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magewind (秋水连天)
看板Buddhism
标题[转录] 放生与护世间
时间Sun Aug 27 09:26:49 2006
放生与护世间
以上,是声闻律典中与杀害畜生类有关的制限。僧众日常生活上,如何实践对畜生类生命
的关怀与尊重呢?分二点说明:
一、放生
如前面说过:寺塔装上门窗,或挖掘堑壕,或竖立栏楯、或装设罗网等,藉由障碍物,防
止牲畜、飞鸟进入。若牛羊等牲畜来入塔寺中,触突佛图形像,毁坏花果树木,可以用木
棒、石头等敲击地面发出声音,使牠们离去[12]。
僧众不得豢养象、马、鸡、狗、猪、羊等牲畜,亦不得用笼子系养玩弄鹦鹉等鸟禽类;无
事不应搭乘象马车乘辇舆戏笑玩乐,唯有老迈病痛无力行走者才可乘坐;同样的,无病不
得骑乘象马牲畜,唯有老病无力者,或将有命难、梵行难者,才可骑乘代步[13]。又畜生
间弱肉强食,强者为王,为争夺领导权,动辄缠斗残杀,直至分出胜利为止,这是极为惨
烈的场面,何况是人为的操弄?故比丘不得往观斗象、斗马、斗牛、斗鸡等伤慈害生的竞
技;亦不得耍弄口技,学作象、马、牛、驴、骆驼等声音:此类行为,皆违越毘尼,不得
长养善法故[14]。此外,比较特殊的是,律典还有鸟巢与蜂巢的记载,如《十诵律》说:
经行道头窟上,有康郎鸟在上作巢,食物残渣粪便等弃着地上,秽污环境,经行比丘想令
鸟离去,便毁坏了鸟巢。康郎鸟念巢故,常来围遶精舍,空中悲鸣;由此因缘,世尊规定
:「从今日不应坏是康郎鸟巢,若坏得突吉罗。」《根有律‧安居事》说:住处门屋廊檐
,若有蜂来结巢,不得任意摘除,应先「捡看虫及蜂窠,蜂若出窠,即应除去;儿若未出
,应以线悬系置余处,长成自去。」[15]由上来世尊的制限,可见佛教护生面向的宽广与
周详。
僧众不得豢养畜类、笼子系养玩弄鸟类,不吃彼肉,不穿皮草,不用皮革坐垫等,这是佛
教对畜生生命的关怀与尊重,以及不忍牠们遭受残杀危难的悲心;为了解除牠们受难招苦
及生活的恐惧;释放牠们,让牠们回到自由的天地,也是护生的行为。广律记载,有畜养
主的象、马、牛、羊、驴骡、骆驼等牲畜,「比丘快心故,若截其足,若坏余身分」,或
「解放令去」,得偷兰遮[16]。这是释放动物的原则:有人畜养的家畜,不管是断尾截肢
,或释放牠离去,必使畜养主忧恼,即使因怜愍心而解放,亦是不当的行为。另有一则不
同,如《五分律》说:
有阿练若处比丘,见野猪被箭走来,共相语言:当莫导见。猎师寻至,问比丘:见我所射
猪不?答言:何处有猪,是谁猪,无有猪。後作是念:我言无猪,将无得藏猪罪?生疑问
佛,佛言:不犯,若有如是因缘,作余语破其问,皆无罪。有阿练若处比丘,见猎师得生
鹿系已舍去,比丘以怜愍心解放。生疑问佛,佛言:不犯,然不应於他物方便放之,犯者
突吉罗;怜愍心放他一切众生,亦如是。(大正22.183上)
比丘为保护被猎师追赶的野生动物(猪),权巧方便打发猎师离去,此类行为,不犯覆藏
罪;如果猎物已死,或伤势严重已频临死亡者,则应把猎物还与猎师;猎师捕获的动物,
若以怜愍心解放牠,得突吉罗罪,要心念忏悔[17]。又破坏猎师装置捕鹿的鹿弶、捕兽的
陷阱、捕鸟的罗网等,则视比丘的存心而论定,「快心坏,得偷兰遮;怜愍心坏,得突吉
罗」[18]。
要注意的是,以声闻律制来说,比丘的行为是否如法如律,犯与不犯及得罪轻重,全都以
身语行为动作作为判别的准则,对於个人起心动念的意业,并未加以规制,故《大毘婆沙
论》说:「意业非戒」(大正27.723下)。此处,破坏猎师装置捕兽的弶、陷阱、捕鸟之
罗网等,「快心坏,得偷兰遮;怜愍心坏,得突吉罗」,却改由作者起心动念来论定罪罚
轻重;且突吉罗罪,不须要在僧中,也不须要对人说,只要自己心念忏悔就可得清净。由
心念来论定罪罚轻重,就与声闻律制之原本用身口行为来判定罪罚,显然有了实质上的变
化。这样的变化,因不忍动物遭受残杀,解放猎师的猎物,或毁坏捕兽的种种陷阱,对於
此类行为,似乎有不鼓励也不绝对禁止的意味(怜愍心放,怜愍心坏,得突吉罗);然用
这样的方式解放动物及破坏猎师装置的陷阱,必然会遭致猎师之非议与讥嫌[19],或将造
成僧众与猎师间的紧张关系,故用突吉罗罪治,以戒其数数犯的习性。
这里,透露出讯息:佛教对於发自慈愍心护生者,确实给予一定程度的肯定与宽容。佛弟
子在极力释放动物有情之时,也别忘了护念人类有情,猎人是众生之一,岂可偏重动物而
忽略了人?如律典规定:比丘不得使用熊皮。《根有律‧百一羯磨》记载:「有猎射人,
情生敬信,遂将熊皮施与苾刍,苾刍不受,即便白佛。佛言:猎人敬信,诚实难得,宜应
为受,安置头边,熊皮有力能令眼明。」(大正24.491中)比丘本来不得使用熊皮,「猎
人敬信,诚实难得」,为长养猎师的信心,世尊嘱咐弟子接受熊皮。由此可见,世尊护念
猎「人」的悲心,对於一个没有护生观念的人,要长养他的信心,渐次引导他培养护生观
念,放下屠刀,不再从事捕猎事业,这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另外,由心念来论定罪罚轻
重,声闻戒律也将迈向「凡是罪者,我说由心;能从罪起,不由治罚」的转变,难怪大乘
佛教将不仅学理上偏向於唯心,连戒律也向唯心迈进了[20]!
又《大毘婆沙论》中,论师对「怜愍心坏,得突吉罗」,有极其精彩的分别,如论师主张
十不善法皆有从贪、瞋、痴等三种意欲起决定,而虚诳语从痴生的现象是:
如有一起如是见,立如是论:诸为自他身难命难而妄语者,不得妄语罪,如猎师问鹿所在
,及贼军问王军所在,虽实见实知,恐害彼故,虽不实答而无有罪。〔论主〕当知彼类非
不有罪,彼谓都无,便数数作,此等虚诳语名从痴生。(大正27.606中)
如果为了维护自身或他身的生命安全,方便说妄语,不得妄语罪:持这种言论者,是从愚
痴邪见意欲起的虚诳语,因为会带来既然无罪就「数数作」的副作用。有部论师的解说,
或许正是世尊「怜愍心坏,得突吉罗」的意趣所在!
另外,还有一则与放生有关的记载,《僧只律》说:
若檀越作佛生日大会,菩提大会,转法轮大会,罗?罗大会,阿难大会,五年大会,檀越
信心欢喜,庄严象马布施众僧者,不听受。若檀越持鹦鹉、孔雀、鸡、羊、獐鹿与,不听
受。若言不受者我当杀之,应语言:汝自放已。应与水食,守护勿令众生伤害,不得剪翅
羽、笼系,若能飞、能行自活,放去莫拘制。若受众生者,越比尼罪。(《僧只律》,大
正22.495中~下)
当信众布施走兽飞禽等牲畜时,僧众不得接受,应劝他自己带去放生。放生要注意的事项
是:「应与水食,守护勿令众生伤害,不得剪翅羽、笼系,若能飞、能行自活,放去莫拘
制」。又如蛇、老鼠类等的野放,不可用绳索系缚牠的咽喉,应用「器盛覆头,远着无人
处」[21]。这样的放生,才可避免放生不成反变成放死的遗憾,以及免除毒蛇等放生物带
给他人生命威胁与恐惧等,这是放生者必须注意的原则。
二、护戒与护器世间
缘起的世间,包含有情世间与器世间,器世间是有情所依住的世间,世间上的森罗万象,
都由有情业增上力所构成,彼此存有相依相成的关系,故护念众生涵盖了护念有情世间与
器世间。
世尊制戒,规范弟子护念有情众生,因而护戒也可说是护生。在佛教圣典中,有许多护念
众生宁死也不违犯戒律的传说。如《大庄严论经》中,举比丘护鹅的故事,作为「坚持禁
戒宁舍身命终不毁犯」的典范[22]。然而,比丘现见鹅吞宝珠,为护鹅故不说真相,珠师
又因失王宝珠焦急误判而拷打比丘,幸好比丘只是受伤,未造成人命,否则,珠师将犯下
杀人罪了!又即使比丘只是受伤,珠师在明了真相後的遗憾,如经中珠师说:「汝护鹅命
不惜於身,使我造此非法之事?」或如《大毘婆沙论》:珠师惭耻,悲喜交集,礼谢比丘
,而说:「尊者!何不早示?使我盲愚,苦楚尊身,造斯恶业,长夜受苦,无有出期。」
比丘答道:「我受禁戒,宁舍身命,不伤蚁卵,若先示汝,必定害鹅;不护众生,岂名持
戒!」或许珠师该深自忏悔愚痴,未能审慎观察,以致伤害了比丘;进而赞扬比丘:「不
遇如是恶,持戒非希有,要当值此苦,能持禁戒者,是则名为难。为鹅身受苦,不犯於禁
戒,此事实难有。」[23]不过,从鹅珠事件,给我们一个提示:个人持戒谨严,风范可崇
,然在护戒(护生)过程中,如何做到护鹅(畜生)也能护人(珠师),也是个严肃的课
题。
鹅珠的故事,标示了比丘「坚持禁戒宁舍身命终不毁犯」的风范,这是护生;佛教圣典中
,还有护器世间的记载。如律典规定:僧众欲建立住处,应先请知法持律比丘往观地理环
境,乃至整地兴建,都要避免破坏生态及自然环境等。树木有荫凉、调节气温的作用,而
印度民俗认为树是鬼神的依附处,当然不得任意砍伐,砍树不仅失去荫凉,坏了鬼神村,
鬼神不得安宁,且招致伤杀物命有失沙门法的讥嫌[24]。律典上记载:有客比丘来精舍住
,任意斫伐树木。旧比丘见了,即说:「汝何故斫截我等勤苦种植?汝客来但逐荫凉坐,
不能助爱护,而狼藉称意,明日便去,不知我苦!」[25]这是种树人等待树长大、却被他
人任意砍伐的心情写照!
世尊对建寺整地等的规制,是护生,也是护器世间。如经上说:
不应焚烧、破坏、浇灌,城邑、聚落、山林、川泽、园观、宫殿、庄严楼阁,一切行路,
及诸桥梁,自然窟宅,一切谷、豆、麻、麦、花果、草木、丛林:不应焚烧,不应破坏,
不应浇灌,不应斫伐。何以故?以彼诸物皆共有命畜生等有,无不用者,而彼众生无有罪
过,不应损其所受用物令生苦恼;又彼一切外树林等,诸善净天、一切鬼神皆悉共有,於
中受用;屋舍、宫殿、庄严楼观,诸天共住;又彼园池、屋舍、宫殿、庄严楼观,一切水
陆有命诸虫,悉皆共用,所谓雀、鼠、鸡、狗、鸠、鸽、鹦鹉、象、马、牛、羊、猫、狸
、蛇、蝎、鹅、鸭、鱼、鳖,乃至一切微细诸虫,所共受用。行法行王,与诸众生共依止
此器世间活,不应破坏,如是名为行法行王护器世间,安乐众生。(《大萨遮尼乾子所说
经》,大正9.335中)
器世间上的森罗万象,皆是一切众生共依止共受用的公共财产,不应该任意焚烧、破坏、
浇灌、斫伐等,以维护器世间。亦即器世间是有情所依住的世间,世间上的形形色色事事
物物,都由有情业增上力所构成,是有情共业所招感,个人不应任意破坏,是为护器世间
行。
世尊规定觅地及整地建房舍,要注意水土保持,避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26];在暑热的印
度,树可荫凉,世尊遮止砍伐草木、焚烧山林的行为,不但是护生,还有维护绿色水库(
器世间),预防水灾、旱灾的作用。为大地的永续经营,世尊不但遮止破坏器世间的行为
,还教导弟子种树及照顾的方法,为了避免遇到野火蔓延时大家惊慌失策,另有扑灭野火
的教战手册[27],这些都是世尊对有情世间及器世间的关怀。
-----------------------------------------------------------------------------
[12] 防止牛羊来入,掘作堑障,见《四分律》,大正22.941下。恶象、马等恶兽来塔寺
,不得打,得捉杖木瓦石等打地令他离去,见《僧只律》,大正22.376上。
[13] 《四分律》,大正22.961上~中。
[14] 不得往看斗象、斗马、斗车、相扑、斗羊、斗水牛、斗鸡、斗狗、斗男女、斗小男
小女,犯者皆突吉罗。(《十诵律》,大正23.290下;《僧只律》,大正22.374下;《长
阿含》,大正1.89中)「作象声、马声、牛、驴、骆驼,如是等畜生声,长引促断,促引
长断,是名恶声。」此恶声,越毘尼罪。(《僧只律》,大正22.429中)
[15] 不得蓄狗、猪、马等走兽类旁生,见《四分律》(大正22.962下);不得蓄畜鹦鹉
鸟、鸲鹆鸟等飞禽类旁生,见(大正22.961上)。不得坏鸟巢,见《十诵律》(大正
23.431上)。蜂巢,《根有律‧安居事》(大正23.1042上)
[16] a.人畜养之象马羊等,「解放使彼生恼,偷罗遮」,见(《十诵律》,大正23.381
上;《萨婆多毘尼摩得勒伽》,大正23.613下)。
b.「偷兰遮,云何忏悔除灭?佛言:有四种偷兰遮,有偷兰遮罪从波罗夷生重,有偷兰遮
罪从波罗夷生轻,有偷兰遮从僧伽婆尸沙生重,有偷兰遮从僧伽婆尸沙生轻。优波离!从
波罗夷生重偷兰遮,应一切僧前悔过除灭。从波罗夷生轻偷兰遮,应出界外四比丘众悔过
除灭。从僧伽婆尸沙生重偷兰遮,亦出界外四比丘众悔过除灭。从僧伽婆尸沙生轻偷兰遮
,一比丘悔过除灭。」(《十诵律》,大正23.425上)
c.「偷兰遮者,於粗恶罪边生,故名偷兰遮。又复偷兰遮者。欲起大事不成,名为偷兰遮
。又复偷兰遮者,於突吉罗恶语重故,名为偷兰。」(《毘尼母经》,大正24.843上)
[17] 突吉罗,或作「越毘尼心悔」,「有犯心悔念学,罪即灭也,以戒难持易犯故。常
慎心念学不结罪名,直言应当学也。」(《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大正23.562上)此突吉
罗罪,不须要在僧中,也不须要对人说,只要自己「心悔念学」就可得清净。
[18] 「有诸猎师作鹿弶,比丘以快心坏,得偷兰遮;以怜愍心坏,得突吉罗。……捕鸟
师有笼鸟车,比丘快心坏,偷兰遮;怜愍心坏,突吉罗。」(《十诵律》,大正23.431中
;《萨婆多毘尼摩得勒伽》,大正23.588上)
[19] 《众许摩诃帝经》记载:「提婆达多见一飞鹅从空而过,挽弓仰射,堕太子前。太
子见之,嗟念伤害,与拔其箭,放鹅飞去。提婆达多遣人取鹅,太子告曰:我发菩提心,
常行慈愍行,利益诸有情,不欲见损恼,所有飞鹅拔箭放去,令彼安隐。汝宜回心,勿生
嗔恨。提婆达多闻是语已,默然不悦。」(大正3.943上)按:由「提婆达多闻是语已,
默然不悦」,透露出一个讯息:释放众生是慈愍行,但对於没有这种观念的人来说,既不
曾发出离心,更不曾发菩提心,把他辛苦狩猎得来之猎物放脱离去,当然会招致他的不满
。
[20] 说一切有部律,在戒律的思想上,有一些转变,根据《十诵律》记载:犯了僧伽婆
尸沙,当在僧中行波利婆沙摩那埵法(服劳役,服务大众)後,忏悔清净。有六种人,不
方便行波利婆沙摩那埵法,此人「若一心生念,从今日更不作,是时即得清净」。(大正
23.458上~中)这与《根有律‧尼陀那目得迦》:「凡是罪者,我说由心;能从罪起,不
由治罚」(大正24.438中),显然都是偏向於心念了。
[21] 蛇的解放,《十诵律》,大正23.278下~279上;蛇、鼠、蜈蚣、蚰蜒,见《四分
律》,大正22.870下。
[22] a.「坚持禁戒宁舍身命终不毁犯」的典故:有一比丘,到珠师家乞食,当珠师进屋
去拿取食物时,一只鹅走来,吞食了宝珠。後来,珠师发现少了一颗价值昂贵的宝珠,此
珠是国王所有,自己家贫失王宝珠,既无能力偿还,又担心国王动怒,恐怕有生命之危,
觅珠不得,情急之下,就怀疑比丘趁他不在时盗取。虽然比丘亲眼看到鹅吞宝珠,但为了
保护鹅的生命,只辩称自己并未取珠,任由珠师之打骂杖击,直到鹅被珠师迁怒杖击致死
,才说出宝珠是被鹅吞食。珠师剥开鹅腹,果然找回宝珠。(《大庄严论经》,大正
4.319上~321上;《大毘婆沙论》,大正27.621中~下)
b.宁当舍此身命,不可毁破三世诸佛所制禁戒,如说:「又诸比丘,贼所劫夺,以草系缚
,风吹日曝,诸虫唼食,以护戒故,不绝草去。如鹅吞珠,比丘虽见,以持戒故,极苦不
说。」(《贤愚经》,大正4.381中)
[23] 见《大庄严论经》,偈颂,大正4.321上;《大毘婆沙论》,大正27.621下。
[24] 建立居处,必须是无难处。《四分律》说:「难处者,有虎、狼、师子诸恶兽,下
至蚁子,比丘若不为此诸虫兽所恼,应修治平地。若有石、树株、荆棘,当使人掘出;若
有陷沟、坑、陂、池处,当使人填满;若畏水淹渍,当预设堤防;若地为人所认,当共断
,当无使他有语。」(大正22.585中;《五分律》,大正22.14上;《十诵律》,大正
23. 20下)砍树坏鬼神村,诸部广律都有记载,如《四分律》:「若比丘坏鬼神村,波逸
提。」(大正22.641下~642上;《僧只律》,大正22.339上~340上)
[25] 《僧只律》,大正22.495下~496上。
[26] 作房整地,见《四分律》,大正22.940下。
[27] a.世尊说树可荫凉僧众可多种树造林,并教导种树和照顾树的方法,并叮咛弟子必
须等待树长大,或者委寄他人照料後,方可离去(大正24.286上)。《杂阿含》亦说:「
如人种树,初小软弱,爱护令安,壅以粪土,随时溉灌,冷暖调适。以是因缘,然後彼树
得增长大。」(大正2.79上~中)
b.灭火法,世尊说:「若野火来时,应打揵搥,若唱令僧同集,使净人刈左右草,以火逆
烧,水土浇坋,湿衣扑灭。」(《五分律》,大正22.176上)《四分律》说:「逆除中间
草,若作坑见堑断,若以土灭。」(大正22.960上)另外,《五分律》有持佛名与火神以
熄灭火灾(大正22.175下),《十诵律》佛咒愿以真实语灭火等记载(大正23.468中)。
转自以下网址:
http://0rz.net/7b1Ks
--
守口摄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20.140.177.86
1F:推 newqqq: 随喜赞叹 09/13 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