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magewind (秋水连天)
看板Buddhism
标题[转录] 大乘是佛说论 (3)
时间Sun Aug 27 21:32:30 2006
二、错知:观察者的性格与认识力,不够了解对象。在所认识到的人与事,
不论说他好,或者不对,每为皮相的认识,与情感的歪曲,不能正确的理解对象
。这如嗏帝比丘亲闻佛说,而说识是生死根本,即是一例。传说中的佛说,当然
不能契合释尊本意的更多。
三、少分的知:伟大的思想,复杂的事件,是和合为一而又内有种种差别相
的。如偏狭的见到一端,就是能深入其微,也不能看为完整的、正确的。或者,
在当时是少分人的了解,未能成为众所周知的时代佛教。这如学菩萨而成佛,释
尊是事实的证明者;弥勒是继踪前进者。学菩萨道而成佛,如本生谈等,尽多的
留传人间。然而释尊的时代佛教,并不劝人学佛;声闻弟子都以急证解脱为目的
。这一发菩提心,修菩萨道的法门,逐渐的发展为时代共趣的佛教;可能由於适
应新的时代环境,而有多少新起的成分,但自有他的来源,不能看作纯为後人的
悬想产物!
从这种见解去了解佛法,我不一定说:佛灭前後的时代佛教,是不知,错知
,少分的知。是说:古型的圣典,当然值得珍重。但稍为後起的,多少变化或重
心不同,这可能为不知者的再认识,错知者的纠正,少知的综合而成为圆满,或
逐渐开展而形成大众共知的佛教。这需要郑重的虚心的探讨,是不能看作佛所未
说而轻易抹煞的。事实上,像王舍城迦叶系的少数结集,确是偏於苦行与自了汉
认识的佛法,不能完满而忠实的映现释尊的一切。如佛说小小戒可舍,而迦叶决
定为一律保留。如迦叶行头陀苦行,释尊曾劝迦叶舍头陀行,而迦叶却固执的不
听释尊的劝诫。如释尊因阿难而度女人出家,佛在时,迦叶隐忍下去。等到释尊
入灭,迦叶即大为反对,以此为阿难的错误,强迫他向大众忏悔。释尊入灭以後
,领导大众结集圣典的迦叶,风格见解如此!这样的结集──而凝成的初期佛教
,无疑的不能代表佛法的全体。如说佛教只有这些,那是怎样的荒谬!
还有,人类认识中的佛法,用语言表达,用文字记录出来,也是值得注意的
问题。我们的了别认识,是显境名言;语言是表义的名言。虽然说,思想是没有
说出来的语言,没有录出的文字;语言与文字,是思想的表现与记录。但思想与
语文,还是有些不同的。辞不达意,是极一般的事实。思想是生动的,自觉的内
容,常是有机的统摄着,能随时空的不同而适应的。语文就机械多了!他多是片
段的;相关的统一性,每不是浅薄的印象所能够了解。白纸上漓了黑字,常被愚
拙者固执着,把他殭化而成为古人的糟粕。我觉得,佛陀的三业大用,从佛弟子
的认识中,化为文字记录,实在损失不少!但这是不可避免的。如古型的杂阿含
经,这样的简要、杂碎!总是说如此,很少详细的说明他所以如此。释尊果真是
这样的简默吗?佛确是不欢喜多说多辩的,但要使人听法而修行得悟,决不能如
此。这无非为了适应口口相传的方便,而把他简练到如此的。在表义的名言中,
有音声符号的语言,形象符号的文字。佛灭前後,都用耳提面命的语言(声名句
文);从语言(及弟子间的传说)到大部的记录,这是阿育王以後的事了。从语
言到文字,你想有多少变化!语言的生动表情,在口口相传中,被脱略乾净。特
别是印度的方言复杂,经过口头上的重重传译,就不免起着或多或少的变化。所
以即使是佛所亲说的部分,也不能学究式的,专从文字的考证、训诂中,去完美
的了解佛法。
近来的一分学者,推重锡兰所传的巴利文圣典。锡兰的佛教说:这是释尊使
用的摩竭陀语;巴利语圣典,是王舍城五百结集的原典。以语文的古老,证实他
们的三藏,是古老的、正统的佛说。与他们不同的,即使是阿含与广律,也被看
作後起的、改写的。如这不过为了宣传的目的,那麽让卖糖人去说他的糖甜吧!
如作为事实,作为是否佛说的标准,那是违反佛陀精神的,不能不表示反对。佛
制:「听随国俗言音学习佛说」。佛法是普应无碍的,不是神教式的执一而强同
的。以不同的言音来学习佛说,也是锡兰律典所共说的。所以,无论释尊与王舍
城结集使用甚麽语文,佛教界并没有标准的语文。亿耳以阿盘地语诵《义品》,
释尊是一样的赞叹他!雅语,起初是恒河上流──西方系所使用的。释尊不同情
他们的「佛法统一化」──雅语化,但并不反对他们以雅语学习佛说。这是佛世
即已如此,以雅语诵习佛说,不是後起的变化。传说阿育王时代,华氏城因僧众
的来自各地,语音隔碍,所以分用不同的语言诵戒,佛法即分为多部。在不同的
环境中,佛教适应不同文化,采用当地语文,确为佛法分部的重大原因。锡兰的
佛教,从大陆来,起初是并不专为巴利语的。照锡兰佛教徒自己的传说:由於大
寺派与无畏山寺派相诤,大寺派始以巴利语写定三藏,这是西元前一世纪的事。
他们的想像,以为巴利语圣典,都由摩哂陀传来。不知即使摩哂陀使用巴利语弘
法,在当时口口相传的状况中,三藏的南传,决不会出於一人的口授。其後,也
还有非巴利语的;西元四、五世纪间的觉音,始一律的改写为巴利语。这在当时
,仍旧是大寺派的,而不是锡兰佛教全体如此。我们相信,巴利语为古代的方言
之一;然以巴利语写定三藏,在锡兰也不算是太古了!我们如不打算效法神教徒
,不希望宗教获得语文的特别支持(如婆罗门教以吠陀语为神的语言等),那麽
语文不过是载道的工具而已。印度佛教语文的复杂性,与佛法语文化的种种问题
,是值得巴利语佛教者反省的!
还有应该注意的:就是先见於文记的,并不就是先存在的。这像民间流行的
故事,有还没有记录的,但并不妨早已存在,他比近代发明而出版的,要早得多
。从这种意义去看佛法,在文字流行较迟的圣典,可以说在某时盛行,不能就此
指为後人悬想的产物!他的是否佛法,是否佛说,需要从种种方面去判决审定他
。後起的,可能早已存在,但我也不否认受有外来的影响,以及传说而改变的成
分。
这还专在语文上说。其实,佛法的表现,音声符号中,还有音乐歌唱,甚至
语言的情调;形象符号中,还有图画、建筑、雕刻等,无不在有意无意中表现佛
法,影响佛弟子的思想。这些,又大多是象徵的、抒情的、比拟的。如不从表现
佛法的种种方式、种种关系中去把握佛法,而想专门在说与不说上去衡量佛法,
这真是佛法的不幸!这些,离佛二三千年的我们,确乎已不能亲切的明确的容易
了解。对於这些问题,也许是不谈为妙!倒不如把传统的片面的见解──佛说,
覆述一遍,来得像样而博得人的同情。不过,如想更充实的、更正确的了解佛法
,使佛法从古人的糟粕中解放出来,那非从新的观点──存在於现实世间的观点
出发不可。从对象到认识,从认识到语言,从语言到文字,这表现佛法的不同形
式、不同阶段中,有种种问题。承认了这点,就不会专凭佛口的说不说,用作现
存圣典的是否佛法的抉择标准了!
(<<以佛法研究佛法>>p.157 ~ p.163)
--
守口摄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20.131.14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