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ngelstears (飞翔的心灵)
看板gardener
标题Re: [问题] 请问一下~亲职教育中的p-a-c??
时间Thu Apr 6 02:57:22 2006
※ 引述《flowerring (站岗中的小猴子)》之铭言:
: 请问一下~
: 要如何去解释p-a-c状态体系~
: 谢谢~~
你需要的是这麽吗?
交流分析学派理论中父母'成人'幼儿的角色
一、交流分析之人际沟通角色扮演
父母:
在生命历程中,对幼小孩子(0-8)是重要他人,
所有的行为潜移默化(身、言、境教)到孩子的身上。
→孩子的能力不够,需要依赖重要他人,父母保护孩子的过程形成该角色。
父母的角色给孩子限制和安全感。
→当孩子处於自觉必须依赖别人的环境,又不能随意询问或探询时,
所产生的资料都存在P这个角色中。
成人:
10个月大後,孩子发现自己能靠理解和思考做一些事情,
是自我实现的开端,早期脆弱,易被P的要求与C的恐惧打倒。
理性我累积而成。
儿童:
父母与孩子互动当下孩子的感受。
→对所闻所见所产生的内在反应。
※屡遭挫折的社会化过程会引起孩子否定自己的情绪。
※我相信”不好”的情绪会盖过”好”的感觉。
※孩子走出家庭,进入学校,训诲只是增强作用,运用P与人沟通。
◎综合比较
概念 角色扮演
P 教导 以模仿作评价,尽量适合别人的标准。
C 感觉 根据非逻辑思考,作下草率反应。
A 思考 将刺激转变成讯息,根据过去经验,分析归档。
※父母资料的证实并不能抹事儿童心中不好的感觉。
※运用的方式需要让孩子明白原因,知道为什麽可以,为什麽不可以,
不能责备,孩子会在安全限制与自我肯定中产生矛盾与冲突。
二、个人沟通角色的形成:
1.P:平常生活中,由父母身上潜移默化的角色扮演学习。
批评性P:命令、挑剔、有时会惩罚(看重10%的错,忽略90%的好)
营养性P:爱孩子,照顾孩子,会教孩子做很多事,为我们预备生活上的需求
2.C:感觉的我,三者中最具威力→超我的存在不大,孩子的自我表现出强烈的感受力。
贯
自由性C:直接、真实表达感受、任性
小老师 :出点子、爱幻想、知道如何引起大人的注意以满足需求
→人际好,懂得察言观色
适应性C:根据别人的表现来决定自己怎麽做
叛逆型 :与人不合,爱唱反调,反叛因子强。
好好先生型随合、迎合型→遇决策性问题感困扰,不会表达意见
别扭型:不说出真心话,要人猜测,认为爱我就要懂我。
3.A:理性的我,帮助我们认清事实,学习必须的生活知识,
并且利用既有知识来解决问题或决定要做的事情。
功能:验证由父母角色而来的讯息是否是确实可信,并以此为人际互信关系的基础。
苎
你好,我不好:幼年形成→自我形象不好
苎 你不好,我不好: 精神病、自闭→悲观、批判别人、不信任人
苎 你不好,我好:罪犯的形成→负P
苎 我好,你也好:希望的寄托→易接纳、信赖
判断/决定何时扮演各种角色→积极意义,有没有深入分析
※孩子对现实冲突有质疑需澄清&求证,孩子的为什麽是因为需要秩序感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40.116.146.107