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Buddhism
标 题《业报迷踪-27》【业报无作者】
发信站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Mon Nov 7 22:09:28 2005)
转信站ptt!Group.NCTU!grouppost!Group.NCTU!Lion
《业报迷踪-27》【业报无作者】
世尊教学生们观完地狱、饿鬼、畜生、修罗等恶业道之後,接着便要
求学生们仔细观察善业道的实相,世尊说道:
《正法经》(T17n0721_p0125a02)
┬┬┬┬┬┬┬┬┬┬┬┬┬┬┬┬┬┬┬┬┬┬┬┬┬┬┬┬┬┬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已。观地狱饿鬼畜生不善业报。如实细
观察已。次第当观善业果报。
『所以者何?一切众生。乐於乐果。厌舍苦报。诸乐集故。名
之为天。复观微细业。集众善业。受生灭身。得爱果报。』
┴┴┴┴┴┴┴┴┴┴┴┴┴┴┴┴┴┴┴┴┴┴┴┴┴┴┴┴┴┴
由上句可知,“天”的意思就是“诸乐所集”,这些“乐”就是善业
的果报,乐果是由多小的善业所集合的,就是世尊所说的“观微细业,
集众善业”,而天道虽是快乐得不得了但仍是“生灭身”,乐果也有
消灭的一天。
生天的业因为何?很简单,恶因的反面就是善因,恶业的相反就是十
善业,我们在前面提过的“白狗真好命”故事就谈到身、口、意十恶
业,善业也一样是身、口、意,如何会转生天众呢?接着来看看:
┬┬┬┬┬┬┬┬┬┬┬┬┬┬┬┬┬┬┬┬┬┬┬┬┬┬┬┬┬┬
『以七种戒。生於天中。何等为七。口业四种。身业有三。以
其亲近多修习故。生六欲天。』
┴┴┴┴┴┴┴┴┴┴┴┴┴┴┴┴┴┴┴┴┴┴┴┴┴┴┴┴┴┴
戒就是不犯,上句中的“亲近多修习”就是要多去作善业,但是善业
不是天生就会的,需要“修习”,口业有哪四种,即是“两舌、恶骂
(恶口)、妄言、绮语”,身业有三种,那就是世尊再三叮嘱不可犯
的三种:“杀、盗、淫”,有修这七戒的人,死後转生“六欲天”。
记忆好的同学会问“咦?不是还要有意业吗?”没错,有身、口善业
者就可以有转生六欲天的福报,加上意业善因“不贪取、不嫉妒、不
邪见”则可以转生到欲天之上的色、无色二个天界。这欲界、色界、
无色界合称三界。
六欲天是什?咱们找来《丁福保佛学词典》看看:
┬┬┬┬┬┬┬┬┬┬┬┬┬┬┬┬┬┬┬┬┬┬┬┬┬┬┬┬┬┬
『【六欲天】
(界名)欲界有六重之天,谓之六欲天:
一、四王天,有持国,广目,增长,多闻之四王,故名四王天。
二、忉利天,译言三十三天,帝释天为中央,四方各有八天,
故从天数而名三十三天。
三、夜摩天,译言时分,彼天中时时唱快哉,故名。
四、兜率天,译言喜足,於五欲之乐生喜足之心,故名。
五、乐变化天,於五欲之境自乐变化,故名。(化乐天)
六、他化自在天,於五欲之境使他自在变化,故名。(魔天)
┴┴┴┴┴┴┴┴┴┴┴┴┴┴┴┴┴┴┴┴┴┴┴┴┴┴┴┴┴┴
为何叫六欲天?是因为这六个天界仍有五欲,哪五欲?就是色、声、
香、味、触五样感官的需求和享受,人们的感官染着於色、声、香、
味、触五种境界而起的五种情欲,又名五妙欲、五妙色。
五欲的定义为何?我们同样找来佛学字典的解说:
┬┬┬┬┬┬┬┬┬┬┬┬┬┬┬┬┬┬┬┬┬┬┬┬┬┬┬┬┬┬
『一、色欲指爱着於男女之端庄形貌及世间宝物等种种妙色。
(看的)
二、声欲指爱着於娇媚妖词、淫声染语、丝竹弦管、环钏铃
佩等声。(听的)
三、香欲指爱着於气味芬芳之物,以及男女身体之香。(嗅
的)
四、味欲指爱着於酒肉珍肴、甘甜酸辣之美食。(吃的)
五、触欲指爱着於冷暖细滑、轻重强软、华衣上服、男女身
触等物。(摸的)
┴┴┴┴┴┴┴┴┴┴┴┴┴┴┴┴┴┴┴┴┴┴┴┴┴┴┴┴┴┴
五欲的享受世人也会啊,只是天界没有这五欲的苦,只有乐。而人间
为了这五欲要付出苦的代价,两者的差别就在这里。例如人类为了吃
好吃的,用好用的、看好看的…就得努力追钱,钱花光了就苦,没钱
的就先用现金卡,结果享受完了苦也来了。天界没这些苦,故名“乐
集”。
有的同学会问“那他们有工商活动、家庭生活吗?”,天界不用工商
活动,但有家庭生活,世尊告诉我们天界的五欲自得,吃穿用的一出
生就有了,直到福报用完,生命也就尽了:
《增一阿含经》(T02n0125_p0677b28)
┬┬┬┬┬┬┬┬┬┬┬┬┬┬┬┬┬┬┬┬┬┬┬┬┬┬┬┬┬┬
『(六)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
众五百人俱。尔时。三十三天有一天子。身形有五死瑞应。
(瑞应:先兆、现象)
『云何为五。一者华冠自萎(外形变得难看)。二者衣裳垢坋
(天衣不光鲜了)。三者腋下流汗(身体发臭)。四者不乐
本位(得了忧郁症)。五者玉女违叛(老婆跑了)。
『尔时。彼天子愁忧苦恼。搥胸叹息。时。释提桓因闻此天子
愁忧苦恼。搥胸叹息。便敕一天子。此何等音声。乃彻此间。
(帝释天王问别人“是谁唉唉叫得那麽难听?”)
『彼天子报言。天子当知。今有一天子。命将欲终…。(别人
回答“老大,有人要死柳…”)
┴┴┴┴┴┴┴┴┴┴┴┴┴┴┴┴┴┴┴┴┴┴┴┴┴┴┴┴┴┴
天人的命也有尽头,五欲享受自然消失,人世间有甘有苦,苦时仍有
希望有朝一日苦尽甘会来,但是天人只有乐没有苦,一旦乐没有了,
那就会死。
家庭生活也是相同,一个天子会有多少天女老婆是因前世业因而得的
业报,生不生小孩则是自己决定,但不是经由性行为也不是经由怀胎,
天众是化生的,关於天众的性行为六欲天有所不同:
《丁福保佛学词典》
┬┬┬┬┬┬┬┬┬┬┬┬┬┬┬┬┬┬┬┬┬┬┬┬┬┬┬┬┬┬
『【六欲天婬相】
(杂语)俱舍论十二颂六欲天婬欲之相。曰:「六受欲交抱,
执手笑视婬。」此第一四王天与第二忉利天以男女交形为婬,
第三夜摩天以相抱为婬,第四兜率天以执手为淫,第五乐变
化天以相笑为婬,第六他化自在天以相视为婬。 』
┴┴┴┴┴┴┴┴┴┴┴┴┴┴┴┴┴┴┴┴┴┴┴┴┴┴┴┴┴┴
人们因善业转生天上时是化生的:
《杂阿含》(T02n0099_p0025c24)
┬┬┬┬┬┬┬┬┬┬┬┬┬┬┬┬┬┬┬┬┬┬┬┬┬┬┬┬┬┬
『(世尊告婆罗门)复於余时亲近善知识。闻说正法。内正思
惟。行身善行。行口善行。行意善行故。以是因缘。身坏命
终。化生天上。婆罗门,是故善男子譬如月…。』
┴┴┴┴┴┴┴┴┴┴┴┴┴┴┴┴┴┴┴┴┴┴┴┴┴┴┴┴┴┴
化生的意思即是不经由怀胎而生,而且生下来就像人间四五岁至十二
岁小孩,依各天而不同。另外寿命、食物、能力…种种在六欲天里自
然也有差别:
《正法经》(T17n0721_p0125a13)
┬┬┬┬┬┬┬┬┬┬┬┬┬┬┬┬┬┬┬┬┬┬┬┬┬┬┬┬┬┬
『(世尊曰)六欲天中。有上中下道,命亦如是,有中有下。
食亦如是,有中有下,色亦如是,有中有下。力亦如是,有
上中下。乐报亦尔。有中有下。』
┴┴┴┴┴┴┴┴┴┴┴┴┴┴┴┴┴┴┴┴┴┴┴┴┴┴┴┴┴┴
就以四天王天的最初阶鬘持天来说,世尊说道:
(T17n0721_p0125a17)
┬┬┬┬┬┬┬┬┬┬┬┬┬┬┬┬┬┬┬┬┬┬┬┬┬┬┬┬┬┬
『初鬘持天。遶须弥山四埵而住。是鬘持天。有十住处。於一
一面。异业异名。(此天细分有十种)如是无量业。生鬘持
天。(依照许多不同的善业而受生此天)
『依业受乐。无量种色,娱乐受乐,无有老苦。(没有老和苦,
一旦五衰相出现就死了)』
『诸业网印印之。从因缘生。非无因生。亦非断灭。非有作者。』
┴┴┴┴┴┴┴┴┴┴┴┴┴┴┴┴┴┴┴┴┴┴┴┴┴┴┴┴┴┴
上句中的“诸业网”是比喻业因好像鱼网,人们是逃不掉的,“印”
是“确定”的意思,业网是由自身行为的因缘所生,不是有第三者在
操控,故曰“非有作者”。
“作者”一词也是古语,《礼记》【第19卷-乐记】(p-0668)说明
了什麽是“作者”:
┬┬┬┬┬┬┬┬┬┬┬┬┬┬┬┬┬┬┬┬┬┬┬┬┬┬┬┬┬┬
『故钟鼓管磬,羽龠干戚(乐器种类),乐之器也。
屈伸俯仰,缀兆舒疾(演奏时的旋律),乐之文也。
簠簋俎豆(祭品),制度文章(祭礼祭文),礼之器也。
升降上下(进退顺序),周还裼袭(祭服穿法),礼之文也。
故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
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
┴┴┴┴┴┴┴┴┴┴┴┴┴┴┴┴┴┴┴┴┴┴┴┴┴┴┴┴┴┴
世尊说业网所确定的事是没有作者的,也就是没有人去规定、执行,
因为业报完全是因缘所生,不会凭空出现(非无因生),也不会凭空
消失(亦非断灭)。
这里有同学会有疑问:“那至少业因是由人们所造成的,造业的人不
就是作者吗?”答案是否定的。造业的人并不明白他的行为是要作什
麽,“作者”的定义是要“知礼乐之情者”才叫“作者”,礼乐之情
就是行为和意义,如器、如文。懂得行为和意义,才是作者,
例如:《论语》【第14卷-宪问】(p-0129)
┬┬┬┬┬┬┬┬┬┬┬┬┬┬┬┬┬┬┬┬┬┬┬┬┬┬┬┬┬┬
子曰:「作者七人矣。」
┴┴┴┴┴┴┴┴┴┴┴┴┴┴┴┴┴┴┴┴┴┴┴┴┴┴┴┴┴┴
作者是圣人,故孔子感叹知礼乐之情的古圣人有七个。所以佛经里的
“作者“一词并不是我们现在通用的把作者解成“去作事的人”,这
差很多了。就像“法师”一词一样,唐时是非常崇高的敬词,现在则
只要是出家人就是法师,成为通称。
业报是因缘生,因为它是“此有(善恶)故彼有(业报)”,就是同
学们可以朗朗上口的十二因缘观一样,可是业报的机制并没有人去控
制、规划它,这个观念超出了单纯的因果关系,故世尊强调“业报无
作者”整个业报的运作没有一个“主操控者”:
《杂阿含》(T02n0099_p0092c12)
┬┬┬┬┬┬┬┬┬┬┬┬┬┬┬┬┬┬┬┬┬┬┬┬┬┬┬┬┬┬
1『(三三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为汝等说法。初.中.後善。善义
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所谓第一义空经。谛听。善
思。当为汝说。
2『云何为第一义空经。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
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
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
3『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除俗数法。
4『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
缘识。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
5『又复。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
识灭。如是广说。乃至纯大苦聚灭。
6『比丘。是名第一义空法经。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
┴┴┴┴┴┴┴┴┴┴┴┴┴┴┴┴┴┴┴┴┴┴┴┴┴┴┴┴┴┴
上面第二句就是世尊举眼的功能来说明“眼的功能是没有人操控的”,
人死眼灭时,会有别的但不是眼球而能看见的功能生成(中阴身的眼
识),而这也没有人操控,这超出了一般因果观念(俗数法)。
世尊在这经里简要的说明“行者超越了此有故彼有(4)、此无故彼
无(5)的境界时,那就是得到【空】了”,这种没有“最高主宰者”
的观念就是“无作者”的观念。
所以世尊在《正法经》这里详细教导行者实观时,更语重心长的叮嘱
道:《正法经》(T17n0721_p0125a22)
┬┬┬┬┬┬┬┬┬┬┬┬┬┬┬┬┬┬┬┬┬┬┬┬┬┬┬┬┬┬
『是故丈夫。常当自勉修诸善业。若爱自身。无始流转。善、
不善、无记业网。缚诸众生。流转生死。犹如水轮。流转地
狱饿鬼畜生。於人世间。如观伎众(好像看戏)。
『若行善业。生於天中。依须弥山…。
『如是比丘。观於初天。鬘持天众。』
┴┴┴┴┴┴┴┴┴┴┴┴┴┴┴┴┴┴┴┴┴┴┴┴┴┴┴┴┴┴
下回我们再来看世尊如何教导我们观察三十三天。请稍候。
--
~~~~~~~~~~~~~~~~
佛法一,一法佛,一法佛法法一佛。
真如一,一真如,一真如真真一如。
~~~~~~~~~~~~婴愚~~
--
卍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WWW:
http://cbs.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