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Buddhism
标 题Re: [问题] 佛性 法性 空性
发信站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Thu Jun 23 10:37:44 2005)
转信站ptt!Group.NCTU!grouppost!Group.NCTU!Lion
※ 引述《[email protected] (草人)》之铭言:
> 佛性 法性 空性
> 此三者的哲学意义为何?
> 又,此三者的关系如何?
佛性、法性、空性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且也是造成部派分裂大小乘之争的原因之一
以下的论点是未学根据A. K. Warder的印度佛教史及印顺导师某些文章与网路上查
询的一些观点所提出的看法。或许不够完备亦或有错误的地方。希望各方大德能多
多指教。
从原始部派佛教、到中观派再到唯识而到中国佛教都有不一样的内函甚至部派部派
间,中观派间、唯识派间至中国各宗也都有不一样的看法
首先佛性这个名词似乎不存在於原始部派,但是对於佛是否为超越经验的存在则在
不同部派间有不同的观点,若要说有类似概念可推测出於大众部尤以说出世部分出
的部派为最,制多山、西山部与北山部主张佛已行累世菩萨道一生下来就注定要得
道的。这与很多部派尤其是上座部系统的部派主张有很大的差异,也是历史学家认
为大乘思想的源头。
而事实上在部派间还有许多的问题争议如法是否有自性,人我是否具有法性等问
题。事实上由各部的阿毗达磨,法有自性这点应是无疑的,如一切有部的集异门足
论,就是为见於佛所说经中一切法(包括五蕴、感官十二入、以及界、四谛、因缘
程序等等)的名单并将其解释分类。又如上座部的法集论。而这又牵涉到灵魂、轮
廻谁麽东西在轮廻等问题。在此暂题不谈。基本上整个部派大致上的主张是人空法
有。
最早的大乘经典则应为大宝积经(为许多小的契经所结合起来现存的大宝积经应为
陆续结出)其内容则有很明确的菩萨思想并将佛陀的存在意义更往上提高。在大宝
积经里有一切法皆空即否定法性存在的概念并提出圣智种性即觉悟到人的心解脱为
体悟到人的心本来就已经是自由的。而历史推进到般若经出世的时候般若经传说是
从龙宫取出,历史家则认为应出於南印案达罗(制多山部系的大本营)某些论师之
手。而在般若经里则出现了真如的名词。基本上般若将上述的概念更加确立,明确
的主张法无自性及诸法皆空将法性等同於空性,一切法皆非造作而成的是无生无起
的(当然这不会为部派所承认)而为解释此一主张的矛盾性(与因缘学说矛盾)则开始
有所谓胜义谛、世俗谛分别的说法。而所谓的真如即一切法无想无可阻碍,自相就
是无碍。如来真如性即一切法真如性无二无作无分别之真如性,而当然所谓的真如
也非永恒常住的东西其也是空性。
总绐般若的论点即一切法完全性空离相(无自性),无量无边是性空,无相无念之名
称,一切法皆空无可分别。这些论点基本上也是中观派据以为发展的。但是中观派
大师龙树则有些许差异,基本上龙树(具历史学家的意见)的着作并非为发扬大乘理
论反而是为统一部派间的矛盾而发展的,用的方法则是阿含内无记的问题佛所给予
的回答(世界有边无边,非有非无…..)即中道。龙树反对旧部派给予所谓法的形而
上定义,因为一切法皆空法并不等於法性。并强调法是假想的存在,而非各有其独
特的本性。说法为空性意为其中无恒常之物。并指出自性学说与婆罗门教永恒学说
并无差异。而在般若经之後陆续出的大乘经典如三昧王经、法华经、维摩结经、金
光明经则据此做更进一步的展开。并在胜鬘经中提出了所谓如来胎藏的学说(佛陀
永恒存在的观念)在此佛性的概念则几已确立。在之後安慧比丘的宝种分别论更提
出了无始轮廻的众生界与法身是一致的不过被烦恼所掩盖,在此可看出事实上其理
论违背当初龙树的原意并违反了中道的立场,因其设立了一种形而上学的绝对体。
为了调和这种矛盾,则以神秘主义的形式,指出宇宙和佛陀本性之真理非普通智力
与经验所能知道的只能通过顿悟。当然如来藏的思想必须是空的以与中观理论相符
合。
其实在宝种分别论中提到了至高实在有心的本性,其它一切都是想象产物则开启唯
心主义的发展。此後出现了一系列在大乘中非常有名的重要经典如华严,解深密
经、入楞枷经等并提出了佛三转法轮的说法为四谛、性空、法无自性不生不灭自始
就是清净的本来就是涅盘。解深密经内提出了法的圆成实相、究极无自性性和法的
真如性。并提出识种子(阿赖耶识的理论)。当然同是发展的中观派有些并不认同阿
赖耶识的说法,指其为性空的假名。在入楞伽经内并将阿赖耶识等同於如来藏。并
指出胎藏是空性即涅盘(为符合中观之主张)。而之後的唯识派则立於这些基础上更
加强了所谓如来藏理论,无着则提出成佛是一切法而不是某个法(真如性),世亲注
释提到中观的理论一虚妄分别与一切法无自性即完全不存在的见解矛盾,即一切只
有空性而所谓虚妄分别也只发生於空性并总结真如=法性=无相=实性=法界(无着的
学说不太好懂在此不多说,主要主张旧部派与中观都是边见的两极端)。
当然後来发展的中国佛教又有一些不同的见解,比如摘录惟觉的说法
“法性是指一切现象界所具有的真实不变的体性,诸法的实相。佛法上讲,一
切众生佛性本具,佛性是本性本空,又讲一切诸法缘起性空。佛性是空,法性也是
空,但是意义不同。有些人对於佛性空与法性空弄不清楚,其实这两者不可混为一
谈。”
总结以上,所谓佛性一开始在各部派中并无此概念,但部派间有对佛之地位能力看
法的不同。而对於法性则认为是实有的,空性主要是针对我而言。
到了中观派大大强调了空性,并认为法性等於空性。佛性则是实有(当然前後期中
观有不同的见解),而後到唯识的发展则将三个等同(当然唯识派内也有不同的见
解)。佛性的发展主要是针对佛地位的演译而连接到所谓众生成佛的理论。而法性
的发展则是对原始契经内诸法定义的看法,空性则是对前两者做形而上学的解释。
再次强调以上只是大略的描述中间各派间还是有些细微看法的不同,而且这只是各
人理解力及看法,或许有人不赞同或未学有说错的地方,欢迎提出讨论。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From: !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