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skayan (脉搏‧余温)
看板Aboriginal
标题南岛民族领袖会议系列报导3
时间Tue Dec 10 20:20:38 2002
2002.12.10 中国时报
陈建年:新部落运动 即「还原未来」
高有智、李文仪/专访
编按:十二月十日是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成立届满六周年的日子。一路
走来,原民会不但在族语认证制度方面有显着绩效,昨天也举办「南岛民族领
袖会议」国际论坛,将原住民推往国际舞台。原民会主委陈建年指出,他希望
藉由「新部落运动」打造原住民的未来。帮助原住民,不但要给鱼竿、教他钓
鱼、提供鱼饵…。更重要的是,原住民必须学着自己挖鱼池,自己养鱼,自己
造就地方产业,而不是等着寻求外援。原民会也将由振兴母语、恢复民族文化
传承等努力,达成「新部落运动」。以下是访谈概要。
问:过去六年,处於廿世纪进入廿一世纪阶段,世局多变,台湾也不例外
,无论是民主发展、经济转型、社会变迁与文化传承,改变都很大,影响也很
深远。在这种时空背景下,原住民族委员会走过六年岁月的时代意义是什麽?
答:台湾原住民历经荷兰、西班牙、清朝、日本政府,乃至於光复後,长
期身处社会边缘角落与受殖民统治的处境。光复後,国民政府也延续日本政策
,原住民族群长期被分为生番与熟番、平埔族与高砂族,一直到现在,宪法仍
将原住民族区分为平地原住民与山地原住民,这样的笼统的二元分类应予以打
破,才能展现原住民族多元性。
虽然政府对於原住民的地位保障与政治权利已多所关注,尤其面对全球化
与国际趋势,台湾在民国八十五年十一月一日,经立法院三读通过「行政院原
住民委员会」;同年十二月十日正式成立「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这是我
国民族政策上的一大突破。
早期原住民族事务由省政府民政厅第四课综管,逐渐提昇层级到山胞行政局、
台湾省政府原民会,直到六年前成立中央部会级的原民会,方有事权统一的中
央级专责机构统筹规划,对於原住民政策的厘订及推展,具有一致性与前瞻性
,并能发挥整体规划的功能,带动原住民跨越世纪全方位的发展。此外,中央
层级原民会成立,加强了我国宪法第一六八条与第一六九条规定,保障各民族
之地位并扶植其地方自治事业,积极举办各民族的教育、文化、水利、卫生,
及其他经济、社会事业,对於土地使用也予以保障,并将宪法精神法制化。种
种皆需要中央层级部会与其他政府单位协商。
※保障各族平等 原民会负重任
问:原民会成立的宗旨、目的与任务为何?相对於其他多族群国家所设的
族群事务机构,我国原民会有何特色?
答:原民会主管原住民所有事务,全方位照顾原住民需要,不仅成立企划
处,拟订原住民族政策、制度、法规;成立卫福处,负责原住民卫生与福利工
作;成立教文处,掌管原住民教育文化事宜,还有经济与公共建设处,以及土
地管理处,负责经济事业与土地管理。
原民会肩负修订不合时宜法令与政策、提昇原住民生活与福利条件、保障
原住民地位等重责大任,以期各民族能拥有平等的发展。
问:目前原住民分为哪几族?人口多少?分布区域为何?
答:各族群依其意愿、自我认同原是天经地义,但政府承认则需要行政程
序。目前官方承认台湾原住民十族,原民会也已通过增列噶玛兰族为第十一族
,虽然平埔族正名运动四起,原民会也积极辅导,但族群正名必须透过文化调
查,了解其语言与人口分布区域,从历史轨迹中确认族群身份,需要时间配合
行政程序。
自从原住民族身份法通过後,过去因为婚姻关系丧失原住民身份者,现可
申请恢复身份或子女也可依父或母身份取得原住民身份,使得原本只有三十九
万多的原住民增加两、三万人。估计原住民人口现有四十二万四千四百九十四
人,除了分布在三十个山地乡,另有廿五个平地原住民乡(镇、市)。不过,
为求生存,目前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大约十四万原住民散居在大都会区。
台湾原住民族中以阿美族人口最多,约有十四万人,其次是泰雅族,约八
万人,排湾族、布农族分居三、四名,各有六万与四万人口,鲁凯族与卑南族
都不足一万人,邹族约七千人,赛夏族只有五千人,雅美族也只有四千人左右
,邵族人口最少,仅两百至三百人。这些原住民族散居全省各地角落,不像以
往,仅分布於三十个山地乡与廿五个平地原住民乡(镇、市)。也就是,原住
民不再局限居住於五十五个具有传统文化的原住民地区。
※文化族语式微 原民严重警讯
问:当前原住民族面临哪些特殊的困难?
答:原住民历经殖民统治,长期深处社会边缘的弱势地位,在这样背景下
,部落瓦解、文化流失、母语消失,原住民为求生计,离乡背井身处於文化与
风俗习惯迥异的都会环境。他们因语文与文化差异、社会地位低落与教育水准
不足,造成基本竞争不足,无法获得基本生活保障,不仅原住民失业率为一般
民众的二.八倍,就学率也相对偏低,平均所得也不及全体国民的三分之二,
平均余命相差八至十岁。这些数据在在显示,原住民的生活相较非原住民有相
当大的落差。
这样的落差延伸到原住民家庭、教育、社会适应,甚至文化族语流失等方
面问题,彼此息息相关,环环相扣。原住民今日面对族语消失、文化式微的问
题,可说是原住民族群逐渐走向消失的末途,这是严重的警讯。
问:原住民失业率百分之十四.八六,为全国平均失业率的二.八三倍,
而无经常性收入的原住民占三成,有收入者亦偏低,显示所获得的经济资源分
配严重不足,请问如何改善原住民族经济生活?
答:原住民长期从事劳力密集与高危险性的工作。早在六、七十年代,当
时原住民人口只有三十八万,从事远洋渔捞的原住民就有一万多人。後来营造
业兴起,原住民从海上漂泊转移到大都会工地,从事板模、钢筋等粗重工作,
许多国家重大建设都是原住民所打造。
然而原住民因为教育程度不高,只能从事基层劳力工作,後来政府引进外
劳,原住民的工作受到排挤,失业率逐渐升高,原住民的失业问题也进一步造
成原住民家庭与社会问题,不仅夫妻失和,连带影响子女教育,恶性循环让原
住民经济地位更落後。
※解决失业问题 须从教育着手
虽然职训局不断举办职业训练,不过,要让中高年龄原住民失业劳工就此
能转业,或觅得工作,的确困难。解决失业问题,最根本还是要从教育着手,
提升原住民人力素质,这也是原民会重视民族教育的原因。
此外,原民会已通过「原住民族工作保障法」,规定原住民地区政府机关
、公立学校及公营事业单位,雇用不须具公务人员资格的职务人员总额,应有
三分之一以上为原住民,非原住民地区也要进用百分之一。
原民会也积极辅导原住民合作社,承包政府公共工程,开拓就业机会。原
民会也在各地区设置就业服务员,增加部落获得就业资讯,以及工作媒合的机
会。
问:陈主委就任以来一直强调,帮助原住民,除了给他鱼竿,教他钓鱼,
提供鱼饵外,还要有池塘,而且池塘内必须有鱼。请问这是不是新部落运动的
内涵?新部落运动与加速原住民经济产业发展的关联为何?具体施政规划为何
?
答:是的。帮助原住民,不但要给鱼竿、教他钓鱼、提供鱼饵,还要有池
塘,池塘内也必须有鱼。更重要的是,原住民要学着自己挖鱼池,自己养鱼,
由原住民自己造就地方产业,创造在地就业机会,而不是都寻求外援。自己走
自己的路,就是新部落运动的精神。
新部落运动简单来说就是「还原未来」,部落还原就是原住民的未来。原
住民住在好山好水的环境,拥有温泉、秀丽山林等观光资源,原民会未来希望
配合维护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潮流,在社区总体营造、城乡新风貌等部
落运动带动下,原民会将辅导与统合部落产业,发展生态观光、知性之旅、产
业之旅、休闲农业等观光产业,让族人回到部落,重拾信心与尊严。
不过,目前保留地开发条例未臻理想,成为原住民观光发展的阻碍。原住
民发展产业需要资金、人才与技术,这都需要时间,循序渐进,以及政府各部
会齐心戮力。
※推动多元福利 侧重传承母语
问:为了建构原住民族多元福利,在健康照顾、老人照护、贫穷纾困、妇
女权益保护和资讯掌握方面,有何改进措施?
答:原民会目前推动原住民多元福利,除了持续办理老人居家照顾与送餐
服务、发放敬老生活津贴外,也成立妇女中心,关心家暴与妇女福利,以及青
少年文化成长班,提供青少年电脑设备、师资与课後辅导。
此外,为保障原住民资讯权利,原民会将与新闻局合作解决原住民收视不
良的问题,预计明年二月前,收视不良地区至少能改善至能收视一台。原民会
也争取三千三百万的预算设置专属频道,帮助原住民文化保存与推动母语工作
,也增加机会让非原住民更了解原住民风俗、文化与生活。
问:文化是族群延续的命脉,近年来学者专家一再呼吁各界正视原住民族
文化断层的危机。请教主委,在原住民族的永续发展方面,原民会如何推动?
而面对各族母语严重流失的问题,原民会打算如何解决?
答:文化语言的消失是我们很大的隐忧,例如客委会的成立,就是要振兴
严重流失的客语文化。原民会部份,我们成立了族语认证制度,储训母语师资
,第一次认证有两千九百多人报考,昨天结束的第二次也有两千五百多人报考
,这些都是我们振兴母语的工作之一。文化延续最根本的地方就是部落社区,
部落社区一旦瓦解,文化和语言就会自然没落消失。因此,最根本的方式,就
是营造一个环境,来延续我们的语言文化。
语言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象徵之一,它具有独特性。即使一个族群没有文
字,但其语言中就隐含了各族间的逻辑思考以及独特的文化,因此是不可替代
的。母语也可以一直增强,日本有许多外来语,但都被归类为母语。我认为母
语是工具,如果没有地方使用,就会慢慢生锈、退化。营造最好的振兴母语的
环境就在部落社区,这也是我们推行「新部落运动」的原因。
新部落运动的内涵是多面向的,涵盖了我们的语言与文化,而文化是生活
的一切。虽然强势文化的冲击,在生活上难免变迁调,但我个人比较强调的是
,要在创新和传统之间要抓住平衡点,汉文化也一样。唯有重新燃起部落的生
命力,我们的语言文化才能继续发展。台湾共有两千三百万人民,其中原住民
才四十三万人,我常开玩笑说,一到选举,在整个台北市绕来绕去,都找不到
原住民的踪迹,在这种大环境下,怎麽会有说母语的机会?母语唯有家庭化、
部落化,最後才能普及化。
问:民族教育是民族发展的基础与关键,请问原民会如何建立原住民族教
育体系,扩充并延伸原住民受教机会?
答: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我过去当台东县长时,主张原住民要回自己的家乡服
务。但人都希望往高处爬,当考量到两地物质生活条件的差异、子女的教育问
题时,有些人根本不愿意回家乡。现在虽然有原住民族教育法,但如何落实到
各地方政府,也是一个问题。举例来说,根据原住民族教育法的规定,原住民
学生的教科书费用可以由地方政府编预算补助,免费提供给学生使用。但当我
把这个有法源依据的预算送到县议会审议时,三十席议员中,十七位非原住民
籍的议员立刻反弹,批评我「偏心」、「只照顾原住民」,并要求对全县学生
一视同仁,否则就要杯葛预算,产生不小的困扰。
此外,在学前教育方面,教育部虽然会补助托儿和幼稚园的设备,但地方
根本做不出来。理论上,每个社区都应该有幼稚园,但偏远的原住民部落社区
,幼稚园的普及率仍然很低。原因在於除了设备费用之外,花费最多的还是人
事费用,而这些教师的薪资、退休金等,都是地方政府负担。在施政的优先顺
序上,这些项目的排名不是很後面,就是被摒除在外。在学前教育这个起跑点
上,原住民就先吃了亏。
再者,原住民的文化背景和一般社会不同,家庭基本条件也不一样,非原
住民籍的小朋友放学後直接去补习时,原住民族的小朋友,可能是回家放牛。
前立委林天生当老师时,把原住民高中生集中编成两个班,日夜加强辅导,因
此当年原住民学生的大学录取率创新高。有人说,原住民基因不输别人,输在
没有机会。过去政府虽然提供照顾,却没有让原住民成长。政策不是一味的给
,给的要有道理。就像除了要教原住民如何钓鱼外,还要教他们挖鱼池、养鱼
的方法,才是政策形成时应思考的方向。
※透过口述历史找回旧部落
问:在七十六年间,原住民族曾发起「还我土地运动」,要求归还原住民
祖先曾经使用、之後却被政府机关徵用、拨用或登记的土地。请问在这方面,
原民会打算如何规划现有及传统土地的利用?
答:在七十六年「还我土地运动」後,政府也曾根据现实状况,增编、划编原
住民保留地。记得我当省议员时,林春德议员还曾质疑省政府,划编的原住民
保留地「只有猴子爬得上去」。就历史轨迹来说,日据时代曾占用许多原住民
使用的土地;光复之後,政府也沿袭旧制,概括承受,造成许多原住民土地的
流失。最近陈水扁总统与我们签订「新夥伴关系」;原住民政策白皮书也特别
强调「传统领域、自然主权」。我们必须透过学术界,蒐集整理部落耆老的口
述历史,找回垦耕地、旧部落、葬仪地、狩猎地的地名,由部落自己绘制部落
地图,找回自己的传统领域,再由部落决定要如何发展使用。目前仍在行政院
会审的「原住民族发展法」中也规定,传统领域应由部落或族群团体共同使用
,并可登记所有权。
此外,虽然根据「原住民保留地开发管理办法」,原住民不能和非原住民进行
买卖行为。但长期以来,原住民欠缺土地使用知识,加上没有和经济市场融为
一体,造成过去数十年来,私相授受的情况极为严重。当非原住民拥有使用权
达数十年之久时,法律上也渐渐积非成是,原住民和非原住民间的土地纠葛应
运而生。代表原住民的原权会和代表非原住民的平权会,各自找立委声援,使
问题更加复杂。未来原民会除了加强原住民的教育辅导,针对已被占有的土地
,原民会也考虑成立基金,将土地所有权买回来。目前保留地必须先登记,取
得使用权,五年後才有所有权的规定也应该废止。用务实的方式,解决这长久
以来难解的问题。
※住者适其屋应予购屋补助
问:台湾原住民拥有自有住宅的比例偏低,品质也较差,请问原民会在辅
导原住民住宅改善方面,有何具体规划,以达成「住者有其屋」的理想?
答:我认为与其说「住者有其屋」,不如改成「住者适其屋」。之前有许多住
在河川旁违章建筑的原住民,由於地方政府整治河川,导致住的方面发生问题
,立委也要求原民会协助。但根据地方制度法,违章建筑本来就不是中央管辖
范围;加上目前也有很多原住民同胞,靠自己的努力租房子。根据公平正义原
则,如果原住民同胞要买房子,一定要有经济能力付贷款,如果硬要求原民会
帮没有经济能力的原住民买房子,将来他们付不起贷款,也会成为社会问题。
不过,原民会在购屋或修缮房舍方面,仍有给与分期付款利率优待,或提供「
信用保证」协助。在中低收入户的租屋款额,原民会也有编预算补助。
※加强与世界各地原住民交流
问:散居全国都会地区的原住民,在居住、就业、教育、社会福利、创业
各方面相形困难,乃至形成都会中的「隐形人」或「边缘人」,请问如何辅导
都市原住民生活?
答:目前约有十五万原住民生活在都会区,然而,各都会区的条件与背景
,原民会也很难统一标准提供所有协助,仅能就特定需求排定优先顺序予以照
顾。原民会除提供购屋补助,也加强就业服务员媒合就业功能,以解决都市原
住民生活需求。
问:加强与世界各地原住民族的交流合作,一直是原民会的施政重点。请
问主委,原民会希望藉由本次召开的南岛民族领袖会议,达到什麽成效?
答:目前世界上共有两亿八千万人属於南岛语系民族,台湾也是其中的一
支。就全球分布来看,台湾位於地图最北端,南端是纽西兰、马达加斯加等地
。根据近年来学者专家透过DNA比对与语言纯度比较发现,南岛民族的发祥地可
能是台湾。过去我当台东县长时,也曾办过「南岛文化节」,因为我赴美国访
问时,看到澳洲国立大学人类学及考古学院院长贝尔伍德(Peter Bellwood)
在报纸上表示,根据DNA比对结果,台湾是南岛民族的发祥地。我回来思考的结
果,决定结合台东六个族群,将台东营造为南岛文化重镇。
此外,由於联合国非政府组织体系中,针对原住民课题有一个永久性的常
态论坛,过去我们虽陆续派了七十几个人参加,但往往受到很大阻力。不过,
如果「南岛语系民族交流平台」机制能成立,就可串连各国政治、学术、生活
等各方面的族群领袖,在文化交流与创新、培育年轻人才、人类和自然的关系
重建方面,加强族群的互相交流,藉此广结善缘。例如本次来台的加拿大前任
国会议员Elijah Harper、菲律宾国会议员Florencio B. Abad,都是过去曾交
流过的好朋友。其中Abad甚至提供机会,让兰屿子弟赴当地大学交流。未来如
果大家有共识,甚至可成立一个常态性组织。透过这些友邦,不但可将联合国
非政府组织的讯息传递给我们,说不定我们还可因此加入联合国非政府组织。
如果我们把台湾原住民的触角延伸到国际舞台,原住民的国内政治地位自然会
提升,国际的活动空间也会增加。
※自治需法源 意愿很重要
问:当前政府界定原住民族与政府是「新夥伴关系」,承诺进一步推动「
原住民族自治」,请问如何落实?
答:自治与新部落运动息息相关,自治需要法源,原民会目前已审查通过
原住民族自治法,其中牵涉法令高达六十七条之多,除了反覆与各部会协商,
也参考各国法制,包括加拿大政府与原住民的共管机制。
除了法制化,族群意愿更是重要。目前原民会也积极徵询兰屿雅美族、邹
族、邵族与部分阿美族的意愿,并委请学者研究实施自治的可行性。
自治尚须培养原住民自治人才,以及经费预算来源。政府是否能基於历史
与公平正义原则,拨补一定金额给原住民自治区,都是考验原住民自治的重要
关键。自治之路无法一蹴可几,除原住民高喊自治外,也需要非原住民支持与
认同,毕竟未来成立自治议会或自治政府,将冲撞现有的地方制度。
问:原民会度过六岁生日,不知主委对於未来有何展望?
答:原民会统筹事务众多,面对错综复杂业务,原民会同仁力有未逮,有
时「恨铁不成钢」。目前原民会组织编制的人力不足,现有人力仅有预算编制
的百分之六十八,相较其他部会平均百分之八十,仍有一段差距,预计明年将
拨补十四位人员,扩充原民会行政能力。
除了人力增加,我也希望要求原民会同仁改变既有思维,增加工作效率,
提升原住民行政能力,在工作品质也能因此提升。
我担任主委未满一年,未来工作仍繁复,责任依旧重大,只能与时间竞赛
,希望能解决原住民的需要,以及保障原住民权益。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2.21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