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magewind (秋水连天)
看板Buddhism
标题[转录] 菩萨心行要略---菩萨行通说1.2
时间Tue Jul 4 08:14:39 2006
二从声闻到菩萨
佛法,从一般恋世的自私的人生,引向出世的无我的人生。这有不可忽略的两点,即从家
庭而向无家,从自他和乐而向自心净化。其中,出家的社会意义,即从私欲占有的家庭,
或民族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这一出家,从离开旧社会说,多少带点个人自由主义的倾
向;如从参预一新的社团说,这是超家族、超国界的大同主义。声闻的出家众,虽有和乐
──自由、民主、平等僧团,但限於时机,乞食独身的生活,在厌世苦行的印度思潮中,
偏重于「己利」的个人自由。出家的社会意义,是私欲占有制的否定,而无我公有的新社
会,当时还不能为一般所了解,只能行于出家的僧团中,戒律是禁止白衣旁听的。但
[P245] 彻见佛法深意的学者,不能不倾向于利他的社会和乐。菩萨入世利生的展开,即
是完成这出家的真义,做到在家与出家的统一。这是入世,不是恋世,是否定私有的旧社
会,而走向公共的和乐的新社会。同样的,一般人的自他和乐,道德或政法,基于私欲的
占有制,这仅能维持不大完善的和乐。声闻者发现自我私欲的罪恶根源,于是从自他和乐
而向自心净化的德行。然而净化自心,不但是为了自心净化,因为这才能从离欲无执的合
理行为中,促进完成更合理的和乐善生。这样,菩萨又从自心净化而回复到自他和乐。从
自他和乐中净化自心,从自心净化去增进自他和乐,实现国土庄严,这即是净化自心与和
乐人群的统一。所以菩萨行的特点,是透出一般人生而回复于新的人生。
菩萨行的开展,是从两方面发展的:一、从声闻出家者中间发展起来。起初,是「外现声
闻身,内秘菩萨行」;自己还是乞食、淡泊、趣寂,但教人学菩萨,如『大品经』的转教
。到後来,自认声闻行的不彻底,一律学菩萨,这如『法华经』的回小向大。现出家相的
菩萨,多少还保留声闻气概。这称为渐入大乘菩 [P246] 萨,在菩萨道的开展中,不过是
旁流。二、从声闻在家信众中间发展起来。在家众修行五法而外,多修六念与四无量(无
量三昧能入真,也是质多长者说的),这都是大乘法的重要内容。如维摩诘、善财、常啼
、贤护等十六大士,都从在家众的立埸,努力於大乘思想的教化。这称为顿入大乘的菩萨
,是菩萨道的主流。新的社会──净土中,有菩萨僧,大多是没有出家声闻僧的;天王佛
成佛,也是不现出家相的。印度出家的释迦佛,仅是适应低级世界──其实是印度特殊的
宗教环境的方便。佛的真身,是现在家相的。如维摩结,「示有妻子,常乐梵行」;常啼
东方求法,也与女人同车。这是从悲智相应中,作到了情欲与离欲──情智的统一。声闻
的出家者,少事少业,度着乞食为法的生活。佛法为净化人类的崇高教化,度此淡泊精苦
的生活,不是负社会的债,是能报施主恩的。换言之,真能修菩萨行,专心为法,过那独
身生活,教化生活,当然是可以的。然而,菩萨行的真精神,是「利他」的。要从自他和
乐的悲行中去净化自心的,这不能专於说教一途,应参与社会一切正常生活,广作利益有
情的事业。如维摩诘长者的 [P247] 作为,如善财所见善知识的不同事业:国王、法官、
大臣、航海者、语言学者、教育家、数学家、工程师、商人、医师、艺术家、宗教师等,
这些都是出发于大愿大智大悲,依自己所作的事业,引发一般人来学菩萨行。为他利他的
一切,是善的德行,也必然增进自己,利益自己的。利他自利,在菩萨行中得到统一。 (
本文录自《妙云集‧佛法概论》248~251页)
佛法有出家与在家的两类。有以为佛法是出家人的,或出家众是特别重要的。其实,约大
乘平等义说,学佛成佛以及弘扬正法,救度众生,在家与出家,是平等平等的。像本经的
胜鬘夫人,就是在家居士,她能说非常深奥、圆满、究竟的法门。若说大小乘有什麽不同
,可以说:小乘以出家者为重,大乘以现居士身为多。维摩居士,中国的学佛者,都是知
道的,他是怎样的方便度众生呀!考现存的大乘经,十之八九,是以在家菩萨为主的,说
法者不少是在 [P3] 家菩萨,而且也大多为在家者说。向来学佛者,总觉得出家胜过在家
,然从真正的大乘说,胜过出家众的在家众,多得很。有一次,文殊与迦叶同行,文殊请
迦叶前行说,你是具戒、证果了;迦叶转请文殊先行说,你早已发菩提心领导众生了:结
果是文殊先行。发菩提心的大乘学者,虽是在家众,也是被尊敬的。从佛教的史实上看:
晋时法显去印度时,见到华氏城的佛教,多亏了一位在家居士罗沃私婆迷的住持。唐时玄
奘到印度去,先在北印度,从长寿婆罗门学中观;次到中印度,跟胜军论师学瑜伽。近代
中国,如杨仁山居士等,对佛教的贡献及影响,就很大。小乘说,出家得证阿罗汉果,在
家就不能得;以大乘佛法说,一切是平等的。反之,佛在印度的示现出家相──丈六老比
丘,是适应印度的时代文明而权巧示现的,不是佛的真实相。如佛的真实身──毘卢遮那
佛,不是出家而是在家相的。不以出家众为重,而说出家与在家平等、为大乘平等的特徵
之一。 (本文录自《妙云集‧胜鬘经讲记》2~3页)
转至以下网址:
http://0rz.net/c81yc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守口摄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20.131.143.8
1F:推 Uchiha: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07/07 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