭曲了行善的动机,毕竟具有正面之意义,是可以鼓励的。但 是若不考虑教育子孙,让他们知道自业自得的道理,去存心为善,而只顾献金供养、念佛 诵经,甚至大费周章,铺陈「佛事」,超度亡灵,而期望死者福报延及子孙,积庆流於苗 裔,是完全不合实际的。[59] 代表禅宗六祖演法的《六祖坛经》,就杜撰了一段梁武帝 与菩提达摩对话之历史,以藉达摩之口来厘清「功德」之义。[60] 在这段对话里,梁武 帝问达摩说,他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究竟积有功德否?达摩直说「实无功德」。梁 武帝要求达摩解释,达摩仍只说「实无功德,」而不做他语。《坛经》作者遂藉达摩之口 批评梁武帝,说「梁武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 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作者并解释功德之意义说:「见性是功,平等是 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又说:「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 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根本而言,「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 。」换句话说,修养心行、自修自省的功夫才是功德,才是培植善因善业的根本。   因果观念是佛教的核心教义,在中国出现了两个不同的解释,其一是以法藏的「四种 缘起」为基础的解释,其二是以融合传统天道之报应观与业感缘起为基础的解释。有些传 统的僧侣对於法藏之说似乎也不甚了了,而对後者之说,亦不以为然。唐代的诗僧皎然就 坚持以释氏原有的因果论来否定「天之报施」的有效性。他曾说: 语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盖垂教之意也。或曰:「道跖日杀无辜而终天年,颜回 积仁累行而不幸短命。天之施报是耶?此皆本於天也。」今请以释氏论之:夫生生之理, 罔有不关於业,则报施有归,报施有归则因果不爽,因果不爽则空见不生。有去来三世之 殊,故巨细必显;有染净二心之别,故泾渭既分。性自我能,命自我有,岂神授而天与乎 ?《涅盘经》云:「无有自作,他人受累,」岂怨天尤圣乎![61] 皎然显然还是强调业感缘起的因果说,而主张自业自得,三世之报,而反对将因果报应与 天混为一谈。    被尊为华严五祖的宗密也倾向用业感缘起的因果说来解释三世之报,但他不同意太 简单的三世业报,善恶因果之说,认为那是属於「人天教」的看法。主张这种看法的人, 以「业为身本」,故信业缘,但是并未把「业为身本」的道理说通。究竟是「谁人造业, 谁人受报?」是眼耳手足都能造业?那麽初死之人眼耳手足宛然俱在,「何不见闻造作? 」若说是心作,究竟何者是心?若是肉质心,则它已在身内,如何与眼耳手足内外相通, 同造业缘?若是喜怒爱恶发动身口而使之造业,则喜怒哀乐乍起乍灭,本无其体,以何为 主而造业?[62] 宗密之所论,即是要指出「人天教」未考虑到大乘「阿赖耶识」的存在 与作用,所以他进一步问: 设言不应如此别别推寻,都是我此身能造业者,此身已死,谁受苦乐之报?言死後更有身 者,岂有今日身心造罪修福,令他後世身心受苦受乐?据此,则修福者屈甚,造罪者幸甚 ,如何神理如此无道?[63]   宗密也以同样的观点来批判小乘,说它在有我与无我之间搅合不清,未注意到识与缘 起的关系,而却奢谈「劫劫生生,轮回不绝」。他这种看法,似觉得小乘之论生死轮回, 有因果不明之处。所以特别点出大乘「阿赖耶识」之作用。但是对大乘教法,他又认为需 以如来藏识来补充,认为唯有以如来藏识为基础才能谈阿赖耶识,才能谈大乘所谓的「凡 所有相,皆是虚妄」,或「心境皆空」,因为: 若心境皆无,知无者谁?又若都无实法,依何现诸妄?且现见世间虚妄之物,未有不依实 法而能起者,如无湿性不变之水,何有虚妄假相之波;若无净明不变之镜,何有种种虚假 之影?[64] 宗密这种看法显然与法藏所说的如来藏缘起是前後相承的,但是他用如来藏为基础,来解 释人生许多现象: 然虽由引业受得此身,复由满业故,贵贱贫富,寿夭病健,盛衰苦乐。谓生前敬慢为因, 另感贵贱之果,乃至仁寿杀夭,施富悭贫,种种别报,不可俱述。是以此身或有无恶自祸 ,无善自福,不仁而寿,不杀而夭等者,皆是前生满业已定,故今世不同所作,自然如然 。[65] 这种说法基本上与业感缘起说类似,不过有如来藏识为其後盾罢了。最重要的是,它也否 定了业感与天道融合的中国化因果论之看法。   皎然与宗密都是唐人,他们是僧侣,对民间所流行的因果观自然会以佛教的立场来观 察与批判。一般的世俗学者,当然有认同其说的,譬如隋代晋王府祭酒徐同卿着有《通命 论》,「备引经史,会通运命,归於因果」,标榜儒家亦有三世因果之义。[66] 值得注 意的是,反佛论者似乎不太理会因果之说。从韩愈(768?824)以降,到杜牧(803?853) 、刘轲,至多只是质疑事佛求福之效验,并未深入检验其因果说,未尝就因果论的内涵去 质疑佛教。甚至宋初反佛论者,也都是只攻其「?」,而不及其「本」。程颐(1033?1107 )就说:「或谓佛之道是也,其?非也,然吾攻其?耳,其道吾不知也。」[67] 孙复虽抨 击因果报应之说,也不过说:「梁武、齐襄、姚兴始则惑於因果报应之说,终则溺於菩提 解脱之事,卒皆沦胥以亡。」[68] 而欧阳修(1007?1072)以下,对因果说并未刻意攻 击,譬如欧阳修也不过说:「佛以神怪福祸恐动世人,俾皆信向。」[69] 而李觏( 1009?1059)也只说:「今浮屠之言曰:『人死则为鬼,善有美报,恶有无极苦。』其於 训愚,盖少附於理。」[70] 其他人如张载,则称佛教「谓有识之死,受生循环,厌苦求 免,可谓知鬼。」但是「以人生为妄见,可为知人乎?」[71] 没有就佛教的因果论,对 它表示质疑。相反地,有些宋儒对因果之说不仅未予反对,反而深表赞同。范仲淹( 989?1052)即是一例,他博览佛藏,娴熟佛典,曾获《十六罗汉因果识见颂》之异本,知 它不在佛藏之内,故费了一番工夫,为它做序,认为它「直指死生之源,深陈心性之法」 ,充份表现对因果说之信向。[72] 而刘安世(1048?1129)则认为儒佛之道相互为用, 在批评「世之小儒」学前辈诋毁佛法之余,劝人勿「泥於报应因果之说,不修人事」。虽 对佛教因果论,言下不表赞同,但他的批评似针对不懂或误解因果论之人而发,意在劝人 勿忽略人事而陷溺於因果之说,而非质疑因果论本身。[73]   南宋理学大盛的环境下,学者对佛教因果说就常加以质疑。被认为反对佛教的南宋大 儒朱熹(1130?1200),对因果说之看法,就有意见。他很同意因果报应为佛教教义之末 流,因而说「所以横渠有释氏两末之论,只说得两边末梢,头中间真实道理却不曾识,如 知觉运动是其上一梢也,因果报应是其下一梢也。」[74]   他在答李伯谏(生卒年不详)批评因果报应之书时,曾这麽说: 来书云:「轮回因果之说,造妖捏怪,以诳愚惑众,故达磨(摩)亦排斥之。」熹窃谓: 轮回因果之说,乃佛说也,今以佛为圣人,而斥其言如此,则老兄非特叛孔子,又谤佛矣 ,岂非知其说之有所穷也,而为是遁辞以自解免哉?抑亦不得已於儒者,而姑为此计,以 缓其攻也![75] 又答吴楫(公济)(生卒年不详)论因果之书时,也说: 来书云:「幽明之故,死生之说,昼夜之道,初无二理。明之於幽,生之於死,犹昼之於 夜也。鬼神之情状,见乎幽者为不可诬,则轮回因果之说有不可非者。谓上智不在此域, 可也;谓必无是理,不可也。」熹窃谓:幽明、死生、昼夜,固无二理,然须是明於大本 ,而究其所自来,然後知其无二也。不然,则所谓无二者,恐犹不免於弥缝牵合,而反为 有二矣。鬼神者,造化之蹟,乃二气之良能也。不但见乎幽而已。以为专见乎幽,似此未 识鬼神之为何物,所以溺於轮回因果之说也。[76] 朱熹是个博通之儒,对《六祖坛经》所载达摩之语应有所知,他未立即否定李伯谏对因果 轮回之批评,而追问李伯谏,实为弄清他究竟为何而反对。不过在答吴楫书时,他就批评 吴楫「轮回因果之说有不可非者」一语,而说「鬼神者,造化之蹟,乃二气之良能也。不 但见乎幽而已。以为专见乎幽,似此未识鬼神之为何物,所以溺於轮回因果之说也。」 [77] 似乎又承认幽冥、鬼神与阴阳二气之相互为用,而认为佛教轮回、因果之缺点是恒 从「幽」的角度去看死生,故不识鬼神为何物。此种论调,未明显否定佛教因果论之为用 ,是否觉得因果之说尚有其合理化或改进之空间呢?    朱熹的弟子陈淳(1153?1217)也在他的《北溪字义》抨击因果论,认为「因果之说 全是妄诞」,而对於因果之验证则批评道:「所载证验极多,大抵邪说流入人心,出此等 狂思妄想而已。温公谓三代以前何尝有人梦到阴府见十等王者耶,此说极好,只缘佛教盛 行,邪说入人已深,故有此梦想。」[78] 陈淳之说法是迳指因果论为妄诞、为邪说,并 未说明其所以然。    当然,除了朱熹与陈淳之外还有不少学者对佛教因果论不断质疑与批判,其中最突 出的应是朱熹的前辈胡寅(1098?1156)。胡寅是个十足的反佛论者,也是个尖锐的史评 家,对因果论本身及历史上鼓吹因果论之人,都毫不容情地批评。[79] 譬如,他认为历 代「崇佛奉僧之世,其君必昏,其政必乱。是何也?为三世因果所惑,是以忽弃当为者, 而思其不可得者。」[80] 他对南齐竟陵王萧子良评价不错,称他是「贤王」。但也认为 他「好释氏因果」,而「操术不明」。针对萧子良对范缜所说「君不信因果,何得有富贵 贫贱」之语,他也批评道:「今生修善以为之因,後世望报而谓之果;借如世有万人笃信 精练,同时获果,而世之贵位才数十员,安得人人而贵哉?」[81] 对唐代杜鸿渐死前令 僧削发,也说「鸿渐虽好佛,而不悟其要,直为因果浮言所移。」[82] 这些看法或失之 太简,或诉诸情绪,或偏执一端,或针对简化的业报论而说,并没有触及因果论之核心。    与胡寅约在同时的龙舒王日休(1102?1173),博览群书,通六经训传,是个弃儒学 佛的学者。他着有《龙舒净土文》一书,宣扬净土西方之说,[83] 鼓吹因果之论,把信 因果与信净土视为不可分之事,对不信因果从而不信净土之人,深不以为然,故说「夫因 果乌可不信乎?经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若不信此语 ,何不以目前之事观之?」[84] 他所谓「目前之事」,就是「有富贵而苦夭者,有贫贱 而寿乐者,有荣宠而悴辱者,其为果报,各随其所为,如影随形,如响斯应,纤毫不差。 」[85] 他对因果之看法,大致承袭慧远以来之说,故对见善恶未有报而不信因果、不信 净土者,就有如下一解: 人有见目前善恶未有报者,遂不信因果,而因以不信净土。殊不知善恶未有报者,非无报 也,但迟速耳。佛尝谓阿难云:人有今世为善死堕地狱者,今世为恶死生天堂者。阿难问 何故?佛言:今世为善死堕地狱者,今世之善未熟,前世之恶已熟也。今世为恶死生天堂 者,今世之恶未熟,前世之恶已熟也,熟处先受报,譬如欠债,急处先还。[86]   王日休这种不是不报,只是迟速不同的看法,就是慧远以来三报说的延续。这种看法 ,经僧侣学者之长期宣扬,已深植人心。不论理学家如何反对,他们始终难以改变民间对 因果论之信仰。南宋时,不少地方守臣,深信因果报应之说,务行宽大,宁愿镌秩罢官, 而不肯依法弹劾不法官僚,[87] 对当时的吏治当有某种程度的影响,是值得注意的现象 。   宋以後知识份子仍有许多像吴楫一类人物,认为「轮回因果之说有不可非者」。譬如 比冯梦龙、凌蒙初稍早的明理学家东溟管志道(1535?1607)就曾对宋儒之「廓然尽扫天 堂地狱,以及三世修因证果之说」深表遗憾。[88] 他认为程朱所说「君子有所为而为善 ,则其为善也不必真,何事谈及因果?」固有其理,但他认为观君子、小人之心,而能做 到「无所为而为者」为数至少。他又认为: 君子之作善也多近名,苟不彻於十方三世之因,必不足以涤其名根。小人之作恶也多为利 ,苟不惕以罪福报应之果,必不足以夺其利根。程朱勉君子无所为而为善,独不虑小人无 所忌而为恶耶?[89]   管志道自谓其所讲之修身齐家之道,一以孔子、程朱为规矩绳墨,「独对三世因果及 三只修证之实际,则不得破程朱之关。」[90] 可见他对因果之说,甚为重视。而他的因 果观也是合「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而说,故在解释「余庆」一语,特别标明「必举家咸务 阴骘,而後可称积善之家」,「必此身先得本然之庆,而後子孙受其余庆」,并且「以二 氏因果之说,参合易传之说」解释「本然之庆」,以补《书经》未尽之意。[91] 这种揉 合二氏、易传之因果说,正是冯梦龙、凌蒙初在小说中所宣扬之中国化佛教因果说,实是 儒家道德主义学者维护他们所认可的传统价值与道德标准之利器。 ------------------------------------------------------------------------- [59] 关於做「佛事」,圣严法师曾在〈为什麽做佛事〉一文加以批评,最近Dan Stevenson所译的法师着作,也特别指出「至今,法师仍认为请僧诵经超度亡魂的所谓『 佛事』,就其丑化佛教寺院理想而言,是最可鄙的。」见Master Sheng-yen with DanStevenson, Hoofprint of the Ox: Principles of the Chan Buddhist Path asTaught by a Modern Chinese Master(Oxford, New York: OxfordUniversity Press, 2001), p. 4。 [60] 见《六祖坛经》〈疑问品第三〉。按《坛经》通行本与敦煌本内容互有差异,敦 煌本说梁武听了达摩之语,大为惆怅,遂「遣达摩出境」。按:达摩见梁武帝之事,学界 早已判定为伪史,因达摩来华时,梁武已死,故无相见之理。 [61] 见皎然《杼山集》(台北: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9,页17?18 〈报应传序〉。 [62] 此节宗密之看法,详见宗密着〈华严原人论序〉,本文参考《中国佛教资料选编 》(北京:中华书局,1983)卷2,册2,页386?394。 [63] 同前书,页389。 [64] 同前书,页391。 [65] 同前书,页393。 [66] 见胡寅《崇正辩》(北京:中华书局,1993,页156。按:胡寅引宋僧仁赞之说 而加以批评,但称徐同卿之书为《同合论》,疑误。仁赞生平事蹟不详,但曾着有《释氏 会要》一书。见前引拙文。 [67] 见《鸣道集说》(台北: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1980),页43。 [68] 见《孙明复小集》(台北: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页21〈无为指下〉 。 [69] 见《欧阳修全集》(台北:河洛出版社,1975),页21〈集古录跋尾〉。 [70] 见《李觏集》(北京:中华书局,1987),页219。 [71] 见《鸣道集说》,页21。 [72] 见黄启江《北宋佛教史论稿》(台北:商务印书馆,1977),页139?140。 [73] 见《鸣道集说》,页64?65。依《鸣道集说》作者李纯甫之见,「泥於报应因果 之说」者,正是不读佛书而为因果报应说所欺之故。 [74] 《朱子语类》(台北: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126,页49b?50b 〈释氏〉一章。 [75] 《朱子文集》(台北:德富基金会,2000)卷43,页1871〈答李伯谏一、甲申〉 。李伯谏生平事蹟不详。 [76] 同前书,同卷,页1878?1879〈答吴公济〉。按吴楫,字公济,别名悦斋,崇安 人。 [77] 同上注。 [78] 见《北溪字议》(台北: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下,页51a。 [79] 见前引笔者论胡寅反佛论之专文。 [80] 见《崇正辩》,页157。 [81] 见胡寅《读史管见》,页727?728;748?749。按:胡寅批评因果论之不合理,而 且还批评范缜後来所做的〈神灭论〉一文。按:《梁书》(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卷48 〈范缜传〉,页665:「初,缜在齐世,尝侍竟陵王子良。子良精信释教,而缜盛称无佛 。子良问曰:『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贱贫?』缜答曰:『人之生譬如一 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蔕,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於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於粪溷 之侧。坠茵蓆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子 良不能屈,深怪之。缜退论其理,着《神灭论》。」《南史》卷57,页1421〈范缜传〉所 载略同。又,范缜答萧子良之语,颇为反佛论者所乐道。如元谢应方就在他的《辨惑编》 (台北: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引用此事,虽文字略有不同,但其义则一 。谢文说「齐竟陵王子良释氏笃好,范缜盛称无佛,子良曰:『君若不信因果,何得有富 贵?』缜曰:『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散,或拂帘幔坠茵蓆之上,或关篱墙落粪溷之中 ,坠茵蓆比殿下是也,落粪溷比下官是也,贵贱虽殊,因果何在?』见该书卷4,页15。 [82] 《读史管见》,页1452?1453。 [83] 有关王日休及其净土文,参见笔者 “The Lay Buddhist and theAppropriation of Pure Land Scriptures──the Case of Wang Rixiu,” 宣读於 2002年亚洲学会年会。 [84] 《龙舒净土文》(台南:净宗学会,2000),页28。按:本文引用此版本,系因 此版本收有若干《大正藏》本未收之序文及附录,虽然如此,仍参考《大正藏》本校读。 [85] 同上注,页29。 [86] 同上注,页30。 [87] 蔡戡《定斋集》卷1,页4b?5b〈议治赃吏法状〉有云:「监司守臣务行宽大,坐 视苔辱黥涅,与徒隶等,恶伤士类故不忍为甚,则持释氏因果之说,宁镌秩罢官,不肯劾 吏。必不得已,使之寻医而去。」 [88] 管志道,字登之,江苏太仓人,学者称东溟先生。以下有关管东溟之语,见其〈 劝人积阴德文〉,收於前引《印光法师文钞》卷首,页6?7。 [89] 同上注。 [90] 同上注。 [91] 同上注。管志道认为,《书经》所说的「考终命」、「祁天」、「永命」都不足 以解释「本然之庆」。 -- 守口摄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20.140.179.195 ※ 编辑: imagewind 来自: 218.174.198.227 (08/28 22:47)







like.gif 您可能会有兴趣的文章
icon.png[问题/行为] 猫晚上进房间会不会有憋尿问题
icon.pngRe: [闲聊] 选了错误的女孩成为魔法少女 XDDDDDDDDDD
icon.png[正妹] 瑞典 一张
icon.png[心得] EMS高领长版毛衣.墨小楼MC1002
icon.png[分享] 丹龙隔热纸GE55+33+22
icon.png[问题] 清洗洗衣机
icon.png[寻物] 窗台下的空间
icon.png[闲聊] 双极の女神1 木魔爵
icon.png[售车] 新竹 1997 march 1297cc 白色 四门
icon.png[讨论] 能从照片感受到摄影者心情吗
icon.png[狂贺] 贺贺贺贺 贺!岛村卯月!总选举NO.1
icon.png[难过] 羡慕白皮肤的女生
icon.png阅读文章
icon.png[黑特]
icon.png[问题] SBK S1安装於安全帽位置
icon.png[分享] 旧woo100绝版开箱!!
icon.pngRe: [无言] 关於小包卫生纸
icon.png[开箱] E5-2683V3 RX480Strix 快睿C1 简单测试
icon.png[心得] 苍の海贼龙 地狱 执行者16PT
icon.png[售车] 1999年Virage iO 1.8EXi
icon.png[心得] 挑战33 LV10 狮子座pt solo
icon.png[闲聊] 手把手教你不被桶之新手主购教学
icon.png[分享] Civic Type R 量产版官方照无预警流出
icon.png[售车] Golf 4 2.0 银色 自排
icon.png[出售] Graco提篮汽座(有底座)2000元诚可议
icon.png[问题] 请问补牙材质掉了还能再补吗?(台中半年内
icon.png[问题] 44th 单曲 生写竟然都给重复的啊啊!
icon.png[心得] 华南红卡/icash 核卡
icon.png[问题] 拔牙矫正这样正常吗
icon.png[赠送] 老莫高业 初业 102年版
icon.png[情报] 三大行动支付 本季掀战火
icon.png[宝宝] 博客来Amos水蜡笔5/1特价五折
icon.pngRe: [心得] 新鲜人一些面试分享
icon.png[心得] 苍の海贼龙 地狱 麒麟25PT
icon.pngRe: [闲聊] (君の名は。雷慎入) 君名二创漫画翻译
icon.pngRe: [闲聊] OGN中场影片:失踪人口局 (英文字幕)
icon.png[问题] 台湾大哥大4G讯号差
icon.png[出售] [全国]全新千寻侘草LED灯, 水草

请输入看板名称,例如:Tech_Job站内搜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