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vizard (面甲)
看板Agriculture
标题[社论] ECFA的反思:重寻农业竞争力
时间Thu Jan 14 17:44:03 2010
ECFA的反思:重寻农业竞争力
2010-01-14 旺报 【刘志伟】(作者为中研院社会所博士後研究)
http://ppt.cc/uZnB
ECFA关於农业议题的论述攻防早已成为一场荒谬的烂仗。官员不断宣示保证将持续
禁止中国大陆830项农产品进口,政府亦透过媒体不断播放只见空洞口号、毫无实质内容
的广告,反对人士则抓住农民对政府的不信任感大做文章。
可悲的是,双方持续攻防的
焦点不可必然地集中於台湾农业与农民的「保护」层面,却无助於台湾农业竞争力的提昇。
表面上正、反双方充满了歧异,但
两边实际上却有着高度的相似性:一方面双方似乎
都一致默认台湾农业不堪一击,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另一方面双方显然也都
遗忘,积极提昇台湾农业的竞争力、建构明确的农业愿景与发展蓝图才是治本之计。
农政单位施政过於被动
农政单位的职责不仅仅是主管农业发展事务,更需规画发展方向、拟定长期计画。
若以此角度作为判准,农委会近30年来的表现几近乏善可陈。
1980年代经济自由化的浪潮开始席卷全球,台湾农产品市场的大门被迫逐步开放。
然过去众多经验却显示,台湾的农政单位仅能提出被动的消极措施,从未见积极的应变
策略。1987年当美国要求开放火鸡肉进口时,政府
以台湾土鸡更好吃的理由安抚农民;
冷冻猪内脏被迫开放时,
则以台湾民众偏好温体猪肉的藉口自我安慰;加入WTO、开放
稻米进口之後,
农委会乾脆进一步扩大稻作休耕面积。
历次重要的农产品开放进口均一再暴露农委会的被动性格及其於前瞻性业务规画的
无能,农委会只会制订不要输得太难看的政策,却毫无应战的胆识与谋略,此次ECFA所
引发的疑虑事实上是过去历史经验累积的结果。
被动有余之际,农委会的「积极」政策更让人摇头。关於ECFA的政策说帖中,
农委会虽表示将掌握两岸直航契机,积极拓展大陆市场。但细察政策措施,
却仅有办理
「台湾水果节」或农产品公关宣传活动,对实际产销毫无帮助可言。农委会似乎缺乏为
台湾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官方该重读台湾农业史
过去台湾曾是全球第二大的猪肉出口国,1996年猪肉产品出口总值更达16.9亿美元。
1997年3月口蹄疫的爆发重创养猪产业,列为疫区的台湾被禁止出口猪肉。当时农政官员
虽曾誓言将落实防疫政策,迅速恢复台湾猪肉出口,重建养猪业的春天,然13年後台湾
仍未能从疫区除名。口蹄疫防制破功一部分出於少数猪农守法精神不足,但更重要的原因
则是相关施政从未落实所致。
台湾农业确实需要一定程度的保护,但绝非脆弱到不堪一击的状态。作为整体经济
的一部份,台湾农业亦需共同升级转型并增加竞争力。ECFA引发的农业争议一方面又再度
证明各界对农业议题所抱持的悲观主义态度,另一方面更暴露农委会营运筹画台湾农业
发展的无能。
1960年代农复会为发展养猪产业,
不仅积极辅导农民改变养猪方式,协助国内
饲料工业与现代化屠宰场的建立;农复会官员更亲自前往日本洽谈,获得开放台湾猪肉
进口的允诺,同时亲自於日本屠宰场学习猪肉的分切方式,以掌握日本消费者的偏好。
台湾的养猪产业也得以於1970年代蓬勃发展,并於1980、90年代大放异彩。对照半世纪
前农复会的作为,农委会诸公与其在ECFA议题上浪费唇舌,不如多花点心思重读台湾
农业发展史吧!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14.24.15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