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magewind (秋水连天)
看板Buddhism
标题[转录] 大乘是佛说论 (4)
时间Sun Aug 27 21:35:15 2006
三 从佛法的流行上说
佛法的表现,是说明佛法出现在时空中。流行,是说明佛法在时空中的延续
、扩展与演变。释尊的三业大用,映现在佛弟子的认识中,又构成佛弟子的三业
胜用。这表现佛法的事用的流行,有一必然而不可免的事实,即不能不有变化│
│我当然反对把他变成非佛法的。那保存旧有形态的佛教,就使是可能的,也必
然为依样葫芦的形式崇拜,是我佛的不肖子孙!如我们是黄帝的子孙,如果我们
现在的文化、经济、人口、领土,一切是老样子,这还有出息吗?所以,不但不
知者可以再认识,错知者应该修正,少知者应该综合完成,应该发展而成为大众
共知的佛教,这里面需要变化。而且释尊表现佛法的言教与事行,有释尊不共独
到的深见,也有印度文明所固有的成分。这其中,或是无条件的承袭,或是多少
修正而给以新的意义。或是契合於释尊正觉的本怀,或是为了时地适应而姑且采
用的。佛在人间弘法,那就必然如此,不能不如此。这一切中,释尊特唱的深见
正行,应严格的住持,与高度的发扬。因袭印度文明的适应部分,如是姑且采用
的,那麽时过境迁,虽确为佛口所亲说,也应该革新或取消,否则将转变为佛教
发展中的障碍物了!早期的印度佛教,值得我们尊重,他到底去佛不远。但他不
一定比後代流行的佛法,适合於百年千年後的时代,适合於千里万里外的环境。
从这佛法流行的观点中,怎能以自以为然的佛说或不说,论断他的是否佛法呢!
这一极重要的问题,由於一般的缺乏「流行」的认识,引起的误解不少。如
自称原始的上座佛教者,他们以早期的佛教形态为佛说,佛法,而抹煞以後的正
常发展。甚至说:大乘是印度教徒改造佛教的成果。我曾与他们开顽笑说:这算
什麽?原始的上座佛教,不也充满外道的气味吗?关於这,我想你们是知道的。
尼犍子外道以草木为有生命的,释尊因此而不许坏生。印度人以树木为鬼神的村
落,因此佛制不得自行砍伐。外道雨季安居,半月半月说戒,佛应当时人的请求
,也制为半月诵戒与安居的制度。当时的外道出家,托钵乞食为生,所以佛教也
有这种出家的生活方式。从义理说:生死轮回,解脱涅盘,业力,这不都是奥义
书以来的外道常谈吗?从修行的方便说:不净观,数息观,四禅,八定,三摩地
,瑜伽,当时的外道,不都有大同小异的行持吗!佛称大雄,得一切智,外道不
也有自称大雄,自称得一切智的吗?过午不食为斋,岂不是印度旧有的习俗吗?
佛法,从印度宗教中发展而完成,又弘布佛法於印度,怎能不与印度外道有着深
切的关系!如说大乘为外道,怕外道不单是大乘吧!以大乘为非佛说的佛徒,应
起来论究这些问题。实则,佛法与非佛法,应重视佛陀独到的正觉,重视从正觉
流出的佛陀真精神,佛陀三业大用的一贯特性。从大乘与学派的佛教,阿含与广
律等而论究起来,大乘佛法的涌现,实为本着释尊正觉内容而作新的适应。如说
:「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这是揭露释尊自证的本怀,而扬弃初期佛教的
方便──苦行外道为主机的适应性。然而佛法不能没有适应世俗的方便,所以:
「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从正觉本怀的宗趣中,摄取了适应乐行婆罗门为
主机的方便。从佛法的特质与佛陀的本怀说,从本生谈等而来的大乘,是更正确
更深刻的开显了佛法。这本是《阿含经》以来的一贯倾向,可惜自称上座佛教的
锡兰学者,不大了解他自己!他是倾向大乘的一流,流入岛国,而转化为狭隘的
保守的佛教。他自身早就不大原始了!否则,如北方所传的说一切有部,不许别
有小阿含,以本生谈等为「传说」、「文颂」。如大众部等,不说王舍城结集论
藏,说阿毘达磨即是九部修多罗:这才是代表更原始的思想!
(<<以佛法研究佛法>>p.164 ~ p.167)
--
守口摄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20.131.14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