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u4 (开创大农院时代!)
看板Agriculture
标题[新闻][转录] 有机村才能救农业
时间Mon Feb 5 23:42:29 2007
中国时报 2007.02.05
有机村才能救农业
吴劲毅
日前台湾最具代表性之一的花莲银川有机米,疑系受到邻近农田施放农药的影响,以
致被农委会检测出含农药残留。号称有机却破功,反映的是冰山一角,它凸显了台湾政策
向来把农业当作产业经营的思维,而不愿意面对农村衰败的困境。
众所皆知,要发展有机农业,除了相关的栽培技术与销售管道之外,最重要的关键是
在於要有「好邻居」。走过大量生产的时代,台湾的农业早就形成成熟而绵密的化学药剂
投入农业生产的网络,有机农业的机会,在於反其道而行,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农民愿意
转型的个人意愿决定了有机的发展,偏偏关键的限制因素不在有心有力从事有机栽培的农
民身上,而是在邻居。这些邻居包括了隔壁耕作的农民,包括了位於灌溉沟渠上游耕作的
农民,也包括了上风处耕作的农民。大多数的情况,这些田地里的邻居,也是真正村子里
的邻居,甚至是兄弟或亲戚。
用理智来想,有机农业政府有相关辅导措施,虽然栽培过程比较花精神,但是相对卖
价也好,是值得农民转型的方向,为什麽这些邻居们不愿意参与?
银川米早就经营多年,其技术与市场的成熟度已然建立,这些邻居相继投入有机生产
其实不需要担心什麽风险才对,为什麽不做?这个问题表面上令人费解,但是若不要从农
业的角度看,改从农村的角度看,问题才明晰起来。
台湾的农业被视为是一种产业经营而与农村切割开来,推动农业的是中央与地方农政单位
、农改场、各相关学术机构、农会以及产销班,如同推动工业的中央与地方经济事务单位
、工研院、各相关学术机构、产业公会、厂商联谊会等等。换言之,维系农业存在的,靠
的是这个产业系统而非农村系统,农村系统就是大家熟知的左右邻居、宗亲、信仰圈等等
这些传统农村庄头的人际网络。今天有人种有机米,组成有机米产销班,若只是一个产业
的选择,邻居当然可以不那麽选,究其原因可以包括「我老了,搞这个要传给谁?」,或
是「我是种菜种水果养鸡养鸭又不是种稻」,的确,台湾有哪个农村的农民只有种单一一
种作物的?甚至是没有原因的「没兴趣」。
农村是以有机的综合体的方式存在,农作物不仅扎根在农田中,也扎根在农民的生活
中。现代化的发展,逐渐把传统相互依赖的农村内部关系切割开来,让农民开始习惯只要
顾好自己,或是选择自己的同好(产销班),生活就得以周全。农业政策没有注意到这个
问题关键性,只关心如何推动某种特定的作物或栽培技术,於是农村传统左右邻居彼此「
相互支持」以及「相互制约」的社会力量,无法成为整体农业转型的助力。
德国近期推动保护农田地力政策,要求农民采取多种作物轮作,但是农民不需要学那
麽多种不同作物的栽培技术,因为可以我帮你的田地种小麦,你帮我的田地种玉米。这一
类换工的互助系统在台湾传统的农村社会中乃普遍的现象,偏偏台湾农业政策走理性的农
业支撑系统的路线,不晓得从农村社会力量中借力使力,於是遇到农民非关理性的人性与
心情问题永远没辄,投入再多的教育训练、推广辅导经费也是缘木求鱼,这就是选择从农
业与农村下手的根本差别。
一种政策的转向,别再谈有机农业的种类与产值了,从农村入手,以「有机村」的数
量──整个村庄农作物的全面有机化,作为政策绩效指标,让农业的转型重新扎根成为农
村生活的一部份,台湾农业的永续才会有机会。(作者为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环境规画与
工程生态学研究生)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8.166.16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