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zkow (逍遥山水忆秋年)
看板AfterPhD
标题[新闻] 女教授「管漏现象」严重 高教表面公平仍
时间Fri Aug 30 13:44:00 2024
女教授「管漏现象」严重 高教表面公平仍是男性主导
2024-08-30 07:30
联合报 / 记者冯靖惠
国内研究指出,大学讲师升等到教授的过程,女性人数占比愈来愈低;111学年为例,不
同职级女性人数占比分别为讲师57%、助理教授40.7%、副教授37.7%、教授24.5%,呈现职
级愈高、女性人数占比愈低的「管漏现象」,且从95学年一直维持至今。而根据联合国开
发计画署指出,女性领导者占3成以上称「临界规模」,跨过此临界规模才意味组织初步
实现性别平等目标,然而我国大学女性校长人数比率仅约1成,离3成目标有很大差距。
联合报数位版采访数名现任大学女校长及专家学者。她们认为,社会赋予女性责任的刻板
印象,限制了女性的自我期待;台湾性别平等有进步,但高教环境仍是男性主导。台湾高
教环境「表面公平」,但社会深层就难说了。
女性在职涯发展过程中,愈往顶端职位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阻碍愈大,以致於人数愈来愈
少的状况,称之为「管漏现象」(leaky pipeline)。
国家教育研究院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刘秀曦本月刊登於「教育研究月刊」的文章
「高等教育学术人才性别图像分析与前瞻因应策略」提到,从教育部统计处95至111学年
度的数据来看,整体而言台湾高教机构不同学门领域女性人数占比都已逐年提高,但仍有
努力空间。
女专任师占比最高与最低领域 差距达43.4%
玻璃墙(水平的性别隔离)现象应该是全世界都有。刘秀曦指出,就111学年来看,以「
医药卫生及社福」领域的女性专任教师占比最高,达55.6%;其次为「教育」领域,达
51.8%;第三是「人文及艺术」领域,占比为49.4%。女性专任教师占比最低的三个领域,
则依次为「工程、制造及营造」(12.2%)、「资讯通讯科技」(16.5%),以及「自然科学、
数学及统计」(25.8%)。占比最高的「医药卫生及社福」领域和最低的「工程、制造及营
造」领域之间,差距高达43.4%,显示台湾大专校院不同学科领域的性别隔离现象仍然存
在。
再就历年变化趋势来看,女性人数占比低的「自然科学、数学及统计」领域,已从95学年
的9.2%提高到111学年的12.2%,16年来增加了3%;「农业、林业、渔业及兽医」领域同期
间也从24.0%提高至28.4%,增加了4.74%,代表政府推动性别主流化策略有其成效。然而
,「科学」领域女性人数占比仍偏低,且历年来未有显着改变,值得持续关注与努力。
从讲师升等到教授 女性占比呈现愈来愈低
刘秀曦说,随着2016年台湾首位女总统的出现,劳动市场中不同行业女性所面临的「玻璃
天花板」现象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与讨论。首先,就高等教育机构中女性教师的职涯发展
情况来看,整体而言,从95学年到111学年共16年,女性人数占比自34.1%提高到36.9%,
且无论是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或讲师职级,女性人数占比均有明显提升。
但在此同时,也发现从讲师升等到教授的过程中,女性人数占比呈现愈来愈低的状况。以
111学年为例,不同职级女性人数占比分别为讲师(57.0%)、助理教授(40.7%)、副教授
(37.7%)、教授(24.5%),而这种职级愈高、女性人数占比愈低的「管漏现象」,在95至
111学年度期间也一直维持着。
其次,刘秀曦在文章内提到,就女性在管理职或领导职的人数占比而言,联合国开发计画
署(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DP)指出,女性代表在权力结构中所
占的人数或比例对其代表性具有重要意义,当人数或比例太低时,就无法有效发挥影响力
。
一般而言,女性领导者占30%以上称为「临界规模」,只有跨过此临界规模,才意味着组
织初步实现性别平等目标。
大学女校长人数虽升 与临界规模差距仍大
分析我国大专校院女性校长人数比例历年变化趋势,虽已从95学年的7.4%提高到111学年
的12.2%,但离30%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再分别就公立和私立学校的情况来看,也发现公
立大专校院女性校长人数比例8.5%,低於私立大专校院13.9%甚多。
相较於女性校长,我国一级学术主管中女性人数占比表现明显较佳,且从95学年的20%成
长至111学年的27.6%,与前述30%的临界规模已相去不远。
刘秀曦受访时表示,女性教授人数相对较少,女性校长自然更少,这就是一种「管漏现象
」,意指在女性升迁过程中,因为身为家庭主要照顾者以及职场中的性别歧视等因素,无
法像男性一样全力投入工作,所以在升迁时遇到阻碍。她相信这种现在不只存在学术圈,
到处都有,这也是为何性别平等倡议到目前仍如此受到重视的原因。
刘秀曦透露,听说赖清德总统上任前,在教育部长人选方面曾经徵询过南部某位女校长。
如果这个传闻是真的,那位女校长又答应,「台湾早就出现第一位女教育部长了」。不过
,台湾都已经出现过女总统了,她相信女性教育部长是迟早的事情。
刘秀曦说,国教院也出现过女院长,目前中阶主管也很多位是女性。台湾在性别平等和人
权保障方面,相对於日本等国家,已经进步许多。
打破玻璃天花板效应 自我肯定最重要
国立台南大学校长陈惠萍表示,「玻璃天花板」女性天花板并不是新现象,此种现象,受
到社会刻板印象(女性只注重小事, 抗压性低等无法胜任领导或决策职位)及对女性的角
色期待的影响(如应该以家庭为优先),从招聘、晋升、薪资等方面形塑而成。
根据陈惠萍个人观察,过去几十年里,为了人力素质的提升,政府透过政策或教育的强调
,如在高中端特别强调科技女力的培养,在国科会计画的鼓励上,也强调高科技女力的研
究,并鼓励企业及产业,推动平等薪酬、提供职场灵活性、强化对性别平等的意识培训等
措施,来打破此天花板效应,但仍需社会更多的努力。
陈惠萍建议,打破性别刻板印象,创建包容的职场文化;提供相关的鼓励与支持,如提供
家庭友好的工作安排;建立性别平衡的领导团队,确保公司或组织的领导层中有足够比例
的女性,这不仅有助於打破天花板,也能为其他女性树立榜样。
「最重要的是女性必须自我肯定」, 陈惠萍说,培养自信心并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勇
於争取挑战性的工作机会或更高的职位,善用自己的专长并在需要时寻求支持和资源。
组织该有更多女楷模 有助实现自我价值
陈惠萍说,她个人非常幸运,18年前有幸受到当时也是女性的南大黄秀霜校长的提携与拔
擢,担任5年主任秘书及8年教务长,成大前校长苏慧贞教授也是她的学习楷模。她认为,
若是各组织能有更多的女性楷模及提供更多的机会,相信,性别绝对不是问题。只要政府
、企业、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通过制度性变革、文化改变和个人支持,可以逐步打破
女性天花板,让更多女性在职业生涯中实现自我价值。
逢甲大学校长王葳表示,从个人经历而言,并未在担任教职的历程中,不论是研究或行政
,遭遇性别有关的困难或挑战。虽然经常碰到友人私下询及,但她总认为性别不是问题,
与同仁相处通常是处於「无性别」状态,共同面对校务的发展与推进。
逢甲大学校长王葳表示,个人经历并未在担任教职的历程中,遭遇性别有关的困难或挑战
。虽然经常碰到友人询及,但她认为性别不是问题。图/逢甲大学提供
逢甲大学校长王葳表示,个人经历并未在担任教职的历程中,遭遇性别有关的困难或挑战
。虽然经常碰到友人询及,但她认为性别不是问题。图/逢甲大学提供
如果更进一步探究何以高教的女性参与比例偏低?王葳认为,社会赋予女性责任的刻板印
象,限制了女性的自我期待。另一个因素是高教行政工作对理性特质的要求往往高过感性
,不可讳言,以平均值而论,男性相对优於女性。也就是说,关键应在於人格特质与自我
期许,未必是性别所致。
高教工会组织部主任林柏仪表示,工会在协助会员维护权益的经验中,确实感受到,女性
学者在当今的高教职场中,更常遭遇到工作权益受损的状况。例如,会员的性别分布和整
体大学教师相仿,大约2/3是男性,1/3是女性。然而,向工会提出工作权益申诉的会员中
,大约有一半以上、将近2/3是女性。
换言之,女性学者相较男性学者更可能遭遇到工作权益问题,包括遭遇到不合理资遣、不
当逼退、升等不通过、或因期限内未升等被威胁不续聘等。
大学朝企业化管理 女学者工作家庭两头烧
究其背後原因,林柏仪分析,可能一方面和目前高等教育环境中,担任各类主管仍高比例
为男性,而女性多半为基层教师,在现实中更容易遭遇工作权益受侵犯;另一方面也和女
性在家庭照顾等受期待的压力往往较重,而大专校院在朝向企业化管理的过程,比过往更
加强绩效管考等要求,结果会使家庭压力较大的女性学者更两头烧。
「女性学者遇到的问题不是高教环境表面形式的不公平,而是社会深层仍然存在性别偏见
的不友善。」台湾海洋大学海洋法律与政策学院教授江雅绮说,随着台湾社会性别平等意
识的提升,高教环境对女性学者的求职、升迁,表面上都有公平的规定。
问题是,就算高教环境给予女性平等的求职机会,但女性更可能因为家庭的负担与社会的
压力,放弃博士学业;同样的,即使高教环境给予女性平等的升迁管道,女性也更可能因
为家庭与社会的眼光,在工作上放弃表现的机会。
实际上,近年女性从事高教工作人数增加,但高教工作的男女比例,是职阶愈往上差异愈
大,高教主管更是男女比例悬殊,男性为多。这就显示,「性别平等有进步,但高教环境
仍然是男性主导。」
https://vip.udn.com/vip/story/122866/8193641?from=udn-category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140.112.73.42 (台湾)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AfterPhD/M.1724996643.A.971.html
1F:推 Ischolar: 教授的比率低,有可能只是以前女性比率少。应该要比较同 08/30 15:08
2F:→ Ischolar: 辈的升等比率才是 08/30 15:08
3F:→ Qaaaa: 要看是升不上去还是离职了 08/30 15:48
4F:→ anfernee55: 标题讲管漏,但内文却所有东西混着谈,挑对自己观点有利 08/30 19:17
5F:→ anfernee55: 应该要关注的是,求学阶段的性别比一样呈现在教职这端 08/30 19:19
6F:→ anfernee55: 如果没有(没如生科领域),那是发生什麽事了? 08/30 19:20
7F:→ anfernee55: *例如 08/30 19:21
8F:→ bearching: 管漏现象通常是指STEM领域从求学的人数到就业越来越少 08/31 14:05
9F:→ bearching: 特别讨论教授跟校长而不分领域,个人读文献的经验倒是 08/31 14:07
10F:→ bearching: 不太常见 08/31 14:07
11F:→ bearching: 主要就是家庭、社会、同侪的影响,还有自我效能、对自 08/31 14:07
12F:→ bearching: 己的自信心不足(但真正的能力未必不足) 08/31 14:07
13F:→ bearching: 个人认为与其讨论下游(高教),不如讨论上游(就学阶 08/31 14:10
14F:→ bearching: 段)。 08/31 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