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itifan ()
看板Brethren
标题巴克礼献身文手稿回台 缅怀宣教师精神
时间Tue Jun 3 01:18:00 201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ovZJtnhLJ4
宣教师巴克礼博士(Thomas Barclay)於11月21日诞生,适逢2013年台南神学院传奇性的
自英国获得巴- 克礼献身文原手稿,藉此机会让全台教会再一次回顾巴克礼,从这位伟大
宣教师身上,学习- 一生交托、作主器皿的美好见证。
1849年巴克礼出生於苏格兰,16岁生日之际立志为主所用,写了一篇献身文,表明自- 己
愿意顺服主的带领,照主旨意生活。巴克礼每年生日都会在献身文上签一次名,1892- 年
结婚後,更邀请夫人伊莉莎白(Elisabeth A. Turner)每年一起签名,直到巴克礼1935
年10月以86岁高龄过世,他在献身- 文上足足留下69个签名。
难能可贵的是,每年生日重新与主立约的巴克礼,并没有将这件事透露给其他人知道,一
直- 到他过世後,神学院同工整理其遗物时才赫然发现此事,足见其谦卑、不自夸的态度
,也成- 为後人值得效法的典范。
年轻时期的巴克礼聪颖好学,15岁便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就读,受教於热力学之父凯尔文爵
- 士,巴克礼极具电气学长才,论文备受赏识,甚至於皇家学士院发表,更因而以电气学
专家- 之姿,被记载於《大英百科全书》上。时人均称他若继续在电气学领域耕耘,很可
能会获得- 诺贝尔奖。
然而,巴克礼却没有因为在科学界获得傲人成就,就忘记了自己在16岁时与上帝所立下的
- 约定。大学毕业以後,他决定就读神学院成为宣教师,与其他两位相同决定的好友被称
做「- 格拉斯哥三杰」,比起着名的「剑桥七杰」时间更早。
巴克礼於1875年历经3个月的海上旅途与转折後抵达台湾,在马雅各医师、李庥牧师等-
早期宣教师所建立的基础上,开始着重教育及福音事工。19世纪的台湾社会普遍都是文盲
- ,识字者少,因此推动白话字运动、翻译圣经,并促成台湾首份报纸诞生,在媒体史上
也占- 有一席之地。
1876年巴克礼接手「传教师养成班」,後进一步扩大成为「大学」,这不仅是台南神学-
院的前身,也是台湾第一所西式大学。当时巴克礼不仅教授圣经知识,甚至连天文、地理
与- 现代科学也在授课科目中,希望这些台湾学生成为传道人後,也必须要能正确认识这
个世界- 。
2013年9月5日,英国剑桥圣可伦巴教会(St. Columba's Church)举行了一场特别的礼拜
,会中由巴克礼侄孙女凯撒琳(Katherine Barclay Martin)代表家属将〈巴克礼献身文
〉连同其银制皮带扣环、清光绪年间〈台湾教会- 名录〉等文物,一起赠送给台南神学院
;台南神学院也将於11月21日巴克礼生日当天,- 举行「巴克礼牧师献身文返台感恩礼拜
」。
〈巴克礼献身文〉得以重见天日,经过一番曲折的过程。巴克礼1935年辞世後,包含献-
身文等遗物,便由当时的英国领事馆送回英国由家属保存。献身文最後一次在历史中出现
,- 是1952年长老教会南部大会总干事黄武东牧师至英国游学,根据记录,黄武东赴英期
间- 曾拜访巴克礼侄儿巴乔治牧师(George Barclay),并亲眼看到由他所保存的献身文
手稿,但在巴乔治过世後,献身文就此- 下落不明。
代表台南神学院接受凯撒琳致赠献身文的张瑞雄牧师指出,他曾多次向巴克礼家属打听献
身- 文的下落,但屡屡落空,一直无法得知献身文下落。最终透过英国联合归正教会(
URC)- 的协助,才发现献身文由巴克礼侄曾孙威廉(William Barclay Martin)收藏,
并徵得家属同意,允诺将手稿送给台南神学院保存。
--
摘译台日大辞典查询
http://taigi.fhl.net/dict/
甘为霖厦门音新字典查询
http://taigi.fhl.net/dick/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61.228.68.67
※ 文章网址: http://webptt.com/cn.aspx?n=bbs/Brethren/M.1401729486.A.C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