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hionting (紫色蝴蝶)
站内BabyMother
标题宝宝的性别角色形成与社会化
时间Thu Sep 15 10:48:08 2005
两性自古以来便有许多不同的角色差异存在,事实上,这些差异往往是社会文化、价值
观、父母期望以及家庭潜在教育下的养成。人本来并无阶级、价值差异或者社会角色的定
位存在,男女之别仅生理上的差异而已。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周遭环境影响了我们的性
别角色、自我价值观、以及性别刻板印象。
从幼儿发展的观点来探讨幼儿性别认证,六个月大左右的婴儿已经可以分辨出男
女声音的差异;在9~12个月大左右的幼儿已经可以明显区分男女脸庞的不同;到了两三岁
的时候,孩子大就能够知道自己的性别角色,并且说出:「我是男生」或者「我是女生」
3~5岁(性别稳定期)的幼儿性别观念开始滋长,虽然他们多半是以长头发、穿裙子的是
女生,短头发、穿裤子的是男生,等等外型上穿着打扮的差异来区分男女性别,这也使得
一个穿着苏格兰裙的男性会被现阶段的幼儿视为女性,直到大班、上小学(5~7岁)儿童
的性别恒存概念已经完成。引此,我们可以推断,男女性别角色的认证在早年的童年生涯
就获得深刻的潜移默化。
我们知道幼儿的性别角色受到外在环境、照顾者奠定深远的影响。或者,我们可以将
此称做性别角色的社会化。2~3岁幼儿已经开始接收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如同上一段儿
童发展理论观点一般;3~6岁幼儿是性别的盲从者,单以外表装扮论断男女性别。然而,
7~9岁的幼儿会变得更加盲从,他们深信男孩要穿裤子、喜好运动,女孩要温柔、穿裙子
且细心可爱。随着12~15岁青春情的来临,第二性徵发展的同时,更加刻画男女的不同。
虽然生理上的构造本为两性之间唯一的差异,但是因为两性教育的不够落实,家庭教养的
社会化性别角色深根蒂固,生理上的改变更加滋长心理上、认知上的性别刻板印象。
从生物学理论出发,主张两性的差异受性荷尔蒙的影响,但外在环境与学习因素也有
重要角色;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指出:男生有恋母情结,有被阉割的恐惧,会认同父亲
、女生则认同母亲来解决恋母情结;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直接教导或奖赏适性行为,或经过
观察模仿学习性别角色;认知发展理论主张:性别角色的发展与孩子认知发展的成熟度有
关。从上述各个学派的观点,我们知道,大部分的学者都认同父母角色、家庭环境、价值
观点、与社会周遭人物的互动是打造男女社会化性别角色的原因。
人类学者玛格丽特‧米德(Mead)是一个女权运动推行的学者,也是最早开始研究(
1920年)不同族群社会文化带来不同的社会性角色关系。她在《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
质》一书中陈述了三个不同类型的部落研究。他比较三个不同的部落发现:
第一个部落:女性负责狩猎、富攻击性 ,男性洗衣、煮食、带孩子、较依赖。
第二个部落:男性狩猎、富攻击性,女性生养孩子、洗衣、煮食、依赖性最高 。
第三个部落:男女共同去狩猎、共同生养孩子。
根据上述的研究他认为自我形成的过程,就是一种「角色扮演」(role taking)的
学习过程,并且将这种自我形成的过程化分成三个阶段:
(1)模仿(imitation):这个时期的儿童利用模仿学会角色,但是他们只是单纯
的模仿却不了解角色的真正意义。
(2)扮演阶段(play stage):此时期的儿童富有创造力,也开始渐渐了解角色的
行为,采取社会角色做游戏,但是一次只能扮演一
种角色型态和配合一个他人。
(3)游戏阶段(game stage):这个时候的儿童,了解个人行为的期望来自团体
标准,而非来自个人的标准,并且同时产生对社
会的认同。
自我应该包涵主我与客我两个部份,儿童会从扮演的阶段发展出自我的概念,但是自
我并非与他人互动所形成的,因为仍然包涵一些非社会化的部份。主观的我也就是主我
,主我是个别差异受到重视下的产物,若是缺乏会使的社会单调无变化;客我代表社会化
客观产物下的我,这里面包涵了所身处的社会环境、家庭教养以及其社会的道德规范。若
是缺乏客我,则会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由这些观点我们可以知道,米德强调个人如何有
「自我」(self)的意象,并且藉由自我不断的发展,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员。
写到这里,大家确实会傻了眼..的确!!现在对於性别角色的研究、两性关系、
性别形成、性别角色的社会化研究或者是相关的理论真的不计其数。在我们的性别角色社
会化过程,往往是因为父母的态度和身教给与模仿、电视媒体的传拨报导中隐射着性别
角色刻板印象或者歧视、在儿童读物尤其是童话故事书里面往往也隐含着性别刻板印象、
甚至是在挑选玩具的时候,男孩难道不可以玩洋娃娃?女孩难道不可以玩机器人?我们的
家庭教育、生活环境带来的刻板印象以及社会化角色事实上是可以有所弥补或者预防的。
我们可以透过家庭教育以及学校和社会教育,培养小朋友的自我认同并且建立自信,让每
个小朋友都可以具有同理心以及宽容不同背景、性别、价值观念的他人。让每一个小朋友
在小时候就建立对歧视与偏见的批判思考能力,并且在面对社会环境中所带来的影响时可
以拥有保护自己和自我价值观的勇气。以上...才是这些理论背後最重要的目的!!
在人一生的学习当中,我们都学习性格、人际关系、游戏、运动等等和性别有关的性
别角色。因为每一个社会都具有一些成文或者不成文地规定。在历史的脉落里面,人的性
别角色差异往往也具有权力的差异,性别不只有在生理上,更在社会互动、外在表现以及
工作上有着着实深远的影响。现今的我们应该强烈的推翻这个迷思,赋予我们的孩子,甚
至每一个人相同的道路。让每个人都保有差异的权利,拥有自我的特的个人特质,并有权
利选择有如男性或者女性的特质。
亲爱的爸妈...你的宝贝不一定要弹钢琴才是女孩...
亲爱的爸妈...你的宝贝不一定要踢足球才是男孩...
粉红色也可以是男孩的温柔......................
水蓝色也可以是女孩的活泼......................
他们就像一张白纸 童年的岁月
爸妈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如果你手上有一盒彩色笔
谁不希望 自己的宝宝可以和自己挥洒自如?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40.116.145.81
1F:推 Mozai : 你老公真的……好想骂脏话… 01/21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