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quiff (酒吞童子)
看板movie
标题大家来我家:阿特曼的最佳告别
时间Fri Jan 12 09:09:59 2007
1969年,披头四以《Abbey Road》最後一首曲子「The End」 ──约翰
、保罗、乔治与林哥不约而同地拿起电吉他及鼓棒,各自弹奏了数小节
披头四歌曲中极少见的乐器独奏──正如其名地为他们短暂却无比璀璨
的音乐生涯做出最是惊艳的告别。
对生涯作品近九十部电影、电视剧的劳勃阿特曼来说,《大家来我家》
就是他的那一首「The End」。 是他面对陪伴自己渡过了大半人生的摄
影机与胶卷,所选择与漫长电影生涯的完美诀别方式。带有些许未卜先
知的慧黠,片中彷佛坦然拥抱了人人无可避免的死亡终局,却更透出生
生不息的洒脱与爽朗。
阿特曼向来喜爱将镜头对准某种特定职业社群与场域,捕捉这群同业者
朝夕相对下的独特情境氛围,以及他们转过身来交头接耳的窃窃私语,
无论那是《云裳风暴》中身处时尚尖端的模特儿、《超级大玩家》里纸
醉金迷得令人匪夷所思的好莱坞掌权者、《外科医生》中越南杀戮战场
上插科打诨地把玩手术刀的疯狂军医、《谜雾庄园》里游走英国上流阶
层边缘暗处偷偷窥伺的下仆佣人,还是《舞动世纪》里身形轻盈优雅的
芭蕾舞者。
他的电影鲜少将故事集中在单一人物上。正如同阿特曼抱着迟来的奥斯
卡小金人(无奈它是终身成就奖而非五次铩羽而归的导演奖)时所说的
得奖感言,拍电影对他来说永远像是「呼朋引伴在海边快乐堆着沙塔」
,而阿特曼也总是享受着为众多出色演员所包围环绕之下来拍摄电影的
喜悦,因此多线叙事、大量角色轮番上阵亦成为阿特曼作品中常见的调
度风格。
秉持了创作生涯中一贯的两大招牌特色,阿特曼的辞世之作《大家来我
家》邀得众家演员一同助阵献声,在乡村吉他叮叮咚咚拨弄出的欢欣合
唱旋律中,这次他选择以聚光灯下的音乐舞台来述说喜悦与不舍交替编
织出的悲欢离合。
片中以一出即将划下句点的老牌广播音乐秀为剧情主体,乍看之下彷佛
是无中生有的虚构故事,实际上这出与片名相同名称的A Prairie Home
Companion 却是现实中真正存在的电台节目,自1974年便已开播至今。
电影中担任节目司仪的男主角Garrison Keillor不仅是此片编剧,甚至
他在片中所饰演的就是自己本身!
在真实世界中,Garrison Keillor也是该同名电台节目的原创者与主持
人,连拍摄场景都特意选在这出广播音乐秀平日的表演地点Fitzgerald
Theater (纪念作家费兹杰罗,即片中凯文克莱与汤米李琼斯不知其为
何人的那尊铜像);只不过同名电台秀在剧中剧外两样情,故事中它面
临了停播散夥的残酷命运,现实里它则依然数十年如一日地在家家户户
的收音机上继续播送。
电影以此出真实广播音乐秀为骨干,剧情主体则是舞台上的最後一晚,
描述携手共度过数十载的大夥们在临别前最後一次共相聚首、齐声高唱
的演出;事实上,《大家来我家》便有如一场毫不间断的真实演唱会!
不仅银幕上的剧情时间与真实时间几乎一模一样,仿纪录片的无为叙事
手法、取材自真实广播剧的发想,都让这部电影感染上一层虚实难辨的
写实气氛。
片中的所有演员如梅尔史翠普、伍迪哈里逊等更是当仁不让地披挂上阵
,为所有乐曲亲自演唱并弹奏乐器;有异於大多数音乐剧配乐均采事後
进录音室再三配音剪辑之作法,《大家来我家》特意选择现场收音,细
微瑕疵虽无可避免,相对地更在除去对嘴配音的生硬别扭後,於银幕上
呈现出难能可贵的临场感,捕捉住演员们於拍摄当下的灵机互动。
承继前作《舞动世纪》的纪录片式氛围,在阿特曼刻意采取拟真手法下
,《大家来我家》很不小心便容易成为坊间常见的演唱会DVD ,外带附
赠一箩筐的幕後花絮与後台补遗,差别只在於镜头前被拍摄的人们不是
音乐界常见的熟悉面孔、而是揣摩得微妙微肖的职业演员。
但当舞台上的人们强忍着即将各奔东西的泪水与不安,努力摆上笑颜以
对台下欢声雷同的现场观众,旧情人依然眉来眼去、争风吃醋,活冤家
仍旧说学逗唱、嬉笑怒骂,现场直播而不能中断出错的压力,更让许多
情急生智的笑料因此妙趣横生;观众也将尾随摄影机跟着演员们一同走
出耀眼灯光、穿过布景背板,来到常人止步的後台休息室里,亲眼窥见
这群音乐人卸下面对观众时不得不然的职业笑脸,显露出不轻易示人的
真实情感。
舞台上方歌声依然悠扬,舞台後方则千奇百怪纷至沓来。有人为离情依
依而感伤落泪,细数历年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又有一批人为能维持节
目运作顺畅而忙得如热锅上蚂蚁般来回奔走。这厢两名牛仔互不相让地
斗嘴,那厢梅尔史翠普拼命露乳沟、卖风骚想吸引旧情人注目,舞台经
理凯文克莱又自以为能逞英雄、救得节目逃离被腰斩的命运。面对一段
生命轨迹的告终、一段岁月的完结,众人各自怀抱着错综复杂的迥异情
结,随伴自己度过多年岁月的节目一同步入尾声,直到红色布幕落下那
一刻为止。
《大家来我家》精彩重现出了舞台前後的光和影、表与里。台上的风光
绚烂、台後的辛酸无奈,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风情於此纷呈并现。转念
一想,举办一场演唱会岂不便有如是拍摄一部电影?虽然一者手持麦克
风、一者紧握摄影机,但相同的都是人们往往只看得见幕前最灿烂的一
面,而忽略了幕後的辛劳苦楚与人情纠葛。
虚虚实实、似假亦真,劳勃阿特曼在电影生涯的最後一部作品中,明为
述说一出电台秀遭无情腰斩的最後时光,实则喟然道尽了人生中无常的
相聚离散,更藉死亡天使一角穿梭舞台来去的巧妙安排,伸开双臂大方
地拥抱了终将降临的生老病死。
正如海报标语上说的,何不〝Live Every Show Like It's Your Last〞?
乐曲也许终了,人潮仍始终未散;电影也许落幕,故事却还没有说尽。
劳勃阿特曼的生命赞歌,永远都能往胶卷里去寻。
--
─Hail★to★the───────────────────
╭══╮ ╭═ ╭═
║ ║║ ║ ║ ║ ║
║ ★ ║║ ║ ║ ╬═ ╬═
║ ║║ ║ ║ ║ ║ http://HailtotheQuiff.com/
─╰══╩╰══╯ ╩ ╩ ╩ ───────────────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59.121.200.136
1F:推 spree8:写得真好 01/12 12:33
2F:推 FINALFANTASY:推推推~好文、好电影!本周必看!!! 01/12 14:58
3F:推 RonArtest93:Push....写到心坎 ^^ 01/13 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