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magewind (秋水连天)
看板Buddhism
标题[转录] 大乘是佛说论 (9)
时间Sun Aug 27 21:52:16 2006
六 从思潮的递代看大乘
依多数大乘经的三时教,把五期佛教总束为无常实有的声闻行,性空幻有的
菩萨行,真常妙有的如来行三期。这三个时代思潮的代兴,是前一思潮发扬到极
高的时候,後一思潮已潜在的形成;前一思潮将衰落,後者就立刻用新的姿态飞
快的发展起来,形成新的时代。三时中,性空幻有的菩萨行,是根本结集圣典的
正常开显;真常妙有的如来行,却因为适应而多少有点离宗。这是可以诤论的,
再为一谈。
佛世的佛教,是无限差别而一味的。三法印,在释尊的证觉中,自然是一贯
无碍。从初期圣典所表现的看来,这是行践的理性,是厌苦、离欲、向灭的法则
,是知苦、断集、证灭的所修圣道的历程。所以在初期声闻行者的认识上,这含
有很大的厌离情绪。他把生死无常与涅盘寂静截为两件事,所以特别深切的痛感
无常故苦,形成无常为门的声闻行了!原来,三法印是依缘起而开显的:缘起的
生灭,是诸行无常;缘起的寂灭,是涅盘寂静。初期急於厌离的学者,从缘起生
灭相去看,所以见他的历别而三法印分离了。但真能从无常入无我,从无我证无
生寂灭的圣者,也决不别执(他的四谛,也称生灭的,有量的,有作的)。菩萨
行者,从缘起的生灭中彻见寂灭性,体现一切法的无差别性。从这毕竟空寂的观
点看一切,三法印即是一实相印(他的四谛,也称不生灭的,无量的,无作的)
。一从差别的见地,渐入而会归一灭;一从无别的见地,见性空而遍通三法印。
古人说的拙度、巧度,也只是这个。这样,生灭相即寂灭性,生死即涅盘,不妨
离声闻厌离行而别走菩萨等观的性空行了!我们的见解,《第一义空经》,《大
空经》等,本是圣典旧物。所以性空门的发扬,决非否定,抨击根本的圣典,反
而是开显他。即空的一切,只是蕴、界、处、缘起等;无我(三解脱门)是入道
的不二门;无余涅盘,是三乘共证而究竟的;但为菩萨说,而二乘也应该列席学
般若。这一切,是怎样的阐发释尊正觉的本怀,不违旧来的声闻行!
第二期是无我法印的开显,第三期是涅盘法印的开显:我曾这麽说,但大有
语病,容易起误会。要知三法印是依缘起的生灭与寂灭而说的,法印有三,生灭
与不生灭,却只有二义。性空大乘的空寂,是我空、法空,是人无我与法无我,
这自然是无我我所的开显。但一切法空,就是诸法寂灭性,这就是涅盘;在诸法
本空上,显示诸法本寂灭,所以空也就是涅盘寂静印的开显。在同一的性空中,
显示无我与涅盘二义。这第一、法印有三,生灭与寂灭只有二。诸法无我是遍通
的,从生灭边说,无常是相续中的非常,无我是和合中的非实。从寂灭边说,无
我约所无说,寂灭约所无的当处说。性空行,就是从无常的非实自性中,离自性
而见空寂。第二、在圣典中,涅盘是不许拟议的。因为一切是有余的,是世间的
;如用世间的去作着相的描写拟议,那就必然要神化。他只能从无常无我中去体
现,要加以言说思惟,只能说空、无、非、不、离。第三、无可说明中的说明,
不出二途:生死是此有故彼有;所以涅盘是此无故彼无,就是无性空。无自性空
,自性涅盘,这是用实有非有的空来显示的。又,生死是此生故彼生,所以涅盘
是此灭故彼灭,就是寂灭。以生灭故,寂灭为乐,这是用生者不生的无生来显示
的。所以说三时思潮的递代,是三法印的次第开显;这在後期的大乘者,他们确
是自觉为发挥真常妙有的大寂灭的,其实却不尽然。
图片
诸行无常───从缘起生灭相说──三法印的渐入一灭──声闻行时代
/ 无常……无我……不生 证入涅盘 ︷
诸法无我 / (无常性)\ 己利行
\ 无自性空{(无我性)- 自性寂灭 普贤行
\ (无生性)/ ︸
涅盘寂静───从缘起寂灭性说──一实相的圆见三印──菩萨行时代
什麽是真常妙有?就是说,空是无其所无,因空所显性,却是超越的大实在
。这在性空幻有发扬的时代,有见根深的学者,不见一切如幻,一切唯名,一切
性空,他是很可以把性空误会作显示真常的。天台家说,通教的幻有即空,如因
空而见非空非不空(不离一切法的外在)的,是但中;如因空而见非空非不空,
而空而不空,空中具足一切法的(不离一切法而内在的),那是圆中了。含中二
谛,不是三乘共空的本义,是真常论者的一种看法,一种解说,很可以看出从空
到不空的思想过程。难怪真常论者的心目中,《华严》、《般若》等都是真常,
说空是为了破外道小乘。从空而入的,是大实在,是一切法的实体,与诸佛法身
平等平等。他是凡圣一如的,染净不变的。虽是万有的实体,遍一切一味,但为
了无始妄染,使他局促在狭小的世界中(或者闭锁在肉团心中)。他是生死中作
业受苦乐者,在蕴界处中,为三毒所染,但还是常住的,周遍的,清净的,真实
的;像矿中的金性,秽物中的摩尼。他是阴界六入(在有情身)中的至善妙明;
不即五蕴不离五蕴的真我。他叫如来藏,如来界,如来性,佛性……;他与心性
本净合流,所以也叫圆觉,本觉,常住真心。他是常住,非无常;他是具足恒沙
净德的不空;他不从缘生,不如幻化。无常,空,这都是世间虚幻的缘起,他决
不能如此。他有时也叫空性,这是因他不与妄染相应,因离妄而证。也可以叫无
我,这是无即蕴我与离蕴我,他实在是真我。把从空所显的大实在(妙有)作为
核心,他本身具足一切;清净圣德,是从他开显出来,不是新生;熏习,那不过
引发而已。他具足一切清净功德,必然要走到佛智常住,菩提本有。这可不能不
骂无常是外道,讥笑无我是旧医用乳。真常妙有论的特徵如此,他是什麽?是梵
?是我?回顾根本的圣典,渺不相及。在初期大乘经中,也不能容许。有人说,
这是不共大乘。是的,这确是不共的。
这一思想系,印度的佛教中,是存在的,不能否认。不能否认他,但进步的
大乘学者,或者说是回眺根本圣典的大乘学者,那都要批评他,修正他。龙树说
得彻底,这是梵王的旧说。无着系不谈如来藏藏识,专从唯妄唯染的赖耶谈起;
不直谈圆成实的妙有,却从依他起的自相有说起;给如来藏以新的解说,虽不能
彻底,到底净化得多。他的後学,对真常显现诸法的思想,永远在反对,也有评
责真心系为妄说的。龙树的後学,说圆具德相的如来藏,是不了义的,如来藏是
依性空而假说的;宗喀巴也要大破觉曩巴派的真常妙有。我觉得,如果说龙树、
无着间有一种一贯的精神,那就是综合南北佛教,对後期的真常妙有论者,加以
批评、洗炼。我把印度的佛教史,分为无常、性空与真常,对真常多少有点指摘
,这在自己,觉得是继承龙树、无着一贯的精神。时代不同,他的病更深,不免
说得更彻底。但虚大师批评我,将马鸣、龙树、无着的一贯,糅成支离破碎了。
起初,使我惊奇得有点不敢相信,龙树、无着的一贯是什麽?但现在,我渐渐明
白了。好在问题也等於过去,虚大师也觉得「於大乘教理上,从空到不空,证之
多分的大乘经论,盖无问题」。不过,总以龙树以前的马鸣作《起信论》为理由
,维持先真常而後性空的见地。我想,龙树以前的马鸣,有没有作《起信论》,
这在今日,应该是共明的事实,不必再劳研讨的了!
(<<以佛法研究佛法>>p.189 ~ p.195)
--
守口摄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20.131.14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