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ainli (晨曦之露)
看板Brand
标题Re: [问题] 台湾人眼中的「名牌」跟欧美一样吗?
时间Fri Mar 4 16:42:17 2005
※ 引述《kubrick (kubrick)》之铭言:
: 很多人觉得贵就是名牌
: 因此Ralph Lauren, Tommy Hilfiger,甚至A&F就叫「名牌」,
: 反倒是Helmut Lang, Jil Sander, Marni, CDG在台湾
: 反应就比起Louis Vuitton, Burberry, Dior冷多了
: 想请问欧美人的眼中,名牌的概念
: 跟台湾人有没有不同呢?
: 会不会是新闻炒作的结果呢?
: (例如「LV101店开幕,现场排队抢购」、「消费者排了一个多小时才进入店里」)
: 大家会不会觉得这是一种迷思呢?
: 有没有哪一天,或是已然如此,台湾人手一个Vuitton包,
: 走在路上却没有人在意,因为每个街角都是Vuitton专卖店,
: 大家渴望的、想要的,是更贵、更难买、更稀少的品牌呢?
: 这会不会是一种版主之前所说,「无限上纲」的景况呢?
: 希望这篇文章不要引致大家反感,而是一些反思。
我来小小的回应一下。
在一些社会学与文化研究中,已经有许多的讨论了。
简单的说,我们为什麽要买名牌。名牌价值分成两种,一种是符号价值,一种是使用价
值。
实用价值就不必说了,名牌的做工、设计、剪裁通常是比较优异,有的人就是买这个。
而有的人则是消费其符号与其背後的象徵。
但是,既然是一种消费,就会有市场与供需。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的运作逻辑底下,为了
达到最大利益。会让消费者产生「虚假个体性」的需求,不能撞包、撞衫。天晓得在大量
生产的机制下,即便是HERMES也很难不撞包。
个体是如此,当然阶级也是。於是中产阶级、劳工阶级都追着资产阶级、上流阶级的品味
来购买与消费。一个跑一个追,为的是「同中求异」,当LV大家都有,马上改成另一个更
高价的名牌来区隔。就像以前法国上流社会、贵族开始吃香料、用羽毛装饰,马上会有人
起而效尤。对,这就是一种品味跟符号的追求。社会学家Bourdieu所提的「象徵资本」
跟「文化资本」就是这个。於是名牌变成一种象徵品味、社经地位的符码,提供消费。
简单的说,就像古阿明讲的:有钱人都嘛什麽都比较会。
当然不同的阶级、民族对於名牌的认知可能会不同,可是在全球化跟文化霸权的影响下
会愈来愈区同。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40.114.188.60
1F:推 HERITAGE:推~古阿明(是鲁冰花吗~~好复古啊) 220.139.76.235 03/04
2F:推 NORMAN0229:nice~ 82.12.243.221 03/04
3F:推 leon0813:古阿明,天阿~~~为啥会突然想到他阿.... 218.165.64.44 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