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skayan (脉搏‧余温)
看板Aboriginal
标题消逝的原乡
时间Fri Nov 1 10:44:05 2002
2002.11.01 中国时报
消逝的原乡
◎杜念中
翻译、出版、公开贩售鲁西迪的《魔鬼诗篇》在十几年前是难以想像的。但即
使是现在也需要一点勇气。虽然伊朗的革命已不复当年壮烈、甚至有点退潮,并且
伊朗政府也解除了对鲁西迪的追杀令;而从伦敦移居於纽约的鲁西迪也不再出版宗
教上令人反胃的作品。但是九一一之後世界各地掀起的伊斯兰信众的激昂情绪,仍
然难免让人对《魔鬼诗篇》中文版的问世有点担心。不过看到去年诺贝尔文学奖得
主奈波尔的作品一本接一本在台湾推出,我又会想到,像奈波尔这样被公认是反伊
斯兰的作家都能在台湾安心出书,那麽对於《魔鬼诗篇》的担忧岂不可能是多余的
呢?
我不知道奈波尔的《在信徒之间》以及它的後续《超越信仰》(可能即将出版
)对台湾读者在认识伊斯兰文明方面会有什麽影响,但是这两本书流畅可读,又被
归类成旅行文学,在欧美地区风行了许多年,也成了一般受教育者认识伊斯兰文明
唯一的来源,它们的影响力远超过多数学者几十年研究的成果。
和鲁西迪相比,奈波尔更是彻底的伊斯兰文明鞭斥者。他认为伊斯兰教除了在
极盛期具有吸收新事物的包容力,之後由於它历史退化的观点,越来越排斥其他的
文明。在奈波尔看来,伊斯兰是一种不宽容的帝国主义,它的扩张只会粉碎被征服
者拥有的一切。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初期,奈波尔就造访了伊朗,他对伊朗革命没有
说过一句好话。但是伊朗政府似乎不以为意。九○年代奈波尔重访伊朗,对於成立
了近二十年的伊斯兰共和国仍旧不以为然。不过也许是奈波尔走运,伊朗政府并没
有公开谴责他,更谈不到再颁布一道追杀令了。
奈波尔痛恨伊斯兰,对伊斯兰充满偏见,对历史不够了解,这都是事实。连鲁
西迪都严词批评过他。但他未必是许多人咒骂的「来自第三世界而又反第三世界」
的知识分子。奈波尔其实对那些皈依伊斯兰的非阿拉伯族群,同情多於嘲弄。他觉
得伊斯兰就如符咒加顶,让这些原来拥有自己文明、历史、宗教和世界观的芸芸众
生,失掉了他们原来拥有的一切、只剩下对伊斯兰的信仰。而现在带着这个符咒,
他们又从乡间移居城市,从伊斯兰寺院私塾到摩登大学。在快速变动的现代化世界
中,他们的形体、灵魂一再错位,而不知如何适从。
见过奈波尔的人都觉得他冷漠无情。但我却在他自传体小说《抵达之迷》中找
到一段感人的叙述:「我们的神圣世界-小时候家里传承到我们手中的种种庄严事
物,我们童年时代的神圣地方,……(我)在幻想中将世界的起源设定在这些地方
,以它们为基础,构筑了一种家的想像世界,...後来我将知道,我们的神圣世
界其实已经消失了。」奈波尔虽然是自道心路历程,但这又何尝不是他笔下成千上
万的伊斯兰信众的宿命。在奈波尔眼中,穆斯林无论如何心向简朴庄严的宗教生活
,如何渴望回归田园,在现代文明强大的驱使诱惑下,他们终究难以抗拒灵魂被撕
裂的命运。而他们被撕裂的灵魂注定要漂泊几个世纪。
反观身处伊斯兰文明之外的我们呢?似乎也不例外。在我们这个地方,不同世
代的人也都有过自己的梦土和原乡,也有我们一度认为是神圣的事物。我们也曾经
窝在自己构筑的城堡中去想像这个世界的模样,天真的想要去规划它的进程。但和
奈波尔、伊斯兰及其他文明的信众一样,那些我们曾经认为是神圣的事物如今也大
都烟消云散了。过去的变动让我们之中大多数人都觉得安身立命之难;而在未来的
变动中,我们的灵魂也未必就能免於漂泊的命运。
____________________
锦屏...去买魔鬼诗篇给我看!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40.112.21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