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magewind (秋水连天)
看板Buddhism
标题[转录] 佛教因果论的中国化(4)
时间Mon Aug 28 21:54:37 2006
五、中国化之因果论
如果我们可以接受「四种缘起」为佛教的核心教义之一,为佛教因果论的基础,那麽
我们应该把它当作佛教业报观念或一般所谓的佛教因果报应之说的前提。不过,在「四种
缘起说」出现以前,中国人已经受到「业感缘起说」的影响,而相信了一种很简单的因果
报应论。这种因果报应论,虽然仍以三世因果为依归,但强调善业或恶业在造成善报或恶
报时之现验,或是「现报论」。也就是大乘《涅盘经》所说的「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
世因果,循环不失。」[33]
「现报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相当流行,经当时志怪小说如《搜神记》、《宣验记》
、《幽明录》、《感应传》、《冥祥记》、《冤魂志》等等的一再宣扬与传播,[34] 及
後世《夷坚志》之类讲述因果报应故事之书的推波助澜,[35] 就成了根深蒂固的民间信
仰了。东晋时,庐山慧远(334?416)为了回答俗人怀疑善恶无现验之实,而作有〈三报
论〉一文。他在文中除了解释佛经所说的「三报」──现报、生报、後报──
之观念外,[36] 还说明为什麽「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传统说法
与人世间之实际情况经常相反,而有「积善之无庆,积恶之无殃」的情形出现。虽然他的
〈三报论〉可能是转抄自其师道安的〈二教论〉,[37] 但毕竟是经由他的宣扬,而扩大
了三报论之影响。慧远在〈三报论〉中告诉他的质疑者,报应是绝对有的,不过有迟速之
不同而已,有立即或今生之报,有来生之报,也有数世以後之报。他说「现报者,善恶始
於此身,即此身受。生报者,来生便受。後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後乃受。
」[38] 这种报应不爽,迟早都会到来的说法,即是一般所谓的「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
来迟与来早。」
慧远在〈三报论〉里只是依佛经的大概来解释「三报」,并未详细说明「三报」发生
的原因与究竟为何。他认为「心」是受报之源,也是果报形成之因。由於「心无定司,感
事而应;应有迟速,故报有先後。」[39] 这是用「感应说」来解释受报之先後,因为心
会受到自己所为善事或为恶事之感应而获报,感应快受报就快,感应慢,受报就慢。这是
一种很笼统的说法,但似为慧远所深信。因为有这种看法,他觉得为善为恶都取决於心,
也就是心可改变行为,只要心向善,所作之事就是善事,否则就是恶事。所以他在另一篇
文章〈明报应论〉里就说「夫事起必由於心,报应必由於事。是故自报以观事,而事可变
;举事以责心,而心可反。」[40]
不过,为什麽有「积善之无庆,积恶之无殃」之类的报应呢?依一般人所知,有「积
善」之因,应能产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之果,而有「积恶」之因,必产生「积不善之
家必有余殃」之果。[41] 但是善有恶报而恶有善报的情况却常常发生,如果这种情形变
成常态,那麽行善又有何意义呢?慧远认为那是由於「现业未就,而前行始应」之故。
[42] 也就是说,今生的善业或恶业还未累积至受报之程度,而前身的善业或恶业已先发
生果报的作用了。换句话说,若前生之业报早已完成,不影响今生之善业或恶业,那就不
会出现「积善而殃集」或「积恶而致庆」的现象了。他说一般人以为善恶之报无徵,是因
为他们不知「倚伏之契,定於在昔;冥符告命,潜相回换。故令福祸之气,交谢於六府;
善恶之报,舛互而两行」的道理。[43] 简单的说,就是他们不知善恶与福祸之报,是因
前业生效於先,而现业运作於後;前业若属恶业而先发生作用,就可能导致「积善而殃集
」之现报。相反地,前业若属善业而先产生结果,就会发生「积恶而致庆」之现报。
慧远之因果报应说,认定心与事为招来报应之因,强调「事」或行为之道德性能迅
速产生苦或乐之结果,否则即是前生之业力先於今生之业力发生效用之故。这和法藏所提
出的法界缘起的因果观不同,没有考虑到行为亦有中性而无关於道德的,而真正与道德相
关的是上文讲的「行」。因为「行」需要一段时间的累积和与意念的交互作用,才会有果
报的产生,也才会有报之迟速与先後及三报之发生,慧远在庐山传净土教远在法藏倡法界
缘起说之前,不知四种缘起之观念,[44] 所以他虽然谈三报,却只环绕着「积善之家」
和「积不善之家」的解释,欲用三报说将余庆或余殃观念合理化。可是他没有厘清佛教业
报的特性是「自业自得」或「自作自受」而不会发生转嫁到家人身上,而使其获祥或获殃
之现象。他虽然解释了「积善之无庆,积恶之无殃」的原因,但却根据一个非佛教的命题
来说明报应之不爽,等於是在法藏的佛教因果论之外,又开辟了一个不同的中国化因果论
。
值得注意的是,环绕在「积善之家」一议题的因果论与慧远所说的因果论相结合,
而形成了中国民间所流行的因果论。这个因果论一方面着重当下即验的「现报」或「速报
」,一方面又强调报应来自於天,而垂及家庭、後世。它以传统中国的天道观与家庭观为
基础,[45] 而谈「生报」或「後报」;奉不可知的天为赏善罚恶的主宰,推造业者应受
之业报至其家庭之成员,而忽略了个人应对自己行为负责而受报的「自业自得」的道理。
这种中国化的佛教因果观,与法藏一支的佛教因果论既不相符合也不相统属,但它却广为
民间所接受,而变成民间长期所信仰的佛教因果论。
这种中国民间流行的因果论,充分表现於历代的善书、治家格言或常见的地方谚语
。譬如,就「速报」或「现报」方面来看,《太上感应篇》[46] 的「善恶之报,如影随
形」和「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之说,就是对《
涅盘经》说法的重申,但是把施报之主宰归诸於天。就上天施报应、积恶遗子孙方面来说
,早在《颜氏家训》里即有「好杀之人,临死报验,子孙殃祸」之警,[47] 而近世的《
传家宝全集》也有「天眼从来看得真,循环报应似车轮,现前榜样层层见,远在儿孙近在
身」之说。其他类似的说法,见於大家所耳熟能详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还不报,
时辰未到」,或「善恶分明天有报,远在儿孙近在身」,都是典型的例子。
------------------------------------------------------------------------------
[33] 见《大正藏》册12,《大般涅盘经後分》,页901a。原文谓:「深思行业,善恶
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後悔无追。」
[34]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相当流行,有关论着极多,此处不多赘。唐道世(??683)
将这些小说故事按内容分类,散编入其书《法苑珠林》中。此处随手列举干宝《搜神记》
、刘义庆《宣验记》与《幽明录》、王延秀《感应传》、王琰《冥祥记》、颜之推《冤魂
志》以概其余。
[35] 《夷坚志》为南宋洪迈(1123?1202)所着。
[36] 譬如《大般涅盘经》,〈憍陈如品第十三〉说:「善男子,众生从业而有果报。
如是果报则有三种,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後报。」见《大正藏》册12,页599c。
[37] 道安在其〈二教论〉内,亦有「经云,业有三报」说,见道宣《广弘明集》,《
大正藏》册52(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83),页142bc。比较其说与慧远之议论,文字
与内容大致类似,但道安之文较为连贯可解。
[38] 见僧佑《弘明集》,《大正藏》册52,页34bc。此段文字与道安之文几乎完全一
样,只有一、二字之差。
[39] 见僧佑《弘明集》,在《大正藏》册52,页34a。同样的意思,道安是接上一句
「或二生、三生、百千万生,然後乃受」而表达的,道安之句为「受之无主,必由於心。
心无定司,必感於事。缘有强弱,故报有迟速。」慧远将「缘有强弱,故报有迟速」改为
「应有迟速,故报有先後」,使整句之意思与「感应」之观念相结合。
[40] 见僧佑《弘明集》,在《大正藏》册52(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83),页34a
。
[41] 此说出自《易经》〈坤卦‧「互见善良」〉。它和其他类似说法,譬如《老子》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荀子》「积厚者流泽广」等,与佛教因果论之引进中国颇有
关系。参看任继愈等编着《中国佛教史》卷2(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页
650。
[42] 同样的意思,道安之句为「此皆现业未熟,而前报已应」。
[43] 见僧佑《弘明集》,在《大正藏》册52,页34c。道安之文无前段之句,但其意
思较为清楚,他说「或说人死神灭,更无来生,或云聚散莫穷,心神无间,或言吉凶苦乐
皆天所为,或计诸法自然,不由因得果。以福祸之数,交谢於六府;苦乐之报,迭代而两
行。遂使遇之者非其所对,乃谓名教之书,无宗於上,善恶报应,无徵於下。」
[44] 按法藏之法界缘起思想实是继承其师智俨(602?668)而来,但智俨生在慧远之
後约两百年,实亦无从得知其说。
[45] 关於佛教入中国以前的报应说可参考杨联陞的 “The Concept of ‘Pao’as a
Basis for Social Relations in China,” in John Fairbank ed. ChineseThought
and Institutions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Press, 1957), pp. 291?309.
[46] 按《太上感应篇》原收於《道藏》之内,宋真宗时命工刊刻,大显於世。明、清
续有刊印,流传甚广。虽一般视为道家之书,然融合佛家因果报应之说,可视为中国民间
因果论的主要代表之一。
[47] 见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篇〉。
--
守口摄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20.140.17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