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magewind (秋水连天)
看板Buddhism
标题Re: [问题] 外道
时间Mon May 1 00:09:48 2006
※ 引述《reader (读者)》之铭言:
: ※ 引述《reader (读者)》之铭言:
: : → jsr813:佛教是教育。世尊更从未创作,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不生不灭.. 04/30 18:53
: : → jsr813:利用哲学方法思考,历史角度探讨可当兴趣.但与了生死不相干 04/30 18:58
: 这就是自以为了解佛教的显例。
: 所谓诸行无常,就是在指宇宙和人生都会经由成住坏灭 (原译成住坏空,但是
: 空字容易搞混,现在多改称) , 这才是真相。
: 所谓「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己,寂灭为乐」,要学佛首先就是要了解
: 什麽是无常,没有什麽是不生不灭的,那是伪佛学,完全搞错。
: 对於佛学的理解是很重要的,不是你觉得某某是真理就可以不用思考了。
: 随便一句话就讲错,这样还要跟别人说教? 而似乎这样的推文不止一次了。
: 八正道之首即是正见,正见是需要学习探索思考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方法,
: 应该要尊重他人,成天说别人这样子不对,那样子无意义,就是反智的表现。
: 又及,创立佛教和发现真理是不一样的,对字词掌握不好,对於别人说的东西
: 不感兴趣却又要批评,这样子又真能了脱生死吗?
: 大家谈修行谈感悟谈体验,我何曾置过一词? 我讨论一点东西,又干你何事,
: 却要三不五时在推文反对,以为别人随便讲点所知之事,就是专以钻研为要,
: 就像是听到别人谈理财,就要告诫他们说金钱不是人生的一切一样,但是谁又
: 把金钱当成人生的一切了? 这样的态度是自卑还是自大?
本文前提:姑且不论是否有对人不对事的情况发生。
最近刚刚读完昭慧法师的『初期唯识思想』,与reader前贤你分享其中的一段话:
.....研究唯识学时,应该非常注意『涅盘寂静』的法则。佛法中,无论是声闻乘
的有余、无余涅盘,或是大乘的无住涅盘,都是对於生命的终极关怀。如果研读
唯识学,却忽略了终极关怀,忽略了生命由流转趋於还灭的圆满觉证,而只是探讨
其宇宙论、认识论或是理则学,必然会是隔靴骚痒的。
传统研究法中,虽然也注意到唯识学趣入『涅盘寂静』的要着,但却仍然在理论
的建构中,逐渐地忽略了这个重点。原因在於,当时的唯识学面临很多学派的挑战,
它必须藉由建构更缜密、圆熟的体系,不断的化解这些挑战,因而思想的建构越来
越庞大,相对地,佛弟子最确切关心的,修行、解脱方面的问题,反而相形萎缩;
解与行,形成了不均衡的发展。
原本中观学派、唯识学派的产生,都是对於过去或现阶段,佛弟子忽略了修持,
只着重於义学的探究,而感到不满,想要回归到修行的重点上来。但很特殊的是,
後来这些学派,也同样掉进偏重义理而忽略实证的陷阱。既便是中国禅宗,其始也以
『不立文字』而自豪,终究是出现了连篇累牍的公案文字。有的末流,甚至成了略过
修持以解析公案的『口头禅』了。这彷佛是历史的『宿命』,研究佛法,应以此为殷监
,在义理研究中,时时回顾修持,这是『涅盘寂静』法则对吾人所产生的另一种提撕
作用。
後学与你分享这段话的用意,不是说你只是喜爱辩论,而是因为法行人
(後学认为你偏向法行人)比较容易掉入义理的探讨,而忽略了学佛的重点在
『涅盘寂静』。(信行人也有他们的缺点,在此就不谈了。)毕竟就历史来看,
也确实如此。
但是这并不是否定讨论的益处,只是在讨论的当下需时时提醒自己,
[应该非常注意『涅盘寂静』的法则],否则[忽略了终极关怀,忽略了生命由流转趋於
还灭的圆满觉证,而只是探讨其宇宙论、认识论或是理则学,必然会是隔靴骚痒的。]
你认为呢?^^
末了,想要向你推荐这本书,如果你对唯识学有兴趣,这是很棒的一本入门书。
我自己也还需要再读一遍,唯识学实在不容易。> <
--
守口摄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61.217.142.20
1F:推 Bonerges:我是买林中治先生的性相略说,也是讲唯识140.109.231.102 05/01 05:46
2F:→ Bonerges:可是怎麽看都觉得 唯识会帮助修行啊~140.109.231.102 05/01 05:47
3F:→ Bonerges:个人是觉得 没有体验过的唯识道理140.109.231.102 05/01 05:48
4F:→ Bonerges:就像是在看无字天书一样 有看没有懂140.109.231.102 05/01 05:49
5F:推 imagewind:法师针对的是末期的唯识思想而发的感慨 61.229.15.202 05/01 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