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 板


LINE

三 解脱道与慈悲心行 虚大师提倡「人生佛教」(我进而称之为「人间佛教」),民国四十年以前,中国佛教界 接受的程度是微小的;台湾佛教现在,接受的程度高些。但传统的佛教界,可能会不愿探 究,道听涂说而引起反感;在少数赞同者,也可能忘却自己,而陷於外向的庸俗化。世间 是缘起的,有相对性,副作用,不能免於抗拒或俗化的情形,但到底是越减少越好! 「人间佛教」是重於人菩萨行的,但对「立本於根本佛教之淳朴」,或者会觉得离奇的。 一般称根本佛教为小乘,想像为(出家的)隐遁独善,缺少慈悲心的,怎麽能作为「人间 佛教」──人菩萨行的根本?不知佛法本来无所谓大小,大乘与小乘,是在佛教发展中形 成的;「小乘」是指责对方的名词。释尊宏传的佛法,适应当时的社会风尚,以出家(沙 门)弟子为重心,但也有在家弟子。出家与在家弟子,都是修解脱行的,以解脱为终极目 标。解脱行,是以正确的见解,而引发正确的信愿(正思惟──正志)。依身语的正常行 为,正常的经济生活为基,而进修以念得定,引发正慧(般若、觉),才能实现解脱。八 正道的修行中,正命是在家、出家不同的。出家的以乞求信施而生活,三衣、钵、坐卧具 及少许日用品外,是不许私有经济的。在家的经济生活,只要是国法所许可的,佛法所赞 同的,都是正当的职业,依此而过着合理的经济生活。出家的可说是一无所有,财施是不 可能的。出家人一方面自己修行,一方面「游化人间」(除雨季),每天与一般人相见, 随缘以佛法化导他们。佛法否定当时社会的阶级制,否定求神能免罪得福,否定火供── 护摩,不作占卜、瞻相、咒术等邪命,而以「知善恶,知因果,知业报,知凡圣」来教化 世人。人(人类也这样)的前途,要自己来决定:前途的光明,要从自己的正见(正确思 想),正语、正业、正命 ──正当的行为中得来;解脱也是这样,是如实修行所得到的 ,释尊是老师(所以称为「本师」)那样,教导我们而已。所以出家弟子众,是以慈和严 肃、朴质清净的形象,经常的出现於人间,负起启发、激励人心,向上向解脱的义务,称 为「法施」(依现代说,是广义的社会教育)。在家弟子也要有正见,正行,也有为人说 法的,如质多长者。在家众多修财物的施予,有悲田,那是慈济事业;有敬田,如供养父 母、尊长、三宝;有「种植园果故,林树荫清凉(这是印度炎热的好地方),桥船以济度 ,造作福德舍,穿井供渴乏,客舍供行旅」的,那是公共福利事业了。佛教有在家出家─ ─四众弟子,而我国一般人,总以为佛教就是出家,误解出世为脱离人间。不知「出世」 是超胜世间,不是隐遁,也不是想远走他方。佛制比丘「常乞食」,不许在山林中过隐遁 的生活,所以我在『佛在人间』中,揭示了(子题)「出家,更接近了人间」,这不是局 限於家庭本位者所能理解的。 人间佛教的人菩萨行,以释尊时代的佛法为本,在以原始佛教为小乘的一般人,也许会觉 得离奇的。然佛法的究竟理想是解脱,而解脱心与利他的心行,是并不相碍的。虽受时代 的局限,不能充分表达佛的本怀,但决不能说只论解脱,而没有慈悲利他的。举例说:佛 的在家弟子须达多,好善乐施,被称为给孤独长者。梨师达多弟兄,也是这样。摩诃男为 了保全同族,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几位都是证圣果的,能说修解脱道的没有道德意识 吗?佛世的出家比丘,身无长物,当然不可能作物质的布施,然如富楼那的甘冒生命的危 险,去教化麤犷的边民,能说没有忘我为人的悲心吗?比丘们为心解脱而精进修行,但每 日去乞食,随缘说法。为什麽要说法?经中曾不止一次的说到。如释尊某次去乞食,那位 耕田婆罗门,讥嫌释尊不种田(近於中国理学先生的观点,出家人是不劳而食)。释尊对 他说:我也种田,为说以种田为譬喻的佛法。耕田婆罗门听了,大为感动,要供养丰盛的 饮食,释尊不接受,因为为人说法,是出於对人的关怀,希望别人能向善、向上、向解脱 ,而不是自己要得到什麽(物质的利益)。解脱的心行,决不是没有慈悲心行的。释尊灭 後,佛教在发展中,有的被称为小乘,虽是大乘行者故意的贬抑,有些也确乎远离了佛法 的本意。如佛世的质多长者,与比丘大德们论到四种三昧(或作「解脱」)──无量三昧 ,空三昧,无所有三昧,无相三昧。无量三昧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慈是给人 喜乐,悲是解除人的苦恼,喜是见人离苦得乐而欢喜,舍是怨亲平等:慈悲等是世间所说 的道德意识了。但在离私我、离染爱──空於贪、瞋、痴来说,无量与空、无所有、无相 三昧的智证解脱,却是一致的,这是解脱心与道德心的不二。但在(小乘)佛教中,无量 三昧被解说为世俗的,也就是不能以此得解脱的。又如戒,在律师们的心目中,是不可这 样,不可那样,纯属法律的,制度的。有的不知「毘尼是世界中实」,不知时地的适应, 拘泥固执些烦琐事项,自以为这是持戒。然三学中戒 [尸罗]的本义,并不如此,如说: 「尸罗(此言性善)。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罗。或受戒行善,或不受戒行善,皆 名尸罗」;「十善道为旧戒。……十善,有佛(出世)无佛(时)常有」(『大智度论』 卷一三、四六)。尸罗,古人一向译作「戒」,其实是「好行善道,不自放逸」,也就是 乐於为善,而又谨慎的防护(自己)恶行的德行。这是人类生而就有的,又因不断为善( 离恶)而力量增强,所以解说为「性善」,或解说为「数习」。尸罗是人与人间的道德( 狭义是「私德」)轨范,十善是印度一般的善行项目,所以不只是佛弟子所有,也是神教 徒,没有宗教信仰者所有的。尸罗,是不一定受戒(一条一条的「学处」,古人也译为戒 )的,也是可以受的。受戒,本是自觉的,出於理性,出於同情,觉得应该这样的。如十 善之一──不杀生,经上这样说:「断杀生,离杀生,弃刀杖,惭愧,慈悲,利益安乐一 切众生」(『增支部』「十集」)。「若有欲杀我者,我不喜;我若所不喜,他亦如是, 云何杀彼?作是觉已,受不杀生,不乐杀生」(『杂阿含经』卷三七)。不杀生,是「以 己度他情」的。我不愿意被杀害,他人也是这样,那我怎麽可以去杀他!所以不杀生,内 心中含有惭愧──「崇重贤善,轻拒暴恶」的心理;有慈悲──「利益众生,哀愍众生」 的心理(依佛法说:心是复杂心所的综合活动)。不杀生,当然是有因果的,但决不是一 般所说的那样,杀了有多少罪,要堕什麽地狱,杀不得才不杀生,出於功利的想法。不杀 生(其他的例同),实是人类在(缘起的)自他依存中,(自觉或不自觉的)感觉到自他 相同,而引发对他的关怀与同情,而决定不杀生的。释尊最初的教化,并没有一条条的戒 ──学处,只说「正语,正业,正命」;「身清净,语清净,意清净,命清净」。一条一 条的戒,是由於僧伽的组合,为了维护僧伽的和、乐、清净而次第制立的。制戒时,佛也 每斥责违犯者没有慈心。可见(在僧伽中)制定的戒行(重於私德),也还是以慈心为本 的。我曾写有『慈悲为佛法宗本』,『一般道德与佛化道德』,可以参阅。总之,佛说尸 罗的十善行,是以慈心为本的;财与法的布施;慈、悲、喜、舍三昧的修习,达到遍一切 众生而起,所以名为无量,与儒者的仁心普洽,浩然之气充塞於天地之间相近。但这还是 世间的、共一般的道德,伟大的而不是究竟的;伟大而究竟的无量三昧,要通过无我的解 脱道,才能有忘我为人的最高道德。 「初期大乘」是菩萨道。菩萨道的开展,来自释尊的本生谈;「知灭而不证」(等於无生 忍的不证实际)的持行者,可说是给以最有力的动力。菩萨六度、四摄的大行,是在「一 切法不生」,「一切法空」,「以无所得为方便」(空慧)而进行的。不离「佛法」的解 脱道──般若,只是悲心要强些,多为众生着想,不急求速证而已。 《华雨集第四册》 一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p50/4~p57/2 四 人菩萨行的真实形象 修学人间佛教──人菩萨行,以三心为基本,三心是大乘信愿──菩提心,大悲心,空性 见。一、发(愿)菩提心:扼要的说,是以佛为理想,为目标,立下自己要成佛的大志愿 。发大菩提心,先要信解佛陀的崇高伟大:智慧的深彻(智德),悲心的广大(悲德), 心地的究竟清净(断德),超胜一切人天,阿罗汉也不及佛的圆满。这不要凭传说,凭想 像,最好从释迦牟尼佛的一代化迹中,理解而深信佛功德的伟大而引发大心。现实世间的 众生,多苦多难,世间法的相对改善,当然是好事,但不能彻底的解决。深信佛法有彻底 解脱的正道,所以志愿修菩萨行成佛,以净化世间,解脱众生的苦恼。依此而发起上求佛 道,下化众生的愿菩提心,但初学者不免「犹如轻毛,随风东西」,所以要修习菩提心, 志愿坚定,以达到不退菩提心。二、大悲心,是菩萨行的根本。慈能予人安乐,悲能除人 苦恼,为什麽只说大悲心为本?佛法到底是以解脱众生生死苦迫为最高理想的,其次才是 相对的救苦。悲心,要从人类,众生的相互依存,到自他平等、自他体空去理解修习的。 如什麽都以自己为主,为自己利益着想,那即使做些慈善事业,也不能说是菩萨行的。三 、空性见,空性是缘起的空性。初学,应於缘起得世间正见:知有善恶,有因果,有业报 ,有凡圣。进一步,知道世间一切是缘起的,生死是缘起的生死。有因有缘而生死苦集( 起),有因有缘而生死苦灭。一切依缘起,缘起是有相对性的,所以是无[非]常──不可 能常住的。缘起无常,所以是苦──不安稳而永不彻底的。这样的无常故苦,所以没有我 [自在、自性],没有我也就没有我所,无我我所就是空。空,无愿,无相──三解脱门: 观无我我所名空,观无常苦名无愿,观涅盘名无相。其实,生死解脱的涅盘,是超越的, 没有相,也不能说是无相。大乘显示涅盘甚深,称之为空(性),无相,无愿,真如,法 界等。因无我我所而契入,假名为空,空(相)也是不可得的。在大乘「空相应经」中, 缘起即空性,空性即缘起,空性是真如等异名,不能解说为「无」的。这是依「缘起甚深 」而通达「涅盘(寂灭)甚深」了。在菩萨行中,无我我所空,正知缘起而不着相,是极 重要的。没有「无所得为方便」,处处取着,怎麽能成就菩萨的大行!这三者是修菩萨行 所必要的,悲心更为重要!如缺乏悲心,什麽法门都与成佛的因行无关的。『曲肱斋丛书 』说到:西藏一位修无上瑜伽的大威德法门,得到了大成就,应该是成佛不远了吧!大威 德明王是忿怒相,这位修大威德而得大成就的,流露出凶暴残酷的神情,见他的都惊慌失 措,有的竟被他吓死了!这位大成就者原来没有修慈悲心。可见没有慈悲心,古德传来的 什麽高明修法,都不属於成佛因行的。菩提心,大悲心,空性见──三者是修菩萨行所必 备的,切勿高推圣境,要从切近处学习起!我曾写有『菩提心的修习次第』,『慈悲为佛 法宗本』,『自利与利他』,『慧学概说』等短篇。 依三心而修行,一切都是菩萨行。初修菩萨行的,经说「十善菩萨发大心」。十善是:不 杀生,不不与取[偷盗],不邪淫(出家的是「不淫」),这三善是正常合理的身行。不妄 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这四善是正常合理的语(言文字)行。不贪,不瞋,不邪 见,这三善是正常合理的意行。这里的不贪,是不贪着财利、名闻、权力;不瞋就是慈( 悲)心;不邪见是知善恶业报,信三宝功德;知道前途的光明──解脱、成佛,都从自己 的修集善行中来,不会迷妄的求神力等救护。这十善,如依三心而修,就是「十善菩萨」 行了。或者觉得:这是重於私德的,没有为人类谋幸福的积极态度,这是误会了!佛法是 宗教的,不重视自己身心的净化,那是自救不了,焉能度人!经上说:「未能自度先度他 ,菩萨於此初发心」。怎样的先度他呢?如有福国利民的抱负,自己却没有学识,或生活 糜烂,或一意孤行,他能达成伟大的抱负吗?所以菩萨发心,当然以「利他为先」,这是 崇高的理想;要达成利他目的,不能不净化自己身心。这就是理想要高,而实行要从切近 处做起。菩萨在坚定菩提,长养慈悲心,胜解缘起空性的正见中,净化身心,日渐进步。 这不是说要自己解脱了,成了大菩萨,成了佛再来利他,而是在自身的进修中,「随分随 力」的从事利他,不断进修,自身的福德、智慧渐大,利他的力量也越大,这是初学菩萨 行者应有的认识。 修人菩萨行的人间佛教,「佛法」与「初期大乘」有良好的启示。如维摩诘长者,六度利 益众生外,从事「治生」,是从事实业;「入治政法」,是从事政治;在「讲论处」宣讲 正法;在「学堂(学校)诱开童蒙」,那是从事教育了。「淫坊」,「酒肆」也去,那是 「示欲之过」,「能立其志(不乱)」。普入社会,使别人向善、向上,引发菩提心,这 是一位在家大菩萨的形象。善财童子的参访善知识,表示了另一意义。善财所参访的善知 识,初三位是出家的比丘;开示的法门,是(系)念佛,观法,处众[僧],正确的信解三 宝,是修学佛法的前提。其他的善知识,比丘、比丘尼以外,有语言学者,艺术工作者, 建筑的数学家,医师,国王,鬻香师,航海者,法官;总之,出家菩萨以外,在家菩萨是 普入各阶层的;也有深入外道,以外道身分而教化外道入佛法的。善知识(後来又加了一 些鬼神)们的诱化方便,都是以自己所知所行来教人,所以形成了「同愿同行」的一群; 也就是从不同事业,摄化有关的人,同向於成佛的大道(我依此而写有『青年的佛教』) 。以自己所作而教人的,『阿含经』已这样说:如修行十善,那就「自作」,「教他作」 ,「赞叹(他人)作」,「见(他人)作(而心生)随喜」,就是自利利人了。这是弘扬 佛法的善巧方便!试想:修学佛法(如十善)的佛弟子,在家庭中能尽到对家庭应尽的义 务,使家庭更和谐更美好,能得到家庭成员的好感,一定能诱导而成为纯正的佛化家庭。 在社会上,不论是田间、商店、工厂……中,都有同一事务的人;如学佛者能成为同事中 的优良工作者,知识与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德性,不只为自己,更能关怀他人,有布施 、爱语、利行、同事的表现,那一定能引化有缘的同事,归向佛道的。又如做医师的,为 病人服务,治疗身病,心病,更为病人说到身心苦恼根源的烦恼病,根治烦恼病的佛道, 从自己所知所行而引人学菩萨行,正是善财参访各善知识利他的最理想的方法! 从「初期大乘」时代到现在,从印度到中国,时地的差距太大。现代的人间佛教,自利利 他,当然会有更多的佛事。利他的菩萨行,不出於慧与福。慧行,是使人从理解佛法,得 到内心的净化;福行,是使人从事行中得到利益(两者也互相关涉)。以慧行来说,说法 以外,如日报、杂志的编发,佛书的流通,广播、电视的弘法;佛学院与佛学研究所,佛 教大学的创办;利用寒暑假,而作不同层次(儿童,青年……)的集体进修活动;佛教学 术界的联系……重点在介绍佛法,袪除一般对佛法的误解,使人正确理解,而有利於佛法 的深入人心。以福行来说,如贫穷、疾病、伤残、孤老、急难等社会福利事业的推行;家 庭、工作不和协而苦痛,社会不同阶层的冲突而混乱,佛弟子应以超然关切的立场,使大 家在和谐欢乐中进步。凡不违反佛法的,一切都是好事。但从事於或慧或福的利他菩萨行 ,先应要求自身在佛法中的充实,以三心而行十善为基础。否则,弘化也好,慈济也好, 上也者只是世间的善行,佛法(与世学混淆)的真义越来越稀薄了!下也者是「泥菩萨过 河」(不见了),引起佛教的不良副作用。总之,菩萨发心利他,要站稳自己的脚跟才得 ! 《华雨集第四册》一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p57/4~p63/-1 -- 守口摄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8.174.188.209







like.gif 您可能会有兴趣的文章
icon.png[问题/行为] 猫晚上进房间会不会有憋尿问题
icon.pngRe: [闲聊] 选了错误的女孩成为魔法少女 XDDDDDDDDDD
icon.png[正妹] 瑞典 一张
icon.png[心得] EMS高领长版毛衣.墨小楼MC1002
icon.png[分享] 丹龙隔热纸GE55+33+22
icon.png[问题] 清洗洗衣机
icon.png[寻物] 窗台下的空间
icon.png[闲聊] 双极の女神1 木魔爵
icon.png[售车] 新竹 1997 march 1297cc 白色 四门
icon.png[讨论] 能从照片感受到摄影者心情吗
icon.png[狂贺] 贺贺贺贺 贺!岛村卯月!总选举NO.1
icon.png[难过] 羡慕白皮肤的女生
icon.png阅读文章
icon.png[黑特]
icon.png[问题] SBK S1安装於安全帽位置
icon.png[分享] 旧woo100绝版开箱!!
icon.pngRe: [无言] 关於小包卫生纸
icon.png[开箱] E5-2683V3 RX480Strix 快睿C1 简单测试
icon.png[心得] 苍の海贼龙 地狱 执行者16PT
icon.png[售车] 1999年Virage iO 1.8EXi
icon.png[心得] 挑战33 LV10 狮子座pt solo
icon.png[闲聊] 手把手教你不被桶之新手主购教学
icon.png[分享] Civic Type R 量产版官方照无预警流出
icon.png[售车] Golf 4 2.0 银色 自排
icon.png[出售] Graco提篮汽座(有底座)2000元诚可议
icon.png[问题] 请问补牙材质掉了还能再补吗?(台中半年内
icon.png[问题] 44th 单曲 生写竟然都给重复的啊啊!
icon.png[心得] 华南红卡/icash 核卡
icon.png[问题] 拔牙矫正这样正常吗
icon.png[赠送] 老莫高业 初业 102年版
icon.png[情报] 三大行动支付 本季掀战火
icon.png[宝宝] 博客来Amos水蜡笔5/1特价五折
icon.pngRe: [心得] 新鲜人一些面试分享
icon.png[心得] 苍の海贼龙 地狱 麒麟25PT
icon.pngRe: [闲聊] (君の名は。雷慎入) 君名二创漫画翻译
icon.pngRe: [闲聊] OGN中场影片:失踪人口局 (英文字幕)
icon.png[问题] 台湾大哥大4G讯号差
icon.png[出售] [全国]全新千寻侘草LED灯, 水草

请输入看板名称,例如:WOW站内搜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